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難民題材竟能與二戰納粹歷史相互穿越互文,這部電影太恐怖

2020-12-14 這胖子愛看電影

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上,金熊獎呼聲最高的影片影片是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的《過境》(Transit)。

被作為柏林電影節「嫡系」部隊成員之一的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早在6年前就憑藉二戰影片《芭芭拉》拿過金熊獎。

今年,劇情討巧的《過境》卻與金熊獎失之交臂,最佳影片獎被羅馬尼亞女導演阿迪娜·平蒂列首次執導的長篇《別碰我》摘得。《過境》的落敗可以說「成也歷史,敗也歷史」。影片《過境》改編自德國著名流亡文學家安娜·西格斯的同名小說。為了逃避納粹政權的審判,安娜·西格斯在1933年離開開德國,踏上流亡。在流亡途中,安娜·西格斯寫下了《人頭懸賞》、《拯救》、《第七個十字架》等帶有強烈批判意識的小說,這給她帶來了世界範圍的聲譽。

《過境》,是一部散文風味濃厚的作品,刻畫了當時流亡者的生活及他們遇到的困難。可以說,任何一部流亡小說都沒有像《過境》那樣,深入細緻地描繪了在1940與1941年之交的那個冬天,暫留在法國馬賽的那群流亡者的境遇。 安娜·西格斯運用精確的表達和對現實生活藝術化的表現手法,細緻入微地展示了當時苦等船隻的逃亡者的絕望和希望。已經拍攝過《芭芭拉》和《不死鳥》等二戰題材影片的導演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當然不願意繼續重複自己。在《過境》中,他向影迷們展示了自己全新的敘事風格。首先,他把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故事移植到了當下。

時空的錯亂,讓人恍惚之間穿越到了過去,當但眾多現代化的物品出現時,又會猛的發現所謂的納粹和二戰竟然就發生在現在,只是替換了形式和內容,演變成了歐洲移民問題引發的新納粹主義。影片故事只是利用了小說中的人物結構和大致經歷,講述德軍逼近巴黎,空襲隨時可能毀滅整座城市,而城市內部的大清洗運動此起彼伏。男主角,德國人格奧爾作為難民之一,從巴黎逃到了港口城市馬賽。他陰差陽錯的得到了當時的知名作家威登的親筆信件和還未出版的小說原稿。

威登獨自在旅館中自殺,屍體被秘密處理,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去世的消息。於是逃亡到馬賽的格奧爾半推半就的「充當」起了威登。他成功的在大使館拿到了逃亡的船票,十幾天之後,他就可以逃避戰火,去到墨西哥,過上平靜安逸的生活。可他與死去同伴兒子的「親情」牽掛,

與作家威登妻子瑪麗的「愛情」糾葛,

讓他在「去或留」之間掙扎不已。二戰時期,德軍在短短幾個月內就佔領了不可一世的法國,早在佔領前幾年,德國本土的猶太人或者政治傾向不和的作家和科學家就開始了大逃亡。作為港口城市的法國馬賽就是大批流亡人士的聚集地。

作為其中一員的安娜·西格斯就是在那段動蕩的歲月裡,將親眼所見的紀實改寫成了具有藝術手法的小說。在歐洲難民問題引發的極右組織,新納粹主義塵囂而上的當下, 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大膽的將兩者搭上了關係。將二戰時期的故事全盤挪移到當下的歐洲背景裡,年代錯亂感起初讓人感覺不適,

但隨著情節發展卻又能從中看出不少對當下世界政治格局以及歐洲社會問題的諷喻,導演這種時空背景錯置的實驗性手法高明而奏效。兩個時代之間,能指與所指的互換,讓主題意義不言而喻:戰爭和納粹隨時會捲土重來,現代明晃晃的日光下往日的幽魂並未溜走。

《過境》通過男主角格奧爾在馬賽短暫的流亡經歷,以他的眼展示了新納粹對於人民生活的影響和壓抑。所有流亡者都面臨著身份認同的危機,歸屬感的缺失導致安全感蕩然無存。格奧爾替代了小說家的身份,可這個對他有利的身份,卻煎熬著他的心。幫死去同胞的孩子修好了收音機,可即將遠走他鄉格奧爾無法提供長久的陪伴,小孩不願吃下,最終化掉的巧克力聖代是親情的瓦解,良心的無奈垮塌。瑪麗一次次的介入格奧爾的生活,一襲紅裙、一抹倩影、讓格奧爾一絲心動。

可當謎底揭曉,原來瑪麗是在尋找丈夫,就是被格奧爾頂替了身份的作家威登時,格奧爾的良心再遭重創。他先佔有瑪麗,卻因身份的問題備受煎熬,且離去的時間越來越近,這場愛情註定短暫,還未開始,即將結束。還有那位嘮叨不休的逃亡指揮家,那位沉默寡言,帶著狗流浪的女人,以及格奧爾失去同胞的啞巴妻子,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幅奇妙的現代浮世繪。

他們衣冠楚楚,卻個個內心悽苦。那位醫生踏上了遠去的遊輪,卻不想最終還是撞到了歷史冰山。看吧,沒有人可以逃離,或者,逃離的只是身體,靈魂和心,始終遭受放逐。

《過境》帶著歷史的遺產,移情今天,讓二戰的疑雲,納粹的恐怖穿越時空來到了現在。可怕的是,一切不是電影上的妄語和擬像,他們正真實的發生於現在的歐洲大陸,刺痛著一個又一個不安的心。《過境》借用了歷史,加倍了現代人的焦慮。影片在時空上的錯亂,雖然提高了影片的文本厚度,為主題閉合減少了敘事上的繁瑣,但過於鬆散的結構,以及電影元素之間故意尋求的「斷裂」和「距離」,又讓普通影迷覺得乏善可陳。時空錯亂帶來的新奇感,很快在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糾葛下消耗殆盡,變成棄之可惜的雞肋,化為一場噱頭。另外,格奧爾在處理小說與電影的文本轉譯時採用了第三人稱旁白的手法。

大段的旁白敘事,揭露了角色的內心,同時負責解讀潛文本,有時甚至會推進劇情,這種游離在外的敘事方法,值得商榷。雖然拉開了觀眾和人物之間的心理距離,保持中立,以旁觀的態度避免共情帶來了的理性塌陷,為觀眾能夠更好的思考影片內核提供了空間;但冷冰冰的旁白又稀釋了故事的濃度,將戲劇性衝突降到了最低,影響了影片的觀感,令人有「出戲」之感。旁白幾乎完全解構了潛文本的存在,讓角色失去了需要隱藏起來的內心世界,令對白本來需要提供的求知慾和情感共鳴完全喪失。

這種講出來的臺詞,與演員演出來的行為,同時並行的手法,大膽且反叛,雖然新穎,但肯定會引來大批觀眾的不適,以及傳統電影人士的不屑。《過境》是充滿挑戰且頗具意義的藝術電影,它邀請觀眾追隨角色一起在原版小說和當代新納粹主義、反難民情緒上升之間建立聯繫。幾十年前的社會問題現在仍未過時。只是如今的我們普遍患上了失憶症,或為自保的選擇了緘默不語而已。但結局必定是,人人都是受害者,就像那場餐廳裡的再度重逢,旁白解讀圍觀人充滿嫉妒,男女主角深情相擁,可最終還是抵不過命運的作弄,良心的拷問,註定只能分道揚鑣,陰陽相隔。

相關焦點

  • 德國兩部難民題材影片柏林電影節引關注
    新華社柏林2月17日電(記者田穎 張毅榮)德國兩部難民題材影片《過境》和《滕珀爾霍夫中央機場》17日在柏林電影節全球首映,2016年以來這一題材一直是柏林電影節關注的焦點。  《過境》是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之一,由德國導演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執導,改編自德國女作家安娜·西格斯194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
  • 《鋼琴師》影評:不得不看的二戰經典納粹題材電影
    三年前,我第一次對電影產生觸碰的念頭,是因為這部《鋼琴師》。前幾天,父親讓我給他下載幾部諜戰、戰爭片,鬼使神差,我又以拉片的速度,非常緩慢的重溫了這部電影。倘若拋棄對歷史、戰爭和人性的反思,我們談這部電影的時候,究竟在討論什麼?看了熱度第一的長評,只感覺他有些激進。
  • 推薦5部二戰題材高分電影,戰爭場面宏大,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戰爭題材的電影一直受到無數粉絲的追捧,因為歷史和軍事的因素,經常看的的人血脈膨脹."二戰"作為一個特殊的戰爭題材,也是深受各大導演的喜歡,因此誕生了許多經典的電影,今天就為大家推薦5部經典的"二戰"題材電影.
  • 看啊,德國人心目中的二戰:33部經典電影解題(建議收藏
    《橋》海報 / 鐵山青士按:該帖系根據在下個人知見德國二戰題材經典故事片精心編評而成,旨在讓看厭了大話版美國二戰片和政治版前蘇聯二戰片的同好影友在觀賞二戰題材經典電影時多一種選擇
  • 德國人熱情擁抱難民,只是為了洗刷納粹恥辱嗎?
    有人認為德國人口增長緩慢,需要引進難民補充勞動力市場。也有人認為德國向地中海難民張開懷抱有助於洗刷二戰時納粹種族主義的恥辱,改善德國的形象。除了這些原因外,基於相似的歷史經歷產生的同情心可能是另一個重要原因。
  • 這片子簡直比恐怖片還要恐怖
    這部電影只是把二戰作為背景,將故事深入到德國內部,以一件制服作為權力的象徵來探究德國社會貫穿下來的一種國民性。如果沒有片尾的彩蛋,或許它只是一部優秀、工整的歷史題材作品。但結尾那段寥寥幾分鐘的荒誕秀,讓整個故事顯而易見地變成了一個穿越時間的寓言,既可以質問歷史,又可以指向未來。
  • IS恐怖分子割須剃髮假扮難民混入歐洲
    中國日報網6月13日電(信蓮)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1日報導,恐怖集團「伊斯蘭國」(IS)有大批恐怖分子剃掉頭髮和鬍鬚,混在難民人潮中,漂洋過海,偷渡進入歐洲。利比亞海岸警衛隊表示,反恐戰爭如火如荼,有的IS恐怖分子逃入沙漠,也有恐怖分子找人販子,走水路,企圖坐船穿越地中海,潛入義大利西西里等地。
  • 6部經典電影,從不同角度認識「二戰」歷史!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以及美劇《兄弟連》所描寫的歐洲戰役,曾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從1931年日本侵略者搶佔我國東三省開始,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災難。這部電影採用了特別老派的拍法,不用特效,火燒、爆破全是動真格的,當然這也讓影片最終呈現出令人信服的真實感。3、《帝國的毀滅》:元首的憤怒!
  • 推薦10部口碑炸裂的二戰題材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不容錯過
    給大家推薦10部口碑炸裂的二戰題材電影。第1部:《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的歷史故事,人物原型就是戴斯蒙德道斯,杜魯門總統還親自為他頒發最高榮譽獎章,不能錯過。第2部:《1944》二戰初期,歐洲大陸全部淪陷於法西斯鐵蹄之下,邱吉爾臨危受命出任英國首相,他面臨世界難題,要麼向納粹妥協作俘虜,要麼誓死抵抗,每一個決定都將影響歷史,最終邱吉爾那載入史冊的演講,《我們將戰鬥到底》在全片達到高潮。第4部:《敦刻爾克》
  • 最能反映真實二戰的十部電影,網友看了都說好
    它的問世標誌著電影歷史上一個重要流派的誕生,也意味著一種新的電影觀念和新的電影創作方式的誕生。4《夜與霧》這部揭露納粹集中營恐怖暴行的紀錄片,歷來被公認是紀錄電影傑作影片警醒世人:戰爭已經平息,但我們不能閉上眼睛,營周圍的檢閱廣場上重新長出青草,被遺忘似的村莊依然危機重重,火葬場已廢置了,納粹的罪惡已成為如今孩子們的戲劇,900萬 陰魂遊蕩在這郊區。
  • 二戰時期三部經典電影推薦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期,現代電影史上也以二戰為題材拍出了許多佳作,今天給大家推薦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部電影,題材是以二戰時期納粹集中殺害猶太人的這一方面為主題的三部電影。1.辛德勒的名單說起二戰時期的最經典佳作,很多人都會想起這部1993年上映的影片,著名猶太人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執導,連姆尼森,本金斯利和拉爾夫費因斯主演的《辛德勒的名單》。
  • 電影頻道將展播多部經典二戰電影
    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獎為協助歐洲各國抵抗納粹德國的侵略,美軍派出精英部隊前往歐洲大陸,在空軍受訓的雷夫自告奮勇前往參戰這部投資1600萬美元的電影,是荷蘭歷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用兩個半小時為觀眾展示了一個傳奇女人的一生。片中所有的歌曲都由女主角卡裡斯·范·侯登親自演唱。
  • 電影清單:35部經典二戰題材影片推薦給大家
    在二戰結束後,很多電影導演和編劇以此為背景拍攝出許多電影,通過這些影片或許你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戰爭的殘酷。以下35部電影都是二戰題材影片中的經典(按照上映時間排序,由遠到近)1、《硫磺島浴血戰》外語名稱:Sands Of Iwo Jima
  • 8部近年來最好的二戰題材戰爭片,不容錯過的佳作
    關於二戰的電影數不勝數,但是近些年出品的則並不多,這裡2010年之後的幾部二戰題材戰爭佳作。《血戰鋼鋸嶺》。坦克題材戰爭片,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主演,《警戒結束》《自殺小隊》導演大衛·阿耶執導,這部電影在還原歷史方面可謂相當精細,片中的坦克到制服各種道具都是相當尊重史實,片中的坦克對戰的場面也熱血震撼。《敦刻爾克》。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集中營!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在歐洲多地設立了集中營,對猶太人以及戰犯實行肉體消滅。位於愛沙尼亞的克魯加集中營設立於1943年,關押了包括蘇軍俘虜、愛沙尼亞政治家以及許多猶太人。在納粹黨衛軍和愛沙尼亞警察的殘暴管制下,許多囚徒被強迫進行各種重體力勞動,由於生存條件極其殘酷,許多人在集中營中死去。
  • 新納粹在歐洲迅速崛起,希特勒的幽靈逐漸復活
    而伊斯蘭教徒是絕不可能和基督徒通婚的,這也就意味著,當基督徒生育率越來越低,伊斯蘭教徒又大幅上升的時候在不太遠的將來,基督教將在歐洲消失。作者如此說道伊斯蘭教具有強烈的排他性,並且與整個歐洲「民主平等」的價值觀背道而馳,他們的女性毫無地位,只是被當作生育工具而存在他們的男性狹隘衝動,拒絕其他一切文化的交流,任何試圖進入伊斯蘭文化的其他文化,都會被伊斯蘭信徒視為骯髒的文化入侵。這是非常恐怖的,未來的歐洲是什麼樣的?
  • 二戰題材的經典電影
    二戰題材的經典電影在世界動蕩時期,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關於二戰,在此期間不同題材的電影有很多。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經典的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吧,最長的一日美國歷史戰爭的電影《最長一天》是由Ken Annakin執導,理察·貝梅爾、約翰·韋恩等主演的美國歷史戰爭題材電影。
  • 數萬難民衝擊歐洲被擋,埃爾多安:希臘對待難民方式和納粹沒區別
    周三,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將希臘對待難民的方式比作納粹,因為一幅衛星圖像似乎顯示了一個「秘密營地」,據說移民在那裡被關押,然後被驅逐回土耳其。英國《每日郵報》3月11日報導,數千名難民聚集在土耳其與希臘邊境,土耳其政府上月表示將不再試圖在其領土上遏制移民,並放開邊境讓無數難民進入歐洲,並希望藉此敲詐歐洲在敘利亞問題上支持自己。為了防止越境,雅典部署了防暴警察和邊防警衛,他們在許多情況下使用了催淚瓦斯、閃光彈和高壓水槍,難民和希臘軍隊之間爆發了幾次衝突。
  • 國外著名電影網站IMDb的高分二戰電影10部:附劇情簡介及英文海報
    ,在殘酷的德國納粹統治時期,他開了一家生產軍需用品的工廠,大發戰爭財。No. 2 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IMDb評分:8.6,豆瓣評分:9.0如果沒有史匹柏關於諾曼第登陸的這部電影,任何一個關於二戰電影的榜單都是不完整的。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一位美國母親的三個兒子都參與了此次戰役,但兩個哥哥不幸戰死。
  • 不容錯過的戰爭題材電影,總有一部能觸動你的心靈
    今年的奧斯卡提名電影《1917》《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呈現了戰爭的殘酷。而今天我們補充一些角度各不相同的高分戰爭題材電影,讓你一次看個夠。第一部:《敦刻爾克》故事改編二戰真實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初期,40萬英法盟軍被敵軍圍困於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電影就從這裡開始,從海陸軍三個角度穿插敘述,在德軍的包圍下展現了戰爭中的小人物不同的狀態。他們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然而最後的結束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順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