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生,不止是打一針這麼簡單

2020-11-27 醫師報

麻醉醫生,不算耀眼,卻絕對特別。


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時,也許會接觸到科室主管醫生、管床護士,但對麻醉醫生卻往往十分陌生。很多病人都是緊張忐忑地進入手術室,做完手術,又都昏昏沉沉地在麻醉甦醒狀態中被送出手術室,麻醉醫生在手術當中提供麻醉服務的過程,患者並不知道。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被忽略的角色不重要,恰恰相反,麻醉醫生和他們從事的工作,並非普通人理解的「打一針麻藥」,他們是無影燈下的生命守護者。



手術臺幕後的默默守護


一位外科醫生曾經由衷地說起自己的麻醉醫生搭檔:他們總是默默地「躲」在手術臺後,無怨無悔地為病人服務,自己最開心的事,就是對著病人說:「手術做完了,非常順利!」這時候,有的病人雖然還沒有完全清醒,但聽了也會露出很寬慰和如釋重負的笑容,這對他們來講就是最大的鼓勵和最大的認可了。


確實,很多人的印象中,手術麻醉似乎只是睡一覺那麼簡單。但其實,麻醉是手術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病人最迫切的期望是安全、無痛,而外科醫生則需要平穩和良好的手術條件,這些都需要麻醉醫生來保障。所以無論是術前、術中、術後,都需要麻醉醫生的全程保駕護航。



具體來說,手術以前,患者的心肺功能、基礎疾病、需要糾正哪些異常,都依賴麻醉醫生的臨床診斷、評估和處理。而在術中,病人的安全、止痛,是麻醉的基本要求,尤其是重大手術和狀況欠佳的病人,麻醉醫生的監護治療分分秒秒都維繫著他們的生命。一個病人的手術,至少需要兩位麻醉醫生或護士片刻不離地照看,因為即便是最簡單的手術,都有隨時發生危險的可能。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麻醉科黃丹醫生就告訴記者,在術前溝通,她對患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和外科醫生一起,幫助你安全地度過手術階段,順順利利地康復,你要相信我們。」在每年數以千計的手術中,每一個麻醉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一位患者都有不同的麻醉方案,當手術做完了,外科醫生可以下班,但麻醉醫生還要繼續對術後的病人復甦,並進行監護,術後第二天還要去病房訪視患者。


近年來,隨著醫學進步,外科手術難度也越來越高,對於承擔著保命人角色的麻醉醫生,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舒適化醫療成為趨勢


除了在手術中為患者護航,隨著舒適化醫療成為趨勢,麻醉醫生的工作範圍正在越來越寬廣。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與圍手術醫學部副主任邢娜告訴記者,無痛診療是個很好的窗口,通過越來越多的無痛療法,公眾會更了解麻醉服務,了解麻醉醫生。「我們中心目前承接了所有的無痛胃腸鏡、膀胱鏡、氣管鏡等,以及計劃生育的工作,還有我們現在開的比較有特色的兒童齒科的治療、婦科鎮靜、電休克、康復治療一系列無痛診療業務範疇。」邢娜如數家珍。她說,希望前來就診的患者,都能接受到舒適化醫療服務,讓病痛遠離從無痛診療開始。

相關焦點

  • 麻醉可不僅是「打一針」還是「海陸空總司令」
    (原標題:麻醉可不僅是「打一針」還是「海陸空總司令」)
  • 麻醉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 無痛、安全、舒適為患者首選
    鎮靜狀態下胃腸蠕動減慢,方便醫生更好地觀察胃腸道,檢查無死角,診斷率高、效果好。許多患者在甦醒後會告訴麻醉醫生,整個過程就像做了一場美夢。在很多女性心中,生孩子是一場從身體到精神的痛苦經歷。近年來,分娩鎮痛大大減少了產婦的疼痛和不適,給予患者安慰、緩解焦慮情緒,提供了從生理到心理的雙重舒適。
  • 抗擊疫情為何需要麻醉醫生,你對麻醉了解多少?
    抗擊疫情為何需要麻醉醫生,你對麻醉了解多少?也許有人會有疑問:抗擊疫情和麻醉有什麼關係呢? 不少人納悶,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麻醉醫生去幹啥?有那麼多患者需要做手術嗎?其實,麻醉醫生的工作範圍不僅僅局限於手術過程的麻醉!俗話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
  • 腰硬聯合麻醉,醫生在你背後都做了什麼?
    在很多人眼裡,麻醉就是打一針,就像輸液一樣簡單。其實不然,如剖腹產、肛腸手術大都採取半麻,麻醉開始,醫生會先吩咐患者擺好體位,即患者後背像「蝦」一樣彎曲。患者背對著醫生,自然看不到麻醉醫生在背後都忙些什麼!下面就讓小編講一講這背後的秘密。
  • 麻醉醫生:你向何處刷存在?
    中間可能還有急診轉來的危重病人,實際手術量還不止這些。」「不要緊張,睡一會兒哈。」被推進手術室確認過身份後,患者小王只記得腦後傳來醫生的溫柔叮囑。兩小時後,他在麻醉甦醒室醒來。家人十分激動,對手術主刀醫生連連道謝。然而像很多人一樣,他們不知道的是,從手術開始一直到他甦醒,還有兩位麻醉醫生全程守護著他的生命體徵。
  • 打完針為什麼還不走,麻醉醫生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術前檢查儀器設備凌鈞渲是一名麻醉醫生,很多人認為他的工作就是「打一針」。俗話說,開刀治病,麻醉保命。看似簡單的麻醉操作中,事實上伴隨著很大的風險,而麻醉醫生的作用,就是在於他們搶救生命、保護生命的技能。所以,麻醉醫生也被稱為手術臺上的「守護神」。麻醉工作像開飛機,起飛降落時最危險「麻醉醫生的工作,有點像開飛機,起飛、降落這兩個點是最危險的。」
  • 《醫述》之你所不知道的麻醉學科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記者 果君) 在外科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壓、體溫等都是由麻醉醫師來掌控的,可以說患者的生命就掌控在麻醉醫生的手裡。民間對麻醉的理解無外乎「打一針、睡一覺」那麼簡單。可以說,麻醉學科在我國社會公眾當中的認知度極低。
  • 杭州市婦產科醫院:推行「麻醉醫生進產房」 為產婦提供舒適化的無...
    打無痛之前和打了無痛之後感受真是天壤之別!」 上周五,杭婦院分娩中心的待產室裡,28歲的孕媽媽周女士(化名)平靜地躺在待產床上休息。此時,她正在養精蓄銳,等待第二產程的到來,期待著儘快和肚子裡的小寶寶見面。 別看周女士現在的狀態這麼淡定,就在幾個小時前,她被宮縮陣痛折磨得痛不欲生。 「我是第一次生寶寶,沒想到宮縮陣痛會那麼痛,簡直難以想像!」
  • 麻醫臺:建立麻醉醫生多點執業服務平臺,改變麻醉醫生現狀
    在手術室外,無痛胃腸鏡、無痛CT、無痛人流以及各項無痛檢查等也都需要麻醉醫生的醫療幫助。在急診急救與ICU等重症科室,麻醉醫生的急救處置能力更是能最大程度發揮。可以說麻醉醫生的需求範圍非常廣,也是各大醫院的非常重要的關鍵科室。一個好的麻醉醫生,能力全面的麻醉醫生培養周期也得10年以上。
  • 新冠肺炎病例救治中麻醉醫生感染為何遠低於非典?
    醫學界流傳著一句話,「外科治病,麻醉保命」。「普通大眾對於麻醉醫生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打一針就走的階段,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王天龍表示,一個病人預後情況的好與壞,不光是打一針就能達到一個良好的術後的結局。所以從一開始給病人注射麻醉藥物,到之後對病人生命機能的維護,都需要麻醉醫生做很好的調控來改善病人術後的轉歸,降低病人術後的併發症和死亡率。
  • 麻醉醫生口中的神經阻滯是什麼意思?
    今天是一個骨科膝關節置換手術,在和患者家屬討論到麻醉方式的時候。我先和家屬說了手術當中的麻醉方式是椎管內麻醉,再談論到還需要進行神經阻滯麻醉的時候家屬有點不理解了。他問我們:你們不是已經打了一種麻醉嗎?手術當中打了一種手術就不會痛了,為什麼還要打個神經阻滯麻醉呢?何必多此一舉?
  • 從監護麻醉到無痛分娩 城陽區人民醫院麻醉醫師李慧的從醫12年
    城陽區人民醫院麻醉醫師李慧想對自己說聲「節日快樂!」這是第三個中國醫師節,也是李慧從醫的第12年。因為神秘好奇選擇成為一名麻醉醫師,自此之後無論白天黑夜她守在「不見天日」的手術室和患者同呼吸共心跳。很多人都想被記住,但李慧卻說:「希望我麻醉過的患者都能把我忘了,因為你已經讓我成為了我……」麻醉醫生與患者同呼吸共心跳選擇麻醉,學生時期的李慧只有一個理由:「那時麻醉專業不多,感覺很神秘。」帶著這份好奇接觸麻醉,從濰坊醫學院學習到2008年畢業進入城陽人民醫院麻醉手術科,隨著不斷接觸,麻醉在李慧心裡變得越來越神聖。
  • 麻醉醫生食堂餐巾紙留言走紅 這是個什麼梗?
    這不,剛打完飯吃了兩口,醫生欒遠航就被叫走去給病人插管,他於是拿出筆在餐巾紙上留言,提醒食堂別收走其餐盤……&nbsp&nbsp&nbsp&nbsp餐巾紙留言走紅醫生:這是日常&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記者 熊穎琪)「勿動!插管去了!」
  • 麻醉醫生親歷麻醉:過程不舒服但每人都能接受,鎮痛泵很奇妙
    我是陳雯雯,27歲,新泰市中醫醫院一名麻醉醫生,從事臨床麻醉工作六年。作為平時為患者進行麻醉的醫生,自己親身經歷了兩次麻醉,兩次都是椎管內麻醉。第一次沒有特別深得體會。第二次時,因有了充分準備,用心體驗和感受了麻醉全過程。總覺得有必要寫出來,讓大家了解和認識麻醉。
  • 「傾聽」麻醉醫生
    可惜,這麼好的「麻沸散」失傳了。現代麻醉術要到19世紀才出現。這當然是人類了不起的進步。除了各種出神入化的外科手術,就連腸鏡、胃鏡這些讓人生畏的醫學檢查,都在麻醉術的加持下變得容易接受了。如果說麻醉術的發明,為外科手術開闢了新紀元。那麼,麻醉醫生就是手術室的幕後英雄。
  • 麻醉醫生陳漢文的精神世界
    回想起比賽前一年的時光,陳漢文經常整晚睡不好,在微信群裡和醫院競賽小組同事討論學術問題到凌晨1時,讓他的頭腦興奮過度;為了能了解最前沿的麻醉技術,英語一般的他查閱了超過100篇PubMed英文文獻(SCI);平時工作時,陳漢文拉下臉向資歷淺的新人請教;工作之餘,科室護士長歐陽惠嫻和眾多同事不斷為他虛擬賽場……「上去,去向全國的同行分享我們這麼多年的成果和經驗,就當是科室一次平常的業務匯報和討論
  • 自費疫苗一針好幾百,要不要打?醫生:這不是錢的事兒!
    「我家寶寶2個月了,昨天去接種疫苗,醫生建議給寶寶打肺炎13價結合疫苗,說這種疫苗除了預防肺炎外,還能預防腦膜炎、中耳炎、敗血症等13種菌群感染。但是,打一針需要700塊錢,一共需要打4針,那就是3000塊錢,這麼貴……我該不該給孩子打?」這是一位寶媽給我發來的私信。
  • 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揭秘神秘的麻醉世界
    膠東在線7月6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麻醉醫生就是手術前「打一針」讓你睡著感覺不到痛的人,實際並非如此。人類天生對疼痛存在畏懼和抗拒,也一直在尋求減輕和祛除疼痛的道路上孜孜探尋。
  • 叫了他一聲麻醉師傅,男朋友就氣得不理我了,怎麼辦!
    男朋友在一家大醫院當麻醉師傅,我就跟他在微信上開玩笑:「大麻醉師,你一定有私藏的絕品麻藥,給我來一針吧,我實在受不了了!」沒想到他發了個生氣瞪眼的表情,昨晚一晚上都沒有再理我。我只是撒撒嬌呀,平時叫他「萬人迷」也沒事兒,怎麼這次這麼容易就生氣了?他們這行當的脾氣都這麼易燃易爆嗎?想來想去又懂醫療健康又懂談戀愛的,只有健哥你了!
  • 無痛分娩:想打一針不容易
    她沒有太多猶豫,在醫生給同產房另一位產婦打完無痛分娩針時,果斷讓醫生也給她打無痛。「聽人說三指以後(宮口)開的很快,但是不打(無痛)後面會更疼吧,於是我很堅定要打。」  貼床邊,側轉身將後背朝外,麻醉師在她腰部脊椎的地方打了一針,並告訴她10分鐘內就好了。「我躺平過來,心裡像吃了定心丸,一下塌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