【手術室的秘密】靜脈麻醉與全身麻醉的區別

2020-12-22 澎湃新聞

【手術室的秘密】靜脈麻醉與全身麻醉的區別

2020-12-18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日

在無痛內鏡中心

小麻像往常一樣

正忙碌而有序地給準備做無痛胃腸鏡的患者打麻藥

(圖片來自網絡)

輪到患者小D時,護士先讓他側身躺好,然後給他放好鼻氧管吸上氧氣,同時再接好心電監護。準備就緒,小麻讓患者小D伸出手臂,開始靜脈扎針。這時小D突然說話了:「醫生,是不是搞錯了?我朋友說打無痛就是直接拿個面罩捂在臉上,一會兒就啥也不知道了,等醒過來檢查也做完了,一點也不痛。你這怎麼還沒開始就這麼痛呢?」

面對患者的質疑

小麻認識到麻醉知識科普任重而道遠啊!

都在說無痛,究竟痛不痛?

我們在醫院裡常說的無痛胃腸鏡、無痛人流、無痛氣管鏡等等,這些檢查操作項目,其實都是在「靜脈麻醉」的輔助下完成的,是真正可以做到術中無痛苦的。

所謂的「靜脈麻醉」,就是把麻醉藥從靜脈血管裡注射進去,讓患者在十幾秒到二十秒左右熟睡過去的麻醉方式。患者熟睡以後,在被檢查或手術全程中沒有知覺沒有痛苦。等全部操作完成以後,伴著醫護人員或者家屬的輕拍呼喊,患者就可以從睡夢中清醒過來了。

相對於不打麻藥只做普通檢查的「哀嚎遍野」現場,我們所說的「無痛」的優越性就直接體現出來了。當然「靜脈麻醉」所給的「無痛」體驗主要還是體現在檢查過程中。那麼在檢查前,對於患者所要求的靜脈扎針「無痛」,目前還沒有很好地解決辦法,我們也正在為解決這一人類重大難題而努力奮鬥中,還需要您再暫時克服忍耐一下!

面罩捂臉上就能麻醉,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很多做過手術的患者對於麻醉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就看到醫生拿一個面罩捂我臉上,然後讓我大口呼吸,然後我就啥也不知道了」。關於患者這種簡單而有趣的描述,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武俠電影裡面的「蒙汗藥」,這樣給咱麻醉科室又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麻醉醫生的「面罩」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其實,這個面罩就是一個普通的氧氣面罩,讓患者大口呼吸的目的就是讓他們在睡著以前能夠做好充分的氧氣儲備。當然在患者大口呼吸的同時,我們麻醉醫生還在進行一個重要的操作,那就是往患者靜脈血管裡面注射麻醉藥。二者一結合,等十幾秒到二十秒左右,患者進入睡眠後就真的什麼也不知道了。由於病人的注意力全部被集中到大口呼吸上了,從而沒有注意到其他的地方,所以患者會誤以為是面罩裡面有什麼神奇的東西,還沒等反應過來就把他們給麻暈過去了。

有人肯定會有疑問,在文章開頭的情景裡,為什麼不給病人用面罩吸氧卻用鼻氧管呢?鼻氧管吸氧與面罩吸氧有什麼差別嗎?其實沒什麼差別,二者使用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吸氧設備長得不一樣而已,並且在不同的環境使用起來方便與否也是考慮在內的。

靜脈麻醉與全身麻醉的區別

一般在住院部手術室裡面,經常會用到「臉上捂面罩」的這種麻醉方式,專業術語管它叫「全身麻醉」。靜脈麻醉主要集中在門診手術室或內鏡中心。靜脈麻醉與全身麻醉二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

靜脈麻醉屬於全身麻醉的一種,一般用於簡單且短時間內的檢查或者小手術,例如無痛胃腸鏡、無痛氣管鏡、無痛人流、無痛膀胱鏡等等。靜脈麻醉一般用藥種類少,劑量也小,藥效相對較短,麻醉管理相對比較容易。通過靜脈血管給藥以後,患者在檢查或術中處於睡眠狀態,保持自主呼吸,無知覺無痛苦,術後甦醒也快,在觀察一段時間後沒有異常情況當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全身麻醉也簡稱為「全麻」。全麻具體包括吸入麻醉、全憑靜脈麻醉、靜吸複合麻醉等等,一般用於時間較長,較複雜,需要全程鎮靜制動的手術。全麻的用藥種類較多,劑量相對較大,藥效相對長,全程需要持續給藥。在進行全麻時,通常我們麻醉醫生用面罩把患者「捂暈過去」以後,等到患者的自主呼吸停止,還要進行氣管插管操作,最後再接上麻醉機等一些監護設備。手術結束,麻藥就停止輸注。等待一段時間,病人自主呼吸恢復以後就會慢慢甦醒。

(圖片來自網絡)

看到這裡,有些人不免有些緊張,這些操作會不會很痛,在手術中會不會突然痛醒過來?其實不必害怕,因為手術全程有麻醉醫生在保駕護航。另外,手術室一般配備有先進的監護設備,這些高級設備會把患者的生命體徵數據全部連續動態地顯示出來。麻醉醫生會嚴密監控患者本身情況和動態數據,根據具體數據來隨時分析調整麻藥劑量,確保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各項生命體徵平穩,所以患者安心睡一覺就好啦。

相關閱讀


【手術室的秘密】就喝一口牛奶,為什麼把手術停了?


手術室的秘密

原標題:《【手術室的秘密】靜脈麻醉與全身麻醉的區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臨床麻醉學第五章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二)
    本次主題:田曦 老師、嚴春季 老師 整理參考資料:臨床麻醉學第四冊感謝:BTCH麻醉護理組、鄭州中心醫院麻醉護理組定義Definition:在全身麻醉誘導完成之後,即進入全身麻醉維持階段。 手術系在麻醉的維持期進行
  • 靜脈麻醉的護理配合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張目靜脈麻醉是將藥物注入靜脈,經血液循環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的全身麻醉的方法
  • 無麻醉資質的整形機構肆意開展全麻手術
    記者隨機暗訪了7家不含「麻醉科」的整形機構,僅有一家機構主動表明,該機構不能實施涉全身麻醉的手術。而在其他6家整形機構的工作人員口中,為患者實施全身麻醉,似乎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小事兒。  在徐匯區一家名為上海李斌醫療美容外科診所的整形機構,記者在暗訪時,對方在承諾可以開展抽脂手術後,緊接著就主動提及了全身麻醉問題。
  • 病人全身麻醉後啥感覺? 年輕麻醉醫生親身體驗並記錄
    原標題:病人全身麻醉後啥感覺?年輕麻醉醫生親身體驗並記錄 對話麻醉師 書本上學再多病人心理學 也不如「全麻」一次感同身受 更懂患者的託付: 「我的命交給你了」 在體驗的同時,他想到了自己為那些打過麻醉的人,特別是有的患者麻醉臨睡過去的眼神告訴醫生:「我的命託付給你了」。
  • 全身麻醉就是人死過一回?麻醉時身體經歷了什麼
    經常在電影裡面看到這樣場景:一旦進去手術室,病人在醫生的麻醉下整個人就會失去知覺,整個過程中就如睡著了一樣,經過一番折騰之後,最後才慢慢的睜開眼睛。  很多人都會奇怪,全麻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整個人會毫無知覺,這個過程中人是死掉了嗎?
  • 「健康科普知識」認識麻醉
    希望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和麻醉醫生合作,以便為您的麻醉方法做出恰當的選擇。準備的這些科普內容,能讓您對現代麻醉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使您所關心的問題在這裡得到一定的了解,如有還是不清楚的方面,在麻醉醫生術前訪視時,可以諮詢您所關注的其他問題。麻醉學是運用有關麻醉的基礎理論、臨床知識和技術以消除患者的手術疼痛,保證患者安全,為手術創造良好條件的一門科學。
  • 《醫述》之你所不知道的麻醉學科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記者 果君) 在外科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壓、體溫等都是由麻醉醫師來掌控的,可以說患者的生命就掌控在麻醉醫生的手裡。民間對麻醉的理解無外乎「打一針、睡一覺」那麼簡單。可以說,麻醉學科在我國社會公眾當中的認知度極低。
  • 流產與生產時,使用的「麻醉」有什麼區別?醫生告訴你正確答案
    導讀:流產與生產時,使用的「麻醉」有什麼區別?醫生告訴你正確答案前幾天有一個孕媽在我留言上面問,在剖腹產的時候用全麻和半麻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哪一個方式會對身體更好一點?一般來說,孕婦剖腹產的時候都是用半麻醉,所謂的半麻醉就是在椎管內麻醉,具體步驟就是當孕婦在手術床上面的時候,麻醉師會在產婦背後的腰椎的地方,給孕婦注入麻醉藥,這樣孕媽媽的下半身就會沒有知覺,但是還是會有意識,上半身也是可以動彈,半麻醉對於全麻醉來說對孕媽身體的傷害要更少一些。
  • 麻醉醫生陳漢文的精神世界
    他們是麻醉醫生,一個鮮為人知的高冷職業。1.在全國大賽奪冠一戰成名4月17日,海南省海口市刮著溼暖的海風,對於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麻醉醫生陳漢文來說,這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他站在第三屆「靜善竟美」靜脈麻醉操作模擬比賽全國總決賽的舞臺上。為了這一天,他已經蓄力一年。此前在華南賽區,他以區級醫院的出身打敗了眾多華南區域醫學界高手,成為業界的黑馬。
  • 沒有全身麻醉資質 竟做抽脂隆胸手術
    來自浙江的黃女士在武漢一家美容機構做抽脂手術後,發現該機構竟沒有全身麻醉(以下簡稱全麻)資質。連日來,武漢市武昌區衛生計生執法大隊接到多起投訴,稱不少美容機構診療科目涉嫌超出核准登記範圍。執法人員隨即展開調查。
  • 全身麻醉對兒童神經心理和行為學預後的的影響——梅奧兒童麻醉...
    但同時FDA指出:「對於需要手術或其他痛苦和緊張程序的患者,包括幼兒和孕婦,全身麻醉和鎮靜藥物是必需的。在美國,妊娠晚期需要全身麻醉的手術只在需要時進行,且很少持續3小時以上。我們建議,在這種情況下,懷孕婦女不應該在懷孕期間延遲或避免手術和程序,因為這樣做會對自己和嬰兒產生負面影響。同樣,對於3歲以下兒童的手術,如果有必要的話,不應該延誤或避免手術和程序。
  • 下肢血管重建手術中使用神經軸索麻醉優於全身麻醉
    下肢血管重建手術中使用神經軸索麻醉優於全身麻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31:06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和渥太華醫院Daniel I McIsaac團隊比較了在成人下肢血管重建術中進行神經軸索麻醉或全身麻醉對患者預後的影響
  • 麻醉小白第一次進手術室,如何給帶教老師留下好印象?
    作為麻醉醫生,掌握豐富的醫學知識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認真的態度。當病人躺在手術臺上時,她的生命就掌握在麻醉醫生手裡。責任的重大,註定這個職業的特殊性。之前了解到,鑑於這個工作的責任重大,很多麻醉學生對未來的工作是有一定畏懼的。其實,也無需過於擔心,凡事都有一個流程。只要按流程辦、把握細節,做到合格還是可以的。另外,好的準備是成功的開始和保障。
  • 研究揭示全身麻醉的工作機制
    研究揭示全身麻醉的工作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3 13:03:43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Mototaka Suzuki等研究人員發現,全身麻醉解耦皮質錐體神經元。
  • 手術室的音樂播放指南
    手術室呢?也不例外。在《英國醫學雜誌》歡樂的聖誕特刊中,大衛·博桑基特(David Bosanquet)、詹姆斯·格拉澤(James Glasbey)和拉斐爾·查維茲(Raphael Chavez)三位來自威爾斯大學醫院的醫生向人們回顧了音樂與手術室的前世今生,並給出了手術室金曲推介和醫生應敬而遠之的曲目。
  • 人工智慧:手術室管理的新工具與機器學習模型在手術室優化中的作用
    回顧性分析顯示ML在手術室管理運用鄰域具有很大潛力,能夠很好地預測手術持續時間,加快手術室運作與銜接,使用能夠更精確地安排時間,減少資源浪費。ML甚至能夠支持同時協調多個空間的更複雜模型,如麻醉後護理室(PACU)和手術室(OR)。各種類型的人工智慧還可以用於解決另一個影響經濟的重要問題:手術的取消。隨機森林圖可以有效識別具有較高取消風險的手術,從而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來降低取消率。
  • 圍術全期麻醉護理之ABCDEFG法則
    > Drug:藥物麻醉護理學基礎知識與技能 Effective Monitoring:監測技術及護理 Fibrillation :除顫儀 General Anesthesia Review:全身麻醉方法與技術
  • 「傾聽」麻醉醫生
    那麼,麻醉醫生就是手術室的幕後英雄。病人的睡過去和醒過來,都由他們守護,責任重大,卻默默無聞。手術成功了,病人會特地感謝手術醫生,並不知道麻醉醫生的功勞。這多少是因為大多數人對這一行當的無知。記牢了,下次千萬別叫他們「麻醉師」,正確的叫法是「麻醉醫生」。給保你性命的人以尊重,這才是一個病人的修養。
  • 看到針就害怕、哭鬧、躲閃的小患者,這個麻醉怎麼做?
    因此,這幾乎就是一個不容有失的手術麻醉。快到手術時間的時候,一個新情況出現了:由於大多數小孩都懼怕打針,因此一般都由父母哄著在病房打針。之後,帶著針進手術室。只要有靜脈通路,麻醉就可以實施、安全也有了一定的保障。然而,這個小孩就是不讓打。沒辦法,他們給我們麻醉科打電話。以前,我們麻醉科有一種肌注的麻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