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生陳漢文的精神世界

2020-12-17 環球網

與外界相對隔離的工作間,安靜、專注、縝密,陳漢文與同事們的工作狀態常年如此。下班後,一杯紅酒,一杯清茶,輕彈吉他,陳漢文又回到了自我世界。堅強與孤獨交錯,陳漢文們活躍在生與死的最前線。他們是麻醉醫生,一個鮮為人知的高冷職業。

1.在全國大賽奪冠一戰成名

4月17日,海南省海口市刮著溼暖的海風,對於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麻醉醫生陳漢文來說,這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他站在第三屆「靜善竟美」靜脈麻醉操作模擬比賽全國總決賽的舞臺上。為了這一天,他已經蓄力一年。此前在華南賽區,他以區級醫院的出身打敗了眾多華南區域醫學界高手,成為業界的黑馬。當他站在全國的舞臺上,戰勝眾多國內一線重點醫院的高手勇奪冠軍時,競爭對手都難以相信他來自於廣東一家技術型區域醫院。

「我們30多人的團隊,每個人都有過人的技術,派漢文去比賽,幾乎把科室所有擅長的技術都匯集在他的身上。」麻醉科手術室主任邢祖民倍感自豪地說,「漢文和同事們鑽研的成績,代表了我們基層醫院幾十年如一日的進步。」

決賽前第5天,陳漢文突然收到通知:決賽改為模擬軟體操作,「那時候我連軟體都沒摸過。」為此,陳漢文連夜趕往廣州,登門造訪省一線醫院的醫生拜師學藝。

回想起比賽前一年的時光,陳漢文經常整晚睡不好,在微信群裡和醫院競賽小組同事討論學術問題到凌晨1時,讓他的頭腦興奮過度;為了能了解最前沿的麻醉技術,英語一般的他查閱了超過100篇PubMed英文文獻(SCI);平時工作時,陳漢文拉下臉向資歷淺的新人請教;工作之餘,科室護士長歐陽惠嫻和眾多同事不斷為他虛擬賽場……

「上去,去向全國的同行分享我們這麼多年的成果和經驗,就當是科室一次平常的業務匯報和討論。」邢祖民用堅定的眼神看著陳漢文,「三人行必有我師,比賽不就是讓10個人互相學習麼?」

當比賽主辦方在官方渠道公布冠亞季軍歸屬時,「陳漢文」三個字赫然位列榜首。陳漢文突然發現,華南賽場的「最強對手」成為第一個給這條消息點讚的人。

2.工作過程常被患者「遺忘」

2004年,陳漢文從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麻醉系畢業。湘雅學院是全國首創麻醉系本科專業的大學。然而,在陳漢文最初走入醫學院的時候,並沒有打算就讀麻醉系。在學校的分配下,陳漢文陰差陽錯地讀了這一專業。當時陳漢文不是沒有過疑慮,「麻醉醫生其實只是幕後英雄,但也許我可以做好這一份職業。」

幾年後,陳漢文成為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麻醉醫生。一天夜裡,一臺病床從急診科緊急推過來,床上躺著一位全身煞白的少年,身上一道道觸目驚心的傷口早已流幹了血。據說,這個少年在迪廳喝多了酒和人起了衝突,對方拿刀砍中了他的頸部大動脈。由於傷勢過重,少年已經進入深度休克狀態,心跳停止,血壓持續一個小時無法測出。外科醫生已經無能為力了,但身為麻醉醫生,陳漢文要負責把他從鬼門關裡搶回來。陳漢文和他的同事開始對少年進行車輪式胸外按壓,半個小時過去了,陳漢文的手臂已經酸痛無比,可少年仍然不見醒來,監控儀上的心跳和血壓數據依然停留在原地……

按照慣例,如果胸外按壓三十分鐘還沒有任何起色就可以宣布死亡。再看看少年慘白而稚嫩的臉,一種執念盤桓在陳漢文心間:他才18歲,就這樣沒了太可惜了。陳漢文和他的同事沒有放棄,繼續對少年實施胸外按壓。第45分鐘,奇蹟終於出現了,監測儀上突然出現了生命體徵。在重症監護和主治醫師的幫助下,少年最終醒過來了,他見到了他的管床醫師,卻至始至終沒有見到陳漢文。

事實上,麻醉醫生在麻醉時,會讓患者產生瞬時遺忘的反應。麻醉業界都知道,一個比較好的麻醉實施,病人不會對手術過程有任何記憶。麻醉醫生抹掉了手術對病人造成的刺激和心理創傷,也親手抹掉了自己搶救病人的痕跡。

3.搶救現場的五分鐘生死時速

2014年的最後一天,轟隆隆,幾聲巨響驚動了剛剛甦醒的清晨。大約在9時30分,像往常一樣在醫院值班的陳漢文突然接到緊急搶救通知:順德區勒流富華機械廠發生氣體爆燃事故,多名重度燒傷者需急救。

陳漢文和同事們的神經馬上繃了起來,他拿起搶救箱開始飛奔。在病房外,他麻利地套上帽子、口罩和搶救服,不出五分鐘,他已經來到了搶救現場。「在搶救時刻,麻醉醫生一定是最先到位的,五分鐘之內無條件趕到。」

「他們全身燒得漆黑,有些已經斷了手腳,血肉模糊。」當時送來的傷者身體普遍有30%-70%的燒傷,重度燒傷甚至引起了皮膚撕脫,「就像穿了襪子一樣。」劇痛下,一些傷者的四肢只能不停地輕微擺動。

救人!陳漢文迅速冷靜下來,他輕柔地對病情嚴重的傷員進行氣管插管,因為傷者頭面部已經燒傷,稍微用力的拉扯都就會引起整片皮膚的脫落。快速通過綠色通道,陳漢文迅速把傷員送到手術室進行手術。由於傷勢嚴重,出血量大,傷員出現了心跳驟停。緊急關頭,陳漢文和同事立即進行心肺復甦,整整40分鐘,傷員終於恢復微弱的心跳,手術得以繼續。

「五分鐘內,哪怕你崴了腳都必須趕到搶救現場!」陳漢文重申,麻醉醫生首先要懂的不是麻醉,而是搶救。

4.手術室裡的「無冕之王」

手術室裡,麻醉醫生必須嚴密監控患者的生命體徵,外科手術醫生有條不紊地實施手術各個環節,切口、包紮、縫合,絲毫沒有因為患者頻發的體徵波動而分心。這是手術室內一幅常見的畫面,然而,這種專業嫻熟的配合和默契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專業的麻醉醫生非常稀缺,通常是護士充當麻醉醫生的角色,工作內容僅局限於給病人打一劑麻醉針,對於手術中病人的突發狀況無力應對,甚至還要主治醫生在進行手術的同時兼顧處理這些問題。事實上,外界也存在對麻醉醫生工作職能的認識誤解,直到今天,很多門外漢仍然認為麻醉醫生的工作極為簡單。

事實上,麻醉醫生打麻醉針只是開始,真正要做的是麻醉後的守護。在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需要全程陪伴著病人,打起十二分精神監測病人的各項生命指標,隨時待命,不讓病人因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而死去,並保證他們在手術結束後能安全醒來。必要的時候,麻醉醫生甚至可以叫停外科手術進行搶救。在搶奪生命的戰場上,麻醉醫生的一句話有如軍令,不容質疑。「麻醉醫生都救不了的病人,沒有人能救。」

「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這一直是醫學界對於麻醉醫生的敬畏之言,他們甚至被稱為手術室的「無冕之王」。

5.麻醉劑量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去年年底,在科室每月例行的業務學習會議上,陳漢文和同事討論目前最前沿的靶控輸注(TCI)麻醉技術,他們即將要給一位身高1.65米,但體重達106公斤的肥胖症婦女做腹腔鏡胃縮小手術的麻醉工作。

在此之前,陳漢文曾經接觸過這位病人,當時他不建議病人在準備未充分的情況下進行麻醉,因為肥胖病人的麻醉不同於普通人,風險極大。麻醉藥品說明書的推薦劑量對他們通常不適用,而劑量的分毫偏差都會引發致命的後果。

科室主任邢祖民在科室一直強調:「麻醉業界可以允許出現萬分之二的麻醉失敗,但我們不能允許自己有差錯。」

針對這位病人的特殊情況,陳漢文和助手在手術當日對她採用了TCI麻醉技術,通過輸入病人身體特徵和術中生命體徵數值,由計算機精準地運算出麻藥劑量。

在TCI麻醉技術出現之前,麻醉醫生只能靠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從業經驗來控制麻醉的劑量。每個病人的體質都不同,對麻藥的接受程度也不一致,有的人打兩毫克安定已經出現呼吸抑制,但對於另一個人可能十毫克的安定也無法讓他入睡。「這就如同每個人的酒量不同。」陳漢文形象地比喻,「如果麻醉過深,病人可能再也醒不過來;如果麻醉淺了,病人會因為疼痛對抗手術。」

作為麻醉醫生,對精準有著非同一般的執著。他們甚至可以預測出病人麻醉後第幾分鐘能睡著、第幾分鐘後能醒來。「精準的麻醉可以治病」,陳漢文拋出了這個新鮮的理念。

一直以來,外界都認為麻醉在手術中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而麻藥的併發症和副作用更是長期被放大和詬病。陳漢文進一步解釋,用什麼藥、用多少藥、怎樣給藥對病人的愈後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精準的麻醉可以減少腫瘤復發的機率,減輕老年人術後老年痴呆的發生率以及儘量避免麻醉後對小孩智力的影響。「我把自己當臨床醫生,怎麼改善病人的愈後,是我最看重的。」

回憶起一開始對麻醉這一行的疑慮,今日的陳漢文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眼界和高度。12年過去了,如今的他不懈地專研麻醉的精準度,每次愈後去尋訪病人,得到病人舒適滿意的反饋時,自豪感和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

6.麻醉醫生要承受異於常人的壓力

「你見過洛杉磯凌晨四點鐘的天空嗎?」籃球巨星科比曾經這樣回應外界問他為何如此成功。對於麻醉醫生來說,他們沒有見過,因為那時候他們還在工作。

凌晨3時30分,剛從手術臺上下來的陳漢文緊急趕往病房給一位危重病人做氣管插管,這已經是他今晚的第六臺手術。插管後,一位待產產婦還等著他去做無痛分娩麻醉,這一晚,註定又是個不眠之夜。有時,即使是在家裡值班,陳漢文也是隨時待命狀態。經常凌晨2時一個電話打來,無論睡得多香也要馬上爬起來趕到醫院。「早已經習慣了。」陳漢文笑了笑,早出晚歸對他來說已是平常事。

早上7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麻醉手術科科主任辦公室裡已經亮著燈,而陳漢文和同事們此時也默默地坐在會議室裡翻看病歷,他在為科室每天早上的交班會做準備。在科主任的帶領下,整個麻醉手術科比醫院其他醫生至少早到半個小時。他們每天7時30分必須來到科室,討論當天的重點病人以及應對方案。早會過後,他們要立即趕往手術臺現場。

外科醫生在每天8時30分準時下刀,在此之前麻醉醫生要提前就位,準備好麻醉藥物和相關器械,保證它們在手術中正常運作。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必須全程在場,手術沒有結束之前,連吃飯或者上洗手間的間隙都要找人臨時頂班。

體力上的透支並不是最累的,讓麻醉醫生處於煎熬狀態的是壓力。

「病人睡著後,呼吸脈搏心跳就全交給你了。」為了保障手術的安全和穩定,病人在麻醉後會被打掉自主呼吸由機器代替。這時,再鮮活複雜的生命,都簡化為手術臺體徵監控儀上沒有溫度的波動和數值。陳漢文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們,仿佛看到了每一次起伏背後承載的生命的重量。

手術中,一切都瞬息萬變,對麻醉醫生而言,即使是片刻的失神都無異於玩忽職守。作為為病人保駕護航的把關人,麻醉醫生們承受著異於常人的壓力。手術成功了,他們隱居幕後長籲一口氣,手術失敗了,他們首當其衝難辭其咎。

2014-2015年,有新聞報導指全國20多位麻醉醫生因為過度勞累而猝死,而且大多為青壯年麻醉醫生。這在陳漢文的麻醉圈子裡引起了瘋狂討論,「太累了,真的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做下去。」已成為資深麻醉醫生的陳漢文當時也不禁感嘆。

7.忙裡偷閒在兩個世界之間切換

在順德一個30平方米左右的普通房間裡,陳列著一套精緻的茶具、幾瓶紅酒和一套發燒音響系統,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房間裡一整面放滿唱片碟的牆。陳漢文就是在這裡和他的音樂發燒友們打發周末的時光。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陳漢文一邊彈著吉他一邊唱著許冠傑的《浪子心聲》,他身著T恤短袖、牛仔褲和波鞋,戴著一頂海軍藍鴨舌帽,幾個朋友在一旁打鼓、伴唱。

近兩年,陳漢文愛上了音樂,他結識了一些順德地區比較有名的樂隊成員,一有時間就經常和他們聚在一起玩音樂、聊天、品酒、喝茶。「我比較喜歡Beyond和許冠傑的經典老歌,因為他們的歌很有哲理而且鼓舞人心。」

回家後,陳漢文教四歲的小女兒唱了首《世上只有媽媽好》。女兒主唱,陳漢文彈吉他伴奏,他的愛人拿著手機錄下父女倆一彈一唱的溫馨畫面。

翻開陳漢文的微信朋友圈,裡面發得最多的就是和朋友們的聚會、玩音樂、運動、旅遊和醫院組織文藝表演的照片,沒有一條與麻醉工作相關。

愛到深處是無言。對於一個相對內斂之人,陳漢文低調地守護著內心最深的信念。質疑、困惑、煎熬、孤獨,他選擇以堅強的姿態豁達面對。「每日三省吾身,盡心而不苟且」是陳漢文的座右銘。其實,麻醉醫生的氣質早已深入骨髓。

「君可見漫天落霞,名利息間似霧化。」唱完了這首最愛的歌,陳漢文意猶未盡地收起吉他。臨睡前,陳漢文拿出手機,調了6時30分的上班鬧鐘。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韓夢蕾

相關焦點

  • 培養麻醉醫生的搖籃
    張軍橋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醫務人員奮鬥的初心和使命,麻醉醫生是生命的守護神,心肺復甦和氣管內插管都是麻醉醫生的基本技能,也是我們麻醉學專業學生大學期間就熟練掌握的技能。」為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麻醉醫學人才,濰坊醫學院麻醉學院堅持圍繞應用型麻醉醫學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在學院打造「師風清廉、教風清正、學風清新」的「清風工程」,學生黨支部創新案例「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助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榮獲山東高校基層黨組織創新案例三等獎。
  • 抗擊疫情為何需要麻醉醫生,你對麻醉了解多少?
    抗擊疫情為何需要麻醉醫生,你對麻醉了解多少?也許有人會有疑問:抗擊疫情和麻醉有什麼關係呢? 不少人納悶,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麻醉醫生去幹啥?有那麼多患者需要做手術嗎?其實,麻醉醫生的工作範圍不僅僅局限於手術過程的麻醉!俗話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
  • 麻醫臺:建立麻醉醫生多點執業服務平臺,改變麻醉醫生現狀
    在手術室外,無痛胃腸鏡、無痛CT、無痛人流以及各項無痛檢查等也都需要麻醉醫生的醫療幫助。在急診急救與ICU等重症科室,麻醉醫生的急救處置能力更是能最大程度發揮。可以說麻醉醫生的需求範圍非常廣,也是各大醫院的非常重要的關鍵科室。一個好的麻醉醫生,能力全面的麻醉醫生培養周期也得10年以上。
  • 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該是啥關係?
    梅奧診所將麻醉過程拍成視頻,發布在各大社交網站。/MayoClinic 來自世界各地的多位麻醉醫生跟帖,支持他的決定。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外科醫生與麻醉醫生的關係。 「但我做過一些定性觀察,發現手術室內最主要的衝突,就產生於麻醉醫生與外科醫生的二元關係。」他表示。 2018年9月,Cooper教授將自己的觀察和調研,撰寫成文,發表在《麻醉學》學術期刊上。
  • 麻醉醫生口中的神經阻滯是什麼意思?
    今天是一個骨科膝關節置換手術,在和患者家屬討論到麻醉方式的時候。我先和家屬說了手術當中的麻醉方式是椎管內麻醉,再談論到還需要進行神經阻滯麻醉的時候家屬有點不理解了。他問我們:你們不是已經打了一種麻醉嗎?手術當中打了一種手術就不會痛了,為什麼還要打個神經阻滯麻醉呢?何必多此一舉?
  • 一位麻醉醫生的無痛胃腸鏡體驗
    許式恆小編:許醫生,可以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嗎?許醫生:大家好。本人男,是一位從事麻醉工作20餘年的麻醉醫生,無痛胃腸鏡檢查中的麻醉也是我們麻醉醫生的工作內容之一。因近段時間胃腸功能有些紊亂,所以我申請了無痛胃腸鏡檢查,切切實實從患者的角度感受了一下無痛胃腸鏡的體驗。做好腸道準備小編:無痛胃腸鏡檢查前需要做什麼準備呢?
  • 麻醉醫生:你向何處刷存在?
    隨著醫學的發展,除了常見的臨床麻醉、疼痛治療、重症醫學外,無痛分娩、無痛人流、無痛胃腸鏡、無痛介入(包括檢查和治療)等手術,對麻醉醫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麻醉醫生要參與各個外科科室的手術,同時還要負責很多手術室外的麻醉業務。麻醉醫生的日常工作具有『單兵作戰、全程作戰、連續作戰』等特點,『全員過勞』是這一群體的常態。」北京世紀壇醫院黨委書記李天佐說。
  • 「傾聽」麻醉醫生
    那麼,麻醉醫生就是手術室的幕後英雄。病人的睡過去和醒過來,都由他們守護,責任重大,卻默默無聞。手術成功了,病人會特地感謝手術醫生,並不知道麻醉醫生的功勞。這多少是因為大多數人對這一行當的無知。記牢了,下次千萬別叫他們「麻醉師」,正確的叫法是「麻醉醫生」。給保你性命的人以尊重,這才是一個病人的修養。
  • 麻醉科醫生:一本降二本,還是沒人學麻醉!真相是…
    據報導,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醫生井子夜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麻醉科醫生精神和心理壓力都大,現在很少有人願意報麻醉系。自己當年在山西醫科大學是本碩連讀,麻醉學專業要高出一本線70分,而現在二本都沒人學。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人物專訪 | 馬來西亞旅遊促進局國際處副處長陳漢文:成都將是我們...
    人物專訪 | 馬來西亞旅遊促進局國際處副處長陳漢文:成都將是我們下一個辦事處 每日經濟新聞
  • 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揭秘神秘的麻醉世界
    歷史上,華佗發明「麻沸散」,關羽「剜骨療傷」等這些典故,都說明麻醉對人類非常重要。現代,麻醉已作為一門重點醫學學科,成為推動醫學發展的重要力量。7月3日下午,煙臺毓璜頂醫院麻醉科聯合膠東在線網站開展「帶您走進麻醉的世界」健康科普直播。課堂上。煙臺毓璜頂醫院麻醉科主任馬加海生動的闡述了麻醉醫生、麻醉學科、麻醉事業,帶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麻醉世界。
  • 麻醉醫生,不止是打一針這麼簡單
    麻醉醫生,不算耀眼,卻絕對特別。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時,也許會接觸到科室主管醫生、管床護士,但對麻醉醫生卻往往十分陌生。很多病人都是緊張忐忑地進入手術室,做完手術,又都昏昏沉沉地在麻醉甦醒狀態中被送出手術室,麻醉醫生在手術當中提供麻醉服務的過程,患者並不知道。
  • 關於麻醉知情同意書,麻醉醫生需要了解什麼?
    作者:劉國勝 新鄉醫學院2020級麻醉學碩士麻醉知情同意書的籤署是我們麻醉醫生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一般情況下,每臺手術麻醉前都要找病人籤署麻醉知情同意書。作為本來就沒有多少的麻醉醫療文書之一,麻醉知情同意書對於臨床麻醉工作來說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意義。
  • 上海醫生涉毒「 涉及到的麻醉藥品芬太尼 到底是何方神仙?
    近日,有媒體曝光上海多名麻醉科醫生涉嫌向病人售賣麻醉藥品被警方帶走,且多家醫院都已內部通報了此事,並開始自查整改院內麻醉藥管理。而事情的起因則是一種精神麻醉類藥品——芬太尼,那麼,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芬太尼到底是「何方神仙」。
  • 手術麻醉後,為啥醫生要不停地叫醒患者?醫生告訴你,來漲漲知識
    在手術的過程中麻醉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是幫助患者減輕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在實施手術的過程中,麻醉之後的患者更加便於進行手術。但是手術麻醉之後,為什麼醫生要不停地叫醒患者?下面醫生跟大家說一下。在麻醉之後,為什麼要不停的叫醒患者?
  • 病人全身麻醉後啥感覺? 年輕麻醉醫生親身體驗並記錄
    原標題:病人全身麻醉後啥感覺?年輕麻醉醫生親身體驗並記錄 對話麻醉師 書本上學再多病人心理學 也不如「全麻」一次感同身受 更懂患者的託付: 「我的命交給你了」 在體驗的同時,他想到了自己為那些打過麻醉的人,特別是有的患者麻醉臨睡過去的眼神告訴醫生:「我的命託付給你了」。
  • 產科麻醉系列之-剖腹產麻醉-全麻
    剖腹產的麻醉方法包括椎管內麻醉(半麻)和全身麻醉。很多準媽媽會問,剖腹產手術全麻和半麻到底哪個好?還有一些準媽媽由於過度緊張害怕,不聽從醫生勸解,一定要實施全麻,誤解醫生不對其實施「睡一覺就結束」的麻醉方式。究竟選擇什麼剖腹產麻醉方式,則要根據你和寶寶的個體情況而定。同時,你要注意術後聽從產科醫生和麻醉醫生的指導,最大限度地減輕剖腹產麻醉的副作用。
  • 資訊丨「史上最嚴」麻精藥品監管到來,麻醉醫生要注意了!
    2020版的這些內容值得麻醉醫生注意:特別是針對重點部門,要嚴格執行全程雙人操作制度,改變由麻醉醫師單人操作麻精藥品的現狀,麻精藥品的處方開具、使用和管理不得由同一人實施,麻醉醫師原則上不參與麻精藥品管理工作。
  • 麻醉醫生才是急危重症搶救的主力軍!麻醉前主委為學科鳴不平
    於布為是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第十屆(2009~2012)主任委員,中國麻醉學科的領軍人物之一。疫情期間他一直待在上海,卻始終關注著武漢一線,更關注著麻醉科醫生在疫情中發揮的作用。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麻醉科醫生成了沒有科室的工作人員。
  • 揭秘麻醉醫生高強度工作狀態:眯一會兒再也沒醒來
    心血管手術必須全身麻醉,與普通麻醉不同,麻醉效果必須讓病人在手術全程保持心率、血壓平穩,稍有波動,都有可能危及生命。交流是全方位的,病人是否有手術史,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甚至是否經常喝酒、酒量如何、每天吸菸量多大,都可能涉及。這些生活細節所對應的肝功能、肺功能狀況,都是麻醉用藥的重要參考。昌克勤在交流過程中,觀察每一個病人的精神狀態,由此推斷他們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