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朋友圈的你是怎樣的?你內心有匱乏?才會這麼裝

2020-12-17 青雲心理工作室

最近不少明星精心營造的完美人設,在一次次輿論漩渦中被拆的「屍骨無存」。

對於粉絲,能原諒偶像的錯,卻不能原諒假。

錯可以改,但是「假」,是直接威脅到人們對其的基本信任感。

從心理學上講,人與人最基礎的交流是建立在互相的信任上,人設的崩塌,摧毀的就是這一份信任感。

不單純是流量明星,現實中的許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不知不覺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帶著一副社交面具,和這個世界相處。

人生不易,全靠演技。

心理學家榮格曾指出過這樣一個現象:每個人都有一副「人格面具」,這副「人格面具」是人經過對自我人格的偽裝向社會展示出來的。

所以,為了更好地融入社會,每個人都想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這本無可厚非,但過度強調人設這點著實非常尷尬。

並且,這種尷尬並不只存在於娛樂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們身邊的「戲精」朋友也不少呢。

我們生來就渴望愛人,也渴望被愛,但卻總會被感情蒙蔽了雙眼,看不清自己。

在這個流行「人設」的年代,你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並不重要,別人希望你成為什麼樣子的人才至關重要。

「好話」從別人的嘴裡說出來,滿足的只是別人所期許的「人設」的肯定。

現實世界裡,想收割榮譽和讚美太難了,而在網際網路上,卻變得異常簡單。

人與人之間,隨手一個點讚,一個評論,或一個轉發,都能給對方帶來莫大的喜感。

這會導致什麼呢?

為了營造一種美好假象,你不再關注真實的自我,而只追求朋友圈的「我」。

心理學上有個定律,叫「標籤效應」。

當眾人的評價,一開始就給你設定了某種「標籤」,你就會潛意識的往這個標籤靠攏。

你本草根一枚,在社交網上卻裝成個成功人士。

你明明相貌平平,在朋友圈卻全然是一個仙女形象。

虛榮有錯嗎?

其實,人的本性都是虛榮的。心理學上有一種觀點:

社交的本質就是炫耀。

人們通過自己所擁有的物質和資源,換取周圍人的肯定和認可。

人都是需要認可的,這是一種情感支持,也是建立自我肯定的需要。

「積極廢人」這個詞條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已經是一個在網絡上 流行了將近一年的網絡詞條。

偶爾心血來潮的積極廢帶來的儀式感,實在太太太太太讓人快樂了。

漫長且無聊的日子裡,急需假借改變名義,盡情享受戲精時刻。

心血來潮想要重啟減肥計劃,紅著眼熬夜制定減肥食譜,那種投入忘我的熱血狀態,看上去比通宵打怪升級還爽。

喪夠了的年輕人,開始靠儀式感續命。

在儀式感前面,也許人人都是戲精。

當這種被認可的需要超出了應有的尺度,把他人的認可和羨慕看得過重,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分虛榮。

在過分虛榮的人眼裡,器官、身體都是可以拿來交易的,和他人的羨慕、稱讚和追捧相比,這些有形的成本看起來不值一提。

他們通常具備低自尊、低自我價值感的特徵,很難通過自我認可來獲得內在的滿足感。

同時渴望被尊重、被認可,又對此抱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換而言之,他們認為:如果展現真實的自我,則很難得到愛與尊重。

更致命的是,他們自己也不愛真實的自己。

這種自我價值的貶損,或許是因為我們還處於一個單一審美的環境中。

對瘦的追求導致胖不被接納為美,而對美的固定化又暗示著醜理應被驅逐的……

學歷、金錢、地位,各種條條框框亦是如此。

單一向度的標準,導致我們將愛與尊重的主觀追求,與美貌、學歷、金錢的客觀追求畫上了等號。

我們時常見到那些販賣焦慮的話術,以及換湯不換藥的網際網路潮流比拼:

反手摸肚臍、鎖骨放硬幣、A4腰……

深究到底,潛臺詞都是「如果你不美/不高/不聰明,就不值得被愛」。

虛榮這兩個字註定是「虛」的,命運的饋贈,都已經暗中標好了價格。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和信念,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恐懼、憎恨和慌張;

每個人都在努力地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而不是過得更像誰給的人設。

這一生,你願意做一個完美的人,還是一個完整的人?

知名主持人楊瀾女士曾經採訪過當當網的創始人俞渝,問她:「你最不自信的地方在哪?」

俞渝毫不猶豫地回答:「長相。」

她曾經為此十分自卑,以至於每次出門之前都要先搭配幾套衣服,鏡子照了又照,還經常不滿意。

楊瀾看著面前這個優雅自信的女性,疑惑地問道:

「可是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現在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氣質呢?」

俞渝坦然一笑:「放棄讓自己成為不可能的人,然後全然接受自己。」

活著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是平時我們對自己太過苛刻。

真正的「人設」是活出來的,不是被貼出來的

而說到底,我們內心深處都是渴望以最真實的自己與人親近,與人靠近;

更希望是最內心深處的自己能被別人接受,而不是人設堆出的那個「自己」。

「面具」太多,真誠的面孔更顯的彌足珍貴。

人設無處不在,潛伏在每個角落侵蝕著你的自我。

有人活成了面子,有人則活成了裡子。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賢弘

相關焦點

  • 一個人內心富足還是匱乏?跟父母給予的態度有關
    有圓的,方的,大塊的,小塊的,真的是五顏六色。我皺了皺眉頭,這麼多吃下去的色素肯定得生病吧?我既然答應她了,就索性依她一次。我全部買單了,並對她說,你隨便吃,看你能吃幾個。她這下子開心得像中了大獎,走路像飛起來似的。出來馬上拆開了兩三個一起吃,這個舔舔,那個咬咬。一邊說著這個什麼口味的,那個什麼口味的。心裡可滿足了。
  • 心理學: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才會擁有的4種能力,你具有幾個?
    內心強大,是指人的一種心理素質,無論面對什麼,都有一顆堅強的心。從心理學角度說,內心強大的人,才會具又下面這4種能力,而具有這些能力的人,毫無疑問是個內心強大的人。最近的一個國外心理學實驗,用了只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讓一個好人變成了一個「罪犯」(具體可以搜索相關視頻,十分震撼)。而內心強大的人就像一塊磐石,因為分量足夠重,所以可以無視外界的幹擾,一切流言蜚語,一切心理虐待都無法傷害到他們。
  • 心理學:你為什麼越忙越窮?心理學的自證預言你需要了解下
    到底怎樣才算豐盛、富足、有智慧的人生?我如何能在生命中創造奇蹟,擁有足夠豐盛而富足的人生?當你為了年底的幾百上千的年終獎而努力加班時,有沒有問問自己:為什麼有錢對你來說這麼難?心理學認為,我們日常「有意識」的念頭只佔5%,其餘95%都是隱藏在水下的潛意識,它像一隻無形的手,主宰著一個人的人格、個性、心理。而這份匱乏感也是我們潛意識的一部分,一直在影響著我們。
  • 選擇心理學:內心糾結的人,做什麼選擇都會感到痛苦
    作者:九霄雲客選擇與心理學的關係從小到大我們都在不停地進行選擇,那麼讓我們習以為常的選擇,到底與心理學有什麼關係呢?選擇,意味著掌控,你選擇時有多堅定,你的掌控感就有多強。而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內心糾結的人,無論他們做出怎樣的選擇,內心都會感到痛苦。昨天晚上我還接到一個案例:四十多歲的女人,自己有兩個孩子,和丈夫感情也不錯,但是喜歡上了比自己小很多的主管。進一步了解得知,事實上這份情感是虛幻的,只是為了滿足她暫時的匱乏感而已。
  • 心理學: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都有這三個特點,你有嗎?
    所以,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一般都有以下三個特點:1、不滿足現狀,持續挑戰自己一個人如果容易滿足於現狀可能讓你獲得暫時的舒適與安逸,卻很容易忘記夢想陷入迷茫,而不滿足現狀則會讓你一直的努力一直的奮鬥,但這種為夢想為生活堅持不懈的倔強會讓你收穫滿滿的成就感。盲目自我滿足自然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我們需要不間斷的整裝待發,這樣才能讓人生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 心理學:擁有這四種正面情緒,你才會越來越優秀
    心理學曾經發現,人有兩種工作記憶,一種是短期記憶,比較容易,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手就可以完成。還有一種記憶是長期工作記憶,是我們知識儲量的存儲。往往真正複雜與深度的問題必須藉助長期記憶更好完成。而長期工作記憶需要整塊時間進行,同時加以高度專注學習,才能有效完成。可以說專注是我們思考深度的必要,也是我們做好複雜工作必備技能。
  • 心理學:面色「暴露」你的內心!
    比如你正在專注的看一部電影,別人突然在身後大聲叫你,你就會被嚇一大跳,然後臉色煞白;當你正在聚精會神地解答一道數學題,突然發現數學老師悄無聲息地站在你的身後,你就會被嚇一跳,整個臉「唰」的一下變得慘白。生活中,每個人都曾有過因受到驚嚇而臉色煞白的經歷,這是人在感受到驚嚇的情緒時,反映在臉色上的自覺流露。
  • 心理學:四盞燈,哪一盞讓你覺得難受?看你有怎樣的童年陰影
    心理學:四盞燈,哪一盞讓你覺得難受?看你有怎樣的童年陰影A、B、C、D、注意了,前方高能。答案揭曉:A、你的童年缺乏安全感,也許是因為你父母的緣故,他們感情不是很好,當吵架,而這種負面情緒也會強加到你的身上,他們都不善於表達,所有生活中缺少了溝通才會經常吵架。
  • 心理學:男人心裡有了別人,才會對你有這些「冷漠」
    毋庸置疑,男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在他的心裡已經有了別人,自然不會再有多餘的精力,去關心你,照顧你。出軌的男人,在一些言行上,就會流露出對你的冷漠,也許在一些女人看來,這只不過是無心之過。但是就是這些生活上的小細節,才會反應出他的真心。
  • 心理學:你的睡覺姿勢是哪一種?看你內心最真實的性格,超準
    心理學:你的睡覺姿勢是哪一種?看你內心最真實的性格,超準A、B、C、D、注意了,前方高能。生活中的你很平淡,渴望過著屬於自己清閒安逸的時光,你嚮往的則是回歸田園生活,做自己的事情,追自己的夢,但你更求順其自然,無論過程中是怎樣的,你都會活在當下。所以人生對你就是一場修心,能走多遠走多遠,但是一定要快樂!B、你很傲慢,並且非常自戀。這種睡姿就像自由落體,有一種很微妙的感覺。你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不會放棄任何東西。
  • 心理學:一個高層次的人,喜歡在朋友圈曬這三樣東西,你曬過嗎?
    微信在近幾年時間內,迅速的成為日常生活中我們最離不開的一種社交軟體,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喜歡將自己的生活曬在朋友圈裡,尤其是對於那些要自己吃到的美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一個每一個人的性格不同,高度不同,所發的朋友圈也不一樣,人生都有高低之分,而在生活中,我們去衡量一個人的時候
  • 心理學:女人有這三個跡象,暗示你的內心越來越強大,你有嗎?
    心理學:女人有這三個跡象,暗示你的內心越來越強大,你有嗎?一個人變得越來越好,其實代表著是一種心智的成熟,總有天,你會發現有些人突然變得不再像以前一樣,而她的生活越會越來越好,這其實她內心強大的一種表現。
  • 心理學:內心受過傷的人,才會有這5種表現,你中了幾個?
    心理學研究發現,曾經受到過心理傷害的人,會有很多地方與常人不一樣。有時候,哪怕你已經忘記了你曾經受到過的傷害,但這些心理陰影仍然會影響你的生活。擁有下面這5個表現的人,內心往往都受到過巨大的傷害。(1)內心過於敏感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暴力和壓抑環境下成長的人,往往相對同齡人更能洞察人心,內心更加敏感多疑。因為長期的壓抑和不幸,讓他們過早的「成熟」,他們需要通過揣摩人心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
  • 過來人提醒你:朋友圈有這些動態的人,八成人品不好,不要交
    有些人會刻意地表現自己,想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良好的形象,殊不知自己的行動已經暴露了內心深處的想法。很早之前看到過一部關於心理學的破案劇,當時就覺得很是神奇,每次破案都通過觀察別人的表情或者輕微的肢體動作,就能夠清楚他的想法。
  • 心理學測試:三隻猴子,哪一隻最可愛?測你內心的憂慮程度多重?
    心理學測試:三隻猴子,哪一隻最可愛?測你內心的憂慮程度多重?A、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選擇A的人,你內心的憂慮程度30%>選擇這個選項,你內心的憂慮程度並不高,很會聆聽別人的意見,喜歡聽建議,個性直爽,有什麼就說什麼,十分講義氣,而且第六感特別強,是一個很活躍的人,內心的憂慮程度並不高,有什麼就說出來,不會強裝堅強,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從不會輕易改變自我!
  • 孩子,你怎樣才會有禮貌呢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這麼說,可是有的孩子從小就是母親諄諄教導下長大,可仍然出現失禮現在,並且經常出現。我特想知道,孩子,怎樣做你才會有禮貌呢? 今天,9歲的女兒遇到了很久未見的姑姥。姑姥問孩子「還記得我是誰嗎?」孩子竟然扭頭說,不認識,然後轉身就跑了,非常無禮!可是,我對她的教育可以說是嚴格並且以身作則呀!我為人處世一直都是彬彬有禮,微笑待人。我的孩子怎麼了?
  • 心理學:從你喜歡的顏色,看透你的內心,很準的
    心理學:從你喜歡的顏色,看透你的內心,很準的。 做事有條理、有規劃,事業發展相對較好。 負面: 喜歡綠色的人有一種冷漠或是孤僻的感覺,大多沒有自我,做事比較被動,凡事不會主動爭取,也不善於表達自己,更不會主動關心他人的事,但卻是難得的傾訴對象,很有愛心、也很有耐心。
  • 不要把你的匱乏傳遞給孩子,這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她的童年時代,物質上大家都很貧乏,但媽媽總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時不時給孩子們帶回一些美好小玩意,從來不對孩子傳遞生活艱辛、金錢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這樣的沉重感教育,孩子們一直感覺內心富足流動,所以後來到社會上憑藉自己的能力,各個富有而且有精神追求。
  • 心理與心理學,二者原來有這麼多學問,教你正確認識心理學
    簡單地講:心理,是指人們內心的思考與心理活動;而心理學是指要去研究探明人們為什麼內心是這樣或那樣思考的,以及什麼樣的環境下才會有這樣的心理活動。如何區分自己是喜歡心理還是心理學,那麼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只想知道1+1=2,還是想知道為什麼1+1=2呢?一個心理學系畢業生來告訴你心理學是什麼?
  • 心理學測試: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測試你的第二人格內心有多黑暗!
    心理學測試: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測試你的第二人格內心有多黑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謝謝~ 第一張:選擇第1張圖片的小夥伴,說明你在平時是一個非常老實沉穩的人,總是給人十分安穩可靠的感覺,但事實上你的第二人格卻像狐狸一樣十分的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