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是世界文壇之中的殿堂級偉大作品,餘華和莫言都曾經說過,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之中,受到《百年孤獨》的影響是巨大的。很多中國的讀者都是在少年時閱讀過高中語文課本《百年孤獨》的節選段落之後,才開始了解馬爾克斯和這本宏偉巨著。然而在1990年到2011年,你都無法在中國的書店之中購買到一本正版的《百年孤獨》,原因還要從馬爾克斯的一次中國之行說起。
「各位都是盜版販子啊!」
1990年,馬爾克斯在日本著名作家黑澤明的邀請之下前往日本訪問,訪問結束後,他來到了中國。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他懷揣著對這個國家的憧憬,來到了最為繁華的上海和北京。然而這次中國之行,卻給馬爾克斯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文史好物大賞##618好物趨勢#
原來在沒有經過馬爾克斯授權的情況之下,他的《百年孤獨》等一系列作品被我國多家出版社擅自出版,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之中,他隨隨便便就能在書店之中看都自己的「盜版書」。馬爾克斯找到這些出版機構,嘗試和他們說理,然而這些出版社對「版權」甚至沒有任何概念。
「各位都是盜版販子啊!我死後150年都不會授權中國的出版社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即便語氣像是開玩笑,馬爾克斯這句話,讓當時在場錢鍾書先生尷尬不已。哥倫比亞駐華大使連忙說話,嘗試緩和氣氛,但並沒有任何作用。
1992年,中國加入了三大版權公約。藉此契機,中國百家出版機構嘗試和馬爾克斯談版權,他總是斷然拒絕。
馬爾克斯對中國出版社的秩序一直沒有信心,即便中國已經加入了公約四年,他依舊在1996年的「世界圖書與版權日」當天,在自己的新作《綁架逸聞》的全球首發式之中,馬爾克斯竟然當著所有來賓、媒體和出版社同行的面,公開點明了中國的盜版問題:「中國,就是海盜國家。」
馬爾克斯對中國出版界的失望和偏見一直持續了20年,中國出版社為了《百年孤獨》的出版,和馬爾克斯商議了18年。的確,一個沒有辦法保護版權的國家是沒有力量保障作者的權益的,對「版權」根本沒有概念的出版社是不會得到作者的信任的。
在和馬爾克斯商談的十幾年來,是中國盜版問題一直被世界所默認的十幾年,這甚至曾經影響到中國加入WTO智慧財產權談判。因此,得到馬爾克斯的肯定,出版《百年孤獨》似乎已經成為了肯定中國出版法和版權法的標誌。為此,無數人都在默默努力。
「你好,朋友!」
重新去贏得一位80多歲老人根深蒂固十多年的想法是多麼困難,但是中國出版界一直都沒有放棄。新經典文化有限公司的總編輯陳明俊,就是為了出版這本書才選擇了這個行業。
2002年,新經典剛剛成立,他們就向「拉美文學走向世界的幕後推手」的卡門·巴爾塞伊絲女士發了郵件,希望可以出版《百年孤獨》。卡門作為馬爾克斯的代理人,一直尊重馬爾克斯的想法,一百多家出版社都未曾說動她,新經典這個初出茅廬的出版社,自然得不到卡門一個字的回應。
但是陳明俊並沒有放棄,她一直給卡門發送郵件,堅持了整整6年。2008年,卡門又收到了陳明俊的郵件,就是這封郵件,徹底讓她改觀。
「正如當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著『大……師……!』向您的偶像海明威致敬一樣,我們正隔著太平洋竭盡全力高喊著『大……師……』向您致敬。我們相信,如果您聽到了,您一定會像海明威一樣揮一揮手,大聲喊道:你好,朋友!」
在看了這封郵件之後,馬爾克斯心動了。正像曾經的他被海明威引導和激勵一樣,中國的讀者們也希望得到一本真正受到馬爾克斯授權的正版《百年孤獨》。當年我國的出版社的版權意識淡薄,推出的外國文學作品常常沒有版權,這些前期的行為給了馬爾克斯非常不好的印象,但出版社即便有千萬過錯,讀者們是純真而無辜的。馬爾克斯從陳明俊的這句話之中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他也從這一封封連續不斷的郵件之中看出了中國出版社的誠意。
馬爾克斯鬆了口,卡門依舊非常謹慎。2008年,卡門偷偷派人來到了中國,對中國當時的出版情況進行考察,他們依舊來到了北京、上海,還去了南京等大城市,長達2個多月的暗訪之後,工作人員對中國市場進行了嚴格而細緻的評估。讓他們意外的是,中國當時的出版環境已經非常好了,馬爾克斯的盜版書籍基本上已經絕跡。
2009年,卡門再次派工作人員來到北京,開始和中方的編輯團隊洽談。
2010年,中國春節過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新經典版權部終於收到的授權通知。陳明俊當時激動得在自己的微博上面寫道:「這是一個在中國出版史上可以載入史冊的日子。」
有人問,是什麼讓馬爾克斯最終放棄了曾經的「狠話」?不僅僅是金錢,還有真誠、信用和對法律的尊重!
傳奇之作,值得等待
馬爾克斯剛剛態度開始轉變之時,國內出現了大量出版社爭奪版權的狀況,預付版稅已經被炒到了百萬美元。而這個時候,距離《百年孤獨》面世已經超過了40年。不過對於無數在中國的馬爾克斯書粉來說,這些年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現在,這部已經出版了半個世紀的作品,依舊在世界各地暢銷,呈現出超乎尋常旺盛的生命力。即便身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中國的讀者們從未停止過對小鎮「馬孔多」的幻想。作為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這部書幾乎影響了所有中國的嚴肅文學作家。
1982年,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4年,正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院讀書的莫言,從朋友那裡聽說了《百年孤獨》這本書,花了1塊6毛錢在新華書店買了一本。當時莫言的工資也就只有七八十塊錢,當他翻看到第一頁的時候就無比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在看到第5頁的時候,他已經想要以新方法去寫一本小說了。
《百年孤獨》讓莫言明白,他身邊所有的豐富的東西都是靈感,即便是老百姓在一起吹牛胡編亂造的故事,都可以成為小說神聖的素材。後來莫言曾有機會和馬爾克斯在日本見面,為了這次會面,莫言又專程花了兩個星期讀了一遍《百年孤獨》。
拉美文學研究專家陳議眾說:「中國作家,言必稱《百年孤獨》,言必稱魔幻」。當時的中國作家們,仿佛沒有讀過這本書,就沒有了話語權。
1986年,《百年孤獨》是書店之中的搶手貨,即便是盜版作品,在上海徐家匯的一家書店裡,一天就可以賣出300本,這個數據即使在今天也是非常可觀了。
劉心武在社科院的講座之中提到《百年孤獨》:「一個青年作家前往南極,沿途一直在看《百年孤獨》,他在日記之中反覆提到「我又在看《百年孤獨》了」。那時候的文藝青年,胳膊下面必須夾著一本《百年孤獨》,這是一種文學達到檔次的標誌。
曾經一本讓無數作家追捧的小說,從莫言的《金髮嬰兒》、餘華的《兄弟》和陳忠實的《白鹿原》,開頭都模仿了《百年孤獨》的開篇。
2011年,新經典引進,南海出版社終於出版了《百年孤獨》。有人為陳明俊算了一筆帳,要收回花出去的一百多萬美金,至少要賣到200萬冊才可能。而陳明俊並不介意,他本就是為《百年孤獨》而來,他說:「賺錢不賺錢已經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年輕時曾有機會讀過這本書,受益良多。今天的年輕人如果看不到,會是一個遺憾。」
現在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網絡小說,真正稱得上精品的少之又少。而《百年孤獨》似乎成為了很多所謂網紅裝點門面的利器,而真正能夠沉下心來看完的能有多少?這僅僅是一部分作品,這些作家幾乎已經代表了中國文壇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