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生口中的神經阻滯是什麼意思?

2020-12-12 麻醉MedicalGroup

今天是一個骨科膝關節置換手術,在和患者家屬討論到麻醉方式的時候。我先和家屬說了手術當中的麻醉方式是椎管內麻醉,再談論到還需要進行神經阻滯麻醉的時候家屬有點不理解了。他問我們:你們不是已經打了一種麻醉嗎?手術當中打了一種手術就不會痛了,為什麼還要打個神經阻滯麻醉呢?何必多此一舉?

請聽我解釋:

麻醉開展的初衷只是為了方便手術,更好地保障患者手術當中的安全。隨著人們對疼痛的認識,術後疼痛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術後疼痛不僅影響患者心肺功能,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術後併發症,而且對患者情緒也有很大影響。這就對麻醉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術後鎮痛漸漸成為麻醉醫生的一個常規工作項目。麻醉醫生不斷探索鎮痛模式,簡單的術後口服藥物效果欠佳,術後鎮痛泵模式有一定副作用,切口鎮痛滿足不了鎮痛要求。所以,我們提出了多模式鎮痛,且術後多模式鎮痛也越來越受到歡迎。神經阻滯作為其中的一份子,有著其獨特的優點。局麻藥品改進之後,神經阻滯維持時間非常長,而且對患者生理功能影響小,符合外科醫生提出的ERAS觀念。

ERAS的目的就是要減少患者住院時間,促進患者及早癒合,還能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手術患者尤其受益。

那麼神經阻滯麻醉是一種什麼麻醉呢?這個問題也不是第一次遇到,經常會有家屬問我們。下面我想科普一下神經阻滯麻醉:

神經阻滯就是將局麻藥注射至軀幹或四肢的神經幹、神經從、或神經節旁,暫時阻斷該神經的傳導功能,使該神經支配的區域產生麻醉作用。隨著B超和神經刺激儀的使用,周圍神經阻滯在圍術期的麻醉和鎮痛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神經阻滯不僅提供滿意的術中和術後鎮痛,有利於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而且當與全麻合用時還減少全麻藥物的用量,大大減低全麻藥物的副反應如術後噁心嘔吐和老年人認知功能異常的發生。

有些患者全身器官存在異常,傳統的全麻要求鎮靜、鎮痛、肌松對患者呼吸影響較大,椎管內麻醉由於對循環系統影響較大也不適合。而很多手術要求鎮痛完全的時候簡單的神經阻滯也達不到手術要求。所以,神經阻滯聯合全麻或椎管內麻醉通過合理藥物能夠取長補短,病人術後甦醒迅速、恢復也快。

神經阻滯麻醉有這麼多優點,由於對操作技術有一定要求,不是每個麻醉醫生都能很好地進行。而且對於有凝血異常的、穿刺部位感染的、神經系統疾病、病人過度緊張、精神疾病等患者不適合。

神經阻滯麻醉就是這樣一種麻醉方式,由於這是一種有創性操作,也有他的缺點。如局麻藥中毒、組織血管損傷、阻滯失敗、感染、神經損傷等風險。

其實神經阻滯也不是新興的麻醉方式,只是現在有了B超和神經刺激儀後,它們就是我們的眼睛,幫助我們減少風險和提高成功率,也擴大了它的使用範圍。

相關焦點

  • 抗擊疫情為何需要麻醉醫生,你對麻醉了解多少?
    抗擊疫情為何需要麻醉醫生,你對麻醉了解多少?也許有人會有疑問:抗擊疫情和麻醉有什麼關係呢? 不少人納悶,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麻醉醫生去幹啥?有那麼多患者需要做手術嗎?其實,麻醉醫生的工作範圍不僅僅局限於手術過程的麻醉!俗話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
  • 注意,這種麻醉可以引起血腫、氣胸、神經損傷和全脊麻等併發症!
    但如果是有醫學背景的朋友,看到這個題目可能要驚呼:什麼麻醉?這麼危險!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即使同在一個醫院,由於學科的不同,不同科室醫生之間也存在醫學知識的盲區。醫生之間都這樣,更何況醫生和老百姓之間的交流呢?
  • 56歲阿姨上臂骨折了,麻醉醫生這波操作讓她找不到自己的手了!
    為此,在手術後的一次複查過程中,我們準備向當時負責該手術的麻醉醫生了解了情況。當我們說明來意之後,那位張醫生也饒有興趣的表示,他很願意解答這個疑惑。張醫生告知我們,阿姨她是上臂骨折,最常採用的麻醉方式是臂叢阻滯麻醉。該麻醉方法是將局麻藥注射到臂叢神經附近,起到暫時阻斷神經傳導而使病人無法感知疼痛的麻醉方法。
  • AAOS 2016:脛骨平臺骨折術後股神經阻滯鎮痛效果一般
    膝關節置換後持續股神經和坐骨神經阻滯可減輕疼痛和全身麻醉藥物用量。但脛骨平臺骨折術後坐骨神經阻滯鎮痛是禁忌,原因在於影響醫護人員對骨筋膜室症候群的評估。股神經阻滯只影響膝關節前部,可能是脛骨平臺骨折術後鎮痛更好的選擇。
  • 瑞金超聲專題 | 超聲引導下坐骨神經阻滯
    超聲引導下的神經阻滯在麻醉教學中的應用[J].北京醫學2019年第41卷第8期[8] Krzysztof A. Surgical Anatomy of the Sciatic Nerve: A Meta-Analysis[J]. J Orthop Res 34:1820–1827, 2016.
  • 局部麻醉的秘密,看這一篇就夠了
    不同體質的病人在麻醉過程中同樣會出現各種意外,比如說返流誤吸、氣管痙攣、局麻過敏、低血壓、高血壓、心律失常等等。病人可能存在某些潛在的疾病,或者某些病史都可能造成麻醉意外。因此,我們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一定要理解麻醉,明白其中的風險。術前積極主動地告知醫生,病人的病史、用藥情況及過敏情況等信息來配合醫生治療。
  • 梅偉教授:周圍神經阻滯臨床實踐及進展(下)
    神經阻滯是將局麻藥注射到外周神經幹附近,通過阻斷神經衝動的傳導,使該神經支配的區域麻醉。神經阻滯是較普遍採用的麻醉方法之一,適用於手術部位局限於某一或某些神經幹以及神經叢支配的手術。名師講堂丨梅偉教授:周圍神經阻滯臨床實踐及進展(上)重要觀點
  • 「健康科普知識」認識麻醉
    大多數人認為麻醉醫生僅僅是在手術開始前給病人打一針,使病人無痛苦的睡眠,並在手術結束後使病人甦醒的醫生。但真的如此簡單嗎?作為麻醉醫生,我們的目標是在手術中為您提供最佳的醫療服務,讓您儘可能安全無痛苦的接受手術。
  • 【專家共識】2020版外周神經阻滯併發症防治專家共識
    手術麻醉後(無論有無外周神經阻滯),神經損傷的總體發生率<1%,經常難以預料和預防。而外周神經阻滯後神經損傷更加少見,約為0.03%。雖然有一些研究顯示,外周神經阻滯並不增加術後神經損傷的發生,而術後大多數特別是嚴重而持久的神經損傷多與手術本身有關,神經損傷依然會影響此技術在臨床的推廣應用,應予以高度重視。
  • 胸椎旁神經阻滯,發生全脊麻,怎麼辦?
    隨著胸椎旁神經阻滯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臨床,相應的風險也越來越被重視。 隨著術後加速康復的發展和多模式鎮痛理念的推廣,胸椎旁神經阻滯(TPVB)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胸部手術。
  • 南通麻醉醫生手術放動畫片 12歲男孩不再緊張害怕
    考慮到小宇正在上六年級,即將面臨小升初,負責手術麻醉的醫生決定為他採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方式進行手術,這意味著小宇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都將保持清醒狀態,隨時可能會因為緊張或害怕哭鬧起來,甚至會對手術安全產生影響。當天,在完善的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為進一步緩解小朋友的緊張情緒,二院的麻醉科醫生劉張玉拿出自己的手機,用自己的流量給他放起了卡通片。
  • 寵之情寵物醫師網 | 尋找對麻醉感興趣的臨床獸醫師---臨床獸醫師的麻醉風暴
    本期麻醉課程分為《初級課程》和《中級課程》兩部分,基礎課程主要針對初次接觸小動物臨床麻醉或對麻醉學感興趣的臨床醫生,課程將重點介紹專用設備,藥物方案選擇及心血管基本麻醉注意事項,通過系統學習優化現有的麻醉方案並通過介紹新近可用的麻醉藥來開發新的麻醉方案。
  • 局部麻醉
    昨天的題目應該來說不難,有同學複習了麻醉很容易的就答對了。西綜的關鍵還是輪教材,輪到知識點你都記得住就沒什麼難得到你了。上期答案:【2004-75,外科學,A型題】下列選項中,不屬於局部麻醉的是:DA. 表面麻醉 B. 局部浸潤麻醉 C.
  • 全身麻醉對兒童神經心理和行為學預後的的影響——梅奧兒童麻醉...
    麻醉藥物對於幼兒來說真的有這麼「危險」嗎?近年來,大量回顧性研究以既往接受全麻手術的兒童及嬰幼兒為研究對象,探討早期麻醉暴露對神經系統功能的影響。只有部分證據支持麻醉藥物對兒童及嬰幼兒CNS發育和認知功能存在長期影響。前瞻性研究的結果也提示全麻對幼兒神經發育影響甚微。
  • 得了甲狀腺疾病,手術是怎麼麻醉的?
    如果選擇手術,這類手術的麻醉方案一般都選擇全身麻醉。在十幾年之前,也有在局麻或者頸叢神經阻滯麻醉下完成手術的。但相較全麻,這兩種麻醉太過於痛苦。病人在手術臺上,全程是清醒的,雖然眼睛被蒙住,但醫生間的交流以及鉗子、剪子的聲音聽得很清楚。除身體上的痛苦外,精神上也會留下很大的陰影。更重要的是,一般術中有突發出血等情況,沒有安全的氣道對於搶救可能是災難性的。
  • 麻醉甦醒後太疼?「術後鎮痛」了解一下!
    患者在術前都要由麻醉醫生根據具體手術方式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麻醉(後兩者就是俗稱的「半身麻醉」)等,然後等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後先由麻醉醫生為患者實施麻醉,再開始手術,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會根據手術進展及患者的狀況隨時將麻醉深度調整在一個合適的水平
  • 培養麻醉醫生的搖籃
    「最有愛心的地攤」「他的東西,路人紛紛點讚」……近期,濰坊市人民廣場這個特殊的「攤位」在微博、朋友圈火了,濰坊醫學院麻醉醫生張軍橋「擺攤」教心肺復甦的事跡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各大媒體報導,並被網友們廣泛點讚評論。
  • 《醫述》之你所不知道的麻醉學科
    而事實上,患者被麻醉後在全然不知的狀態下,麻醉醫生一直守護在他的身邊,根本不是打一針,而是打很多針,還要針對患者生命體徵的變化用很多的藥物。整個手術的過程包括術前、術中、術後,麻醉醫生全程管控著患者的安危。在首屆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央廣網健康頻道《醫述》採訪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郭向陽,為我們講述麻醉醫生背後的故事,帶您讀懂麻醉學科。
  • 病例分享丨剖宮產硬膜外麻醉異常廣泛阻滯致氣管插管全麻手術1例
    本文將對我院近期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實施剖宮產術時,導致異常廣泛阻滯行氣管插管全麻1例患者進行臨床分析,觀察剖宮產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時出現異常廣泛阻滯時的臨床表現及處理,探討硬膜外麻醉用於臨床剖宮產患者導致異常廣泛阻滯的有效預防方法。現將結果報導如下。
  • 為什麼流產手術全身麻醉,剖腹產卻大多用「半麻」?醫生這麼說
    半麻顧名思義就是半身麻醉,通常是通過椎管內給藥,使蛛網膜下腔組織、大腦硬膜外組織或者腰硬組織浸潤,從而阻滯神經向大腦傳遞痛覺的方式。2. 全麻這一般分為氣管內插管、靜脈注射和吸入式三種方式,全麻會讓大腦意識被抑制從而感覺不到任何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