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優秀講師:孔慶民老師】
【註:本文經講師審閱,授權發布】
【責任編輯:教師盒子—教師雲大學編輯部】
對於英語學習者,一說到語法,是不是一般都會「頭疼」?當你僅僅是「為了學語法而學語法」時,可能英語語法就是你想像的那個樣子。而其實,英語語法真心不是你想像的那樣無趣!
語法之難,對於學生而言,可能主要在於「傳說之難」,在於「自己覺著難」;而對於教師而言,可能主要是「打開方式」不怎麼對——如果教師自己對「語法」的理解都是言必稱「法則 / 規則 / 規矩 / 規定」,再不然就是「我們老師當年就是這樣教的」,而不是換個角度理解為「方法 / 辦法 / 規律」(乃至神奇的「魔法」),是不可能「以正確的方式打開」語法、引導學生親近語法的。如果教師自己缺乏對語法系統的深入了解把握(尤其整體/宏觀思維習慣),眼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是一個個孤立的語法知識點,不能整體、透徹地理解和把握語法體系和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動輒以「習慣用法」為「解釋」,以「背規則,多刷題」為主要訓練方式,則日常教學中對語法的處理一般就會呈現兩種模式(這也往往代表著教師自身對語法的理解,包括誤解):(1)熱處理——教學中講語法,但方法簡單粗暴,內容枯燥乏味,「機械記憶 + 反覆操練」必然容易導致師生對語法的排斥(相看兩都厭);(2)冷處理——教學中(基本)不講(或講不透)語法,其結果往往導致學生知識系統欠缺,不具備系統理解、掌握基本語法並以之作為英語學習有效助手的能力,從而對中考中「單詞拼寫(根據句意完成已給出首字母或漢語提示的單詞,使補全後的句子意思通順,語法正確)」「語法填空( 閱讀短文,在空白處填入1個適當的單詞或括號內單詞的正確形式)」以及「寫作」等幾種重點題型的掌握直接產生不利的影響,後續則還會導致初高中缺少有效銜接,不利於高中階段的英語教與學。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追求學問的關鍵首先在於愛學和樂學,只有真正愛好知識的人、為知識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因此,我認為語法教學的解決途徑,應該是無論師生都要轉變理(觀)念,嘗試接納並發現語法學習的趣味,尤其教師,應該設法改變自身已固化的語法教學思路和方法,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多尋求更加靈活、有趣的角度審視語法和轉換語法教學思路,多方尋求語法教學的切入點和有效路徑,循序漸進,激發學生的語法學習興趣,靈活、適當地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語法教學,讓學生感覺到語法「可理解,易掌握,有趣味,有方法,有作用」 ,從而引導學生消除畏難情緒,靈活掌握語法學習方法,學會理解、歸納總結和運用,達成課內課外的相互滲透、結合和延伸。因而,在語法教學中我所採用的策略主要是:積極拓展、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引入、整合故事素材,靈活滲透語法教學,引導學生培養積極、靈活、主動的語法思維品質。具體說來,就是根據初中階段學生的特點,收集與教材單元話題、語法相對應相配套的故事素材,經整合後引入課堂用以進行語法教學。
2.話題、語法教學現狀及教師所面臨的相應困境(以魯教版五四制教材為例)
靈活進行語法教學的策略1 引導學生學會複述/講述
複述是一種基於理解的創新,它既立足於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之上,又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整合,用自己的語言,有重點,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可以通過改寫、縮寫(也可以擴寫)等來進行操作。它熔理解、記憶、歸納、表達、靈活運用於一爐,不僅利於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更利於學生從中感悟、理解並學會運用語法知識。複述的本質要求在於以自己的語言(以及最短的篇幅)最大限度地傳達原文的風貌。在複述時,既要運用新學的詞彙、詞語及習語等,又要聯繫以前學過的知識,運用同義代替,反義否定和句型轉換等,對語言材料加以改造。在此過程中,溫習了舊知識,學習鞏固擴展了新知識,同時對語言材料本身也有了更為深刻的印象。這一新舊語言知識的聯繫轉換過程,鍛鍊和提高了正確處理語言的能力,不僅對語法(詞法,句法)學習,更對閱讀、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都大有裨益。因此,它不僅有利於加深對語法材料的理解、鞏固和積累,還有利於提高想像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系統、連貫的言語能力。
例如對下面這個小故事的複述操作:
靈活進行話題、語法教與學的策略2 引導學生學會變化
對於一個英語故事,我的「加工方式」通常是這樣:
① 讀故事,並將故事翻譯一遍:精準理解故事內容;訓練中英雙語思維。
② 根據故事翻譯,「還原」成英語:背誦、複述。
根據故事情節,(頭腦中)想像/導演英語「小品」、「微電影」。
③ 回(精)讀故事,標註出重點詞句(難點、語法點、知識點、考點), 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當作出題者 以「出題」的視角看待故事中的語法點、知識點), 加深印象,加強理解,準確發掘、總結、掌握語法要點。
例如下面這些「神操作」:
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採用的具體操作方式一一 B面:
發現中文故事裡的語法知識和能力訓練途徑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些「神操作」,在教學中可以應用的時段和形式也非常靈活: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設為「故事時間」,通過採用聽故事,講故事,演故事(角色扮演 / 微型舞臺劇)等形式來進行。在中考備考複習階段,可以作為拓展閱讀、話題語法總結等,靈活加以運用。其核心就是通過語言實踐,服務於學生「用英語做事情」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如何跟著老師繼續學習?-
掃描下方二維碼
如果你有好的經驗或者方法想要跟大家討論分享
也歡迎您加入「教師盒子名師營」
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哦~
附錄1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語法項目表
1.名詞
(1)可數名詞及其單複數
(2)不可數名詞
(3)專有名詞
(4)名詞所有格
2.代詞
(1)人稱代詞
(2)物主代詞
(3)反身代詞
(4)指示代詞
(5)不定代詞 (some, any, no)
(6)疑問代詞
3.數詞
(1)基數詞
(2)序數詞
4.介詞和介詞短語
5.連詞
6.形容詞(包括比較級和最高級)
7.副詞(包括比較級和最高級)
8.冠詞
9.動詞
(1)動詞的基本形式
(2)系動詞
(3)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
(4)助動詞
(5)情態動詞
(6)時態
①現在進行時
②一般現在時
③一般過去時
④一般將來時
⑤過去進行時
⑥現在完成時
(7)被動語態
①一般現在時
②一般過去時
③一般將來時
(8)非謂語動詞 (動詞不定式做賓語、賓語補足語、目的狀語)
(9)動詞短語
10.構詞法
(1)前綴、後綴
(2)轉化
(3)合成
11.句子種類
(1)陳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2)疑問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選擇疑問句)
(3)祈使句
(4)感嘆句
12.簡單句的基本句型
(1) 主語+系動詞+表語
(2) 主語+不及物動詞
(3) 主語+及物動詞+賓語
(4) 主語+及物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
(5) 主語+及物動詞+賓語+賓語補足語
(6) there be句型
13.並列複合句
14.主從複合句
(1)賓語從句
(2)狀語從句
(3)定語從句(能辨認出帶有由that, which, who引導的限定性定語從句,並能理解句子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