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訓練的3個信號、6個方法,讓孩子告別紙尿褲並不是那麼難!

2020-09-04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寶寶出生以後,很多爸爸媽媽都感概尿不溼的方便,每當寶寶屁股一撅,屎尿屁就蹦出來的那一刻,爸爸媽媽們就更覺得尿不溼的珍貴。但是總不能一直給寶寶穿著尿不溼吧,總會有脫下來的一天,那麼就要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了。

尿不溼穿上容易,想要徹底脫下來卻難了,因此,我們經常聽到很多家長的吐槽:

「我家寶寶天天給我們玩『狼來了』,每次喊尿尿全家人都忙活起來了,結果一拎到馬桶上坐了半天一點動靜都沒,拉起來剛穿完褲子,譁譁一聲,其他人都懵了,那小不點卻笑得特開心。」

「每次都是尿完了才喊說要尿尿,褲子都快洗不過來了,我先放棄了。」

「每次都尿到床上去,這哪是訓練孩子自主如廁,分明是訓練媽媽洗床單、洗褲子的本領嘛!」

……

在教孩子自主如廁的這條道路上,很多家長遭受了巨大的打擊。


如廁訓練並不是單單為了孩子脫掉尿布

很多家長以為訓練孩子自主如廁,只是為了讓孩子不穿紙尿褲,於是很多新手爸媽迫於家裡長輩的壓力,不得不對孩子進行過早的如廁訓練。一些孩子在出生後不久就被家裡的長輩建議開始把屎把尿,晚一點的,在寶寶剛學會走路時,很多長輩就會說「可以給孩子脫掉紙尿褲了。」

實際上,如廁訓練並不是脫掉紙尿褲這麼簡單。寶寶如廁這件事在大人看來就是排洩這麼輕鬆,但是對於小寶寶的心理發展來說算是上是一件大事:學會使用便盆或者馬桶安放自己的排洩物,這很大可能是孩子出生後第一次正兒八經地學習適應某種規則,再也不是隨心所欲地吃喝拉撒的狀態了。

為了學習適應「把排洩物留在應該留的地方」這一規則,孩子需要去感知和控制自的括約肌,憋住排洩物再釋放,這是一個令人感到爽快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學會了如何在控制自己身體的同時享受自己的身體。

因此,孩子的自主如廁能力不應該是「把」出來的,而是應該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基礎上加以引導得到的。

在《寶寶如廁訓練沒煩惱》一書中,布教授認為:在寶寶告別尿布之前,父母每一次充滿溫情和愛意地給寶寶換尿布的過程,已經在給孩子奠定一個重要的心理基礎:與排洩有關的過程是輕鬆愉悅的。而在這期間,寶寶的每一個發展的裡程碑,比如大運動發展、表達能力、模仿能力等一系列的成長變化,都在潛移默化德為寶寶未來如廁訓練打下基礎。如廁訓練不僅僅是獲得某項技能,更是寶寶發展路上的分水嶺,說明寶寶不再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嬰兒了,他開始具備自主生活的能力,開始去探索自己的人生了。

如果過早地孩子把屎把尿,或者過於嚴苛地對孩子的大小便進行控制,會讓孩子覺得「我的人生沒有辦法自己做主,就連排洩這麼基礎的生理功能都要受制於外界的設定。」家長們強制性地要求孩子按照他們的意願大小便,給孩子自身大小便控制發展能力帶來的破壞是不可估量的,不僅會使孩子的括約肌功能發展滯後,孩子難以建構自身的排便發射,還會讓孩子的人格功能建構造成破壞。在同齡人都已經不再尿褲子的時候,還會尿褲子,這種行為會遭到大人們的責罵、小夥伴的嘲笑等,導致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

什麼時候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呢?

美國兒科學會研究認為,一歲半以前的寶寶大腦發育還不完善,對排尿中樞的控制了較弱,對排洩肌的控制也不成熟。等過了一歲半到兩歲時候,身體就會對膀胱和肛門組織的控制力日漸成熟,寶寶就會發出一些獨立上廁所的意識,這個時段給他進行如廁訓練,就是最好的時機了!

實際上,對於孩子開始如廁訓練的時間,並沒有一刀切的年齡要求。每個孩子的發展快慢不盡相同,如廁訓練的具體時間也會不一樣,所以我們要看的不是孩子的具體年齡,而是看孩子是否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寶寶如廁訓練》這一本書中提到,孩子要在身體、行為、認知這3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夠進行如廁訓練。

1、身體信號:

  • 寶寶已經掌握了行走,並且腳步協調;
  • ‚可以幾個小時不尿;
  • 大便有規律。

2、行為信號:

  • 對馬桶或坐便器感到好奇;
  • 不喜歡穿著髒尿布的感覺,每次弄髒尿布之後會大哭;
  • 寶寶對上廁所感興趣,開始模仿大人上廁所,時不時爬到成人馬桶上或者在自己的小馬桶上坐一會兒。
  • 能夠聽懂大人的指令,比如你告訴寶寶上廁所前要脫下褲子,他能聽明白並且自己能夠獨立完成。

3、認知信號:

  • 寶寶可以適當地憋尿,並且準確表達出想要上廁所的想法;
  • 知道他們的便便是屬於廁所所有;
  • 熟悉大小便的稱呼並能夠理解它們。

如果孩子符合上面大部分條件的,就可以嘗試引導自主如廁了。但是每個孩子的發展步調存在著差異,這就要求爸爸媽媽們要留意觀察,根據自家寶寶的具體情況而定。

如何科學地進行如廁訓練?

我家小寶大概在兩歲左右就開始逐步掌握自主如廁的能力,在此之前,我從未給他把過屎尿,從不用尿不溼到自己去坐便器尿尿經歷了兩周的時間,大便經歷的時間則長一些,從意識到便意到自己坐在坐便器上大便用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整個過程,我完全沒有去催促他,有時做得不好了,也不會去批評指責他,而是做好「打長久戰」的心理準備:提供足夠的換洗褲子,細心觀察、積極引導並適當地鼓勵孩子。

1、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便意

觀察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已經做好了學習自主如廁的準備,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便意。我家小寶在2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出現2-3個小時尿不溼都是幹的現象,觀察了好幾天之後,我覺得訓練他自主如廁的時機到了。因為孩子幾個小時沒有尿溼尿布,說明他的括約肌功能發育地比較完善了,開始學會控制便意了。恰好當時剛進入初夏,也是訓練自主如廁的「旺季」,於是對小寶的如廁訓練提上了日程。

在訓練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孩子出現一些情況,比如玩得好好地,突然停下來了,或者是本來在旁邊跑來跑去的,突然間呆著不動,就很可能是寶寶在尿尿或者拉大便。這時,我們可以提醒一下他:「寶寶是不是在尿尿或者拉便便?」然後詢問他尿尿和拉便便有什麼感覺,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便意。

2、給孩子準備一個可愛的坐便器

給孩子準備一個坐便器,可以讓孩子自己挑選,甚至讓他親自裝飾坐便器,只有這樣,他才會對上廁所這件事產生認同感,並且認為這是一件偉大的事情。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排斥用坐便器,家長不要去強迫孩子一定要用坐便器,允許孩子把坐便器當做玩具來玩,或者當做凳子來做,這樣才不會讓孩子對坐便器產生牴觸心理。因為開始的時候,孩子對於馬桶是有恐懼的,一方面,他害怕自己會掉下去,另一方面,他對於自己的排洩物要去向哪裡感到既好奇又恐懼。

我家小寶剛開始進行如廁訓練的時候,也是不肯用坐便器,他總是把它當作是一個小凳子,需要的時候就上去坐一會,我也不大在意,只是會時不時地告訴他:「寶寶,這是你的小馬桶哦,以後你想尿尿或者便便時,就可以拉到裡面去。」

另外,把坐便器放在固定的地方,比如寶寶最常待的地方,也可以是衛生間成人馬桶旁邊,方便寶寶如廁。

3、給孩子模仿的機會

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如廁訓練也是如此。家長可以利用這個階段寶貝喜歡模仿的特點,讓寶寶觀察家長上廁所,家長要邊做示範邊向孩子解釋每一個動作,同時教孩子一些大小便時會使用的語言,可以儘量簡單和具體,如「去拉便便」,說得要自然一些。對於二胎家庭,讓小寶看大寶上廁所是最好的方式,這樣可以讓孩子之間互相模仿學習。

另外,孩子在2-3歲的時候已經開始產生性別意識,並建立性別概念了。因此,在這個階段進行如廁訓練,最好是男孩跟爸爸學,女孩跟媽媽學,這樣更容易入手,孩子也學得更快。

4、藉助繪本

想要讓寶寶養成如廁習慣,就必須讓他理解如廁的過程,這時繪本的作用就非常大了。

家長可以在引導孩子進行如廁訓練之前,給孩子閱讀一些「有味道」的繪本,讓孩子熟悉大小便的含義。通過繪本也強化了孩子對於如廁的理解,等到開始進行如廁訓練時,家長就可以引用繪本裡的場景來引導孩子,孩子會覺得很熟悉,對如廁訓練也就不會那麼抗拒了。

我當時給我家小寶看的是小熊滿滿成長系列繪本中的《拉臭臭》以及《你的便便在哪裡》,小寶也特別喜歡這兩本繪本,對繪本裡的內容也很熟悉,等到進行如廁訓練的時候,他很快就接受了。

5、給孩子準備幾條小內褲

在開始訓練寶寶自主如廁之後,就可以逐步給寶寶脫掉紙尿褲,多給寶寶準備幾條小內褲。給寶寶買小內褲時,最好選擇印有他喜歡的動畫人物的小內褲,這樣會讓寶寶喜歡上穿內褲。

剛開始的時候,會經常發生寶寶把小內褲尿溼或弄髒的情況,但是沒關係,只要家長做好引導,慢慢地,寶寶便會報告自己有便意了,即使寶寶可能還不會主動地走向便盆旁邊,但對之前來說也算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6、及時給出恰當的認可

家長要及時觀察寶寶的行為,當寶寶有了一點小進步的時候,比如寶寶主動地坐到坐便器或馬桶上去尿尿或便便了;或者是寶寶會主動告訴你他要尿尿或便便了,家長可以告訴寶寶:「你把便便拉在馬桶裡了,真棒!」

當然,如果寶寶暫時還達不到你的要求,還是會拉在紙尿褲裡,也不要太介意,不要輕易就責罵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認為坐馬桶是一種懲罰,會對它產生恐懼。即使他已經做好準備,接下來的如廁訓練也會變得特別困難,有的孩子甚至因此留下了心理陰影,導致坐在坐便器上拉不出來,或者經常無端的便秘、尿床或更頻繁等行為。所以,家長要多鼓勵表揚孩子,讓孩子繼續進行下去的動力。

如廁訓練需要一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家長們要明白,在孩子如廁訓練是一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這就要求家長們要有足夠的耐心。

大多數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年齡通常在2-3歲,這個時期孩子會經歷多個敏感期和關鍵期,所以很多家長會發現,儘管寶寶們已經能夠適應新的排便方式了,但是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如廁倒退的現象。

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去責怪他,這可能和寶寶生活的環境有關,如家中添新寶寶、搬家、上幼兒園和家人爭吵等,都可能影響如廁訓練的進展。


我家大寶在2歲多的時候就學會了自主如廁了,當剛好那個時候小寶出生了,我大多時間都把目光放在小寶身上,難免就忽略了他,於是他開始變得不如之前那麼配合了,他還不適應小寶的到來,所以我發現之後,也沒有太多地去責怪他,而是在照顧小寶的同時,也會多留時間去陪伴他,告訴他「媽媽還是一樣愛他,只不過弟弟剛出生不久,還很脆弱,需要媽媽更多的照顧。」慢慢地,他也就開始習慣了弟弟的存在。在這之後,雖然還是會出現幾次成功報告便意後,依然出現「尿完再說」的現象,但我並沒有去催促他、責罵他,而是平靜的告訴他「寶貝下次要尿尿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媽媽哦。」

另外,大多數寶寶比較容易完成白天的如廁訓練,但是午睡和夜間則要經歷比較長的時間,所以在午睡和夜間的時候,還是要給孩子穿上紙尿褲。尤其是夜間,不要急於脫掉紙尿褲。因為夜尿的控制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它與遺傳、年齡以及大腦額葉的發育有關係,無法通過短期訓練得到,即使訓練後,孩子還是會出現尿床的現象,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加,尿床的現象就會慢慢減少的。

總之,寶寶的如廁訓練,和寶寶學習其他技能,比如爬行、走路一樣,需要訓練,但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急不得也等不得。家長要想成功訓練孩子進行自主如廁,需要先培養寶寶的如廁意識,然後多留心觀察寶寶的如廁信號,及時給予訓練與幫助。

相關焦點

  • 如何給孩子做如廁訓練?了解3個信號學會6個方法,輕鬆告別紙尿褲
    每次尿完了才喊人,要是不穿紙尿褲,每天連褲子都洗不完,這可咋整啊!奶奶給他把屎把尿倒是正常拉尿,可是2歲了還是不會用馬桶,也不能一直靠把尿啊!家長們其實不用心急,寶寶獨立上廁所是需要生理、心理做好準備再配合正確的方法才行的,有時候孩子的所謂「學不會」其實只是沒有做好準備而已。
  • 如廁訓練的3個信號、6個竅門,讓孩子脫下紙尿褲
    這是如廁訓練的3個信號和6個竅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3個信號想要訓練寶寶的如廁能力,就要在孩子身體,行為、認知都做好準備的時候時候,那麼什麼時候算做好準備呢?4、給孩子準備幾條小內褲孩子開始如廁訓練只有們就可以脫掉紙尿褲了,這時候就該給孩子準備小內褲了,最好是有孩子喜歡的圖案或者動畫人物
  • 如廁訓練的3個信號、4個竅門,讓寶寶「告別」尿不溼並不難
    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除了要有耐心細心指導以外,還需要適當的時機與科學的方法。如果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對孩子進行指導,那麼一切對於孩子的指導都是徒勞的。如廁訓練的3個信號1、寶寶能懂得想上廁所的感覺,並能清晰描述出這種感覺孩子在對上衛生間有意識的時候會做出一些動作,比如說兩條腿交叉、捂住肚子、站著不動等行為,這些都是孩子想上衛生間的反應。
  • 7個信號,4個步驟,4種方法,讓孩子輕鬆告別紙尿褲
    另外孩子也有長大的一天,也不可能一直穿著紙尿褲,要是能讓寶寶早點脫掉紙尿褲,學會自己上廁所,那可是解決了爸爸媽媽心頭的一件大事。那麼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脫掉紙尿褲?,怎麼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該注意什麼?給孩子如廁訓練的一系列問題,也成了爸爸媽媽們最頭疼的問題。
  • 寶寶如廁訓練沒煩惱:若蘭寶貝現身說法,一周輕鬆告別紙尿褲
    於是,我們被「困」在老家整整2個月,才得以返回西安。自然,若蘭的如廁訓練計劃也就一直擱置著。3月中旬回西安的時候,暖氣已經停掉了,天氣乍暖還寒,我就想著等夏天的時候再開始訓練。這一下就拖到了5月份。當寶寶還沒有興趣或是沒有能力做到時,此時過早進行如廁訓練,會引起他們強烈的反抗情緒,而且會延長整個學習過程,甚至讓寶寶更遲才學會如廁。只有選對時間,才能讓如廁訓練效果事半功倍!掌握2個小竅門,讓孩子不知不覺告別紙尿褲!學會自主如廁是寶寶成長中重要的「裡程碑」,代表著孩子向自理邁進一步。
  • 寶寶如廁訓練沒煩惱:若蘭寶貝現身說法,一周輕鬆告別紙尿褲
    於是,我們被「困」在老家整整2個月,才得以返回西安。自然,若蘭的如廁訓練計劃也就一直擱置著。3月中旬回西安的時候,暖氣已經停掉了,天氣乍暖還寒,我就想著等夏天的時候再開始訓練。這一下就拖到了5月份。掌握2個小竅門,讓孩子不知不覺告別紙尿褲!學會自主如廁是寶寶成長中重要的「裡程碑」,代表著孩子向自理邁進一步。
  • 若蘭媽咪現身說法:抓住如廁訓練兩要點,寶寶一周輕鬆告別紙尿褲
    於是,我們被「困」在老家整整2個月,才得以返回西安。自然,若蘭的如廁訓練計劃也就一直擱置著。3月中旬回西安的時候,暖氣已經停掉了,天氣乍暖還寒,我就想著等夏天的時候再開始訓練。這一下就拖到了5月份。掌握2個小竅門,讓孩子不知不覺告別紙尿褲!學會自主如廁是寶寶成長中重要的「裡程碑」,代表著孩子向自理邁進一步。
  • 寶寶如廁訓練超實用指南,告別紙尿褲沒那麼難
    首先來說,把握住寶寶如廁訓練的黃金期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每個孩子準備好接受如廁訓練的時間會有所不同,過晚和過早都不太好,一般建議2歲左右,儘量不早於18個月。過晚開始訓練如廁則容易給孩子造成羞恥感和壓力,如果已經上學,還面臨著被排斥和嘲笑的壓力。
  • 如廁訓練不走彎路,寶媽實戰,教你3天讓娃輕鬆告別紙尿褲
    來看我如何在3天輕鬆完成疫情期間,朋友晶晶決定給2歲的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按照推薦的「選漂亮馬桶、親身示範、鼓勵表揚」後,還是以失敗告終。晶晶表示,孩子要麼會說尿尿,但都是在尿溼褲子以後,要麼就非得哭鬧著穿紙尿褲,一來二去,折騰了一個半月也不見成效。
  • 怎麼給寶寶斷紙尿褲?如廁訓練這樣做!
    給寶寶斷紙尿褲的這件事情,並不是爸爸媽媽想斷就能斷的哦,如果方法得當,可能幾天時間就可以順利完成,但如果方法不正確,歷時一兩年也有可能斷不掉。同樣都是孩子,差別為什麼這麼大呢?原因主要有3個1.你掉進了常見的給寶寶斷紙尿褲的「坑裡」,爬不出來。
  • 天太熱娃穿紙尿褲遭罪,怎樣訓練寶寶自主如廁?牢記3個原則
    訓練孩子如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長有耐心。難道強迫孩子自己去上廁所?當然不是,上廁所這種事情其實是自然而然學會的,家長不應該焦慮,太嚴苛的幹預只會讓娃對廁所產生心理陰影。訓練娃自主如廁的3個原則訓練娃學會自主如廁,對於孩子來說是成長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開始之前,有三個原則家長一定要牢記。
  • 如廁訓練做不好,小心害了娃!脫掉紙尿褲可沒那麼簡單!
    傷心上廁所這件大人認為很簡單的事情,其實對於小寶寶來說或許比登月都難。即使孩子年滿1歲,身體條件允許進行如廁訓練,但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能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試想一下,不太會說話的孩子,怎麼能清晰表達出「尿尿」的指令呢?
  • 寶寶如廁訓練的那些事,幾個小竅門幫娃告別尿不溼,遠離尿褲子
    朋友小敏的寶寶今年剛剛兩歲,小敏打算這段時間訓練孩子自主如廁,把紙尿褲斷掉。可進行了一周的如廁訓練之後,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孩子並沒有學會自己上廁所,也沒有主動上廁所的意識,反而尿了十幾次的褲子。小敏有些不知所措,只好來向我求助。
  • 教孩子上廁所太費勁,等這四個信號出現,脫掉紙尿褲不再難
    不是珊珊捨不得孩子,實在是有個問題解決不了,還不能把孩子送去幼兒園,那就是寶寶上廁所的問題。別的小朋友在一歲多都戒了紙尿褲,珊珊試了幾次卻都沒成功。仿佛廁所裡有妖怪一樣,寶寶有便意了,憋得直打冷顫,就是不用廁所。
  • 紙尿褲幾歲摘才最好?如廁訓練沒你想像的那麼難,科學引導是正道
    一到這個時候,許多父輩就開始對著寶媽指手畫腳起來了:「天氣這麼熱就別給孩子穿紙尿褲了!你在大熱天24小時墊著姨媽巾也不舒服吧?孩子那麼小能受得了嗎?」「穿開襠褲多涼快,給孩子買紙尿褲白費錢!」「怕孩子尿溼給他把尿不就行了!你們年輕人就是懶啊!」看著寶寶穿著紙尿褲的樣子,許多媽媽也想,天氣越來越熱了,娃到底能不能把紙尿褲脫掉?可是如廁訓練還是老大難的問題啊!
  • 3個小妙招!讓寶寶自主如廁,告別紙尿褲
    寶寶慢慢長大,爸爸媽媽可能疑惑,多大的寶寶能夠脫離紙尿褲,學習自己上廁所排尿了?  一般來說,1歲半到2歲的寶寶,他們的消化系統和膀胱系統已經發育到可以自主控制排尿了。,可以趁著這個時候開始引導寶寶脫離紙尿褲哦。
  • 又到娃戒紙尿褲高峰期!娃滿足8個信號,抓住如廁訓練最佳時期
    眼看著這天兒一天比一天熱了,相信小區裡一年一度紙尿褲vs把尿的battle也進行的如火如荼~過來人紛紛表示:誰不是被把尿把大的?!紙尿褲又悶又費錢,哪有把尿綠色環保!而正在頭疼娃如廁訓練的寶爸媽們,一邊要抗住過來人的「流言蜚語」,一邊焦慮:娃怎麼2歲多了還尿褲子?
  • 英國5歲小學生仍穿紙尿褲 兒童如廁訓練這樣做
    英國數百所小學校反饋調查表明,5歲孩子穿著紙尿褲上學的現象十分普遍,甚至有老師反映有十幾歲的身體健康的學生仍有如廁問題。來自多佛爾的一位副校長表示,很多學生都不好意思承認自己還穿著紙尿褲。工作忙碌的父母匆匆將孩子送往學校,很多兒童因此尚不具備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獨立如廁,使用刀叉甚至正確地握筆等。肯特學校的校長說,她知道有的十四五歲的學生,身體無任何異常,卻仍然不能獨立如廁,「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嚴峻形勢」。
  • 如廁訓練做不好,小心孩子穿著紙尿褲上小學
    又到一年開學季,很多滿3歲的寶寶已經可以背著小書包上學了。不過,在上幼兒園之前,我想先來靈魂一問:你家寶寶可以自主如廁嗎?可能很多家長會無比頭疼的說:我家寶寶上了幼兒園,還是穿著紙尿褲。這也因此有了幼兒園老師幫娃換紙尿褲的騷操作....
  • 從用紙尿褲到如廁訓練到不再尿床,為你一一梳理寶寶小便3步曲
    今天咱們一起來說一說寶寶從用紙尿褲到如廁訓練再到告別尿床的那些事兒。0-6個月寶寶:此階段的寶寶,皮膚最為嬌弱,而且活動能力弱,所以重點要看它的柔軟度、透氣性、滋潤度。6-12個月寶寶:此階段的寶寶,活動能立增加,會經歷爬行期,此時的重點則是防漏和貼合身體,保證寶寶能活動自如,有不會出現側漏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