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預告|居家幹預,如何提升孩子的配合度?

2021-02-06 中美星星橋


在家幹預時孩子配合度不好,孩子不願意跟隨家長做活動,甚至逃避和家長做活動,可能會影響幹預效果及孩子的能力進步。

 

親子配合度很重要,因為只有家長與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配合關係,我們才能和孩子開啟教育幹預。

 

良好的親子配合關係也是家長們接下來持續教育幹預的保障,如果沒有良好的親子配合度,我們就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有效、持續的教育幹預。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能力停止不前或退步。

 

 

孩子不願意配合我們怎麼辦?

 


本周四(2020年3月26日)晚20:00,本期星橋公益微課邀請到中美星星橋天津河東中心——羅老師為大家分享《居家幹預,如何提升孩子的配合度?》。

 

本次微課羅老師分別從了解我們的孩子,進行符合孩子能力的活動兩方面展開,教大家如何有效了解孩子的喜好和感覺偏好,如何在孩子現有能力基礎上進行幹預。從而找到和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配合關係的有效方法,讓我們的居家幹預得到保障。



以下內容有部分簡化,了解全部內容,可點擊音頻收聽。


本期微課主題《社交概念實操分享》,由中美星星橋優秀家長——二寶媽媽來為大家分享。整個課程二寶媽通過遊戲的形式教大家如何把社交概念運用到實操中,和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家長們一些啟發和幫助。詳情見下文。

今天分享的遊戲主要是以社交概念課程為主,關於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大家可以通過以下圖片了解。

以上圖中講了社交能力的模型,不管是金字塔,還是右邊的冰山一角圖,講得是社交關注、社交解讀、解決問題是社交能力的基礎,所以我們大的目標是把冰山下的這兩部分能力打好基礎。


這張圖是社交概念裡一個基礎概念,對我們的孩子來說確實很抽象。我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前面6個概念定義為助力於社交關注,後面5個概念是助力於社交解讀。為了把這些概念很好的去灌輸給孩子,我們需要很好的去設計和詮釋,但事實上在整個執行過程當中,每個概念的課時可能遠遠不止這些課時,包括形式,我們最後改成了以遊戲為主。


為什麼要以遊戲為主?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效果會更好,所以和孩子玩起來是真的非常重要。


它的初步教學目的讓孩子能夠知道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想法,猜測別人的想法,知道自己的行為。那麼還有一些社交詞彙:我想、我要、我可以、他想、他要、他想一想、猜一猜等抽象的社交詞彙。這一概念主要是讓孩子了解腦袋是用來思考的,腦子裡會產生想法,每個人的想法有時候相同,有時候不同。


我們把這個概念裡分享的遊戲分為:猜一猜系列和社交小組遊戲系列。


這一系列分別有:猜寶物、猜猜我在想什麼、做什麼、去哪裡等遊戲,這些都是一種互動的形式。


如猜寶物,其實做起來很簡單,我們在家裡拿一個盒子挖一個小小的孔,只要夠孩子的手伸進去就可以了。盒子裡可以放一些不同形狀和觸感的東西,讓孩子通過手的觸摸來感受、來猜測摸到了什麼?讓孩子理解,通過觸摸後腦袋裡就會有一個畫面,這就是他的想法。

猜猜我在想什麼?我們用到的教具是一個思想泡的頭箍(如以下圖),上面白色部分可以貼相應的圖卡,非常形象地表達了我們腦袋裡在想什麼。

猜猜我在做什麼?我們可以表演一個日常的行為動作,但儘量不要出聲,以啞劇的形式來讓孩子進行猜測,比如炒菜、洗頭、踢足球等等,大家可以盡情地發揮想像力。


猜猜我去哪裡?我買了一根繩子,當時快過國慶節了,我塑封了幾張標註地點的卡片掛在繩子上,通過觀察眼睛的延長線,來猜測要去哪裡玩,這幾個遊戲都可以進行角色的互換。



如輪流插雪花片遊戲,雪花片其實非常的普通,但是它的用途很多,我們可以讓孩子們每次插一片進行流轉,最後說一說大家一起搭了什麼?讓孩子理解每個人的想法有時候不同。因為最後搭完這個作品,每個人說出來的「像什麼」可能都不一樣。

我們是從開心、害怕、難過、生氣這四種基本情緒開始的。

這一概念的遊戲分為三類:圖卡辨別、真人情緒的識別、情感的表達。


圖卡辨別,我們可以通過畫表情,或玩蒼蠅拍的遊戲,來讓孩子看到卡片以後就知道是什麼表情。

蒼蠅拍拍表情,在白板上貼很多的表情圖。我們可以找一些表情圖,(見上圖)和一塊白板,讓孩子拿一個蒼蠅拍,並根據老師的指令去拍相應的表情圖卡。遊戲形式可以排隊輪流,也可以集體上前。


另外擊鼓傳花也可以,我們把這些表情圖卡和動作圖卡放在一個信封裡,隨著音樂孩子進行流轉,音樂停的時候沒有傳出去的人,從信封裡抽出一個圖卡,進行表演和演示。從圖卡開始之後,我們可以進入一些真人的情緒識別。找一些孩子們熟悉的,他自己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照片,選擇一些表情較為明顯的進行投影,讓孩子們來標籤情緒的名稱(我個人做了一些簡單的表情牌,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舉牌)。


那麼還有一個遊戲是Copy不走樣,家長們可能會比較熟悉,我們排成一個縱隊,排在第一個的家長開始做表情,孩子看了以後就轉身模仿給後面的人,這樣一個接一個,一直傳到最後一位,由最後一個小朋友或者家長來猜出做的是什麼表情。

情緒表達,我們用了樂高情緒小人,這個小人有一個身體,然後有很多個腦袋,很多腦袋分別有不同的表情、情緒。每次下課前我們會讓孩子進行選擇,來表達他上完課以後自己的感受,同時幫助孩子們來建立表達的一個句型模板。其實你會發現我們在做的過程當中,小孩子的選擇還真的會不同,也說明了每個人的想法和感受確實有時候是不同的。

第二組概念分別為:用眼睛想一想、小組計劃、身體在小組中、全身傾聽,我們把這四組概念組合在一起來教。教學目的主要是加強共同關注能力,構建協作能力,提高情緒識別和表達能力,理解和使用社交相關的抽象詞彙。

每一組概念我們都會先從分組機制開始,進教室前進行分組活動。每次分組都會採取不同的規則,有時候整個團隊會是一組,有時候會根據抽籤來配對,有時候會由孩子自主來選擇他的組員,這也是我們在LSP(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學習風格簡介)系統中學到的,要講究靈活性,既要新舊遊戲的一個合理搭配,又要做到靈活的變化。

第二組概念的遊戲:扔飛鏢,飛鏢盤是一個很常見的玩具,用在這裡是個很好的共同關注的主題,每一輪的形式我們可以進行改變,持鏢盤和投鏢的角色可以進行輪換,也可以把某一個表情圖卡貼在鏢盤上,輪流投擲,同時說出表情的名稱。


託馬斯題遊戲

進入第2組概念後,對於小組計劃,我們比較重視主題的擬定。比如託馬斯主題遊戲,從分組機制開始到具體的遊戲都以託馬斯為主題。如圖中的酸奶盒子和不同顏色的酸奶標籤,以及剪下來的託馬斯火車的紙板,都是我們主要的教具。

第一步,我們在孩子進教室前便進行找主題,我們把不同顏色的託馬斯卡藏在教室的各個地方,然後讓孩子根據抽籤去尋找相應的託馬斯卡。第二步,託馬斯開始找朋友,我們把小火車放在水桶上,老師看著哪一輛,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猜測,把小火車開給老師。


接著我們需要把貨物進行裝箱,拿什麼裝?我們把酸奶盒搭成城堡的形狀,讓孩子們輪流取下盒子,用回形針連接起來作為運載的貨櫃。為什麼是要讓他們取下,而不是讓他們自己搭?主要是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另外考慮到後面的人,如果這個孩子取塌了,後面的人可能就要重新搭。所以這也是一個好的細節處理。


我們把貨物裝完了以後,回到另外一間教室,把水桶放成S狀,然後帶著紙板託馬斯卡貼在思想頭箍上,這意味著託馬斯火車頭要出發了。孩子們繞著S型的水桶走,同時播放一些不同環境的、地點的擬聲,比如牛叫聲、森林裡的鳥叫聲,來引導孩子去想像託馬斯火車穿山越嶺,到了不同的地方(在旁邊還可以放一塊白板,白板上可以放一些地點的卡片,如山頂、海邊等),可以使孩子在行進過程當中再回頭看黑白板上的地點,這其實是多種感知覺協調運作的一個嘗試。


用完了以後,我們需要回到座位上,把之前做好的小火車裡的貨物在倒在一個容器裡,最後大家都非常的高興,都成了非常有用的小火車。這個遊戲總體來講是比較流暢的,精細、感統、語言都得到了訓練。

2019年對我來講是非常充實的一年,我和瓜總媽媽一起作伴參加了不少的研討會及培訓班,也包括蘇州大學的科研項目。我們把出去學習看作是一种放松,因為出去學習是最好的單飛的藉口。同時我們把中美星星橋的課程刷了一遍又一遍,家裡還有很多書沒有看,時間總是不夠用,書到用時方恨少,其實就是這樣。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有持續的進步,就需要我們持續地去學習。


我們家長互助班分為社交小組和大運動小組,目前由4個家庭組成,一般不超過6個家庭,一方面是場地有限制,另外要經得起磨合,因為大家需要理念相同,志同道合,其實最終能夠保持這種恆心的家庭,也不太多。

在非假期期間,我們每周六或周日進行集體活動(平時是在學校裡融合),主要以社交類遊戲、語言繪本類遊戲、大運動類遊戲和棋類桌面遊戲為主

以上這張圖是我們一天大概的安排,從早上9:30一直到下午的4:45,家長輪值做教練,不同的家長教授不同的課。


我們以中美星星橋的課程為教材(如社交概念、LSP小學階段和初級/高級語言課程),大運動方面,我們把蘇州體科研發的一套動作,及我們學習的LSP十個能力進行融合,設計了一套大運動項目。

根據下圖我想講的是我們在家長互助班獲得了很多收穫,也學習了很多和孩子互動的遊戲。

我的孩子在社交、語言、大運動方面都有著比較明顯的進步,包括一些情緒的表達,他現在用的已經非常熟練了,也非常喜歡去觀察,無論是看動畫片,還是在外面,都喜歡去看。 

師傅領進門之後,還需要我們自己走很長的路下去,多一個人會多一份勇氣和溫暖。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再次感謝大家的聆聽!


最後非常感謝中美星星橋的支持,感謝互助班的小夥伴們,尤其是瓜總媽媽,當然還有很多為我們提供各種資源、各種課件的其他一些機構和組織,非常感謝大家!再見!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星橋戰「疫」第二季:「練起來」——全國六大中心線上複課


線上複課堪比線下幹預,「練起來」有何奧妙?

「僥倖心理,讓我差點毀了孩子。」




相關焦點

  • 居家問題行為幹預策略|幼兒不配合學習,家長應如何應對?
    文|宜童黃河道校區 馬琳老師經常有家長反映,幼兒在居家幹預本期分享,將帶大家學習如何應對幼兒不配合的狀況~01問題原因因為幼兒不想配合家長學習,所以會出現一些哭鬧行為。根據初步的了解和分析,幼兒的行為屬於逃避行為。
  • 居家幹預|孩子逃避學習怎麼辦?
    文|宜童華苑校區 霍浩然老師孩子的幹預是持續性的除了在機構的幹預,居家幹預對於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擔任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有研究顯示,家長的積極參與能夠讓孩子多方面的受益。居家幹預的過程中,家長經常反饋「孩子在家和我們特別不配合,總想著玩,總是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逃避和我們做練習」。對於孩子逃避學習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 科普|如何幹預星孩的重複刻板行為?
    目前,重複刻板行為可通過藥物和行為幹預兩種方法,本文將和大家分享幾種常用的行為幹預方法。於是孩子哭鬧的更兇,最終家長只能妥協或者硬逼著孩子接受這臨時的改變。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家長可以向兒童提前預告活動的變化,預告的形式可以是圖卡等視覺提示。(如何選擇視覺提示方法具體可點擊閱讀:如何使用視覺支持系統幫助自閉症孩子更獨立?)若孩子認知能力較好,可以提前同孩子溝通,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提前預告的做法能能大幅度減少自閉症兒童情緒不安的程度。
  • 超讚,媽媽在家為4歲自閉症女兒特別布置後,居家幹預效果翻倍
    說起居家幹預,真應了那句話:道理我都懂,然而並沒有什麼用。今年年初的一場疫情,孩子沒辦法去機構,家長居家幹預的任務尤其重,對上面那句話的體驗估計更加深刻。居家幹預中,很多家長都思考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我發的指令孩子不聽?肯定是哪裡做得不對!我就吃過這樣的虧,有一次上桌面,明明是已經掌握的技能,但恩寶就是不配合。我又是變換語氣,又是換強化物,折騰半天,發現原來是後面桌子上放了個小豬佩奇 ,怪不聽我的指令呢!
  • 超讚,媽媽在家為4歲自閉症女兒特別布置後,居家幹預效果翻倍
    今年年初的一場疫情,孩子沒辦法去機構,家長居家幹預的任務尤其重,對上面那句話的體驗估計更加深刻。 居家幹預中,很多家長都思考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我發的指令孩子不聽?肯定是哪裡做得不對! 「環境」是居家幹預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創建環境上花費心思和精力,對孩子的居家幹預來說,是性價比相當高的事情。
  • 科普|如何幹預星孩的重複刻板行為?
    目前,重複刻板行為可通過藥物和行為幹預兩種方法,本文將和大家分享幾種常用的行為幹預方法。於是孩子哭鬧的更兇,最終家長只能妥協或者硬逼著孩子接受這臨時的改變。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家長可以向兒童提前預告活動的變化,預告的形式可以是圖卡等視覺提示。(如何選擇視覺提示方法具體可點擊閱讀:如何使用視覺支持系統幫助自閉症孩子更獨立?)若孩子認知能力較好,可以提前同孩子溝通,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提前預告的做法能能大幅度減少自閉症兒童情緒不安的程度。
  • 孩子不穿衣服不配合?學會「預告」很重要!
    我想問一下多少爸爸媽媽碰到過給孩子換褲子或尿不溼換衣服不配合的情況,其實我們的孩子跟我們大人一樣,都在追尋人類的兩大價值和需求,孩子配不配合我們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是不是讓孩子知道我們是愛他們的,是重視他們的,是認可他們價值的,哪怕是在給他們換衣服小小的動作裡。
  •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我該如何幹預?
    被醫院確診為疑似自閉症或自閉症、自閉症傾向,醫生就會建議家長幹預。很多家長這時會很迷茫,第一次聽說自閉症,不知道該如何幹預。現在小編就早期幹預和感統訓練方面提供一些容易操作的居家幹預方案。首先要認識自閉症並改善身體的生理健康。自閉症又叫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神經發育障礙疾病,它的病因目前仍未查明。
  • 做好心理幹預和疏導工作 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第三,部分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居家學習會造成學生新的負擔,學習過程中會受到家長的監督和管理,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弱、作息時間不規律的學生,更易受到家長的批評甚至呵斥,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並且,對於父母均需上班的家庭,孩子居家學習需要照顧,會造成父母的心理負擔,這種壓力無形之中也會傳授給孩子。
  • 如何區分居家幹預中的強化和「賄賂」?
    ,那麼如何讓孩子像配合老師一樣配合家長,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經常得到的一個反饋,就是孩子的不配合。一個是先把好處給孩子,讓孩子配合我們;而一個是在孩子配合我們之後,再給的獎勵,從而激發孩子出現更多的目標行為。一個好的強化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一個不恰當的強化則會不小心變成賄賂。
  • 家教課堂丨居家隔離,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家教課堂丨居家隔離,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今天「家教課堂」請到瀘州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唐遠瓊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作為家長怎樣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點擊視頻,跟唐老師一起學習↓專家支招要和孩子一起充分認識到自控力對個體成長的重要性。
  • 自閉症孩子幹預,殘疾父母4個月讓孩子從重度變輕度!中美星星橋
    元元媽媽並非高學歷高文憑,一位普通的媽媽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以及對於自己和孩子的自信,實在是難能可貴。元元媽媽和元元的成功告訴我們:家長們對待孩子幹預這件事不應該前怕狼後怕虎,一直擔心孩子學不會、不配合,但自己從來都沒有經歷過科學、系統的學習!
  • 視頻丨廖彩杏微課回顧:如何使用繪本有聲書提升英語力(內地微課首秀)
    《如何使用繪本有聲書提升英語力-從多益 (TOEIC)985分談起》的微課。有很多家長因為錯過了報名時機,懊喪不已,希望能聽聽課程的回放;也有很多聽了課的家長意猶未盡,表示沒聽夠,希望我們把微課全程記錄、整編,然後發布出來。因此,我們綜合老師的課件PPT將微課整理如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如何講好家庭教育微課
    其實家庭教育微課積少成多,這節課有10個家長參與,下節課可能就有15個家長參與,再下一周可能就有25個家長參與,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結果第四個誤區,講家庭教育微課只能為老客戶的家長服務,無法促進招生。其實,只要我們做好了服務,自然有好的口碑,好的口碑就會提升學校的轉介紹率,這樣就能找到學生了。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家庭、機構幹預,如何選擇?
    語言幹預訓練是一個長期過程,只有堅持和量化,才會有質的改善,有些家長給我留言,擔心自己不會教孩子,我理解大家的心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家庭幹預、機構幹預,如何選擇?目前的幹預康復機構,無論是醫院還是外面康復機構,基本教學形式做下簡單介紹,供參考。
  • 自閉症家庭怎樣降低幹預成本,提高干預效果?
    居家幹預,是最理想的選擇在自閉症幹預方法中,家長培訓已經列入實證依據的幹預方法。家長在自閉症的幹預中擔任主要角色,在居家的環境中,通過日常生活的活動來逐步修復自閉症譜系障礙,這是非常經濟節約而又有成效的途徑。
  • 關注兒童居家安全做好線上學習
    目前,春節假期即將結束,家長們就要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但西安市中小學確定開學延期,孩子們還在家中,如何繼續科學有效地抵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保障全體學生及家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成了西安市教育局最關注的問題。2月2日,西安市教育局發出致全體家長和孩子的第二封信,溫馨提示家長關注兒童居家安全,幫助孩子做好線上學習。
  • 大米和小米發布報告 當前期間65%以上家庭選擇居家幹預
    「特殊期間,康復機構停課,我們也想在家裡幹預」。一位孤獨症兒童的媽媽說道。她經常在網上搜集相關資料,也看了很多與孤獨症有關的書籍,希望自己能夠在家幹預孩子,但是相比專業的老師,還是能力不足。受特殊情況影響,機構幹預受限,居家幹預已成為孤獨症兒童家庭最主要的幹預模式。近日,國內專業的孤獨症兒童早期幹預機構大米和小米發布《中國孤獨症兒童家庭現狀及需求報告》,報告表明,居家幹預已成為65%以上的孤獨症兒童家庭的選擇。
  • 「開學·微課」開學第一周才是拉開孩子差距的關鍵期
    ,開學期間免費送給大家,希望孩子能提升學習成績的家長,請儘快領取保存!如何免費領取微課資源呢?請您在微信中搜索「北教輔學」,關注「北教輔學」微信公眾號!小北老師會準時推送微課資源。長摁識別或掃描文章中的二維碼,即可免費觀看微課!
  • 疫情宅家期間,幼兒園三類人員需開展心理危機幹預
    ,通過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提供外出學習交流機會,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增強教師的教育自信;第五是評估幹預效果階段,此階段主要是證實工作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  最後,應根據「疫情」及幼兒的需要,積極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如在園所、教室的醒目位置張貼洗手七步法、咳嗽禮儀、如何正確佩戴口罩、一米線等,幫助幼兒更好的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學會「疫情」下如何正確保護自己。  2.生理幹預——合理的情緒宣洩  復學後首要關注的是幼兒情緒、情感的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