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臺深處

2021-02-21 一隻可樂貓YX

「很多時候,你不需要特殊的技能,也不需要特別的訓練,你只需要去關心!」

                              ——《講臺深處》經典臺詞

    恰逢那天看抖音視頻,刷到了這部電影的剪輯版,被劇情吸引看了全集。影片講述了一位有兩個孩子的年輕母親貝斯從小她就渴望成為一名教師,大學畢業後,她得到了一個機會,難以想像的是她去的是流浪漢避難所在那裡執教。這是一個連名字、課桌、課本都沒有的學校,一到六年級擠在同一教室,她來的那一天上一任老師在交代之後也是倉皇而逃。

    貝斯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夢想會以這樣一種方式成真,但她還是幹勁滿滿地走上了講臺。理想雖然豐滿,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在上課途中學生被家長叫回去幹活,跟家長溝通得不到理解;學生爸爸犯罪被判刑學生只好自己接回家暫養……屢屢遭受挫折的貝斯打起了放棄的主意,此時她的丈夫布蘭登堅定的站在了妻子的背後,支持鼓勵著她。

    在布蘭登的幫助下,貝斯重新粉刷布置了教室,還招收了一個名叫尼爾森的流浪漢成為了美術老師,丈夫也成為這群孩子的體育老師,甚至連家長們也受到貝斯的影響,紛紛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走上正途。她為流浪漢避難所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和她們的家長帶去了希望。

    這部電影讓同樣為師的我有了很多感觸,期末考試前試卷紛飛,加上偶爾突然的小插曲有時也會讓我心力交瘁,擔心這個學生問題沒理解,又要找尋方法疏導另一位學生的心理情緒,當你同時面對15個家庭的重心時,責任的重要程度遠不在於表面。

    我想,這是每個老師的通行的病症吧,會在某個時刻突然感覺到對教育滿心期待又努力過後的無力感,改變他(她)實在太難太難了!一個不服輸有點較勁的我,也常常失眠,你有沒有背地裡哭過呢,有沒有深吸一口氣,對自己說:盡力而為,別生氣別生氣,他(她)是我的學生。

    在這90分鐘裡,你會相信世界會是美好的,令我潸然淚下的更多的也是這群流浪學生一點一點改變自己的樣子,轉向老師的鏡頭時,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一個人的力量。看似薄弱,可是,卻又那麼令人費解,她可能撬不動整個地球,可是她能撬動一個家庭,一個班級,一所學校。因為在無形中,她已經離不開這裡了。

     智者總說:「人的一生最可怕的不是失去。而是你懂得了放棄」。未到那個年紀或未經歷些什麼,去悟這段話,更多只能浮於表面意思。貝斯放棄的是什麼呢?我想放棄的是對老師自我認知前的這些「總不太差的條件」,接受現狀並努力去改變和適應。這一點做到很難,滿腔熱愛或者能幫你一把!當現實與理想成反差時,我們面對的才是真正的考試。

    這一場考試,批卷者是我們,監考員是自我們,答題者是我們,卷中的題目是我們面對的每一位學生。希望盡其所能,無愧於心,交一份夠格的答卷。

相關焦點

  • 【電影推薦】這個教師節陪孩子一起看電影吧~《講臺深處》
    公號裡關於教師節的推文很多,有DIY做手工卡片的,也有關於教師節的英文乾貨的, 凱文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部講述師生情的電影《Beyond the Blackboard》(講臺深處)改編自真實故事,豆瓣評分8.2。
  • 愛生如己 教生如子——觀《講臺深處》有感
    愛生如己 教生如子——觀《講臺深處》有感林桂芬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融入了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題記 電影《講臺深處》改編自斯泰西·貝斯老師的真實經歷,講述了一所只有一位老師的學校故事。
  • 致敬燃燈者 ▏大山深處的教書人
    日復一日,他們在大山深處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基礎全科教學樣樣不落;年復一年,他們在三尺講臺上見證著鄉村教育的變革,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同行與學生。他們,是鄉村教師,也是大山深處的燃燈者;他們,被稱為農村教育 「活的靈魂」,也是農村的孩子看向外面世界的「第一面鏡子」。
  • 致敬燃燈者|大山深處的教書人
    日復一日,他們在大山深處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基礎全科教學樣樣不落;年復一年,他們在三尺講臺上見證著鄉村教育的變革,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同行與學生。他們,是鄉村教師,也是大山深處的燃燈者;他們,被稱為農村教育 「活的靈魂」,也是農村的孩子看向外面世界的「第一面鏡子」。
  • 致敬燃燈者 ▏大山深處的教書人
    日復一日,他們在大山深處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基礎全科教學樣樣不落;年復一年,他們在三尺講臺上見證著鄉村教育的變革,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同行與學生。他們,是鄉村教師,也是大山深處的燃燈者;他們,被稱為農村教育 「活的靈魂」,也是農村的孩子看向外面世界的「第一面鏡子」。
  • 師範學院致敬「記憶深處的好老師」!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是對教師最生動的寫照。為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堅守育人初心,厚植師範教育情懷,引導師範生立志從教,師範學院結合師範教育特點,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於10月起,在全院2021屆師範類畢業生中,開展尋訪「記憶深處的好老師」教育實踐活動。
  • 耕耘三尺講臺,守望滿園花開
    師德學習我校為塑造良好的師德風範,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校領導組織全體教師共同學習了 「2020年最美教師」,做到正確引領老師們揚正氣幹實事的務實作風,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在三尺講臺譜寫出一曲曲愛心奉獻之歌。
  • 講臺·平臺·舞臺
    原標題:講臺·平臺·舞臺   湖北日報訊 童鐘鳴   近日,單位舉行業務學習會,站在講臺上的主角是兩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們上崗時間最長不到兩年,最短的才幾個月。雖然資歷淺,他們呈現的質素和能力卻讓人眼前一亮,引發了大家的好評與熱議。
  • 大山深處孩子們的引路人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晴雨。9年來,張勇用愛為農村的孩子撐起一片晴空,他深愛著山裡的每一個孩子,他用自己的力量,託起了孩子們夢想的翅膀。 勤奮敬業滿腔熱情為人梯今年33歲的張勇出生在攀枝花米易縣的一座大山裡,「記憶中老家的山很大很大,沒人願意來當老師,我8歲多才上學,去學校的山路綿延,要走好久好久。」
  • 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支粉筆寫春秋
    三尺講臺育桃李可即便如此,依然有那麼一群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守著一塊黑板、三尺講臺。任世界喧囂,任年華蒼老,依舊放飛出了一個個年輕的夢想。他們,就是我們的老師恩師。原來,我們一直難以忘懷的,不僅僅是青春年少的快樂時光,還有記憶深處老師們那熟悉的身影。
  • 失敗的開學季——第一次走上講臺的尷尬
    師範一畢業,我們就像破抹布似的被隨意的丟到距縣城幾十公裡的大山深處;而那裡的中心校,又是隨意的一揮手,我就和一所破廟改建的、居於半山腰的村小結下了四年的緣。用斑竹隔出的教室四面透光,外面的風景能盡收眼底。隨便哪個班老師講課,其他班都能聽得很清楚;哪怕有學生說悄悄話,恐怕最遠的那個班都能知曉。
  • 三尺講臺就是我的天空 楊連山
    三尺講臺就是我的天空 楊連山我81年7月參加工作,到如今已30年了。人們常說,教學30年,桃李滿天下。我雖然當了30年的教師,卻難說桃李滿天下。作為一個教師,活動的主要空間是學校,而三尺講臺就是教師揮灑汗水,展示才華,傳播知識的平臺。鳥兒離開了天空,就無法飛翔;教師離開了講臺,就像老黃牛 掉進了井裡,有力使不上。自從08年秋期,我離開了站了27年的講臺,我的心裡時時眷戀著那看似平常又平常三尺講臺。教師對三尺講臺的眷戀,就像戰士對戰 場的眷戀一樣。因為那三尺講臺就是我的天空,我的事業就在那三尺講臺上啊。
  • 三尺講臺育桃李,一隻粉筆寫春秋
    雖風格迥異卻各有千秋:有的行雲流水,氣勢磅礴;有的娟秀端莊,流美疏朗;有的鳶飄風泊,靈動優美……書到深處見文化,寫到極致見精神。不論學科,不論教齡,每位教師以一絲不苟的態度縱橫在撇捺之間,行走在橫豎之間。規範的書寫漢字也給孩子們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 三尺小講臺,人生大舞臺 | 大米粒老師話「講臺」(三)
    今兒再涉「講臺」的話題,細細想想這段話,其實頗有深意。「講臺」到底是什麼?是教師站在那兒講課的地方嗎?僅僅如此?我們至少可以對「講臺」有以下解讀:第一,「講臺」即「講壇」;第二,「講臺」是教師在課堂、在教室生存和發展之根據地;第三,「講臺」隔開了教師與學生,這是師生的界限。前兩個定義其實最為通俗,因而不作為筆者探討的關注點。
  • 【地評線】紫金e評:三尺講臺育桃李,師恩綿長永難忘
    時光流逝的腳步從未停止,當我們驀然回首時會發現,曾經教育過我們的恩師們有的已經背影佝僂,有的已經兩鬢斑白,有的皺紋已經爬上了臉龐,但他們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之上,送走一波波的老生,又迎來一波波的新生,孜孜不倦地傳道授業解惑,他們真的像不知辛勞的園丁一般,教書育人、身為師範,無怨無悔地為祖國的花朵們奉獻出每一滴知識的養料,用平凡卻又感人的行動詮釋什麼是陽光底下最光榮的職業。
  • 廣元旺蒼李德清:37年如一日堅守三尺講臺
    57歲的李德清老師靜靜站在講臺上,聆聽著學生們的朗讀。  海拔1100多米的木瓜村小坐落在大山深處,距離旺蒼縣城70公裡,距鄉中心小學23公裡,偏遠而靜謐,村小裡98%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監護人大多年邁,又因為路途蜿蜒崎嶇,孩子們每天至少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才能陸陸抵達學校。為了讓孩子們少跑兩趟路,李德清也擔起了做飯的職責。
  • 陳華:教書育人四十載  無悔青春獻講臺
    兩周後,陳華未等完全康復就去學校上課,她幾乎是捂著肚子走進學校,走上講臺。「看到陳老師那麼敬業,給我們也樹立了個榜樣。」與陳華相處多年的同事說,她當時的學生們看到陳老師即使生病還來學校上課,心裡既高興又感動。40年堅守 她說自己只是一名「教書匠」「總有人誇我是『名師』,每當這時我都會笑著回答說『我就是一名教書匠』。」
  • 大山深處,一師一校一生的堅守
    今年59歲高齡的楊進老師站在講臺上認真的講課,教室裡只有一名一年級學生郭思涵在認真聽課,教教室顯得空曠而和諧,一校一師一班一個學生的校園,在大山深處,演繹著徽縣教育事業「一個都不放棄」的堅守。
  • 離不開的講臺
    2018年7月,年滿60歲的黃興來離開了堅持42年的講臺。2019年1月,黃興來響應當地政府部門「銀齡計劃」的召喚,來到樂安縣湖坪鄉村裡小學重新擔任教師工作。為了做好當下的教師工作,黃興來隻身一人來到離家40多公裡外的校園,和許多年輕教師一起吃住在學校。從課堂教學到課外活動,從上門家訪到為留守兒童準備晚餐……雖然已年過60,但黃興來依然幹得有聲有色。
  • 三尺講臺,萬丈青春
    有人說要把青春的汗水澆灌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洛陽師範學院蒲公英陽光支教隊的隊員作為師範院校的合格本科生,將自己的青春奉獻於三尺講臺,講臺僅有三尺,但這三尺講臺上,承載了這些隊員們滿滿的青春,承載著這些老師們曾經夢寐以求的願望,承載著一屆又一屆的師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