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體檢意識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被查出甲狀腺疾病。隨著這些疾病絕大多數都沒什麼事,但身體有病對心理的影響是很大的。以至於,很多人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先談談甲狀腺疾病大致種類:
甲狀腺疾病主要分為需要內科治療的功能性或者炎症性疾病,以及需要外科治療的甲狀腺腫或者甲狀腺良惡性。兩大類甲狀腺疾病雖然治療方法明顯不同,但二者並不是完全孤立:有些內科性的甲狀腺疾病也需要外科手術治療;有些外科性的甲狀腺疾病也需要在術前進行調整或者術後內科鞏固治療。
下面我們以常見的甲狀腺外科疾病為例,聊聊這類手術的麻醉方法:
結節性甲狀腺腫是常見的一種甲狀腺疾病,一般通過體檢發現或者自己發現頸部有腫塊而就診。其特點是,甲狀腺功能在正常範圍內,超聲提示甲狀腺形態正常或者腫大,一側或者兩側甲狀腺有單個或多個結節。手術治療幾乎是本病唯一的選擇,但並不是有結節就必須手術。這類疾病如不壓迫氣管或者影響美觀,經專科醫師評估後也可選擇不手術、定期觀察即可。
如果選擇手術,這類手術的麻醉方案一般都選擇全身麻醉。在十幾年之前,也有在局麻或者頸叢神經阻滯麻醉下完成手術的。但相較全麻,這兩種麻醉太過於痛苦。病人在手術臺上,全程是清醒的,雖然眼睛被蒙住,但醫生間的交流以及鉗子、剪子的聲音聽得很清楚。除身體上的痛苦外,精神上也會留下很大的陰影。更重要的是,一般術中有突發出血等情況,沒有安全的氣道對於搶救可能是災難性的。
另外透露一下,為什麼那個年代的醫生喜歡局麻做甲狀腺手術?
因為在那個年代,手術技術並未到今天的程度。在手術中,為防止神經損傷,老一輩的外科醫生需要病人發聲來判斷神經的位置。而今天,甲狀腺外科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外科醫生很清楚一個正常發育的甲狀腺解剖以及與神經的毗鄰關係。另外,目前部分醫院已經實現全麻過程中監測神經功能的技術。在手術中,通過觀察儀器上的電波就可以知道手術部位與神經位置關係。因此,一般很少意外損傷神經。
全麻過程如下:
1.病人術前需要嚴格禁食水;
2.進入手術室以後,護士在手臂或手腕處建立靜脈點滴;
3.麻醉醫生連接各種監測儀器;
4.經靜脈推注麻醉之後,麻醉醫生為病人進行氣管插管。手術中,不需要病人自主呼吸,呼吸機會通過連接的氣管導管為病人持續提供呼吸和氧氣;
5.手術當中,麻醉醫生持續為病人注射麻醉藥物以保證病人全程都沒有意識(不知道外界的任何事情)。
6.手術結束後,停掉所有麻醉,病人恢復自主呼吸。當各種指標符合拔管條件後,麻醉醫生為病人拔除氣管導管。
7.如各項指標都正常,病人被送回自己的病房。
至此,這個手術過程就全都結束了。
溫馨提示:如果體檢時發現甲狀腺有異常,先不要擔心,弄清是什麼疾病很關鍵。即使是惡性,也不要過於擔心,良好的心態很重要。因為絕大多數甲狀腺惡性都生長得非常慢,很多人直至活到自然死亡可能也不會因為這個病而丟掉生命。但並不是說有病不去看病,如果患有甲狀腺疾病而醫生的建議是可以觀察的話,一定要遵醫囑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