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尿不溼的寶寶們,很容易一有尿意便直接尿到褲子裡,有些寶寶直到上幼兒園還不會自己如廁,忙壞了家長和老師。而想要寶寶養成自己如廁的習慣,則需要家長來進行適當的引導。如廁訓練有以下4個小竅門,讓寶寶從此告別尿不溼。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夫婦曾說,「由於寶寶最初的中樞神經以及觸感神經不夠靈敏,前期需要佩戴尿布等進行輔助排便。但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各個神經系統逐步完善發達,孩子對糞便排洩的感覺和控制力有所提升,就需要家長引導獨立如廁。」
4個小竅門,幫娃獨立如廁
一、 教導寶寶表達如廁意願
許多寶寶尿褲子的原因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這種感覺意味著什麼,而寶寶們想要如廁的時候都會有一些小反應,爸爸媽媽細心觀察就能夠發現,比如寶寶小便的時候會打個激靈、大便的時候可能會說「肚肚疼」,在爸爸媽媽察覺到寶寶的這些反應後,及時去教會寶寶如何表達。
爸爸媽媽引導寶寶通過一些簡單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感覺,例如:小便、大便、上廁所,這樣的簡單詞語能夠幫助寶寶理解。在反覆的訓練下,寶寶逐漸會將自己想要如廁的感覺與對應的詞語聯繫起來,每當想如廁的時候就會懂得主動表達了,而家長在寶寶表達過後明白其狀態,再引導寶寶坐上座便器,久而久之,寶寶也就明白如廁需要在座便器上了。
二、 選擇寶寶喜歡的座便器
座便器的選擇對於寶寶來說十分重要,選擇寶寶喜歡的座便器可以有效減輕寶寶的牴觸心理。但玩具型的座便器不宜選擇,因為其形狀與玩具相似,很容易讓寶寶將如廁與玩耍相混淆,十分不利於日後的訓練。選擇座便器時,由家長來根據自家寶寶的身高,以及座便器的設計來選擇兒童座便器的款式,然後讓寶寶來自己選擇喜歡的顏色,既能保證座便器舒適、安全、衛生,又能夠得到寶寶的喜愛,對於如廁訓練是十分有利的。
三、 為寶寶樹立精神榜樣
精神榜樣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寶寶對於他人的一切行為都會有模仿的意願,因此為寶寶選擇有關如廁的兒童繪本是個好方法,讓寶寶明白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們是在座便器上如廁的,寶寶就會有意識地去模仿繪本中小動物們的行為。除此之外,帶寶寶去其他已經學會自己如廁的寶寶家裡玩也是方法之一,當寶寶看到自己的小夥伴能夠自己如廁,寶寶也就會學著自己如廁,從而養成如廁的習慣。
四、 在寶寶成功如廁後給予鼓勵
寶寶的如廁訓練需要家長的支持,初期寶寶還沒有養成習慣,總是尿褲子,家長在這時候不宜責備,以免寶寶對如廁產生牴觸心理,從而加大訓練難度。家長可以在寶寶成功如廁之後給予鼓勵,比如誇獎孩子或是給予玩具獎勵,得到鼓勵的寶寶會對更願意接受如廁訓練,也就更容易達成讓孩子遠離尿不溼的目的了。
徐特立說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要收穫得好,必須耕耘得好。「如廁訓練」需要家長的耐心與支持,堅持每天都對寶寶進行有意識地訓練,而短時間的辛苦,收穫的是長時間的受益。在我家二寶如廁訓練前我為孩子買了一套《寶寶如廁訓練大圖畫》。
這是由中國大地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科普啟蒙繪本。這套書一共6冊,《便便的誕生》、《放屁的秘密》、《便便大俠》、《優質的便便》以及《愛放屁的弟弟》。通過生動的圖畫、趣味的故事訓練寶寶如何上廁所,告訴寶寶便便的來歷等等。
書中一個故事令我特別印象深刻。通過孩子和奶奶的對話,告訴孩子便便可以用於施肥。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孩子懂得更多關於便便的知識。
書中還有很多關於孩子在上廁所時要做的細節,如:用衛生紙擦屁屁用輕一些,什麼樣算擦乾淨,上完廁所後不要立即離開,要衝廁所等等。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教會孩子如廁的細節。
二寶通過我平時的訓練以及在這冊繪本上學到的知識,能比周圍的小朋友更快、更好地進行如廁。每當和別的寶媽談起我都很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