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系列談——彈幕文化的起源和定義

2020-12-22 媒介之變

歡迎關注同名微信公號:媒介之變(mediachanged),轉載須經授權。

高寒凝 北京大學

所謂彈幕,指的就是某些視頻網站上提供的某種評論功能,允許用戶將發布的評論疊加在視頻畫面上,從右向左漂移或者懸停在某個位置,這樣的評論我們就把它叫做彈幕。國內觀眾了解彈幕,應該大多是通過2014年,一系列彈幕大電影走進院線的新聞報導,比如說《小時代》《秦時明月》。電影在中國幾乎是最主流的大眾流行文化,憑藉這個事件,彈幕很快進入媒體和學術界的視野,普通觀眾也開始關注它。當時,我和林品都有一種非常直觀的感受,就是彈幕其實早已在二次元文化的小圈子裡面流行了許多年,卻忽然在一夜之間成了熱門話題,好像所有人都開始關心彈幕,這應該是彈幕大電影帶來的影響。

正式進入對彈幕的介紹之前,有必要解釋一下二次元和ACG這兩個概念。在我接下來的講述中,可能會頻繁出現二次元、二次元文化或者ACG這些名詞,它們的含義大體相近,指代的是某種起源於日本的青少年亞文化。所謂ACG,就是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s)和遊戲(Games)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用以指代日本的動畫、漫畫作品和以這些作品為中心形成的一種流行文化。在日本本土,ACG文化已經是橫跨各個年齡層的大眾流行文化,但在中國仍然只能算是某種青少年亞文化。同時,在大陸地區,也習慣於將這部分青少年亞文化的愛好者稱之為二次元愛好者,之後林品會對此進行深度的闡釋,先不贅述。

下面就介紹一下彈幕在整個ACG文化當中誕生和發展的歷史以及幾個重要的彈幕視頻網站的發展簡史。

彈幕最初是一個軍事術語,在中文和日語裡面,都寫成漢字的「彈幕」兩個字,在日語中讀作だんまく(dan maku)。它的含義是指大量火炮同時射擊的時候,由於炮彈非常非常密集,像織成一張網,或者像一張幕布一樣,因此就稱之為彈幕。這個軍事術語,為什麼後來會用於指稱一種視頻網站的評論功能呢?因為這個詞在整個二次元文化當中,經過了一個由軍事術語轉變為流行詞、常用詞的過程。這個過程當中的重要節點,就是1979年開始播放的一部動畫《機動戰士高達》,它在日本是一個影響力很大、國民度很高的動畫。在這部動畫開播之後,觀眾們很快注意到裡面有一句頻繁出現的著名臺詞叫做「左舷彈幕太薄了」。具體的情境是,在太空戰爭中,指揮官要對作戰人員進行指揮,便會叮囑道:「左舷彈幕太薄了!」這句臺詞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反覆在這部作品中出現,永遠都是左舷彈幕太薄了,最後就變成了一個流傳甚廣的笑話。類似電視劇《西遊記》裡面沙僧的著名臺詞:「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於是,這句臺詞逐漸在二次元愛好者當中變成了流行語,而「彈幕」這個詞,也就從一個軍事術語,變成了二次元愛好者中間的一種常識和常用詞。

到了90年代,又出現了一個在二次元愛好者中間十分流行的彈幕射擊遊戲,叫做《東方project》。這個遊戲界面的下方,是玩家操作的角色,在畫面中間移動的則是玩家的敵人。敵人會發射非常密集的炮彈攻擊玩家,玩家則必須躲避攻擊,並將敵人殺死。這個遊戲最大的特點,就是彈幕非常非常密集,此外,這些彈幕也非常美觀,五顏六色、形態各異。所以發展到最後,遊戲的玩家就會把這些形狀優美的彈幕視作某種審美對象,甚至會一邊玩遊戲,攻擊敵人,一邊欣賞由敵人發射出來的非常具有殺傷力的彈幕。於是彈幕這個詞進一步在二次元愛好者當中成為一個常識性的詞彙。

歡迎關注同名微信公號:媒介之變(mediachanged),轉載須經授權。

相關焦點

  • 彈幕文化註定只適合東方,西方人看彈幕很痛苦?英文彈幕很難用
    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很多人都已經逛過B站或者A站這種視頻彈幕網站,雖然最早的視頻彈幕網是發源於島國的Niconico網站,不過由於經營管理不當被後來中國內地的A站和後來的B站所趕超。但在我的認知中彈幕文化來源於國外在中國網絡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外國的N站和油管就已經發展得很好,為什麼在別人先起步的情況下我們國內的網站反而發展得最後導致後來居上?其實這並不以外,除了我國民眾基數多、用戶屬性沙雕助長彈幕環境成長以外更重要的是跟我們本身的文化也有一定關係。
  • [學子論文]彈幕網站受眾的參與度及「彈幕」信息傳播的特點
    總的來說,彈幕網站的傳播具有以下特點: 1、參與的主體內容以二次元文化為主 首先,以彈幕在日本的起源可以看出,彈幕網站最初是在播放動漫視頻的網站上興起的,彈幕文化引進到中國後,A站和B站沿襲了這種風格。彈幕網站所播放的視頻大多為動漫視頻,而後遊戲等二次元文化也開啟彈幕功能。
  • 章魚TV:小彈幕背後的大文化
    現階段,無論點開主流還是非主流視頻網站,都會被鋪天蓋地的「彈幕」襲擊。有人詬病其為網絡牛皮癬,揚言懲奸除惡,有人對此樂此不疲,不亦樂乎。「彈幕」作為一種小眾文化正在點滴滲入人們日常生活。追本溯源,「彈幕」最早出現在日本動漫書評網站「niconico」。2007年,好事日本網民將《初雪》MV以「彈幕」形式傳到「niconico」,瞬間引發大批粉絲追捧,「彈幕」便成了該網站特色,這也是彈幕文化的最早雛形。
  • 彈幕闖進這屆年輕人生活:超八成Z世代享受彈幕文化
    旁人眼裡的「話題終結者」一旦點開視頻網站就彷佛被打開了「任督二脈」,「彈幕世界裡,有很多有趣的靈魂。」孫振虎、趙甜在《參與式文化視角下的彈幕視頻分析》一文中提到,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和媒介形態的變革,彈幕作為一種全新的影像語言表達方式,在各大視頻播放平臺呈現燎原之勢。
  • 中國式彈幕文化,渴望認同的不止阿宅
    中國現今兩大彈幕視頻網站AcFun和Bilibili均模仿自niconico動畫。 迷因(meme),亦作文化基因,最早由R. Dawkins提出。因此,彈幕在阿宅群體中實現了從簡單評論形式到文化因子的進化,具有了成為替代性社交和交流手段的潛力(the potential for alternative socializing and communication)。
  • 社交屬性、場景建構與效果反饋:彈幕對紀錄片的影響
    隨著彈幕視頻網站的用戶增加、遊戲直播網站興起並引入彈幕功能、源於彈幕的流行詞頻繁進入公眾視野……彈幕逐漸成為一種流行於青年群體中的文化現象開始被大眾認知。 近幾年,彈幕功能的內涵在用戶使用中逐漸被延展。
  • 「777」彈幕已過時?包子引領韓語「人人」彈幕興起
    隨著直播行業的興起,衍生除了各種有意思的彈幕文化。其中,絕大多數甚者可以說全部當下流行的彈幕都是從英雄聯盟主播的直播間誕生的!「666」這個彈幕初始地就是英雄聯盟的直播間,每當LOL主播們在遊戲中有精彩的操作之後,眾多網友們都會打出一串6表示對於主播的認可和讚賞。後來LOL主播出現一些「青銅時刻」操作的時候,玩家們也是刷666,這時候的6則是調侃的意思。
  • 彈幕文化發展這麼久,還有多少人念錯
    說到彈幕,相信這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刷視頻時習以為常的一種文化,不過在彈幕文化盛行的今天,中兩個字究竟是念tan幕、還是dan幕始終有不少人為此爭論不息。作為國內最大的彈幕視頻網站,B站可以說是國內最早一批在視頻裡加入彈幕的網站,不過它卻不是彈幕最早的發源,要想知道這個字究竟怎麼念還得看二次元大國日本。
  • B站發布2020年度彈幕 這些彈幕最受歡迎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2月1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發布了2020年度彈幕,「爺青回」榮登第一。據悉,今年,B站用戶共發送了22億條彈幕,其中"爺青回」5420359次。此外,「武漢加油」、「有內味了」、「雙廚狂喜」、「禁止套娃」等彈幕詞也入選年度彈幕前五。
  • 陰間、詐屍、NTR,被梗小鬼搞得烏煙瘴氣的彈幕文化
    說起彈幕視頻網站你會想到什麼呢?是B站還是A站,亦或者是N站,視頻彈幕文化在二次元圈已經紮根生長了很多年,是不少人看番必點開的功能。而梗文化同樣在二次元文化中生長了很多年,如今只要是個稍微了解二次元的人基本都懂得一兩句梗。
  • 傳統與現代對話:當四大名著電視劇遭遇彈幕文化
    原標題:當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遭遇彈幕文化彈幕文化下的86版《西遊記》最近,彈幕視頻網站B站購買了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的版權,一時間引起大量網友的關注。這次,早期版本《西遊記》得以重見天日,令很多觀眾尤其是年輕網友大呼過癮,也增加了與彈幕的互動意願。耐人尋味的是,在B站彈幕文化的影響下,觀看四大名著電視劇成為一種互動遊戲。很多年輕網友一邊享受著重溫童年經典的快樂,一邊通過彈幕互動與「玩梗」實現精神消費,這共同構成了網際網路文化的奇詭景象。
  • 共享單車變身「行走的彈幕」催熱高校騎行文化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志剛)「爺青回」「下次一定」「前方高能」……當這些時下最流行的彈幕出現在共享單車之身,會引發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正值新學期伊始,在又一年「917世界騎行日」到來之際,美團單車聯合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在全國17所高校投放「實體彈幕」車,圍繞彈幕文化與大學生群體開展互動。
  • 鬥魚怎麼發送彩色彈幕
    找到發送彩色彈幕的地方:發送彩色的彈幕就在發彈幕的地方,在發表情的旁邊,點普通彈幕可以切換到彩色彈幕的一個選項,我們選擇顏色就可以發彩色的彈幕了。選擇你需要的顏色:彩色彈幕裡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想發什麼顏色就選擇哪個吧,選擇好了之後,輸入文字的光標就會變成什麼顏色哦(我這裡使用了藍色)。
  • b站2019年度彈幕報告 十大彈幕流行語熱詞意思出處解讀
    AWSL的縮寫竟在中日兩國具有相同含義,實現了跨地域和語言的情緒共振。  基於縮寫,「AWSL」彈幕也衍生出了「啊我酸了」「阿偉死了」、「啊我生了」、「阿偉瘦了」、「啊我是驢」等各種腦洞大開的歡樂解讀。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研究員薛靜看來,「AWSL」的有趣解讀,是B站年輕用戶們創作力的集中體現。
  • 共享單車變身"行走的彈幕" 催熱高校騎行文化
    &34;、&34;、&34;……當這些時下最流行的彈幕出現在共享單車之身,會引發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正值新學期伊始,在又一年&34;到來之際,美團單車聯合B站嗶哩嗶哩在全國17所高校投放&34;車,圍繞彈幕文化與大學生群體開展互動。
  • 媒體談彈幕版四大名著走紅:經典的魅力源於藝術匠心
    6月下旬,視頻彈幕網站嗶哩嗶哩上線了央視版四大名著電視劇——1998年版《水滸傳》、1994年版《三國演義》、1987年版《紅樓夢》和1986年版《西遊記》,受到網友們的歡迎與點讚,上線近兩個月後熱度仍在持續。截至8月24日,彈幕版《三國演義》播放量超過4991萬,其餘三部均過千萬,相關數據還在持續攀升。
  • B站發布2020年度彈幕:爺青回
    12月1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發布了2020年度彈幕,「爺青回」榮登第一。今年,B站用戶共發送了22億條彈幕,其中"爺青回」5420359次。此外,「武漢加油」、「有內味了」、「雙廚狂喜」、「禁止套娃」等彈幕詞也入選年度彈幕前五。
  • 彈幕時代:文字遊戲背後的流量爭奪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通過良好社區氛圍形成的優質生態及彈幕文化在用戶中搭建的強大共同認知,將Up主和觀眾緊密連接在一起,是B站得以在今年快速變現的主要手段。 在一系列衍生作品中,電視劇《三國演義》(1994年版)對原著的這段展現被網友逐字逐句拼接、解構,涵義發生巨大變化。諸如「丞相發動『雄辯』技能」、「王司徒の肯定」、「安敢在此RAP」等調侃式的彈幕鋪天蓋地。 對視頻中特定場景的解構和再創作,亦逐漸演化為亞文化圈中約定俗成的「固定句式」。
  • 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國人和日本人刷彈幕?
    人們生存於網絡的時間比例越長,對這種擬態環境內身份認同的需求就越強烈,所以Z世代中出現彈幕文化,是資訊時代的必然。可如果說彈幕是當代人一種普遍的心理需求,那麼為什麼除了中國和日本,世界其他國家卻都沒有成熟的彈幕文化呢?中日之外,真的沒有彈幕嗎?
  • 「AWSL」榮登彈幕熱詞榜首,「奧利給」!
    此外,「淚目」、「名場面」、「我可以」、「妙啊」、「逮蝦戶」、「歡迎回家」等彈幕也入選今年十大彈幕熱詞。在2017年,B站首次公布了年度彈幕「囍」,去年,「真實」又成為了年度彈幕熱詞。目前,B站年度彈幕已經成為反映中國年輕群體特定文化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