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8
字數:2005
關鍵詞:成長三個圈兒
1.
你讀《反脆弱》會讓你明白槓鈴策略有多重要,你會有意識的去增強自己的反脆弱能力,你同樣會明白冗餘備份的重要性。
創業肯定是有風險的,但打工的風險比創業更大。
裁員,是對上班族最大的風險,你問自己一個問題:當有一天公司不要你了,你的收入來自哪裡?
這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實際問題,你會長時間找不到工作(一個稱心的工作),可能一個月,可能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我意識到了這樣的風險,所以,要開始不斷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在我看來(職場人視角),應對風險的能力有三種比較重要:社交資源、專業技能、躍遷能力
社交資源
如果你失業了,但你在工作期間積累了足夠好的人脈,可能會比較快的通過這層關係找到新的工作。
專業技能
是你的核心技能,是決定著你能否快速做出成績而不被pass的關鍵因素,他也和你的升職加薪有直接關係,體制外的你總不能靠著關係升職。
躍遷能力
是一種通用的綜合能力,包含了學習能力、自控能力、執行力、思維能力等等,你可能不需要全部都擁有,但應該儘早讓自己擁有這種能力。
2.
成長必然包含了學習,而學習是天生的具有反人性的因素,因為學習需要動腦子,需要思考,而很多人並不喜歡去主動思考,通常,不喜歡動腦子的人,都是腦子比較簡單的人。
成長有三個圈,分別是:舒適圈、學習圈、恐懼圈
為什麼說最外層是恐懼圈呢?因為這裡的東西是你認知之外的知識,你因為不懂,所以會更容易陷入焦慮中。
第二層學習圈是你正在或者打算要學習的能力。
最核心的圈層是你已經學會的技能,屬於非常熟練的範疇。
那麼,我們根據這個圈層可以看得出來,你最應該待在學習圈,這是你目前能力所能夠接觸到的東西。
恐懼圈在能力之外,無法掌控,所以暫時先不要去觸碰。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待在舒適區裡?
舒適圈是已經掌握的能力,你完全沒有必要再待在裡面,如果你長時間待在舒適圈裡,你會沉浸這樣的狀態中,因為你的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你遇到問題已經能夠輕而易舉的解決,能力上已經無法再突破。
待在舒適圈的行為和想法是順應人性,懶惰已經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們的基因裡,稍微有點複雜的問題,我們不願意去思考和解決,每個人都抱著「能偷懶就偷懶」的思想去行動。
所以,要成長,我們最應該待在學習圈裡,這樣的目的是不斷擴大我們的舒適圈,我們掌握的東西越多,舒適圈就越大,而我們又並不沉浸在舒適圈,而是在不斷的擴大它,這樣持續下去,我們就會一直處於成長狀態,這就是《刻意練習》和《終身成長》。
上面講的是成長的邏輯,通過學習不斷擴大我們的舒適圈,一步一步的把恐懼圈掌握並更新,即擴大舒適圈,待在學習圈,遠離恐懼圈。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等等一些厲害的人,就很清楚這一點,從來不在能力之外的範圍去嘗試,因為看不懂。
3.
你可能會問:有什麼實際可以操作的動作來執行嗎?
沒有捷徑和工具可言。
靠自己的自律、自信、自知。
我的建議是,你起碼要做以下事情,如果你想要成長的話
學會制定計劃
你需要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沒人可以幫你,除非你有一個很厲害的朋友能夠一對一幫你做職業規劃方案,次一點的方法就是去套用通用的成長方法論,但最終還需要根據你目前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學習計劃。
學會「冷漠」和獨處
你沒看錯,儘量讓自己獨處,智商越高的人,越喜歡獨處;ktv就別去了,酒肉朋友能不聯繫就不聯繫,能拒絕邀請就拒絕,推掉沒必要的娛樂聚會。
學會分配時間和精力
別玩遊戲,少刷短視頻,少刷新聞資訊,少追劇;你不必嚴格要求自己什麼時間看什麼內容(我以前早上看資訊,晚上深度閱讀雜誌或者書籍),但你起碼每天都要去執行。儘量控制自己的業餘時間,深度學習2小時左右可以適當的娛樂下,讓大腦輕鬆輕鬆,我說的輕鬆是指不用做思考工作,閉目養神或者看一些搞笑的短視頻都可以。
學會模塊化思維
很重要,根據你的計劃,你給自己多少的期限要學習什麼內容,比如,我給自己的時間是一個月來學習和了解系統思考的知識,那麼,我這一個月至少80%的學習內容都會圍繞」系統「。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很厲害的人來輔導你,將會事半功倍,我雖然沒有給同事說我的成長方式,但每一次遇到問題我都會盡力用思維引導的方式去幫他們解決或者讓他們自己解決;
這樣的方式是非常厲害的,猶太人的家庭教育就是以引導為核心,他們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通過提問和思考的方式來讓你主動去思考。
當然,很多人還不明白「思維引導」的重要性,導致你在給對方講的時候會不理解對方的用意,即使你給對方講了這樣做的道理,最後可能會得到一句:你麻不麻煩…
如果你想培養某個人,最好不要直接幫他解決問題,儘量通過引導方式放對方主動思考,如果你用這種方式他覺得你太小氣,或者埋冤或者情緒化,那就放棄吧,這個人不值得你去花心思培養的。
一定要養成閱讀的習慣,有問題一定要主動去尋找解決方法,我說的是先自己動手,實在不行再找人請教。
前段時間看系統方面的書,發現書中的一個觀點解決了我另一個問題,深有體會,多讀書總是好的。
文/溫清河(wenqinghe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