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你不需要特殊的技能,也不需要特別的訓練,你只需要去關心!」
——《講臺深處》經典臺詞
恰逢那天看抖音視頻,刷到了這部電影的剪輯版,被劇情吸引看了全集。影片講述了一位有兩個孩子的年輕母親貝斯從小她就渴望成為一名教師,大學畢業後,她得到了一個機會,難以想像的是她去的是流浪漢避難所在那裡執教。這是一個連名字、課桌、課本都沒有的學校,一到六年級擠在同一教室,她來的那一天上一任老師在交代之後也是倉皇而逃。
貝斯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夢想會以這樣一種方式成真,但她還是幹勁滿滿地走上了講臺。理想雖然豐滿,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在上課途中學生被家長叫回去幹活,跟家長溝通得不到理解;學生爸爸犯罪被判刑學生只好自己接回家暫養……屢屢遭受挫折的貝斯打起了放棄的主意,此時她的丈夫布蘭登堅定的站在了妻子的背後,支持鼓勵著她。
在布蘭登的幫助下,貝斯重新粉刷布置了教室,還招收了一個名叫尼爾森的流浪漢成為了美術老師,丈夫也成為這群孩子的體育老師,甚至連家長們也受到貝斯的影響,紛紛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走上正途。她為流浪漢避難所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和她們的家長帶去了希望。
這部電影讓同樣為師的我有了很多感觸,期末考試前試卷紛飛,加上偶爾突然的小插曲有時也會讓我心力交瘁,擔心這個學生問題沒理解,又要找尋方法疏導另一位學生的心理情緒,當你同時面對15個家庭的重心時,責任的重要程度遠不在於表面。
我想,這是每個老師的通行的病症吧,會在某個時刻突然感覺到對教育滿心期待又努力過後的無力感,改變他(她)實在太難太難了!一個不服輸有點較勁的我,也常常失眠,你有沒有背地裡哭過呢,有沒有深吸一口氣,對自己說:盡力而為,別生氣別生氣,他(她)是我的學生。
在這90分鐘裡,你會相信世界會是美好的,令我潸然淚下的更多的也是這群流浪學生一點一點改變自己的樣子,轉向老師的鏡頭時,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一個人的力量。看似薄弱,可是,卻又那麼令人費解,她可能撬不動整個地球,可是她能撬動一個家庭,一個班級,一所學校。因為在無形中,她已經離不開這裡了。
智者總說:「人的一生最可怕的不是失去。而是你懂得了放棄」。未到那個年紀或未經歷些什麼,去悟這段話,更多只能浮於表面意思。貝斯放棄的是什麼呢?我想放棄的是對老師自我認知前的這些「總不太差的條件」,接受現狀並努力去改變和適應。這一點做到很難,滿腔熱愛或者能幫你一把!當現實與理想成反差時,我們面對的才是真正的考試。
這一場考試,批卷者是我們,監考員是自我們,答題者是我們,卷中的題目是我們面對的每一位學生。希望盡其所能,無愧於心,交一份夠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