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父母:教育孩子,還真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2020-09-05 魚瘟i

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好了,隨便一個家庭都能養活一個孩子,可是有部分家長以為教育孩子就是讓孩子不缺吃,不缺穿,不缺住,學習成績好就行了,還真不是,你以為的那幾點沒有一點是在教育孩子。



以前,我們學校裡,還沒有分班的時候,每個班級裡都會有那麼幾個頗為頑劣的學生,抽菸,喝酒,打架,樣樣精通,考試作弊,逃課曠課那是常有的事。

老師常舉例說,你們看某某某學生,他們是最差的學生,你們不要去學他們啊,那時候我就在想,哪裡是學生差啊,是他們的家長差吧。



他們的父母大多對他們不管不顧:有的是夫妻離異,孩子跟著老人生活,從小就沒人管沒人顧;

有的則是父母為了生活奔波,工作太忙,太累,根本顧不上孩子。

而有的人被父母寵上了天,時常對自己孩子說,「老子有的是錢,讀書沒用,到時候你等著繼承我的家產就行。」

他們對孩子不管不顧,沒有教育他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孩子學習不好了,犯錯被老師喊家長到學校了,劈頭蓋臉就給孩子一頓罵:「人家養的孩子那麼優秀,聽話,你到好,天天給我惹是生非。」



他們不知道

這些家長高興了就拉孩子過來親幾下 ,不高興了可以拿起捆子就揍,從沒意識到自己對孩子有沒有盡心盡力過,總以為孩子上學了交給老師就能把孩子教育好,他們不知道,其實孩子是被自己給親手給毀了。



他們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那是父母從小就悉心教導;

他們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乖巧聽話,那是與父母從小就陪著,告訴孩子溝通是用心而不是用吵;

他們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孝順懂事,那是父母從小就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他們不知道,別人家的父母為了孩子,都犧牲了什麼;

他們不知道,也沒有意識到。

他們只知道,孩子還那麼小,知道什麼,我給他吃穿住,供他上完學就行了。

但是有一點他們以後肯定會知道,教育失敗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他們的方法是錯誤的,但是他們也是挺可憐的。



教育孩子真的不是想像中很簡單的事情,是需要父母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需要父母付出很大的精力,還需要父母有非常大的耐心;』

就像小樹成長過程一樣,需要澆水,除蟲,施肥,長歪了把它固定好,暴風雨來了需要保護好,在精心呵護下,它才會成長為參天大樹,少一個環節,小樹都有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一部以家庭教育為主題的電視劇,全片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審視家庭教育,批判家長試圖通過教育按照自己的願望塑造兒女的未來,忽視孩子本身的天賦與興趣,造成孩子的心理反叛,扭曲,甚至走向極端,導致慘痛的悲劇。
  • 為什麼說父母的愛,沒有像孩子的愛那樣純粹?很累還得管就是心魔
    教育孩子之路,父母的愛永遠不會像孩子愛媽媽那樣純粹前些天,朋友娟子說:&34;,這樣的話實際上一聽就是氣話,孩子再頑劣、再不聽話,最終也是自己的孩子、更沒有不管的理,即便是上一刻說得多麼絕情,下一秒該疼孩子、該管的時候還是一分鐘都不會馬虎。
  • 優秀父母養成記:你不是滿分父母,也別希冀孩子滿分
    有些人覺得,教育好難。每天不是在催他快點,就是在催他快點的路上。上個學穿衣服拖拖拉拉,吃個飯也磨磨唧唧,睡前還老是興奮地睡不著,要別人陪著。如果你轉變了想法後,你會發現,自己不再把思緒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而是那時變化的內心感受。在糾正孩子錯誤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加與其溝通交流的機會,還能給父母帶來更多解決家庭教育的技巧,讓教育來得更得心應手。許多人在一生中的重要過渡就是成為父母的階段。
  • 父母課堂:教育要適合孩子,不是讓孩子去適合教育
    「現在的孩子怎麼教育?」這是父母們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話題,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見解。有一次,我隨意翻看了一本書,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教育在於喚醒自我的智慧,培養一個完整的人。」也就是說,教育不是限制孩子,不是按照資質把人分門別類
  • 口腔醫生真的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很多人因為受電視劇或者小說的影響,認為口腔醫生就是像文藝作品描述的那樣光鮮亮麗,卻不知道口腔醫生其實是有苦說不出。 今天搜集了網上對口腔醫生誤解最多的8條吐槽,替廣大的口腔醫生同仁們「喊冤」——口腔醫生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
  • 寶寶並不是睡得多才能長得好,醒醒吧,結果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導讀:寶寶並不是睡得多才能長得好,醒醒吧,結果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並不是睡得多才能長得好,醒醒吧,結果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教育孩子,不應摻雜著功利的目的
    ,有著自己的獨特交接,在他寫給孩子的信中,他對兒子說,自己從未強迫孩子去學習什麼,在同齡人都在去上各種各樣的課外班的時候,他更在乎孩子有沒有足夠的自由,在人格和性格上有沒有成長,更不會把孩子的分數作為評價他的標準。
  • 父母慣用「激將法」,孩子活得不是太苦,就是太累
    你是否也曾向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回想下,說這些話時你的內心真如字面上那樣充滿否定、嘲諷、甚至是侮辱嗎?我想不是的,站在面前的可是你願意付出一切去深愛的孩子啊。那父母的真正想法是什麼呢?我們來轉碼翻譯下:「孩子,我多希望你能自覺寫作業啊。」「孩子,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 幼兒園的孩子:「他打我。」請別過度反應,也許並非你想像的那樣
    導讀:幼兒園的孩子:「他打我。」請別過度反應,也許並非你想像的那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的孩子:「他打我。」請別過度反應,也許並非你想像的那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英語小神童:不是生了孩子,你就能當好父母
    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的,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還要修煉再修煉……——英語小神童我的高中是在外地上的。高一的某一天,班主任突然停掉了一節地理課,給我們讀了一封家書。那是一封同學的爸爸寫給孩子的信,多年以後,我還清楚地記得曾經打動過我的一段:三年苦讀,眉毛上的汗水和睫毛下的淚水,你必將選擇其一。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這就是我們對他來到這個社會最好的回報。」讓我們跟著作者的時光軌跡,去看看她是如何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24年時間裡堅持用愛對孩子進行教育,並讓孩子一路躺贏,最終獲得大眾意義上的成功的。
  • ...問兒子:你作業是寫給我的?別讓你的「熱心」,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媽媽董潔回來看到後,嚴厲地問他:「你寫作業是寫給我的,還是為了你自己?」 在這之前,額葉發揮的作用大多數情況下還不能和人的本能抗衡。 所以,不少家長總覺得 3、4 歲的孩子不專注,這還真不是孩子的錯。 看到這裡,有的家長會問,雖然專注力與大腦發育的狀態有關,那為什麼跟同齡人比起來,我家孩子專注力還是要差一截?
  • 最怕遇到「唐僧式」父母,不會教、話還多
    但說實話,這種念叨式的教育在我看來並沒有起到作用,因為青春期的我堂妹還是義無反顧的叛逆了。你看,唐僧式父母,就是這樣,不會教孩子,話還多,最終也沒能有好的教育效果!孩子聽到這些話後,並不會像父母想像的那樣奮起直追,反而會破罐子破摔,有的甚至會變得比以前更差。這其實屬於心理學上的「負性攀比」,即起到負面作用的攀比心理。
  • 「你怎麼越來越不聽話了」,先別急,孩子或許真不是想的那樣
    不知是真沒聽見呢?還是故意不理人,感覺自己分貝也不低呀?暴力解決之後,一場鬧劇上演,孩子大哭大鬧,父母一肚子苦水。一天之中,這種場景時有發生,我們不禁感嘆原來肉嘟嘟的「小天使」咋就成了整天嘟嘴說「不」的「小惡魔」!
  • 《孩子:挑戰》:一本寫給父母看,卻是孩子受益的書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都是沒有經驗可循的,都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即便是有過孩子,在教育第二第三個孩子的時候,依然是不得方法的,有時候,你好容易積攢的經驗,在面對下一個孩子的時候,往往失靈了。所以,方法很多時候,是不能套用的。
  • 試管嬰兒是你想像的那樣嗎?
    經常會看到一些孕友們對試管嬰兒有誤解,今天就跟大家說道說道,「試管嬰兒是你想像的那樣嗎?」第一二三代試管嬰兒有什麼區別?關於試管嬰兒你還需要了解這些主要分為三種:1、夫妻雙方自身的精子和卵子,這是我們絕多數的常規試管嬰兒精卵來源,只要精卵是夫妻雙方自身的,那孩子是親生的毋庸置疑的。2、精子是丈夫的,而卵子是通過別人贈送的。那麼孩子就和女方沒有血緣關係了,而男方和孩子在血緣上來說,就還是親生父子的關係。3、卵子是妻子的,而精子是通過精子庫提供的。
  • 解密「蒙氏」教育起源,並非你想像的那樣高大上
    提起「蒙氏」各位父母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即使孩子沒上過蒙氏的學校,也一定在各種託班的宣傳裡聽過這個。而且通常「蒙氏」託班或者幼兒園的費用,是高過普通的,那麼,蒙氏教育就真的是個高端貴族教育嗎?今天我們就來解密「蒙氏」起源。
  • 是什麼樣的教育讓孩子失去了「本真」
    可是,這樣的教育真諦,有多少人能夠真正體會!體會到了,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知行合一。我們現在,不太容易在常道裡面做教育,跳開了常道,想像出很多的方法和技巧來對孩子。這樣就容易導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家長也會跟我說,「教育孩子是在鬥智鬥勇」,常道的教育不是這樣的,常道的教育是父母以慈愛、仁德之心去涵養孩子,孩子就有仁心、有仁德,就有孝道,就會有幸福」。當我們用很多手段對待孩子,孩子就會針對我們的手段,生出來對付我們的辦法,這就助長了孩子的機巧之心,助長了孩子的巧言令色。這樣的教育,孩子的心就很難歸正。很難有仁德。
  • 父母可以這樣教育孩子
    父母所做的千差萬別,但對孩子的愛是相同的。可為什麼有些孩子和父母勢同水火?難道這些孩子天生沒良心?大多是因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得其法。父母應該怎麼教育孩子?眾說紛紜,眼花繚亂。也許《愛的教育》中安利柯的父母能給出一些好建議。01孩子總愛和父母吵架怎麼辦?威逼型父母:逆子,敢不聽話?看我的「大慈大悲掌」。還敢頂嘴?
  • 教育孩子要「慎始」---寫給父母
    兒子困惑的問:「爸爸你怎麼了?」爸爸邊哭邊說:「其實我愛吃的是瘦肉,只是因為你們不吃肥肉,我才會說我愛吃肥肉,想不到快死了,連一塊瘦肉都吃不到啊!」第二個故事:阿美和阿英是很要好的朋友,這天阿英來找阿美,傷心的哭訴女兒的不孝。阿美忙著安慰好朋友:「別哭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