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心安理得地在舒適圈呆很久?

2020-12-22 友心理測評

有段時間,一直把 跳出舒適圈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奉為至理名言。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說:

不敢跳出舒適圈的人,難成大事!

不跳出舒適圈,你這輩子就毀了!

那個跳出舒適圈的誰誰誰,現在豪車豪宅在手,去跳吧,下一個成功的就是你!

機械工作日復一日,索然無味時,也確有醍醐灌頂之味,更恨不得裱起來日日膜拜。

不過人都有點逆反心理,要求改變的聲音越多,就愈發不想被左右。

不想跳出舒適圈怎麼了?現在只想做個平凡人,就是這麼俗氣。

有時候會覺得這種心理真的挺喪挺頹的,不過後來上網一搜,才發現,這並非個例。

有個在體制內的朋友就曾吐槽:

那些天天叫我跳出舒適圈的人,你自己跳了嗎?

你覺得我在舒適圈過得挺慘的,殊不知,我在舒適圈活的真的挺好的,和熟悉的人做朋友,做得心應手的工作,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嗎?

花了好大力氣才走進來,現在你叫我跳出來,是在搞笑嗎?

是的,你沒看錯。

這屆年輕人,在經歷非典,金融危機,新冠肺炎……之後,已經越來越不信跳出舒適圈,才能改變人生這碗雞湯了。

他們更堅信,跳出舒適圈是個坑,那意味著再也回不去。

現在要想佛系青年們改頭換面,不如贈他一句,人生苦短,只願平凡。

02

做個普通人,在舒適圈裡自由呼吸,想想還挺幸福的。不過要做到在舒適圈裡一直安逸,也並非一件易事。

教育學中的舒適圈理論認為:人長久待在舒服的環境下,會因為生活安逸而不想動腦筋;但若把人帶到比較險惡的環境,人經歷了挑戰和痛苦,反而會變得成熟。

生活中也確實有本來生活不錯的人,因為太過安於現狀,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後再也無法擁有曾經的安逸生活,而悔不當初的恨自己不改變,不上進。

到這個時候,不是跳不跳出舒適圈的問題,而是你根本就沒有了舒適圈。

跳也不是,不跳也不對。

問題來了, 有什麼辦法能一直做到舒適,而不被時代拋棄呢?

針對這一點,我建議你做到一點就行:

不跳出舒適圈,而是擴大自己的舒適圈。

如何擴大?

將手頭上的事情做到極致!

李佳琦有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嗎?

並沒有,他是南昌大學畢業,歐萊雅專櫃金牌銷售,專業能力狂甩女員工好幾條街,循規蹈矩的做下去,就算不是大富大貴,日子也是有滋有味。

抓住了淘寶直播風口,把自己在線下賣口紅的經驗搬到了線上。

說白了,他還是在自己舒適圈裡,做自己擅長的工作,推銷熟悉的產品,只不過面向的客戶的方式變了。

他能從一眾主播中脫穎而出,是運氣,但更靠努力。

努力將賣貨這份工作做到極致:

別人推銷口紅只是在手上試色,他偏要每個色號都在嘴上試一遍,因為上唇才能看到最終效果…

別人直播隔三差五,他全年無休,每晚準時開播…

別人會為了帶貨會什麼賺錢賣什麼,他會客觀評價,不好用就不好用…….

可以這麼說,只要李佳琦在淘寶直播這條路上,一直保持對這份工作的熱枕,就會有人買單,他也會一直在他的舒適圈羨煞一眾路人。

同樣的道理,反觀我們自己,如果你將普普通通的日常工作,做到極致時,你已經在無形中的擴大了你的舒適圈。

你是個文案,你若熟練掌握文案技巧,極致到新手捻來,即使創作平臺一換再換也還是香餑餑,那些做紙媒的最後成就了多少公眾號大V,就是參考。

你是個講師,你若博古通今,妙語連珠,到哪都有掌聲,線下沒人買單,你錄短視頻發平臺,也能收割一波粉絲。

相信我,無論你做什麼工作,只要將你的能力提升到極致,就能在這個舒適圈裡一直待下去,沒人會逼你跳,甚至還想要你留下來。

03

你該要如何將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到極致,讓這個圈無形中自己擴大呢?

首先:學習+實踐,這是提升工作技能的最佳方法,哪行哪業都這樣。

再者:在踐行上一條的同時,需要保持有一份不浮躁的心態。

你知道為什麼你總被舒適圈該不該跳這樣的言論迷惑,還是因為不夠堅定自己的內心嗎?

不是實力不夠,就是不曾真正了解什麼叫舒適圈。

什麼是舒適圈,它包含三個內核:

舒適區、拉伸區(也稱學習區)和恐慌區。

一、舒適區:

在這裡你能得心應手,熟悉的環境,拿手的本領,熟悉的交際圈,甚至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對這個區域中的人和事,都感覺很舒適。

不過因為你已經得心應手了,所以能學到的東西很少,進步緩慢,而且一旦跳出這個領域,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及變化,你可能會覺得有壓力,無所適從。

二、 拉伸區:

拉伸區裡面,是我們很少接觸,甚至未曾涉足的領域,充滿新穎的事物,在這裡可以充分地鍛鍊自我,挑戰自我。

三、恐慌區:

恐慌區,顧名思義,在這個區域中會感到憂慮,恐懼,不堪重負。

鼓勵你跳出舒適圈的人,其實是在慫恿你直接從舒適區進入恐慌區。但大多數人在舒適區中其實也沒有做到極度舒適,反而充滿焦慮和不安。

所以此時跳出,無非從火坑裡跳出來,再跳進另一個火坑。

所以我鼓勵你先舒適區裡站穩腳跟,再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要慢慢探索到拉伸區。

一小步一小步的去進步,最後就能進一大步。

李佳琦是在他的舒適區—歐萊雅櫃檯做到銷冠後,再慢慢接觸淘寶直播這一領域的。

他的拉伸區,是淘寶直播, 他在這裡挑戰自我,憑藉清新脫俗的銷售文案,而極度真誠的銷售方式開闢了一片新天地,舒適圈也因此無限擴大。

到了拉伸區的李佳琦,如果他挑戰失敗,他的實力允許他跳回舒適區。

於你也是一樣。

如果你想在舒適圈裡一直安逸,就要記住,那些在這裡能呆很久的人,都有一個特點:有那麼些本事。

如果你想跳出這個圈,站穩後再去,因為,失敗了,也有路可退。

你的專業是否過硬,決定你是否有擴大舒適圈的資格,你的能力強度,決定你在舒適圈能否長待的關鍵。

你現在從事的工作領域,你已經做到極致,學到極致嗎?

如果沒有,那你想待在舒適區不出來,那就得在現有領域為自己賦能充電,當你發現自己沒東西可學的時候,你才算真正走進了舒適區。

當你在舒適區如魚得水時,你便有了一直安逸下去的底氣,要是偶爾想任性一下,步入拉伸區,也有後路可退。

最後,請記住,無論選擇跳出規則,接受改變,還是享受當下,一切照舊,都希望你落子無悔。

作者:友心理小曦,文章首發公眾號友心理測評(ID:youxinlicp),有心事,來友心理,用心理學解讀人生,助你撥開成長迷茫,領悟人生智慧。

相關焦點

  • 舒適圈是什麼意思,我們應不應該走出圈?
    我們為什麼走出舒適圈,就算是奮鬥不也是為了舒適嗎?舒適區不是真的舒適,而是表面的舒適之下潛藏著大到你無法承受的風險。在舒適區中的生活不僅隱藏了危機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麻痺人心,讓其中人主動放棄了自我修煉,一旦遭遇風險,連掙扎的力氣都沒有。
  • 敢於跳出「舒適圈」,你就贏了
    我們常常以為的「舒適圈」,其實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有人替我們在前方擋風遮雨。人活一世,學會跳出事業的「舒適圈」,不斷調整事業的高度,挑戰自我,不但能實現財富自由,而且還能贏得真正富足的生活,走進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 都說要跳出舒適圈,跳出來為什麼更迷茫!想好這三個問題在跳!
    所謂跳出舒適圈,要麼為了自己更好地發展,要麼為了自己磨礪自己!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足見環境的影響巨大!但是要知道,舒適圈的存在即合理,從廣義上說,我們每個人都在舒適圈內,只過不這個舒適圈大與小不同,沒有人可以真的跳出舒適圈!
  • 跳出舒適圈,堅守能力圈
    1.認識舒適圈美國心理學家諾爾.迪奇將學習和改變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最近幾年提出的舒適圈的概念源於「舒適區」的概念。對一個人來說,如果一直學習對自己沒有難度的知識,或者經常做得心應手的事,隨著時間長了就很容易停止成長,一旦不進步,這就處於舒適區的狀態。人生來就是要創造價值的,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總有一個在路上。而最理想的狀態莫過於處於學習區,學習具有挑戰性的內容,稍有壓力,讓自己的行為和精力都達到最佳狀態。然而,一段時間後,學習區會慢慢變成舒適區,人也隨之成長。
  • 別折騰,跳出舒適圈,才是人生最毒的雞湯
    很多人因此盲目跳出舒適圈,去嘗試沒有了解過的領域。網上有太多的故事,因為看現在的工作或是生活沒有發展,於是就跳出舒適圈,漸漸小有成就。很多人看到後,也選擇學習故事中的例子,離開舒適圈。但最後的結果卻是摔了一個大跟頭,反倒不如呆在舒適區中。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跳出舒適圈亦是如此。可是說它是,人生最大的「陷阱」,願你別輕信。01現在有一個理論,就是如果你活的領域非常了解,十分舒適,說明那並不是一件好事。
  • 如何走出舒適區?這裡有10大竅門
    畫一個圈,把那些你認為值得做但卻不敢做的事情寫在這個圈的外面,在圓圈內寫下讓你感到舒適的東西。這麼做不僅能讓你清楚地識別你的舒適區之外都有哪些東西,也能讓你更清楚地知道你的舒適區之內都有哪些東西。(2)弄清楚你想要克服和戰勝的東西是什麼列出一個讓你不舒適的清單,然後再深入一點。記住,你想要克服的主要情緒是恐懼。這種恐懼在每種情形下是如何體現出來的?要描述地非常具體。你害怕在社交場合走到別人面前介紹自己嗎?如果是,為什麼會這樣?
  • 孩子能脫離「舒適圈」,成長往往比同齡人更快,家長應如何幫他?
    原因就是因為他還是沒有脫離家庭與學校為他營造的「舒適圈」,難以承受來自社會的壓力與競爭。做事沒經過全力,而是走一步看一步,隨波逐流。長期以往就成了一個習慣,等需要真正拼命的時候,已經沒有拼命的能力了。由此可見,順風順水的生活固然是人人嚮往的,但是對孩子來說,必要的挫折是必要的。一、讓孩子脫離「舒適圈」是否有必要?答案是肯定的。
  • 非逼你走出舒適圈的人,比你活得舒適多了
    @語文指揮中心 在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日常追求本來就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對舒適圈和走出舒適圈的衡量標準自然也很難達成一致。
  • 作假的人生,豈能心安理得
    是講北京一個叫劉玲的女孩,患了骨癌,卻仍頑強地生活和學習的故事。我以此故事為藍本,用自己的語言複述,並闡明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欽佩之情。語文課上,老師念了我的作文,並問同學們此文怎麼樣?所有人異口同聲「抄的「。語文老師深以為然。我當時就懵了。那時的我,所以為的抄襲就是文字與別的文章的契合度在30%以上,我並不以為自己抄了別人的文章,因為我並沒有借用別人一個字一個段落。
  • 勇於跳出舒適圈,去做讓自己更好的事
    自此,李寧跨出了舒適圈,走上了一條嶄新而艱苦的道路。從最基本的商業知識到一磚一瓦蓋大樓,李寧一步步從頭學起,其中的艱辛不亞於運動場上的刻苦訓練。他勤奮、真誠,既沒有大明星的架子,也沒有大老闆的派頭。他毫不猶豫地跨出舒適圈,放棄安逸現狀,追尋更大成績,儘管會遇到艱辛,但想要更好的決心讓他勇往直前,遇到困難時他沒有止步不前,反而愈挫愈勇,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收穫了更好的成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 宜尚酒店:出差時心安理得地「偷懶」
    偷懶是一門「學問」,「科學」地偷懶是一種統籌規劃能力。比如,要出差時,別人還在選擇困難症裡掙扎,訂酒店選房型時,你已經窩在座椅裡對著手機傻樂;別人還在手忙腳亂地收拾行李,而你已在邊遊戲邊腦子裡構想清晰的安排。  或者說,偷懶也需要一種「機緣」,出差倘若能夠遇見宜尚酒店,那偷懶的「機緣」便不請自來。
  • 銷量連續三月增長,東風雪鐵龍如何找尋自己的「舒適」圈?
    眾所周知,憑藉「領先舒適」的品牌理念,東風雪鐵龍在中國市場28年的發展歷程中已獲得超過300萬車主的信賴。如今,面對著中國汽車的風起雲湧,東風雪鐵龍又該如何找尋自己的「舒適」圈?現階段來看,東風雪鐵龍的答卷是技術+舒適的雙輪驅動。天逸C5 AIRCROSS技術制勝「天逸是雪鐵龍的舒適旗艦,集中體現了雪鐵龍所有的價值觀。
  • 跳出舒適圈 需要多一點勇氣
    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跳出舒適圈,最新一期《幻樂之城》裡,觀眾不難發現大張偉強調自己的「綜藝感」,作為導演的伊能靜則強調自己想要的是「電影感」,兩人都想堅持自己的「舒適圈」。其實,堅持舒適圈或跳出舒適圈,只是個人的不同選擇。不過,要想尋找人生更多的可能,還是需要多一點勇氣,「去闖吧」。
  • 終身成長:走出舒適區
    只是偶爾我們也會想起溫水煮青蛙的故事,而這樣的故事也在我們自身身上悄無聲息地發生。人在舒服的環境下呆久了,自然變得懶惰,不想動腦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挑戰和痛苦,才會讓人變得成熟、成長。2.心理學研究關於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舒適區是形容人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沒有挑戰,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
  • 很久以前,很久之後
    我接過一些展覽簡介,看到上面已經用鉛筆標好了路線圖,這讓我想到上學的時候,新學期之前問臺灣學姐借課本,她給我時,已經在上面註解了很多話,而扉頁的第一句就是:老師是個大鬍子,超愛提問,口音還很奇怪 ^ ^。
  • 你憑什麼窮得那麼心安理得?
    一面喊窮哭窮,一面又心安理得。」 在這個世界上,並非所有的不如意,都是別人在針對你,很可能是你自己根本就沒有努力的結果。與其整天抱怨和激憤,不如反問一句:「難道不是到了做出改變的時候了麼?」 而不是碎碎念:「為什麼窮的人是我?」
  • 靜夜思 | 趁著年輕,別窮得那麼心安理得
    有時候,我們習慣性地將貧窮當成一塊籌碼,來換取世界的同情和憐憫,卻忘了同情終有盡時,憐憫終有限度。 自此以後,小萱一改以往以可憐示人的形象。她更加刻苦,同時積極參與班級的集體活動。研三,她如願拿到了國家一級獎學金,並且成為了院系三個省級優秀學生當中的一個。
  • 突破舒適圈,勇往直前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突破舒適圈,勇往直前 2020-12-23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效成長」擴大舒適圈,待在學習圈,遠離恐懼圈
    成長有三個圈,分別是:舒適圈、學習圈、恐懼圈為什麼說最外層是恐懼圈呢?因為這裡的東西是你認知之外的知識,你因為不懂,所以會更容易陷入焦慮中。第二層學習圈是你正在或者打算要學習的能力。最核心的圈層是你已經學會的技能,屬於非常熟練的範疇。
  • 男士加絨加厚牛仔褲上市了,舒適保暖,抵禦嚴寒,帥呆了
    男士加絨加厚牛仔褲上市了,舒適保暖,抵禦嚴寒,帥呆了現在天氣變冷,男人也是要注意保暖的,那對於一些腿粗的男性:可以選擇線條寬鬆的直筒褲或褲管較大的牛仔褲,深藍色或黑色的都可以,並要系上腰帶,上身衣著要適當講究一些:但不宜穿縮小褲口或褲管上有雙線的牛仔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