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的大名鼎鼎的「黑暗森林」理論被一眾人奉為經典,尤其是網際網路創業者,把三體中「隱藏自己」的準則奉為圭臬。
網際網路時代,多少公司橫空出世,可能一項新的技術突破就可以瞬間造就一個新的騰訊,但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太早暴露自己科技突破的公司往往被大公司吞併,蠶食,成為大企業的附庸。
而大公司也小心翼翼的窺視著市場變化,當年微信,米聊大戰,就是因為米聊過於張揚,暴露自己,導致微信後來居上,如今微信用戶十幾億,成為世界超級APP,但米聊淪為無人問津。
一項新的技術,可以瞬間顛覆現有的勢力格局,這在其他行業來說無疑痴人說夢,但在網際網路,每天都在發生。
這和《三體》的宇宙觀如出一轍,這也是為什麼網際網路人把《三體》當做行業《聖經》,「降維打擊」「黑暗森林」等詞語也更多的被世人所知。
「黑暗森林」理論為何備受追捧呢?這是因為,他給費米佯謬提供了新的,別出心裁的新解釋。並且在社會學上也能自洽,自圓其說,作為一個猜想,用於小說,可以說是奪天工的安排!
宇宙就像是一片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發現有人暴露自己的目標,只需要做一件事——開槍消滅之。他人即地獄,是永恆的威脅,在這個冷漠的世界,處處都是生死存亡,心理的弦已經繃到最緊,寧殺錯,不放過。每個擁有高技術的文明都是劊子手,保護自己,那就需要消滅所有可能的文明種子,讓自己一家獨大,成為宇宙的唯一!
抬頭仰望星空,繁星密布,每顆星星都是一顆遙遠的太陽,照耀著自己的「地球」,或許,千百光年之外,也有「人」凝望星空,逼視深淵。
很久以前,科學家就根據統計學得出一個結論,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上帝,生命是自然演化出來的,那麼如此廣漠的宇宙,足足兩百億光年半徑的空間,不該只存在人類一種生物。
哪怕用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飛行,一萬年也足夠佔領整個銀河系了。但事實是,人類造了很多天線來傾聽來自星空的聲音卻一無所獲,宇宙看起來是如此的冷清和荒涼。
難道數學結果不準嗎?還是那些外星人因為一些原因故意躲起來不見我們呢?
「如果他們存在,那麼他們在哪裡呢」——美國科學家,費米
對於費米佯謬,目前有這麼幾種解釋:
1:動物園假說:地球是個大動物園,外星人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分析,研究我們。我們是外星人的小白鼠。
2:環境差異假說:我們是肉做的,外星人可能是機器做的,甚至可能是電磁波生物,中子星生物,他們的存在方式我們完全無法想像,我們懂得用電磁波交流,但是外星人可能完全使用了其他交流方式。就像地球人用聲帶振動發聲,再利用大氣傳導,將信息調製在這些聲音振動裡,外星人估計也會一臉驚奇。
3:生命樂園假說:生命的形成是需要十分嚴苛的環境的,地球氣候宜人,有穩定的環境,充足的時間來進化,而其他星球環境過於嚴苛,你能想像一會冰雹,一會鐵水的混亂環境下,生物還能複製,遺傳嗎?
4:黑暗森林假說:宇宙資源有限,爭奪資源是文明間的必經之路,如果暴露自己,就意味著出現了一個潛在的敵人,所以每個文明都隱藏自己,一旦發現別人,開槍消滅,決不留情!這也導致了每個文明都隱藏自己,宇宙的沉默。
5:大過濾器假說:生命想要發展到能星際遠航的程度,有很多關要過,比如穩定的環境來進化,需要產生智慧,需要學會科學技術,更要防範自己不會被自己掌握的技術玩死自己(現在世界的核彈足夠把人類毀滅幾百次了),還要避免落入「虛擬實境」的溫床。一關一關,逐個克服,就像是一個個的過濾器一樣,雖然生命很多,但是能通過自然考驗卻很少。
聽說引力波的發現可以找到外星人,引力波的傳播範圍更廣,不像是電磁波,地球外幾百公裡就會衰減,要想找到外星人,還是需要新的技術和科學突破。
不過,他們真的是善的嗎?比我們科技更高級的他們會擁有更高的道德嗎?
霍金生前曾多次警告,不要嘗試尋找外星人,要專注科學研究。《三體》也表達了對於外星人的謹慎和恐懼,我們和外星人之間,其實就像是進行一場無聲的軍備競賽。
當「他們」真的從天而降,我們又該如何面對他們?
知識就是力量,我是老皇。再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