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在金邊中華國際學校門外(美國之音電臺網站)
參考消息網6月10日報導 在金邊市中心的一個小院裡坐落著金邊歷史最悠久的公立學校——端華學校(Tuan Hoa)。它成立於100多年前,以擁有一所中國寺廟和為在校的2000名學生設立普通話課程而著稱。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6月10日報導,儘管柬埔寨與中國有著長期歷史淵源和密切的政治關係,中文的使用在柬埔寨首都仍落後於英文,使得端華學校目前還是小眾的選擇。
中文能派用場
學校的訓導主任梁淑明(Loeung S okmenh)說,有越來越多的理由讓學生學習中文,包括畢業後成為翻譯、導遊和出國留學的機會。
「現在,遊客和投資者、服裝廠都來了,他們需要翻譯,」她說, 「現在,來自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投資者來這裡建廠,他們需要用到中文和高棉語。旅遊業也是如此。「
鎮子的另一邊是中華國際學校(the Zhonghua International School)。這是一個由中國人開設的私立學校。去年8月開業以來,招收了大約兩百名學生。
在這裡,學生們學習高棉話和漢語普通話或高棉話和英文。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美國之音,超過半數的柬埔寨孩子在高棉語和英語班,而漢語班大多是那些跟父母一起生活在金邊的中國學生。
儘管在柬埔寨中國遊客和企業的數量迅速增加,並且兩國政府聯繫密切,但是更多的柬埔寨人把英文作為他們首選的第二語言。
中文教育有益處但仍難追英文
報導稱,中國文化和語言影響的滯後並不是因為北京方面努力不夠。其實中國在柬埔寨開設了好幾所語言和文化學校,包括去年在中華學校樓上設立的第一個海外中華文化之家。
柬埔寨教育部長洪尊那隆(Hang Chuon Naron)說,中文課程對每年大約100個由中國資助在中國的大學學習的柬埔寨留學生來說的確是有幫助的。
但是,儘管有這些激勵措施,他承認,中文課程仍然趕不上英語。
他說:「跟學習英文的學生相比,學習中文的學生的數量非常小。」
如今,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西方文化的影響似乎仍然佔主導地位。外國電影、英文招牌和廣告牌充斥整個城市,商店裡和街道上,西方品牌十分流行。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教育部長洪尊那隆說,它的影響力也將更為廣泛。
他說:「講中文是東南亞做生意的趨勢,因為大多數商務人士都講中文,包括那些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