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的輩分的排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照幾代進行排列,比如張三祿是第一代,朱紹文第二代,馮昆治第三代,李德鍚第四代,張壽臣第五代,侯寶林第六代,馬季第七代,郭德綱第八代,再往下就無法統計了,比如郭德綱的一眾徒子徒孫們。
還有一種就是按字排輩,比較通用的是「德壽寶文明」,或者是「德壽立仁義」,另外馬三立先生的徒弟是笑字輩,所以也有德壽笑的說法。另外德雲社張文順用家譜的德字收徒,給相聲界輸出了一堆德字輩藝人,跟第四代撞車,這也是一大奇觀。
就因為這種等級森嚴的師承制度,讓相聲界抱團成風,為了輩分到處拜師認爹,弄得烏煙瘴氣。在相聲界裡人小輩分高的人比比皆是,但爭議都很大,還有一部分也會主動降輩分,保持跟同行的友善度,比如高德亮就主動降輩到壽字輩,他那一支也跟著被拉低,否則于謙就應該是郭德綱師叔,郭麒麟是郭德綱師弟了。
而現在相聲界仍然有一部分年齡很小,但輩分很高的藝人。比如文字輩藝人裡面,就有不少八零後的年輕人,理論上他們都是郭德綱師叔。
比如天津衛視的裘英俊,他的師傅是姜寶林,姜寶林是馬三立徒弟,屬於寶字輩,那麼裘英俊就是文字輩,比郭德綱大一輩。
問題是姜寶林的師承在同行爭議極大,姜寶林早年是跟著李潔塵學藝,而且在茶館說相聲也是以李潔塵徒弟名義。李潔塵是快嘴李伯祥的父親,寶字輩藝人,那麼自稱是他徒弟的姜寶林理論上就應該是文字輩。
另外姜寶林的四個結拜兄弟,田立禾、王文進,李伯祥,魏文亮,其中寶字輩的田立禾就因為自己太年輕,一直就想降輩成文字輩,所以才跟幾個文字輩結拜。而姜寶林被拉入田立禾降輩結拜團中,可見當時他是被人當文字輩看待的。
但1988年姜寶林收徒,馬三立作為嘉賓參加,現場說了一句重磅的話:打今兒起,你就算我徒弟了。
這就等於把姜寶林直接提了一輩,但同行對此意見非常大,尤其是文字輩的老藝人,這等於空降一個師叔給自己。再加上馬三爺收姜寶林並未擺知,只是口盟性質,所以才給同行留了話柄。
另外姜寶林先生晚年收了一票八零後徒弟,裘英俊於丹等人,這也爭議極大。但側面也看得出姜先生不在乎同行的看法,他有點天津楊氏父子的派頭兒,你們不帶我玩,我就專門給你們添堵。
所以裘英俊對外從未擺大輩兒的譜,畢竟太得罪人了。
而德雲社的謝金,也就是謝天順的公子,他這個文字輩就更水了。
謝金雖然是寶字輩藝人謝天順的兒子,但在相聲行業來說,你沒有師承那就不能算輩分,無論你父親輩分多高都沒用,比如馬東在相聲界就沒有輩分。
但謝金加入德雲社之後,在郭班主的主持下,莫名其妙的代拉師弟拜入了王世臣門下,操作人是李文山。
按照相聲門裡的規矩,帶拉師弟只能由大師兄,或者是一門中名望最高的人操作。比如張壽臣帶拉常連安,侯寶林帶拉馬志明,都是符合規矩的。但李文山既不是王世臣大徒弟,也沒什麼名望,他這帶拉操作就有點莫名其妙。
這就等於師父去世之後,做徒弟的只要腦子一熱,上街隨便找個人就帶拉到師傅門下,把一個門戶弄得人丁興旺,師父估計能從地下氣醒了。
所以謝金的師承只能算待定,屬於薛丁格的文字輩藝人。
另外在相聲名門的馬家,也有兩個八零後的文字輩藝人,那就是馬三立大師的孫子馬六甲跟馬小川,相比裘英俊跟謝金,這兩人的師承是行業無爭議的,是實打實的文字輩藝人,但從名氣上來說,這兩人又過於默默無聞了。
馬六甲1981年生人,馬志明長子,師承王鳳山。少年時期相當有天賦,祖父馬三立都認可他的才華,但馬六甲本人對相聲興趣不大,12歲以後退出相聲舞臺,目前在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任職,業餘時間寫點相聲段子。
馬小川是馬志良的兒子,馬志良本身也沒從事相聲工作,所以馬小川打小也不被馬三立看好,不是吃這碗飯的材料。後來馬小川參加《笑傲江湖》,再次證明了祖師爺不給自己賞飯的現實,用馬三立先生的話說就是說學逗唱四大皆空。
但馬小川天賦不咋地,卻拜入了常寶豐門下,成為文字輩藝人。
所以輩分這種東西,當不了飯吃,也換不了能耐。只是一種過時的舊社會習俗罷了,真正有能力的演員,哪怕是孫沫子一輩,也能比大輩兒更賺錢,更受群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