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出自晚唐才子溫庭筠的詞《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一尺深紅蒙麴塵,天生舊物不如新。合歡桃核終堪恨,裡許元來別有人。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我們這裡了解上下文,看溫庭筠是出於什麼目的創作這兩首詞,而又具體採用了何種文學手法來進行創作,幫助我們理解作品。
第一首寫了兩樣東西,「一尺深紅」就是新娘子的蓋頭;「合歡核桃」是福氣和美團圓寓意的事物。但是新蓋頭卻有了老色(蒙麴塵)。「曲」,是指酒麴,即酒粬。「麴塵」是做酒的發酵物——其實就是黴菌的微黃色,好像塵土一樣。
新蓋頭變色了,不好看了——「天生舊物不如新」。核桃雖然寓意合歡、美好,卻終究讓人痛恨,因為核桃裡面還有人(仁)啊。
詞作巧妙地用核桃仁、蓋頭變舊來隱喻情人喜新厭舊,變了心,讓唱詞者心中無奈又怨恨。
這兩首詞就是借物抒懷之作,卻又有很強烈的世俗特色,好像老百姓平時看到什麼,就拿起來打比方唱歌的創作方法——有些類似於劉禹錫發挖掘發展民間的竹枝詞,但是卻依照平仄格律創作。
今天我們沒有曲調了,從吟誦上來說,這首詞其實就是一首合格的近體七絕。這是從格式上來說合律,從內容上來說,詩的意境雖然渲染得很好,但文法於詩來說並不完整,主題也局限於閨閣豔情,離情別怨——這正是詞牌的興起之源。
和不講究格式,卻提升內容的竹枝詞比起來,溫庭筠的這類詞在格式上符合七絕,內容上卻和詩的高大上開始分野。
標題為二首,後一首的創作方法、描寫情感、營造意境和前一首並無多大區別,只是從對變心情郎的怨恨轉到了女子對情郎的思念——這是歌女唱的兩首詞,唱段不同,演唱者可能也換人了,詩中的主人公也並不相同。
兩首詞作之間雖然諸多相似,但是感情並不承接,只能表示這兩首作品的寫作環境相似。
前面的負心人未必是後面的遠行被思念者。
後一首依然是藉助一些日常物件來巧妙構思,用雙關、比喻等手法來書寫唱詞歌女的愛情和思念。
在晚唐、五代,詞牌還只是歌女代言體——雖然是詩人、詞人寫作,但基本上都是以歌女口吻道來,而且和樂府、古體借事言志的「思婦詩」不同,這些作品,真地就寫歌女們的心思、狀態、情境,格局也因此狹小。直到南唐二主、閒相馮延巳,才開始在詞牌創作中慢慢注入詞人自身的情感,讓詞牌逐漸脫離了歌女代言體。
這兩首詞就是純粹的女子情愛之作,只不過溫飛卿才氣橫溢,寫得高妙而不低俗,濃情可掬,不同凡響。
我們重點看第二首。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前面說了,雖然是詞牌,格式上依舊是近體七絕。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四支」部的七絕。首句第三字「點」為仄聲,導致句式孤平,所以第五字用「深」字做出句內拗救,保證了基礎平仄關係的平衡。
所以這也是一首合格的孤平拗救格律詩。
從內容上來和第一首類似,同樣選取了生活常見的內容進行比喻。第一首是直接用物(紅蓋頭,核桃)的變化和內裡乾坤來痛斥情郎的移情別戀,第二首則是選取了生活中常用的兩種遊戲(長行、圍棋)來雙關表達女子的愛情濃烈。
「井底點燈深燭伊」——臨行之時,我真誠地囑咐你啊。
這是一種很世俗、很套路的寫法,在詩詞分野之後的詩歌創作中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的,但是在詞牌雅化之前和後來的戲曲、散曲中較為常見。
「井底點燈」,這個雖然有點莫名其妙(誰沒事去井底點燈?),可以理解為是對「深燭」的形象化解釋——就是很深的燭火,所以是「深燭」。
這種重複的寫法對於詩歌的精煉來說相當浪費,而用來吟唱合聲,給聽曲者一種音樂附著之上的迴旋是沒有問題的——就好像我們有時候聽歌,明明都是廢話,可也聽得津津有味不是?
「深燭」之後加上個「伊」,意思又變化了。「伊」是人稱代詞,在這裡代指「你」。 「深燭伊」就是「深囑伊」,即「非常誠懇地囑咐你。」
顯然作者是在刻意運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敘事。
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大家都愛玩的「諧音梗」。比如說「給你面子要收臉(收斂)」,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井底點燈」是「深燭」的形象梗,而「深燭」是「深囑」的諧音梗——溫庭筠玩得非常開,這種機智和靈活在打油詩、民歌創作中處處可見。
這些都是詞牌創作的基礎,後來隨著雅化逐漸消失。
那到底是囑咐什麼呢?
「共郎長行莫圍棋。」——我的情思和你一起遠行,你千萬別忘記了歸期。
這一句更加跳脫,但是依舊在溫飛卿的控制之中。
這裡的「長行」有遠行的意思,但實際上是指當時的一種賭博遊戲,因為相對通俗所以受眾非常廣。唐人筆記記載,用擲骰子來博「長行局」,簡單易行,時人「頗或耽玩,至有廢慶弔、忘寢休、輟飲食者」,是一種低俗、流行的賭博遊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詞中的女子說了,你我不要不下圍棋這種高大上的思維運動項目,而是一起玩簡單的「長行」遊戲。
但是這還是講不通啊,為什麼要囑咐這個呢?這裡又有一個諧音梗。
「圍棋」就是指「違期」。「長行」是為了「莫圍棋」而存在的,和第一句一樣,咱們其實可以省略掉前面四個字。
深囑伊,莫違期。
這就是前兩句的意思所在,只不過使用了大量相關、諧音,將文字豐滿起來,成為適合演唱,極具生活特色和巧妙構思的詞牌。
雖然我們通過解析,讀懂了女子的心思,知道女子唱出「莫圍棋」是囑咐郎君不要忘了歸期,但是光從詞面上看,這兩句還是有些莫名其妙——為什麼要這麼囑咐?字面上的不合情理,也是創作能夠繼續進行下去的原因。
後兩句對女子不喜歡圍棋卻喜歡「長行局」做出了另外解釋。
「玲瓏骰子安紅豆」——為什麼我喜歡和你玩「長行局」?因為用來遊戲的骰子精巧玲瓏,上面的紅點像極了王右丞詩中的相思紅豆啊。
紅豆又稱「相思子」,從南朝蕭太子起,就已經成為男女愛情的信物。在王維的《相思/紅豆》中更是意象固化:「此物最相思」,成為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愛情代表。
這裡用骰子上的紅點來比喻相思子,或者說用相思子來形容骰子上的紅點,既有新意,又讓人信服。
俗氣的「長行局」,俗氣的骰子,也瞬間就清麗、玲瓏、高大上起來了。
「入骨相思知不知?」——紅豆鑲嵌在骰子中,一點通紅,一點相思,點點都是我對你的愛意和眷念,你知不知道?
「入骨相思」,一語雙關,纏綿之意,魂銷蝕骨。
「知不知」可能是在思念遠行之人時的內心表白,也可能是情郎要走時女子的深情叩問。前面關於「深囑」,可能是女子的回憶,也可能是正在進行中的行為。
「知不知」三字,把離別之久、會合之難、相思之苦、無處訴說之愁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可謂收得自然,餘味不盡。
這首詞最精粹之筆,就是這兩句以紅豆(相思子)鑲嵌入骨(骰子)為喻,寄託女子的摯愛深情。
前面兩句雖然諸多技巧,但正所謂「大巧不工」,和後兩句渾然天成,對愛情的執著叩問比起來,顯得流於俗猾,反而少了一些真味。
因此後兩句脫離了整首作品廣為流傳,深入人心,成為傳世之句,妝點了中國千年才子佳人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