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魯抗花園居民隨手「投球」 垃圾桶內乾淨桶外髒

2020-12-24 齊魯網

  日常生活中,居民每日會產出大量的生活垃圾,但如果生活垃圾不能正確「歸位」,就給城市環境帶來很大「困擾」。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新華路的魯抗花園看到,小區的4個垃圾桶立在距離小區大門不遠處,後面就是一所小學。垃圾桶雖然擺放得十分整齊,但桶周圍卻被垃圾鋪撒一地,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記者看到,短短幾分鐘內,陸續有居民過來丟垃圾。先是一個小男孩拎著一袋垃圾,來到桶跟前放下就跑去玩耍了。接著,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一手騎著電動車從小區中出來,一手拎著垃圾路過垃圾桶時「瀟灑」扔在地上,騎車離去。之後,又有幾位居民將生活垃圾隨意放在垃圾桶周圍。

  在小區居住了十多年的趙女士告訴記者,很多居民都是這樣騎車路過時,隨手把家裡的垃圾拿來丟了。「一般都扔不準,就散落在桶周圍了。越堆越多,想過去扔進桶內的,也被擋住了道。」趙女士說,後面就是小學操場,經常會有孩子在附近玩耍,夏天垃圾更能招惹蚊蟲,容易叮咬孩子。

  記者了解到,這裡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每棟樓下都有磚砌的垃圾箱,居民不用走遠就能將垃圾丟棄。後來為了改善小區環境,改成了停在固定地點的垃圾車。由於開口很大,路過的居民隨手一丟便能輕鬆將垃圾丟進去,這才養成了小區居民這樣的習慣。「現在換了帶蓋子的垃圾箱,大家還是不太適應,才會這樣的吧!」正在遛彎的張大爺告訴記者。

  小區的一位保潔人員說,雖然有人固定清理,但打掃乾淨之後,到了晚上八九點,垃圾就會堆成這樣,尤其是大熱天,老遠就能聞見臭味。「其實就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可一些人就是不願意這樣做。」

  記者在小區裡走了一圈,發現每一處垃圾箱都或多或少存在類似的問題。居民表示,一些人隨手亂扔垃圾的惡劣衛生習慣,破壞了整個小區的居住環境,大家都應該提高自覺性,改變陋習,共同維護自己的美好家園。(見習記者 照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7—3366066,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桶站是否配備到位?居民參與度如何?北京垃圾分類實施一周觀察
    小區內垃圾分類桶站是否配備到位?垃圾分類監督員、指導員上崗了嗎?居民參與度如何?餐飲商超執行情況如何?垃圾分類實施一周之際,記者走訪了北京部分小區、餐廳、超市。  垃圾分類知曉度提升 桶站陸續配齊  7日早上7時30分許,北京市海澱區北下關街道大柳樹北社區大柳樹路5號院,保潔員郭阿姨正在消殺垃圾桶。
  • 桶站是否配備到位?居民參與度如何?——北京垃圾分類實施一周觀察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題:桶站是否配備到位?居民參與度如何?——北京垃圾分類實施一周觀察新華社記者關桂峰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5月1日起施行。小區內垃圾分類桶站是否配備到位?垃圾分類監督員、指導員上崗了嗎?居民參與度如何?餐飲商超執行情況如何?
  • 西湖區南浦街道辦事處:分類垃圾桶難尋 廢棄口罩投放桶內垃圾混雜
    1月5日下午1時許,記者來到西湖區南浦街道辦事處,只見門前醒目位置設立了一個紅色垃圾桶,桶上貼有「廢棄口罩投放點」字樣。記者打開桶蓋,一股酸臭味撲鼻而來,桶內垃圾凌亂汙濁,有廚餘垃圾、其他垃圾等。 走進該辦事處內,一眼望去並未看到分類垃圾桶。在一處樓梯間有一個,桶面上布滿灰塵。在一處不惹眼的牆角,記者找到一個「其餘垃圾」桶,但桶內有積水。「都是這樣丟,沒看到其他的垃圾桶。」在附近參與施工的工友說道。
  • 垃圾未入桶 文明差一步 市民希望相關部門加強管理
    垃圾箱裝滿了垃圾。走在城區街頭,很多市民都會發現一些沿街商鋪門前的人行道上,放置了幾個綠色的大垃圾桶,但一些垃圾不入桶現象,引起了市民的關注。近日,有市民撥打本報熱線反映,針對這些垃圾未入桶的現象,希望有關部門給予關注,加強管理,同時注重對環保意識的宣傳。12月20日,記者走訪了城區部分路段,發現沿街商鋪門前人行道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綠色的大垃圾桶。記者發現,大多數垃圾桶周圍都很乾淨,但個別路段和飯店門前,存在垃圾未入桶現象。
  • 株洲:「神器」入駐居民家 專「治」廚餘垃圾
    廚餘垃圾在生活垃圾中佔比較大,含水率高、易腐爛發臭,垃圾滲濾液給焚燒填埋帶來極大困擾。近日,株洲天元區在富景園小區開啟廚餘垃圾分類試點,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神器」,就是這款廚餘冷藏保鮮桶,桶內溫度恆定在零下4度到0度,居民將剩飯剩菜、湯水果皮等廚餘垃圾投入其中,能有效避免異味和蚊蠅的產生。
  • 廈門新設玻璃陶瓷垃圾桶 可回收製成建材助力垃圾減量
    臺海網5月2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廢舊玻璃、陶瓷是居民家中經常產生的垃圾,那麼,它們屬於什麼垃圾?該如何投放?不久前,市垃圾分類中心發布進一步做好玻璃、陶瓷單獨收運的通知,要求各區做好對玻璃、陶瓷的單獨收集和轉運。玻璃和陶瓷單獨回收後,可通過特定設備粉碎,成為建築材料。
  • 垃圾分類新時尚|「堆肥花園」「一米菜園」……虹口宇泰景苑小區...
    從部分居民反對到100%居民參與垃圾源頭分類;從定時定點值班的志願者變成只需動口不需動手的「迎賓小姐」;從無用的廚餘垃圾變身可以用來種花種菜的酵素堆肥……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宇泰景苑小區將垃圾分類這項新時尚「玩」出了新花樣。
  • 垃圾分類這麼幹爽不爽?密封性好且獨立編號的垃圾桶一戶一個,還有...
    在杭州蕭山,有小區在享受這樣的「VIP待遇」,南市花園小區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小區居民都是紛紛點讚,他們覺得,垃圾分類成為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每戶居民都有一個「小綠桶」,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走進蕭山區南市花園小區,第一感覺就是乾淨整潔,似乎很難和印象中的老舊小區劃上等號。
  • 羅湖A面:24小時遠程監控,垃圾分類積分高可獲獎勵|直擊深圳十區...
    儘管羅湖部分小區垃圾分類情況並不理想,但在羅湖區的這幾個小區,居民們對「這是什麼垃圾」熟稔於心,有的甚至因為垃圾分得好,每個月都能拿獎品,接下來就跟著小南的步伐一起去取取經吧~「垃圾分類我們都習慣了」廚餘垃圾定時定點「打卡」投放在羅湖區東曉街道百仕達三期君逸華府花園
  • 棗莊市中區「可回收」垃圾桶內扔滿果皮
    原標題:「可回收」箱裡扔滿果皮   本報96706熱線消息 25日,記者走訪市中區解放路、青檀路、文化路等一些主要道路區發現,幾乎所有的垃圾都存在未經分類就被扔進垃圾桶內的情況,一些「可回收」箱裡卻到處都是果皮。
  • 直擊青島垃圾分類現狀 列入2019年市辦實事之一
    市南區金夢花園小區宣傳欄貼有垃圾分類的宣傳畫。市南區金夢花園小區內有比較全的分類垃圾桶,但內部垃圾也沒有按要求投放。市南區寧德路附近公共垃圾桶有分類標識。海信·半山蘭亭小區內有「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兩種垃圾分類桶。
  • 社區向轄區發放酵素製作桶,廚餘垃圾「憋」三個月「憑空消失」
    據報導稱,今年10月底前,長沙將實現垃圾分類全面覆蓋到位,全市將實現所有社區和單位垃圾分類全面覆蓋到位。目前已有多個社區進行了分類試點,而在長沙縣星沙街道望仙橋社區,他們號召轄區居民讓一部分垃圾「憑空消失」。8月13日上午,社區組織轄區約200戶左右的居民及商鋪,集中發放紅糖配塑料桶。
  • 塑料奶茶杯為什麼是幹垃圾 一杯沒喝完的珍珠奶茶是什麼垃圾
    裝咖啡的紙杯是什麼垃圾不管有沒有乾枯,花都屬於溼垃圾。裝咖啡、奶茶的紙杯,屬於可回收物嗎?紙杯請投放至幹垃圾收集容器。紙杯表面壓了一層極薄的塑料膜,這層膜在後期處理時很難剝離,所以連帶紙杯也失去了再利用的價值,可以連同吸管一併扔至幹垃圾桶內。
  • 生活垃圾隨處可見 環境衛生隨處可見
    近日家住老城區汽車站附近的居民給《社會零距離》欄目打來電話,說小區附近有一大堆垃圾長期無人清理,環衛工人只清理垃圾桶內的垃圾,桶外的垃圾就一直堆放在那裡,讓附近居民很是苦惱。 昨天下午在汽車站運總加油站對過的一條無名道路上看到,此處安放了六個垃圾桶,但是垃圾桶內乾乾淨淨的,桶外卻是一片狼藉,各種生活垃圾、爛樹葉、塑膠袋堆積的滿滿的。
  • 人人知曉 亂投放卻很普遍 垃圾分類怎麼就這麼難
    記者連日來從垃圾產生和處理的源頭、中端和末端入手進行了調查,發現相關情況並不盡如人意,每個環節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導致最終倒進垃圾清運車內的垃圾並不「純潔」。而造成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有居民的習慣,有流動人口的管理問題,也有垃圾清運員的「瀆職」……從隨手一扔到認真分揀後再扔,想讓全城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19年還遠遠不夠。
  • 密雲久潤花園東區與物業攜手推進垃圾分類
    在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中,密雲檀營社區久潤花園東區,社區久潤花園東區與物業攜手推進垃圾分類共建,不斷提升居民垃圾分類意識,讓垃圾分類成為新風尚,今年檀營社區久潤東區被評為2020年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 古北國際花園:垃圾分類告知書有四國語言
    上海正全力推進垃圾分類,外籍人士居多的涉外小區也不例外。在古北地區有華麗家族、古北國際花園、古北強生花園等多個涉外小區,居民來自美國、德國、日本、韓國、西班牙等多個國家。這些國家的垃圾分類工作起步較早,本國人也早就樹立了較強的分類意識。
  • 遊樂大師:廟會擺地攤,投球基礎知識,空桶投球,巧力投球,投桶
    尤其是投球,甚至不用跑廟會,過年過節找一個主要路口,甚至都不用接別人店鋪的電,電瓶點燈,就可以開始營業。三分鐘就擺好攤了,差不多沒有這麼經典的快速輕鬆的擺攤項目了。當然還有一些非法的,比擺地攤打氣球還嚴重的,地攤都抓的項目,一個板凳就可以了,我們不推薦。當然我們也有很多劣勢,但是我們似乎無法改變,就專撿好的來。
  • 我們逛了商場超市 發現垃圾混裝很普遍|垃圾分類滿月考
    朝陽路的plus365購物廣場,一進門就能看到扶梯旁的三個分類垃圾桶,分別標有「可回收」「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字樣,旁邊的牆壁還張貼了垃圾分類指南。但各個桶內的垃圾分類混亂,飲料瓶在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裡都有,塑膠袋和用過的紙巾在可回收垃圾桶內,有害垃圾桶內是紙巾和塑膠袋、一次性筷子。
  • 「北京日報問卷調查分析」什麼在影響居民垃圾分類熱情?
    有居民反映,廚餘垃圾要求破袋投放,這令剩飯剩菜、瓜果皮等廚餘垃圾直接倒進大垃圾桶,很容易髒手,「雙手沾滿油膩,垃圾桶蓋子反覆掀蓋,氣味兒非常難聞,還惹來不少蚊蠅,一樓住戶都不敢開窗。」多名居民建議,定時定點回收垃圾應考慮到上班一族實際情況,有的新入住小區內,住有大量年輕人,「再定時定點回收,年輕人就會被垃圾分類拉下。」位於石景山區時代花園的茂華璟公閣、璟公館和璟公院,實行流動垃圾車以及限時投放垃圾措施。自6月始,居民白先生就不斷反映固定垃圾桶撤後有居民將垃圾扔在地面上,「很多居民投訴也沒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