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最美科技工作者王秋玲:30年大豆為伴創標杆品種

2021-01-12 齊魯壹點

眾所周知,菏澤大豆在黃淮海夏大豆種植區堪稱標杆,很多豆農點名購買菏豆品種。可很少有人會想到這產量高、品性優良的品種究竟從何而來。2019年菏澤最美科技工作者公布,菏澤市農業科學院大豆所所長王秋玲榜上有名。她和大豆的故事,終於被大家知曉。30多年來,她與泥土為伴、與大豆為伴,紮根農業科研第一線,精心培育優良品種,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農業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和情懷。

她調侃「育種是個陷阱」 但她進去了就不再想出來

初見王秋玲,她皮膚黝黑粗糙,質樸幽默,坦言自己比農民還農民。農村作業現在大多使用機械化,而業務使然,她們必須全是靠手工。1987年從山東農業大學畢業後,王秋玲被分配到菏澤市農業科學院,之後一直從事大豆研究工作。30多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研究工作,在她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看上去顯得比實際年齡大許多。王秋玲為大豆育種所受過的傷痛,更是數不甚數,「育種是個陷阱」,她調侃道。

農作物育種周期長、受不確定因素影響大,選育一個品種在很順利的情況下也需要十幾年。必須在充分調查研究親本材料的特徵特性和遺傳特點的基礎上巧妙配製雜交組合,科學進行雜交後代選擇、合理搭配各項試驗程序、綜合評價高代品系等一系列的工作。這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育種者的心血和汗水。

種植夏大豆,季節非常關鍵,每年六七月份也是王秋玲一刻不敢鬆懈的時候。有次她上班路上被撞傷,可硬是堅持著來到田間操作。「大豆開花就一周時間,必須完成父本授粉,就像一個小嬰兒離不開大人照顧。」王秋玲說,時間非常緊迫,直到她晚上回家才發現受傷的胳膊疼痛難忍,去醫院檢查竟是骨折。可第二天她打著石膏,又來到田裡用另一個胳膊忙活,如今她的手臂落下了難以恢復的後遺症。

1994年,王秋玲接手了一個難題,畝產量300公斤的課題,同時對大豆蛋白質含量也有較高的要求。這不僅在當時放到現在也不是輕鬆就實現的。為了在1998年按時完成結題任務,王秋玲沒少落淚,甚至在夢裡都在琢磨怎麼選種培育。制定試驗方案時,為了儘量不讓任何一個優良材料漏選,也不讓任何一個不符合目標材料的材料升級,必須對每一個參試材料進行反覆斟酌,做到對其親緣和各個世代的特徵特性了如指掌。有時為了一份材料的去留,她要翻閱以往十幾年的資料,絞盡腦汁、反覆比較權衡,常常困擾到失眠。

田間試驗的工作細緻、繁雜而辛苦。大豆試驗每年都要種植4000多份大豆試驗材料,對每份材料都要建立一個獨立的身份信息,試驗過程中對每份材料的各個性狀表現都要有詳細記載。由於試驗田裡,每個品種只有幾釐地或幾平方面積,田間操作無法使用機械,只能靠人工操作。播種前,需要對試驗種子一粒一粒進行手工挑選。要手工挑選1000多斤種子,特別是剔除雜種子特別難,需要從粒型、粒色、種皮光澤、臍色、臍型等多個角度仔細辨別,一天下來頭昏眼花、脖子和後背酸脹。長期低頭選種王秋玲落下頸椎病和腰椎病。

而這一切在王秋玲看來都是值得的,「這個陷阱進去了,就不想再出來。」王秋玲笑著說。從最初的責任心支撐,不敢撂挑子,要讓老一代的育種材料經驗傳承下去,到現在她已經把育種當作了生命裡的摯愛。「有了自己的品種後,就盼望他在第二年出成績。」於是一年又一年,王秋玲一直堅守到今天。

一腔熱情全給了大豆,大豆的「親媽」,孩子的「後媽」

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王秋玲把她的一腔熱情全投入到大豆身上,對於家庭而言,她時常是一個缺席的媽媽,缺位的妻子。

大豆成熟前10天左右,正是大豆各種特徵特性和產量性狀充分表達的關鍵期,也是最能考研育種者專業知識是否紮實、實踐經驗是否豐富的關鍵時期。此時必須迅速調用育種人的各種專業知識和經驗把有苗頭的優良材料和品系從成千上萬個材料中選拔出來。如果錯過了這個關鍵時期,就會使很多優良材料永久丟失,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此期王秋玲更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多年來,中秋節、國慶節她的團隊沒有休息過。「別人在假期多是全家團聚,我基本上都是在地裡。」提起曾經錯過女兒的高考,王秋玲眼中閃過一絲遺憾。

在大豆試驗收穫季節,王秋玲她們既要對每個試驗、每一份材料調查記載、又要逐個小區進行人工收穫,為了防止機械混雜,每一個小區都需要單收、單放、單獨裝袋,工作十分繁重。摘莢、收割、裝袋,豆莢把手扎得流血、豆茬把鞋底扎透。考種時,對每株大豆的株高、分枝、結莢及籽粒進行逐個考察、分析、記錄、匯總。因此,即便是回到家裡,王秋玲已然累透,連鞋子都不想脫,直接歪在沙發上,更別提去怎樣照顧家人。

好在,讓王秋玲欣慰的是,少了母親的呵護,女兒成長得更加獨立優秀,早早學會了自己洗衣做飯。丈夫也對自己的工作很理解,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早在2000年,丈夫花了1萬多元,幫她配齊了電腦、掃描儀等一整套設備,方便她用於大豆研究記錄材料。

一年又一年,周而復始,循環往復。一身泥土,一身汗水,用一顆獻身科研的赤子之心,憑著矢志不渝的堅守,王秋玲換來的,是金秋的累累碩果。她主持育成16個菏豆系列品種通過省級以上審定。菏豆系列品種具有產量高、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優良、符合生產和市場需要等特點,因此在黃淮海夏大豆區享有較高的聲譽。菏豆系列品種在在黃淮海適宜地區年推廣面積超過200萬畝,年經濟效益超過2億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黃淮海地區夏大豆生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另外,還曾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4項,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獎1項,菏澤市科技進步獎11項。12個品種獲得植物新品種權等多項榮譽。

王秋玲深知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她不會放慢腳步,如今正帶領團隊向大豆畝產325公斤的育種目標推進,書寫她的無悔人生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建麗。

相關焦點

  • 最美科技工作者王秋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6月26日訊(見習記者 申森)6月25日,菏澤市農科院舉行「菏澤最美科技工作者」新聞發布會,確定27名2019年「菏澤最美科技工作者」向社會公布。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聯合下文進行了部署,各縣區、市直各學會、各高校企事業單位,廣泛宣傳,嚴格程序和標準組織申報,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聯合成立評審委員會對申報人選進行認真評審,評選結果又向社會進行了公示,最後確定27名2019年「菏澤最美科技工作者」,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件大事,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
  • 王秋玲:紮根泥土育良種
    她主持育成的16個大豆品種通過品種審定,其中菏豆13號、菏豆15號和菏豆19號通過國家和山東省兩級審定,目前有12個品種已經獲得植物新品種權;先後有5個品種被確定為國家和山東省大豆主推品種,菏豆12號自2008年以來一直是山東省大豆區試的對照品種。   今年55歲的王秋玲,一直奮戰在我市農業科研第一線。
  • ...國家大豆區域試驗先進個人、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王秋玲
    菏澤人! ●誰研究的大豆品種躍進五號,在全國累計推廣8000萬畝,共增產大豆16億公斤,成為全國夏大豆種植面積最大、區域最廣、經濟效益最高的品種?菏澤人!   ●誰研究的大豆品種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和農業部科技改進一等獎,登上當今中國大豆育種的巔峰?菏澤人!
  • 隆平高科楊遠柱榮獲2020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紅網時刻11月3日訊(記者 劉馳鋒)11月2日,湖南省科協發布2020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獲獎及提名名單,隆平高科副總裁、水稻首席專家楊遠柱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這是其於本年度獲評「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後的又一項重要榮譽。
  • 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人選公示
    東南網8月24日訊(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記者 李珂 見習記者 朱子微)近日,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省國防科工辦聯合開展了2020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經廣泛發動、層層推薦、資格審核、專家遴選等程序,產生了于娟、王道平、朱海華等30名2020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人選,林佔熺、朱永官、陳椿等10名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福建省推薦人選。現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8月24日至8月28日。公示期間,如有異議,請向省科協辦公室實名反映情況。
  • 《榜樣的力量》——2020「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現場同時還公布了10名2020年「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選獲得者。發布儀式還邀請到了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連鋼創新團隊的5位成員來到現場。  據市科協介紹,2020「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自5月份啟動,經過廣泛動員、組織推薦、網絡評選、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環節,共遴選出10名「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和10名「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
  • 2020年河南「最美 科技工作者」發布
    17日晚,由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技廳聯合主辦的「最亮的星——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鄭州舉行,10位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和1個團隊獲此殊榮。  10位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和1個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團隊分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教授吳養潔;鶴壁市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程相文;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正高級工程師張金良;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正高級工程師李紅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國俊;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吳健
  • 2019年「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出爐 向他們致敬!
    齊魯網德州9月20日訊為充分發揮優秀科技工作者的典型示範作用,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德州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聯合開展了「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經各單位推薦、組織專家評審、公示等環節,推選出「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10名。
  • 向著創新的更高峰攀登——2020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綜述
    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和省科技廳聯合開展的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省科協系統開展的2020年「最美防控戰士」「最美學會工作者」「最美科技志願者」「最美基層科協工作者」評選,表彰了一批我省科技工作者和科協工作者的優秀代表。
  • ...丨向著創新的更高峰攀登——2020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
    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和省科技廳聯合開展的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省科協系統開展的2020年「最美防控戰士」「最美學會工作者」「最美科技志願者」「最美基層科協工作者」評選,表彰了一批我省科技工作者和科協工作者的優秀代表。  為弘揚他們的愛國、奮鬥、創新精神,湖南日報社和湖南省科協聯合主辦「湖南科技力量」欄目,從今天起連續推出他們的優秀事跡,敬請關注。
  • 10人獲評2020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來看看都有誰
    四川在線記者 高杲12月24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科技協會獲悉。四川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科技廳、中科院成都分院共同公布了2020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10名四川科技工作者入選。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總工程師 遊勇四川省人民醫院副院長 王莉西南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世界遺產國際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劉弘濤宜賓市極米光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鍾波評選「最美科技工作者」當然不是看顏值,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選樹、宣傳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爭當最美。
  • 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公布
    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會舉行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9月19日上午,作為2020年全國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場活動的重要活動之一,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會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舉行。
  • 看看「淄博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有多美
    魯中晨報-魯中網7月6日訊(記者 王莉莉 通訊員 王鵬) 7月5日,市科協、市廣播電臺、市科技局聯合召開2019年「淄博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會,公開發布甄崇禮、諸葛寶鈞、東明學、朱俊科、周克水、王洪豔、趙玉剛、索亞敏、徐丙垠、孫雲毅等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
  • 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公布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玥)7月13日,以「禮讚共和國追夢新時代」為主題的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四川科技館隆重舉行,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孫朝暉等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希望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以他們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爭做貢獻。
  • 優秀科技工作者李柏勝:以糧油作物為素材,在田野上書寫推廣華章
    他就是李柏勝,人們親切稱呼他為「紮根鄉野的泥腿幹部」。 李柏勝是桂陽縣農業農村局糧油股股長,在農業領域已摸爬滾打了33年,在全國各類農業科技雜誌和報刊發表理論文章30餘篇。專業理論知識信手拈來,是縣裡為數不多的「高級農藝師」。2016年,他獲郴州市2016年度農業科技工作者先進個人。2019年,他又被評為「桂陽縣優秀科技工作者」。
  • 不負「最美」 無愧「最亮」 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
    央廣網鄭州12月18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王紅松 陳長記)為激勵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擔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肩負起以科技創新主動贏得發展主動的重任,12月17日晚,由河南省委組織部、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科協、河南省委軍民融合辦、河南省科技廳聯合主辦的「最亮的星——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
  •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入選,並將作為上海地區候選人參加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選。經過各相關單位的廣泛動員、層層發動、三輪遴選和公示環節,最終確定10名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 菏澤「最美醫生」「最美白衣天使」出爐
    舞蹈《牡丹頌》表演  大眾網菏澤6月27日訊>(記者 王文文)今天下午,菏澤市「最美醫生、最美白衣天使」頒獎典禮舉行。市立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郭西文等十人獲得「最美醫生」稱號,單縣中心醫院神經外科護士閆冬梅等十人獲得「最美白衣天使」稱號,另有十位醫務人員分別獲得提名獎。菏澤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永江,菏澤市人大副主任湯建梅,菏澤市政協副主席付守明出席頒獎典禮。
  • 2018年河北省十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介紹
    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為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新功——2018年河北省十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介紹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為推動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落實,培養宣傳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投身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內生動力,助力「雙創雙服」活動,省委宣傳部、省科協日前聯合組織開展了2018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活動。經各地各有關部門推薦和省級專家評選,楊福存等10位同志被評為2018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 二〇一九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風採展示
    探索前沿創新爭先二〇一九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風採展示李桂發趙偉劉春紅王平蓋寧劉麗紅王新剛王潔張志軍李振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發揮優秀科技工作者的典型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