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獨處的堅強之處

2020-12-24 陌情於你

音樂是很好的東西,在音樂的氛圍裡,可以思考自己未能靜心思考的東西。

近來,當聽到誰誰嘴裡說出閨蜜兩個字,心裡便會有些唏噓,我更願意你提到的是那個女人的名字,而不是閨蜜。閨蜜的含義太過苛刻,誰又能成為誰誰真正意義的閨蜜呢。如果你經常在我面前提起的是那個女人的名字,我會覺得你們確實是很要好的朋友,也許是。你不斷的提起閨蜜,我還會以為你有好多個閨蜜,那也就算不得真正意義的閨蜜了。

所以你說了那個人的名字,我記得了那個名字,我們會重視起來,不管是朋友還是其他。

所以,閨蜜不是輕易就是閨蜜,你所謂的閨蜜,在對方眼裡也許就只是一次詞語而已。

到了這樣的年紀,終會學會一件事情,一個人的時間。獨處的可貴之處,學會獨處的堅強之處。

想上學的年紀,總會害怕一個人,總會和一個幾個或一群女生去做一些事情,害怕落單。現在想來,小女生的要強自尊心,自是正常的;然而現在想來也會覺得,那時太過年輕,必是要經過這些時光的歷練的。現在的自己,更珍惜一個人的時間,不以拉幫結派為榮,不以拉攏周邊關係為耀,不以一個人而感覺不適。

一個人,可以有更加明確的自己的目標,專心於專業工作的進步,而不是八卦的不絕於嘴。一個人可以自在的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用去考慮對方要做什麼,我這般做是否可好,不需要去糾結煩惱對方是不是誤解我,對方是不是不喜歡我。乾乾淨淨,簡簡單單。

其實現在的那些所謂口頭的閨蜜,是不是也都在心裡悄悄計較,我請你吃的這頓比你請我的貴多了,你生日我送的禮物比你送的貴多了,你對那個誰誰比對我還好。是否平添了很多煩惱,而相見時也只不過是應付各自的孤單罷了。

看起來,是不是我在排擠閨蜜這一說。

我覺得好的朋友,應該是心靈感應的,不計較的,不幹擾對方生活的。

前段時間在網絡平臺錯買了一些書,現在每每無意拿起來仍然在自責。那些都是學生時代的孩子寫的文字,稚嫩之極,動不動就是情情愛愛。

然而,我也相信,什麼年紀的人愛看什麼樣的書,就像有的人為什麼說這本書不適合我看,其中就有一部分這樣的原因。學生時代喜歡看這般小情小愛的書,這樣平淡的文字,因為那時會有青春時期的萌芽。然而年紀增長,閱歷增多,則會對這些東西都看淡,覺得更重要更想看的文字已經不再是這些了,喜歡看自己年紀真正的現實,真正的苦惱。

這階段,很喜歡十二的文字,是因為那些文字正是這些個年齡階段的人整日面臨或見到的現景。生活越累,經歷越多就越是想去看淡這些現實,而十二的文字正是將這些現景剖析得很裸露,所以我便很喜歡了。以此鼓勵自己了,以此安慰自己了。

每每心情煩躁,看十二的文字就會平靜下來;再嘈雜的環境看十二的文字也能夠讓自己心靜下來;一遍遍閱讀也不會覺得沒有可讀之處了。

所以,遇到一本適合自己的書,一個適合自己的作者也是不容易的;所謂,這樣的書適合我或者不適合我。

不喜歡故事,所以喜歡散文了;故事的沒有營養,所以喜歡散文了。

這樣一個偌大的城市,多少人是一個人呆在自己的房間;多少人是一個人,一個人也需要把自己照顧。等待也成為一種平常。

不需要奢望,只需要跟著自己的目標去努力,目標就很重要了。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學會獨處,遠離喧囂,寧靜而以致遠
    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物慾橫流的當下社會,獨處已經是很難的事情。其實,對很多人而言,學會獨處是提升自我修養的最好捷徑。人生因此而與眾不同。我下意識的認為學會獨處的人內心是豐富的,強大的。我感覺與人群消磨很多時候也特累,且毫無意義。更喜歡一個人逛街,想買就買,不用怕耽誤別人的時間,也不願聽別人的參考意見。
  •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文/談情說李01俗話說,禍從口入。一個人有沒有格局,就看會不會說話,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時候可以說,什麼時候不可以說。遇到和自己無關的事情,不要妄加評論,不要顯得自己有多能耐,事事都想發表自己的見解,很多人得罪了人還不知道什麼原因,大抵就是在群處的時候沒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人群中,經常有喜歡搬弄是非之人,或許你無心的一句話,卻被拿來大做文章,添油加醋,白的最後變成黑的,到頭來你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事情小了,招惹是非上身。事情鬧大了,還會影響到工作或者仕途。得不償失。
  • 你看不懂的《當你學會獨處》
    」社交恐懼症」是我們常常提到的一個名詞,與之對應的我們稱之「獨處恐懼症」。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在社交場合或者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會顯得十分侷促、害怕、焦慮;而有「獨處恐懼症」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會變得格外焦慮,無法忍受孤獨、不知所措,會不停地通過聯繫他人來尋求依賴和安全感。
  • FAITH輕鬆英語 我學會堅強
    I Learn To Be Strong我學會堅強這首詩是關於某個我深切關愛的人。我對他的感情從來沒有得到回饋。然而,不論有沒有他的愛在我身邊,我能夠走出這段陰影,並變得堅強和快樂起來。This poem is about someone whom I deeply cared about.
  • 如何一步一步讓孩子學會獨處?
    另一方面,教會孩子獨處也是他們成長中必須的一課。從幼兒到少兒,孩子在學會獨處的過程中,會培養出注意力、適應力,自得其樂的能力。那麼,怎樣一步一步地讓孩子學會獨處呢?兩三歲的幼兒期首先要保證孩子獨處的環境是絕對安全的。
  • 人到中年,40歲的女人要學會「獨處」
    1、享受獨處對女人的意義 年齡,對所有女人來說,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每一個女人都希望,青春常駐,永不衰老。 當然,這只是女人美好的幻想。比起容貌而言,40歲的女人學會獨處,更加重要。
  • 致孤獨的你:學會獨處,就是學會愛自己
    4.獨處,是一種能力孤獨和獨處是不同的,享受孤獨,那是獨處,也是一種能力。既然是一種能力,我們就可以習得。那麼,怎樣學會獨處,以走出孤獨呢?前面說到,周國平先生談到應對寂寞的後兩種方式,其實就是學會獨處的方法,包括用讀書或寫作等做事的方式,讓自己安於當下的狀態,另外,通過內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在更加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活出真正的自己。可以說,一種方式是身體上的行動,另一種方式是思維上的轉變。
  • 如何學會與自己獨處?
    趣味猜猜猜:河邊相會(打一字,詳情請見文末)獨處是你必須學會的事情之一。內向的人可能天生更喜歡獨處,但如果你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你喜歡在你可以的時候和周圍的人在一起,避免孤獨。但獨處這可能會讓人不舒服,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你感覺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你。
  •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而是在於安於寂寞並使之具有生機。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然有些寂寞,但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煩瑣的事務中抽身出來,回歸了自我。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
  • 獨處不代表孤獨,獨處是一種能力,學會獨處藝術,是人生的必修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人喜歡熱鬧,有的人喜歡清靜,但並沒有好壞之分。我們很多人覺得喜歡獨處的人性格孤僻,不善於交往,其實未必。開朗合群的人能給眾人帶來快樂,而喜歡獨處的人也有他自身的魅力所在。獨處不是孤獨,孤獨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無助的情感體驗,而獨處是有益的,充實的,調節身心的手段。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方式來驅逐寂寞。
  • 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學會獨處,心靈更自由
    一個人獨自相處的時間久了,就慢慢的學會了與孤獨和睦相處,握手言和,人生而孤獨,漸漸地一個人在摸爬滾打中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不再在乎別人的冷眼旁觀,不再理會他人的閒言碎語,不再懼怕部分人的有意孤立。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 學會與自己獨處,才會懂得和他人相處
    世界本就是孤兒院,孤獨是圓滿的開始,學會與自己獨處,才會懂得和他人相處。孤獨是我們今生的必修課,聆聽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呼吸,找到生命的本質。當你想面對全世界的時候,不妨先學會和自己溫柔相處,感受孤獨的美妙,讓內心純淨如一澈清泉。
  • 人在低谷時,別打擾任何人:學會獨處,才能翻身
    方式有很多,但其中一個是你必須學會的:獨處。越是低谷期,你越想求助於外,卻忘了自己才是解藥,自助者天助之。走出低谷期,需要三點:理性上的反思,感性上的自愈,行動上的翻身。也恰恰是在低谷期,獨處是這三點最好的朋友。
  • 獨處之時,就是在與自己靈魂坦誠對話的時候。
    其實,有時候一個人的獨處,其實又何嘗不是平凡如你我他,我們想要成長和成熟,必然要親身去經歷的一個過程呢?人只有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才能真正的靜下心來,與靈魂深處的另一個自己做著廣泛而又有深度的溝通。人在獨處時,才有機會去認真的重新審閱自己,去仔細的回望自己所走過的路,去琢磨怎樣才可以讓自己更好的把握住當下?去好好的思索自己未來的方向在何方?
  • 一個焦慮症患者談獨處:獨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心境
    以前很喜歡看推理小說,心境隨著裡面的劇情而飄蕩,不知不覺兩個小時的車程就過去了,回想起來,這似乎就是獨處所在。然而如今回想起來,卻會發現,雖然表面上看似是獨處,但實際上我是沉溺在小說的劇情裡面,即便只有一個人,也稱不上所謂的獨處。
  • 人生的層次,取決於一個人獨處的能力(深度)
    減法道是知行合一的人生哲學,融合儒家、道家及禪文化於一體的人生必修課,習之如醍醐灌頂,明心見性,當下即是!更多精彩,歡迎關注、訂閱我的人氣專欄。01無意義的社交,是最消耗人生氣場的形式。社交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外在價值,但獨處卻能塑造一個人的內在價值。同與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消磨時光相比,獨處讓人倍加自在,因為獨處時身心更純粹,更自覺。少而精,朋友在質不在量。人生太短、太貴,空間有限,不必把太多的人請進生命,不要讓品行不端的人拉底自己的層次。
  • 越是層次高的人,越是習慣與自己獨處的人
    其實我覺得,在適應過經歷過自己獨處時光的女孩,不會這樣的。因為你要是在逼自己去合群的話,難以脫離庸俗。真正厲害的女人,他們既能夠接受世間的喧囂,也能夠享受孤獨的時光。獨處是一門智慧,一個女人最好的狀態就是要學會享受獨處,想要自己的格局拓寬,那麼你也應該學會享受獨處的時光。
  • 永遠不要小看喜歡獨處的人,獨處不是孤僻!聰明的人往往選擇獨處
    今日話題:永遠不要小看喜歡獨處的人,獨處不是孤僻!聰明的人,往往選擇獨處永遠不要小看喜歡獨處的人,獨處不是孤僻!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能完全的成為自己。林徽因說,真正的淡定,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如果想衡量一個人的內心有多強大,就看他能不能一個人獨處。
  • 人活到50歲,最高級的生活狀態,就是學會「獨處」
    年輕時大家會認為獨處是悽涼的,不願意自己被時間遺忘,可沉下心來,才發現看似喧囂的場景,終究是過眼煙雲,唯有獨處才能感受真正的自己,才能更隨心所欲的做事。 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不用在意別人如何議論自己,不需要偽裝自己,也不用討好自己,沒有面具,人生才能自在。
  • 學會獨處,釋放壓力——孔明棋
    因此比之圍棋和象棋,孔明棋更適合一個人獨自解悶。雖然合作是今天的時尚,也是今天的人們應該具有的素質之一,但是人們同樣需要獨處。和同伴們吃飯喝酒掏心窩子說話,是一種壓力的釋放,自己待在家裡下棋未嘗不是很好的休閒方式。我們除了身體上的運動之外,還需要很多思維上的鍛鍊,一個人下棋正是符合這個條件的最好釋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