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生最後一課:一封家書感恩父母

2020-12-27 華夏經緯網

    「我在北大本科四年的學習、生活就快結束了。最近一些日子,同學們組織了一些聚會、座談以及合影,感受著離愁的滋味。臨近畢業,想想這麼多年來,我最感激的還是你們。我成長的每一個足跡,都伴隨著你們艱辛的付出……」離校前夕,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2005屆本科畢業生呂燕沒有像往常那樣打電話回家,而是寫了一封飽含深情的家書。

  她說,唯有寫信才能把自己的內心感受傳達給父母。

  日前,隨著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將一沓精緻的信封贈送給優秀畢業生代表,北大學生「畢業家書」活動正式啟動。據了解,此次活動源於北大學工部的網絡倡議:「提筆即是感恩,無論字數多少,都帶著溢於言表的深情厚意。」倡導畢業生們拿起筆,給家中的父母、鄉親或者中學母校的老師們、同學們,以及其他關心、關注自己的人寫一封「畢業家書」。

  感恩是一門必修課

  「臨近畢業,同學們常常舉行各種告別活動,感謝老師、送別同學,但遠在家鄉的父母和親友卻經常被忽視、被遺忘。」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負責人說,「目前正值畢業生離校之際,學校發起這項活動,就是希望引導畢業生們把那些深深埋藏於心底的言語書寫出來,讓畢業生們多一份感恩之心,我們相信,感恩應該是他們畢業前最後一門必修課。同時,也可以引導畢業生總結回顧一下自己的大學生活,規劃和設計今後的發展道路。」

  為了推動此項活動的開展,北大校方特別設計印製了精美信封。學工部也開展了感人家書評選,推薦優秀家書發表到相關刊物和網站。倡議書在網上發出之後,反響熱烈,當天的點擊率就達到兩千多。畢業生們紛紛拿起筆,一抒心意。國際關係學院畢業生劉文忠說,打電話的時候總是簡單問個好,一些話都說不出來,而放下電話又感覺有很多話要說,所以還是選擇「畢業家書」的方式感覺最踏實。

  畢業家書感動自己

  「大學四年寫了不少信回家,但這封畢業信寫得最為感慨,也最為動情。其中既有對家人的感激和祝福,也有對今後工作的心願。」即將遠赴西藏支教的中文系畢業生劉傑表示,給家人寫信是一種表達感情的方式,同時在寫信的過程中,自己也會更深刻地銘記以後的使命和責任。

  「臨近畢業,是該跟父母仔細算算經濟帳、學業帳、感情帳了。」已經保送攻讀研究生的政府管理學院本科畢業生肖俊奇說,給自己的父母、鄉親寫封信,匯報一下自己的情況,感謝他們含辛茹苦支持自己完成學業,是畢業前夕自己最重視的一件事。

  「有的村子裡就出了這麼一個北大的大學生,這個學生需要感謝的也許就不止父母了。」北大學工部的黃國珍老師說,家書的投寄對象是泛化的「父母」概念,可以包括父母也可以給鄉親或者中學母校的老師們、同學們,以及其他關心、關注自己的人。「除了寫信的對象,我們連書信的內容也給出了具體的建議。」黃國珍說,從臨近畢業的心情,到對家人、朋友、鄉親的感激,從總結這幾年的得與失,到暢談人生理想以及下一階段的計劃,學工部的倡議書裡都做了詳細的引導。

  這幾天,黃國珍經常到北大三角地現場向畢業生贈送信封,鼓勵學生參與到「畢業家書」活動中來。據悉,目前這項活動已經在全校畢業生中推開。不少學生在「家書」中附帶自己的畢業照、畢業證書複印件等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更多的學生則在北大郵局投遞「家書」,留下一個本校獨特的郵戳,以使「畢業家書」更具有紀念意義和文化特色。(東方網 文匯報  記者 陸靜斐)

相關焦點

  • 「一封家書」成大學生必修課
    燕京理工學院感恩教育:「一封家書」成大學生必修課  「親愛的寶貝,很高興你能用這種方式與你說說心裡話,媽媽知道你已經長大,你永遠是媽媽最愛的人。」  日前,燕京理工學院感恩教育主題活動正在舉辦,2019級7600名學生淚眼矇矓寫下「一封家書」,或信箋郵遞或線上分享,一封封滿載沉甸甸思念的家書在第一時間抵達遠方的家,許多父母亦滿含深情回信,與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 安慶師範大學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
    安慶師大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安慶師大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安慶師大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中青在線訊(丁曉燕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升高中那年,壓力把我逼得脾氣異常暴躁,動不動就在家裡大吼大叫。
  • 作文「最後一課」到底什麼感受?成都教師這封「家書」走紅
    2019年高考四川(全國三卷)作文題目《最後一課》一出,就引來高關注度。在考前,不少四川學生才剛剛經歷了「最後一課」,「感覺就是情景再現。」對於此次作文題目,一名考生這樣說道。在高考前夕,成都七中萬達學校有一名數學老師,在上完「最後一課」後寫下了離別感觸,這也是他寫給學生們的最後一封「家書」,沒想到的是,今日高考作文一出,這封「家書」迅速走紅,被眾人稱為教師版「最後一課」。
  • 海寧紫微初中600學生寫家書感恩父母
    ■海寧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王超英 攝有人說,世界上最好的永遠是父母。孩子從小到大,父母一直會操心,孩子也一直在父母的視線裡。3月30日,紫微初級中學七、八年級600多名學生分別用筆寫下一封家書,把平常想對父母說卻沒有說出口的話,都寫在了紙上。副校長濮鳳林介紹,這是「紫初家書」書寫活動,已經是第三年開展了,今年的主題是感恩。
  • 城市之音991"一封家書 感恩父母"活動內容
    凡是在校的大學生、應屆高中畢業生均可通過手機方式,自理錄製、編輯對父母的真情告白,即視頻(音頻)、文字(配圖)形式的用手機製作完成的家書,上傳到指定網站——齊魯網和指定官方微博(城市之音FM991)參評。
  • 開學第一課:孩子們給父母寫了一封家書
    本報長沙訊 「親愛的爸爸媽媽,離別時看著你們不舍的目光,我強忍淚水故作輕鬆地和你們說再見,想讓你們對我不那麼擔心……在家時總是嫌棄你們的囉嗦,但是來學校後我發現,我是那麼想念你們的嘮叨……」長沙市湘華中等職業學校2020級新生羅依婷在給父母的信中這樣寫道
  • 大學生寫家書出洋相讓人遺憾,我們該如何感恩?
    導語:近日,寧波大學陽明學院組織了一次寫家書活動,2907名大一新生給自己的父母家人寫了一封家書。然而濃情的家書寄出去不到一個星期,學校已經陸續收到50多封退信。  姚美倩在信紙最後畫了個大大的笑臉,結束了這封給父母的信。  這是寧波大學陽明學院近日組織一次寫家書活動,來自68個班級的2907名大一新生,各個給自己的父母家人寫了一封家書。  在想像中,這封信必然會讓孩子們的父母感動又欣慰;沒想到的是,不少同學寫著寫著,就已經紅了眼圈。  他們說,離開父母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 寫一封家書,表一份真情——媽媽,節日快樂!
    母親節前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圍繞母親節舉辦了「筆墨·心聲」活動,邀請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母親節這個充滿感恩和祝福的日子裡,親筆為父母寫下一封家書,把對父母的感恩與愛寄托在字裡行間。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為本次活動定製了專屬信紙、信封和檔案袋,鼓勵學生用真心、寫真情,將心底最真的愛寄託於一紙家書上。
  • 愛你在心口難開 德州90名大學生寫家書感恩父母
    原標題:德州90名大學生寫家書訴感恩
  • 見字如面,一封家書
    又是一年中秋屏幕前的你是否也像筆者一樣抬頭看著夜空中的月亮思念著另一個地方那裡有我們深愛和深愛著我們的人有許多年來相伴的美好記憶思念訴說成文,篇篇動人牽掛無法寄存,家書情深一封家書,包含自己對家人的思念記錄著對家人的祝福與期盼一封家書,寫下對親人的點點問候維繫著家庭的牽掛與溫暖小時候
  • 瀏陽新文學校:「最後一課」話感恩
    瀏陽新文學校:「最後一課」話感恩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李莎 (學弟學妹們夾道歡送即將畢業的初三學生。) 「中考加油!新文必勝!」6月13日晚,整齊嘹亮的歡呼聲、加油聲響徹瀏陽市新文學校校園,該校七八年級的學弟學妹們正手持橫幅、祝福卡片、螢光棒,夾道歡迎2018屆畢業生從報告廳回到教室。在此之前,九年級266名畢業生剛剛參加了學校為他們精心準備的畢業典禮。
  • 和雅校園 | 紙短情長,一封家書讀懂舐犢情深
    從前,時間很慢,車馬很遠,一封家書跨越山水才能送到親人手中,薄薄數頁紙,承載萬重情,寫信人飽含深意,讀信人滿懷感動,那是人之摯情在尺素之間的激蕩。用家書傳遞愛,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最為含蓄,但卻真摯的情感表達方式,這在電子通訊極為發達的當今時代,更具儀式感和紀念意義。
  • 邂逅家書禮 江西工程學院開展「一封家書」線上展示館活動
    開學季,初分離,2020級會計金融學院的趙耀恬同學也寫了一封家書遙寄給父母。親愛的媽媽:您好!為此,江西工程學院鄭重地邀請2020級新生及新生家長,把想與對方說的話語,寫成一封家書,讓江工作為「傳聲筒」,幫大家傳達囑託與期許,表達感恩與思念。
  • 瀋陽工業大學黨委書記以一封家書形式寄語2020屆畢業生
    家書寄情長,美文心意重。面對這個特殊的畢業季,畢業生的境遇境況牽動著學校心弦。瀋陽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劉自康以回復郭子涵校友來信為契機,向全體2020屆畢業生送上深情寄語,以中華民族傳統「家信」形式為應屆畢業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想政治課。 劉自康在回復郭子涵的信中首先祝賀其獲評由共青團中央授予的「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榮譽。
  • 大學生給父母的一封家書:對你的掛念,見字如晤
    漢文1703朱佩瑤向記者說到,家書是一種更加浪漫的交流方式,是每天微信電話視頻無法取代的。在寫信過程中,那些平時被她忽視的平淡點滴動容在心中,即使在溝通極為方便的今天,也許一封家書,承載著更多深沉重要的意義。寫下的字裡行間,對家人何止一句掛念,「這封信跋山涉水到了您手邊,而我的思念之情卻有增無減。」
  • 鄭強的「最後一課」:學會感恩,讓學生對後勤人員一一鞠躬
    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在學位授予儀式上,讓學生對保安、食堂阿姨、保潔員,讓畢業生對他們一一鞠躬! 這個對後勤人員鞠躬的做法可不是鄭強教授一時心血來潮,更應該說是他「蓄謀已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新履職太原理工大學的時候,和太原理工大學黨政領導見面的現場,鄭強教授就已經有了這個想法。
  • 瀋陽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寫給學生的一封家書"火了"
    近日,瀋陽工業大學校友、山西省陵川縣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子涵給母校來信,向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匯報了獲&34;的喜訊,學校黨委書記劉自康同志借回復郭子涵校友來信之機,以一封家書形式寄語全體2020屆畢業生,得到了人民網客戶端、中國新聞網遼寧頻道的報導,引起師生廣泛熱議和社會輿論高度關注。
  • 老山烈士犧牲前寫的最後一封家書,家人珍藏了30年之久
    戰爭本就是殘忍的,犧牲在所難免,但每當一位戰士犧牲的時候,我們總會感到痛惜,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有至親至愛的家人,塗天偉令人動容的是一封烈士家人珍藏了30年之久家書,而這封家書是塗天偉犧牲前寫的最後一封家書。這封家書還是戰友們去看望烈士父母時發現的,讀來令人落淚。
  • 重溫傳統文化 寫上一封家書
    重溫傳統文化 寫上一封家書 發表時間:2015-02-11   來源:惠州文明網一封封家書中傾聽著萬裡之外遊子的每一次心跳,寄託著家人親人的無盡牽掛和想念。關於書信的記載,現在保存下來的最早的書信是《左傳》、《戰國策》、《史記》等史書中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書信。尤其是《曾國藩家書》,為今人所津津樂道和大加讚賞。如今,在現代移動通訊科技發達的年代,行動電話早已普及,網際網路、手機微信等為公眾的交流溝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 老師鼓勵學生寫一封家書寄相思
    摘要:9月底正值中秋佳節,很多在溫讀書的大學生卻因為假期時間短而不能回到父母身邊。於是,溫州大學超豪學區特組織開展了「一封家書」的活動,希望同學們書寫家書寄託思鄉思親之情。 ☉商報記者 章瑚 通訊員 錢南9月底正值中秋佳節,很多在溫讀書的大學生卻因為假期時間短而不能回到父母身邊。於是,溫州大學超豪學區特組織開展了「一封家書」的活動,希望同學們書寫家書寄託思鄉思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