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禮節文化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出了名的,他們對於制度的重視已經到了一種變態苛刻的程度,大家在網上肯定也聽過不少案例,有人說那些肯定是誇張後描述,現實不可能那樣。
不過經過我向幾位日本留學生的諮詢,發現大多數說法都是真的,那些我們看來非常不可思議,甚至有點反人類的行為,在日本人眼裡,其實也就那麼回事兒,他們不覺得很委屈。
雙方文化觀念的不同,導致我們的接受極限也不一樣。
下面這三種禁忌,都是日本職場中絕對不能觸碰的禁忌:
1、以下犯上,哪怕是下班時間
在國內,只要到了下班時間,管你是總經理還是董事長,正常員工頂多是見面打個招呼,然後就過去了。但是在日本卻不一樣,哪怕不是在工作時間,上級也能隨意使喚下屬,完全不用顧及其顏面問題。
如果下屬選擇反抗,那就屬於以下犯上,這是非常惡劣的行徑,哪怕事情曝光,也會有一大批人站在領導那一邊。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日本上班的精神壓力非常大,萬一遇到比較二的領導,下屬的生活將苦不堪言。
2、職位就是地位,不可無視
舉個例子,我在廣告公司上班,與汽車公司某位高層在生活中發生衝突,這樣的情況在我們國家,誰也不怕誰。畢竟我跟你在工作上完全沒聯繫,你又管不到我,我也不從你手上領薪水,為何要慫你?
可根據他們的描述,在日本,職位就是社會地位,也就是說,哪怕你們不是一家公司的人,只要你的職位比對方低,那就意味著地位就不如對方(公司規模也很關鍵)。
這一點在家庭聚會中同樣適用,職位越高,在家裡的話語權就越高,有時候甚至能超過輩分聯繫。
3、消極怠工,逼迫公司辭退自己
想要跳槽,公司卻不肯放人,這種情況不是不可能,在我們國家,大家可以通過消極怠工的方式逼著公司辭退自己。你吩咐的事情我不去完成,可是按照合同,你還得付我的工資,這一點在日本不適用。
除非是那種早就訂下來的,否則上一家公司的評價將直接決定下一家公司是否錄用你,這一點在簡歷中至關重要。
因此,日本很少發生某位員工跟公司鬧翻的情況,他們寧願吃點虧,等自己做完離職手續之後再回頭臭罵。
把柄抓在公司手裡,不慫不行。
看似無情的日本職場,正是因為這些條條框框,在某些方面卻有其獨有的優勢。就比如升職,他們有著異常苛刻卻又完善的制度,合理的將工作時間、工作能力以及個人評價等多方面因素全部考慮了進去,一切都照章辦事。
除非你有天大的關係,比如董事長是自家小舅子,否則基本不存在後門,大家都在互相監督,相對而言,它起碼保證了公平,給底層員工一份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