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宜童黃河道校區 馬琳老師
經常有家長反映,幼兒在居家幹預、學習的時候,會出現不想學習、不配合的情況,有時還伴有哭鬧等不恰當行為。本期分享,將帶大家學習如何應對幼兒不配合的狀況~
01
問題原因
因為幼兒不想配合家長學習,所以會出現一些哭鬧行為。
根據初步的了解和分析,幼兒的行為屬於逃避行為。通常幼兒為了逃避某項任務或者活動會出現不恰當行為,家長為了讓幼兒停止哭鬧或其他不當行為會妥協,讓幼兒休息或者去玩玩具。
但是家長這樣的方式會在無形中強化幼兒逃避行為,以後再出現類似情況幼兒的不當行為會更加嚴重。
02
解決方式和方法
一日生活計劃表:
之前疫情期間很多家庭家長不上班、幼兒不需要去幼兒園,改變了作息時間,晚睡晚起,學習時間是很隨機的,並沒有計劃和固定時間,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有秩序、有安排、有計劃的學習環境。
這樣孩子就會認為昨天同樣的時間我在看電視,今天這個時間我就應該看電視,不應該做訓練的想法,即使迫於服從了家長也是不情願不配合帶走情緒的去做訓練。
針對以上情況,家長首先要調整作息時間,列一個一日生活計劃表,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訓練,訓練什麼內容,這樣可以有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孩子適應了這個時間安排更有利於家庭開展訓練。(需注意的是:對於刻板的幼兒在訓練項目的時間上可以變換時間,預防孩子造成時間上的刻板)
提升訓練過程趣味性
訓練的過程中一味的注重結果,忽略了訓練過程中的方式方法,無論家庭訓練與機構訓練當中都應該注重幼兒的情緒。
父母特別希望幼兒在訓練過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能夠聽從指令,能夠很快的理解並做出正確的反應,當孩子的行為與自己期待的不一致時有些家長會表現的氣急敗壞,異常生氣,有時會控制不住情緒呵斥幼兒,長此以往幼兒不願意再做項目了,出現了牴觸心裡,只要做項目就哭鬧,找藉口不做。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要有耐心,多給予幼兒鼓勵,有時幼兒做不好我們需要分析,把不願做,做不到和不能持續做區別對待。
找準強化物,適時強化
家長要根據幼兒的喜好進行強化物的評估,並根據強化物的等級與要學習的項目相對應,不同難度的項目要有與之匹配的強化物。這樣幼兒學習的效果才會更配合、有效率,家長也不會因此苦惱。
家長要增加和幼兒的互動、交流,這樣可以提高幼兒與家長的親子關係,也會提升孩子與家長的配合能力。家長們配合教師給出的方法去做並多關注、多思考、多學習,相信我們的寶貝肯定會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