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烤鴨,自然是北京人最有發言權。自打朱棣將南京烤鴨帶到北京城,在之後的數百年中,烤鴨技術日漸精進,成為京城飲食之旗幟。20世紀70年代中美建交,周總理提出「烤鴨外交」,進一步鞏固了其「中華第一吃」的國際地位。
民國時期,北京與上海是兩大京劇重鎮。隨著不少京劇名角南下,上海的京幫飲食也得以興盛起來,如「燕雲樓」烤鴨、「洪長興」涮羊肉等京派美食至今都是人氣十足。
說來或許難以相信,但上海人對烤鴨其實挺有情感。燕雲樓、鴨等本土品牌皆有過自己的繁榮期,近年來北京烤鴨大牌紛紛搶灘登陸,更屢創佳績。但凡口碑不錯的烤鴨店,基本都要提前預約或排隊才吃得上。
以下,針對滬上較為熱門的四家烤鴨店,進行了一次評測,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全聚德:百年老號的觸底反彈
作為掛爐烤鴨技術的非遺傳承單位,全聚德一直是北京烤鴨的代名詞,甚至在「烤鴨外交」中大展拳腳。然而,這家百年老號近年來卻風雨飄搖,根據2018年財報,年度利潤同比減少46.29%,幾乎縮水一半!
造成這困局的,是口碑的直線墜落。消費者認為全聚德食物糟、價格貴、服務差,基本淪為「遊客店」,有負百年老店之名。
但全聚德,真的有傳說的那麼差嗎?至少在上海,我並未看到它傳聞中的衰退。
開門見山,先說廣被詬病的定價。整隻烤鴨238元,半隻128元,即使做成最費工夫的「盛世牡丹」也不過268元。雖算不上很實惠,但在消費普遍偏高的上海,這不過是平均水平——事實上,在此次評測的四家店裡,全聚德是最便宜的。
有時會見到人們拿一些實惠流烤鴨店來舉例,以反襯全聚德的昂貴;但平心而論,作為傳承非遺技藝的「國宴店」,全聚德本就理應定位於高端市場。問題在於,能否提供相匹配的品質。
烤鴨店的慣例,先趁熱片下胸口酥脆油香的外皮,蘸糖食用。論酥脆度,全聚德絕對是首屈一指的,這來源於填鴨肥厚的皮下脂肪。全聚德有對口的專業鴨場,輸出正宗的北京填鴨,是許多店家無法比擬的優勢。
全聚德招牌的「盛世牡丹」是獨此一家的絕技。將烤鴨肉逐一片下,適當裁切後,碼放成華麗綻放的牡丹花瓣。或許有人會說這種擺盤不夠洋氣,但我以為這才傳承了正統的中式審美。
可惜的是出了兩碟精美的鴨皮後,剩下的皮肉就只能散亂得堆放著,有礙觀瞻。但至少,鴨子夠大夠肥,「出肉率」相當高,不愁吃不飽。
作為恪守傳統的烤鴨店,全聚德沒有那些花哨的配料,只有甜麵醬、京蔥絲、黃瓜條而已。荷葉餅也非常守舊,達不到老人家說的現烙,但至少非常「耐撕」,不會黏、不易破。
鴨架燒湯需要收取加工費,推薦打包鴨架,自行料理。另外,曾見過有人吐槽全聚德收高額服務費,至少在上海是不收的。
大董: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猶記得米其林指南初到上海,為大董兩家分店皆給出一星評價。我們趁熱打鐵,前往品嘗招牌的「酥不膩」烤鴨,秒被驚豔到,其它菜品也出色,不禁為「僅有一星」而鳴不平。
然而,三年過去,我對大董的印象,從「僅有一星」變成了「竟有一星」。當年的小甜甜,終究成了牛夫人。
無論「酥不膩」烤鴨還是小雛鴨,同樣要價298元,前者出兩碟皮肉,後者只出一碟。鴨子本身,倒也沒有退步太多,主要是片鴨師拖了後腿。
大董不像其他烤鴨店那樣,趁熱搶先片下胸口脆皮,讓顧客「先嘗為敬」;而是細緻入微地把半隻鴨子的皮肉盡數片下,碼放整齊,最後將胸口皮蓋在頂上。擺盤方法經過設計,外觀確實精緻,側視或俯視皆規整無比,簡直是處女座的福音。
然而這種擺盤工序實在太耗時間,但凡片鴨師技術不夠純熟,手速稍慢幾分,顧客就只能吃到冷卻的鴨皮。更糟的情況,甚至可能開始釋出脂肪,「酥不膩」成了「酥而膩」。
大董的配料是烤鴨店裡較為豐富的,傳統的甜麵醬、京蔥、黃瓜,又加上哈密瓜、蒜泥、醃白菜和橄欖菜。食客盡可以不斷改換配方,常葆新鮮感。
鴨餅也有荷葉餅與芝麻燒餅兩種。燒餅薄而脆,值得好評;但荷葉餅竟黏連起來,水汽一浸,一撕就破,這可是烤鴨店最基本的東西啊!
至於其它菜品,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令人失望。不過今天主要談烤鴨,就不多說了。
鹿園:卿本佳人,奈何做鴨?
早在米其林把鹿園吸納進來,贈予一星之前,它便已是上海灘聞名遐邇的小資名店。店主是個頗有品味的名媛,找了間老洋房,收購不少藝術品,又聘請了頗有資歷的淮揚菜大師來掌勺。
雖然在鹿園能吃到例如八寶葫蘆鴨、拆燴鰱魚頭之類極費工夫的淮揚名菜,但其賴以成名的招牌,竟是看似八字不合的北京烤鴨。甚至,一度有人喊出「上海最好的烤鴨」的名號。
店家強力主推,食客評價不錯,加之價格也還算友好:平日238元一隻,我去的時候更遇上特價,僅售188元。烤鴨會成為鹿園的招牌菜,似乎順理成章。
但這烤鴨的品質,只能說差強人意,固然算不上差,卻也著實擔不起招牌之名。從選材到技術,皆暴露出在烤鴨行業的經驗不足——烤鴨,可不止是把鴨子烤熟,再把肉片下來就能了事的。
鴨子的選材相當平庸,沒有多少皮下脂肪,又達不到大董「酥不膩」的出品質量。縱使率先片下胸口脆皮,吃來依舊不夠酥脆,甚至有些發韌。
片鴨技術也相當業餘:一口氣片下整塊胸口皮之後,剩下的皮肉就只隨意切下,馬馬虎虎地碼放在盤上,詮釋了什麼叫「虎頭蛇尾」。
鹿園其實是一家不錯的餐廳,在這個年頭還能兢兢業業地做那些技藝繁瑣的傳統菜,相當難得。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要放棄大有前途的淮揚菜,做自己並不擅長的烤鴨呢?
唯一的解釋,烤鴨比較好賣錢吧……
羲和雅苑:一場殘羹冷炙
之前說的幾家烤鴨店,雖各有優劣,但至少看得出是為呈現美味烤鴨所付出的努力。但羲和雅苑,卻讓人感受到,什麼叫「把顧客當傻子」。
羲和是來自北京的大型連鎖烤鴨餐飲集團,之前曾去過其旗下的輕餐飲「羲和小館」,雖沒有留下深刻印象,但也還算滿意。此次來到高端品牌「羲和雅苑」,原本期望會有更好的體驗。整隻烤鴨268元,算是中上水平,尚能接受;半隻卻要價188元,擺明了不歡迎人少前往。這也罷了,畢竟是明碼標價;但之後的服務,只能說是赤裸裸的歧視。
之前所有的烤鴨經歷,都是在桌邊現片的,畢竟片鴨子是一項頗具表演性的桌邊服務。但破天荒地,我第一次吃到在廚房片好後擺盤上桌的烤鴨——我能接受店家可能覺得賣給顧客「剩下的那半隻鴨子」不太好看,但至少,請確保給顧客的不是真正的「賣剩下的」。
再一次的破天荒,我吃到了冷的烤鴨皮。即使店家在烤鴨碟下放了個石灰包來加熱,都挽救不了這又韌又膩的鴨皮——很想問店家:「你知道為什麼全聚德的外賣烤鴨做不下去嗎?」
罵歸罵,好的地方還是要鼓勵。羲和的配料相當有創意:傳統配料之外,還有山楂條、黃芥末、藍莓醬,以及獨創的跳跳糖。雖然不能說越新越好、越怪越好,但這些配料與烤鴨都挺相合,也有驚喜感,顯然經過充分的研發與調試。
然而,荷葉餅居然也是冷的,甚至連做做樣子的回熱都免了!這麼貴的價錢,卻吃到literally「殘羹冷炙」,實在令人不忿。
總結與聯想
此次選擇的四家烤鴨店,全聚德代表最古典的正統烤鴨技術,大董是迎合國際審美的「米其林式」,鹿園「不務正業」地兼營烤鴨,羲和則代表了面向年輕人的創新式「網紅店」。
論鴨坯質素,全聚德因有別家不具備的貨源優勢,佔據領先。必須聲名,北京填鴨油脂充盈,皮下有肉眼可見的脂肪層,燒烤後格外酥脆,吃來卻也更易肥膩。注重健康、或怕油膩的食客,或許未必喜歡這種風格。
烤功反應在鴨皮的色澤、香氣、酥脆度等方面,綜合來說全聚德和大董最為穩定,鹿園則多少體現出經驗的不足,羲和的鴨皮完全冷掉,無法評價……
片鴨技術與擺盤,全聚德的「盛世牡丹」是典型的中式審美,大董則更符合國際審美,都經過專門的擺盤藝術設計——但全聚德餘下皮肉擺得太粗糙,大董則因擺盤太慢而影響口味。至於鹿園,技術硬傷較大。羲和,不作評價。
配料方面,全聚德的荷葉餅相對最好,大董的芝麻燒餅很出彩,羲和的配料最具創新精神。烤鴨的主角終究是鴨子,配料只是「助推器」,有亮點固然好,但前提是不能拖後腿——像大董的「溼餅」或羲和的「冷餅」,肯定是不合格的。
綜合來說,全聚德功底很紮實,稱得上「教科書級」,但也缺少驚喜;大董略有瑕疵,卻因其高價格、高名望而放大了失望;鹿園優點不多,缺點亦不明顯,只能說中規中矩;羲和的服務態度極其糟糕,一再拉低下限。
當然,用一次不好的經歷來將一家店打入谷底,或許多少有些不公平。但我以為,菜品優劣是水平問題,尚可原諒;但餐廳對食物與顧客缺乏基本的尊重,卻是難以補救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