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孩子們都喜歡出門蹦蹦跳跳,但是寶寶的尿不溼拿不掉成了一個難題。拿掉了怕孩子上廁所出現困難,不拿掉又怕天熱捂著不透氣,滋生細菌。所以讓孩子學會自主上廁所很重要!
美國兒科會建議孩子在18-24個月的時候,已經有了自主排便的意識。這時孩子的生理構造,譬如消化系統、膀胱也都成熟到可以自己控制。這時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是最好的,也是最快見效的。
但是寶媽們要知道,孩子在1 歲以內,神經系統等生理構造還沒有發育完全,盲目的如廁訓練會增強他們的心理負擔,把上廁所看作是一項任務。這樣一來,訓練就更加沒有成效,孩子還有反抗心理。
同事家的孩子已經兩歲多了,卻總不能控制自己的排便,很多時候正看著電視,小孩的褲子就溼答答的了。一天下來,沒有個三四套衣服,都不夠孩子換的。為此她常常發愁,說要是到了幼兒園,別的孩子都能自己上廁所,自己的寶寶還只能穿紙尿褲可怎麼辦。其實,把握好時機,掌握這4個竅門就能讓孩子告別尿不溼。
什麼時候是練習孩子自主上廁所的好時機?
一、孩子有了上廁所的意識
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發現,很多寶寶在便意來臨前,會表現出緊張的情緒。有些孩子還會發出「噓噓」的聲音。這種意識說明孩子在如廁上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因為很多寶寶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尿了褲子的。當孩子出現這種狀況,家長就要給予一定引導。
二、孩子開始模仿大人上廁所
幼兒時期孩子的學習能力以模仿為主。對未知的事物也充滿了好奇。當看到大人走進衛生間時,有些孩子還會跟著去「探秘」。這時,對孩子自主如廁的意識培養也很有利。
掌握這4個竅門,幫助孩子自主如廁
1、提前準備適合寶寶的尿桶
可以在準備開始訓練前半年,就買一個尿桶在家。寶寶在家自然會對它產生好奇,時間長了就消除了其間的陌生感。因而,在寶寶使用的時候就不會產生恐懼。此外,要保證坐便器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兩歲左右的寶寶下肢還不是很穩定,所以要選擇質量較好的。儘量不要選擇太花哨的,這樣會分散孩子注意力,讓孩子不能順利如廁。
2、進行思想啟蒙,自己脫紙尿褲
在孩子對上廁所表現出好奇的時候,我們要對孩子進行思想啟蒙,告訴孩子這是在幹什麼。要擺脫孩子的紙尿褲的依賴,一旦有了便意,要去衛生間,而不是任由自己尿在紙尿褲上。如果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可以自己尿尿,就以此為切入點,培養孩子的意識。一些兒童讀物裡,也有關於「尿床」的幽默小故事。
3、掌握專用語言
對於排便,我們有很多專門的語言,比如「上廁所」「噓噓」「拉臭臭」等。我們要讓孩子學習掌握這些詞彙,在排便意識出現的時候,可以用語言來表達。而不是單純的緊張和不安。
4、多加鼓勵,親子協作
孩子在學習如廁的過程中,難免判斷失誤。有時候告訴父母想要上廁所,實際上卻尿不出來。這時,父母一定要控制情緒,多加鼓勵。心平氣和地陪孩子去衛生間,告訴孩子「尿不出來沒有關係,等你想尿尿了再來,我相信你可以的」。要時常留意孩子的表情,不要多加指責。
學會上廁所,是做人的必備技能。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就有這種獨立的生活習慣,其實孩子們都能學會,就是時間上的差別了。掌握這4個辦法,耐心引導,幫助孩子告別紙尿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