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有關「仁」的句子,句句經典

2020-12-12 靜賢說

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典型的的德性色彩,從儒家對「仁」的強調可以發現,仁在先秦時期是廣被認同的價值信條,是一種美德。作為儒家最重要的典籍,《論語》中有很多論述仁的句子,通過孔子對仁的回答,可以發現仁的精神內涵,今天就選出很有代表性的幾則,分別加以分析說明。

011,無終食之間違仁

《論語·裡仁》: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富貴每個人都想得的,但是手段要合理,擺脫貧窮也要用正當方式,不能歪門邪道。孔子認為,君子以不仁為恥,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仁的原則,即便是困危之時,都不能丟掉仁。——這裡可以看出,仁就像是信仰,要與生命同在,一息尚存,就不能丟棄。

022,「立人達人」之謂仁

《論語·雍也》: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在這句裡,孔子認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仁的表現。自己立得起來,也幫助別人立起來,自己過得通達,也幫助他人過得通達,也就是「推己及人」,見到自己,也要見到他人,見到眾生,是大愛,表現出了儒家的利他心。

033,仁不難做到

《論語·述而》: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認為,仁心離人很近,不是很高大上的存在,也不難去做,如果一個人決定要行仁道,那麼當下就有了仁心。

044,克己復禮

《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弟子顏淵問什麼是仁,孔子回答說,一個人要求自己遵循禮樂制度,就是有仁的表現了。具體如何做呢,孔子說,不合乎禮的不看,不合乎禮的不聽,不合乎禮的不說,不合乎禮的不行動。禮,既包括禮節、禮貌,還代表制度規則。換句話說,按制度辦事,不破壞規則就是克己復禮,就是仁。

055,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孔子認為每個人都會有很多的想法,這些想法很多是欲望的顯露,一個人如果不想去做一件事,也不要強迫別人去做,就是仁。仁可以看作是不妨礙、不影響他人——按照今天的話說,你有你的自由,我有我的自由,請不要讓自己的自由建在別人的不自由之上,就是懷仁有德之人了。

066,仁者愛人

《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樊遲問什麼是仁,回答了兩個字「愛人」。愛護他人就是仁者

由此可知,儒家所言的仁,是一個很廣義的概念。仁是動態的,是在人際關係中才能體現出來的一個價值判斷,當談到仁的時候,也意味著行仁、在孔子的語境中,仁和行動是不可分的,是需要踐行的。

相關焦點

  • 《論語》中的20句經典名言,句句勵志,值得收藏!
    《論語》一書詳細的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思想,為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論語》中的20句經典名言,句句勵志,值得收藏!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語出春秋·孔丘《論語·為政》。知道承認自己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便是智慧。
  • 感悟《論語》中的「仁」
    在幫無怨,在家無怨。」——《論語·顏淵》)冉雍以德行著稱,孔子對他很器重,認為他可以做一個優秀的地方長官。這裡,孔子向他解釋「仁」的問題,特別強調了「仁」在行政事務中的具體要求,為他在日後的從政生涯指明了道路。孔子在這裡對「仁」的闡述,從幾個不同的方面指出了「仁」的原則,毫無空談泛論之嫌,句句紮實、懇切、凝練。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句,已成為千古名句。
  • 《論語》中的「禮」與「仁」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漁父亂彈,ID:yufuluant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論語》這部記載孔子與其弟子言行事跡的儒家經典,其實就是為解說兩個字:一個「禮」,一個「仁」。
  • 真正讓我理解了《論語》中的「仁」
    這一次開始講《論語》的「仁」。這也是我很期待的部分,老師在正式解讀之前,先給我們總述了一下「仁」。老師說,仁是一切價值的核心。所以孔子重禮,而這重禮的背後是有仁德關心,所以仁是孔子作為一個政治家最核心最高的禮。 在具體疏解文義的時候,老師多次感嘆孔子對「仁」的高標準,當然這通常是境界論談論的視角。孔子對仁的高標準體現在很多語句裡,比如「我未見好仁者」,「不知其仁也」,「焉得仁」,「堯舜其猶病諸」等等語句中都表現了孔子認為「仁」是最高的境界,是很難達到的,即便是堯舜也難以完全實現。
  • 國學經典:論語中的十大名句,句句讓我們成長!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總結,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論語中的一些名句。
  • 《論語》中三句經典的句子,告訴你如何看人,值得收藏
    許多人都說當今社會是一個冷漠的社會,當你站在大城市的人群中,周圍看似很熱鬧,但是卻無關內心。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封閉的,外面的進不來,裡面的出不去。當你下班回到住的地方,只能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網。《論語》中有三句經典的句子,告訴你如何看清一個人。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
  • 《論語》仁學體系新詮
    徐復觀先生說:「《論語》一書,應該是一部『仁書』,即是應用仁的觀念去貫穿全部《論語》,才算是真正讀懂了《論語》。」[2]232本文通過對《論語》文本的解讀,試圖重建孔子的仁學體系。  一、形而中之謂「仁」  何謂形而中?
  • 你知道「仁」在論語中出現過多少次嗎
    讀過《論語》的人一定知道,「仁」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實際上,「仁」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最核心的概念,如果不清楚「仁」所代表的真正含義,就不能說你真正理解了孔子的思想。「仁」在《論語》中出現過109次,有時似乎一點也不神秘,做起來也容易,好像隨手可得般。如:「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仁者,其言也訒」……但有時又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怎麼也夠不到。如:「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 孔子《論語》中說的「仁」是什麼意思?
    在《論語》中,「仁」的涵義是多元的,但也是相互關聯的。「仁」的涵義主要有以下幾點:一,「仁者愛人」。這種愛,有不同的層次。相反,西方哲學中有「向死而生」的說法,經常思考死亡,就可以切身思考時空、永恆這樣的宏大主題,可以嚴肅地思考如何設置自己的人生。對比看來,我更傾向於「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裡仁第四》)。從字面意思看,早上「得道」,晚上「死」也值得了,然而,我認為這是一種誤讀。《說文解字》中「死」為「澌也」,澌,盡也。也就是說,「聞道」應該是一種朝夕不懈,始終如一直到窮盡的狀態。
  • 《論語》中的那些經典句子,值得收藏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對於後世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自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始,儒學真正開始走上了道統天下的地位。後來歷朝歷代都將儒學的考察放在治國理政,選拔入仕的首要地位。《論語》功不可沒。
  • 一起學《論語》13.27 子路篇——剛毅木訥,近仁​
    《論語義疏》曰:言此四者與仁相似,故云「近仁」。雖然有剛毅木訥之質,亦從事於學而後可以至於仁。不然,其質雖近仁,而亦莫由進也。(李賢曰:四者皆仁之質,若加文,則成仁矣。故曰「近仁」。)《論語稽》曰:剛毅近於高明,木訥近於沉潛,雖各得一偏,然絕無取巧習氣,故曰「近仁」。
  • 《論語》精華20句,經典正能量,句句引人深思
    《論語》精華20句,經典正能量,句句引人深思。 1.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第十三》 說話一定要能夠信守承諾,做事情也一定要有結果。 2.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 20句獨特的英文表白句子,句句經典精闢!
    20句獨特的英文表白句子,句句經典精闢!Tell me you are mine. I'll be yours through all the years, till the end of time.3、請告訴我你是我的。歲歲年年,我都屬於你,永遠永遠。
  • 一起學《論語》12.22顏淵篇——樊遲問仁
    舜治理天下,在眾人中選拔,選出了皋陶,不仁之人就遠離了。湯治理天下,在眾人中選拔,選出了伊尹,不仁之人就遠離了。」 【釋詞】愛人:泛愛眾。《註疏》:「泛愛濟眾是仁道也。」張栻:「仁者,視萬物猶一體,而況人與我同類乎?故仁者必愛人。」
  • 《論語》論「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裡仁篇第四》)【譯文】孔子說:「不仁的人不可以長久地居於窮困中,也不可以長久地居於安樂中。有仁德的人安於仁[實行仁德便心安,不實行仁德心便不安];聰明人利用仁[他認識到仁德對他長遠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實行仁德]。」 7.
  • 句子很短,句句經典,發到朋友圈,會得到很對贊
    句子很短,句句經典,發到朋友圈,會得到很對贊 2020-12-04 00:00
  • 《論語》經典10句,句句精闢富有哲理
    出自《論語·為政》。孔子認為,當政者應當實行德治,只有施行「德政」,百姓才能受到感召並遵其道而行,天下自然就太平了。3.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出自《論語·顏淵》。能夠做到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復到禮,這便是仁。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
  • 何為「仁」?——學習《論語》有感
    人和人相處謙恭有禮、做事時有敬畏之心、哪怕離的很遠也不放棄忠誠就是仁。@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外在質樸不太會講話,內在公正堅忍也近乎仁了。@子張問【仁】: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悔,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仁」。 為人謙恭、寬厚、守信、勤敏、慈惠就能做到仁了。否則做什麼都會有悔,或不被人信任,或得不到好處,更談不上功勞了。
  • 男寶寶起名:論語頂天立地的男孩名,經典又動人
    《論語》可說是中國第一書,華人從孩提起即深受其影響,八歲讀觸動情思,八十歲時再讀仍覺雋永無窮。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論語》二十章一萬六千多字幾乎談遍,句句精練到位,若能虛懷體悟,真誠實踐,確可身心受益。
  • 《論語》格言20句,句句經典,值得收藏
    《論語》,穿越兩千多年歷史的烽煙,是現代人不可不讀的人類文化經典。要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論語》不能不讀,下面挑選其中的20句格言與大家分享。 1、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