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適圈,堅守能力圈

2020-12-22 副業擼羊毛

1.認識舒適圈

美國心理學家諾爾.迪奇將學習和改變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最近幾年提出的舒適圈的概念源於「舒適區」的概念。對一個人來說,如果一直學習對自己沒有難度的知識,或者經常做得心應手的事,隨著時間長了就很容易停止成長,一旦不進步,這就處於舒適區的狀態。

人生來就是要創造價值的,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總有一個在路上。而最理想的狀態莫過於處於學習區,學習具有挑戰性的內容,稍有壓力,讓自己的行為和精力都達到最佳狀態。然而,一段時間後,學習區會慢慢變成舒適區,人也隨之成長。隨著舒適區的不斷增大,一部分因超出自己能力範圍過多而引起心理不適的恐慌區也會相應的變成學習區。如此反覆,你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強,你的價值也就越來越高。

2.認識能力圈

巴菲特曾說:自己的成功之道是在能力圈內行動,在舒適圈外學習。所謂的能力圈,其實就是一個人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學習,建立起來的真實的能力範圍。

我認識一個93年的小姐姐,她在初踏入社會的時候在給別人賣衣服,老闆不僅有服裝店還有一個花店,隨之學會了搭配,渠道,也利用空閒時間學習了花藝,幹了一年多的服裝銷售後,她發現比賣衣服更暴利更有檔次的更感興趣的是做花藝,於是就在花藝圈子裡學習了2年。自己覺得學習的差不多的時候,開了一家門店,包花的手藝很是稱讚,時間久了,她還開了花藝培訓班,攝影培訓班,把花藝做到極致,現在很多周邊花藝界的同行都知道她,愛花的欣賞者也是絡繹不絕,她的客戶一是自己的口碑宣傳,二是老客戶介紹。

其實,我們不必要樣樣都會,十全十美,只要認識自己是能力圈邊界並不斷深耕,一定會發出自己的價值。事實上,跨科學思維教會我們學習更多的核心知識,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限的跨科學,從而各領域的知識都去學,而是要和能力圈結合起來,找到自己最擅長的區域。

3.跳出舒適圈,堅守能力圈

在熟知舒適圈和能力圈之後,我們該如何去做呢?要走出去,要行動,也就是所謂的實踐。要想找到自己的能力圈,就要去嘗試,學以致用時,就會明白自己身在舒適圈還是能力圈,還能突破多少。

我在大學時讀的是企業管理,在參加工作之後,進入營銷型公司,到了真正行動的時候,才發現大學學的企業戰略,營銷規劃大部分都是紙上談兵,根本無法為我所用。我遇到的問題,比如怎麼做營銷推廣方案,怎麼找到目標客戶等,這些大學老師統統都沒有教過,這些問題,只有自身通過實踐,邊做邊學,積累經驗,才能發現自己的能力圈邊界,職場越豐富,價值越高,說的就是我們多參與實踐。

即便過去或是現在對我們所學的專業不感興趣,即便自己心儀的行業與專業不對口,不用彷徨,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實踐,找出自己擅長的部分,並把這個部分圈起來,成為你能力圈的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敢於跳出「舒適圈」,你就贏了
    跳出生活的「舒適圈」,讓精神富足生活中,布滿了考驗,布滿了壓力。常常讓人想要躲在舒適圈裡,安逸的生活。我們常常以為的「舒適圈」,其實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有人替我們在前方擋風遮雨。人活一世,學會跳出事業的「舒適圈」,不斷調整事業的高度,挑戰自我,不但能實現財富自由,而且還能贏得真正富足的生活,走進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 跳出舒適圈 需要多一點勇氣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舒適圈」,舒適圈指自己感到快樂且自信的活動範圍或境況。舒適圈能讓人自在,但跳出舒適圈,迎接更多挑戰,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在近日熱播的《幻樂之城》裡,易烊千璽用作品講述了少年打破舒適圈的決心。
  • 跳出心理舒適圈去吃苦,真的有必要嗎?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跳出心理舒適圈去吃苦,真的有必要嗎?為什麼所有文章、所有人都在鼓勵我們跳出舒適圈。跳出舒適圈,去挑戰不擅長的事情就真的很好嘛?一定要去尋求苦難嗎?首先,跳出舒適圈,不一定是為了去吃苦。為什麼呢?假如你是想讓自己的承受能力變得更加的強,那麼,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探索另一個隱藏的自己這不是很好嗎?
  • 別折騰,跳出舒適圈,才是人生最毒的雞湯
    很多人因此盲目跳出舒適圈,去嘗試沒有了解過的領域。網上有太多的故事,因為看現在的工作或是生活沒有發展,於是就跳出舒適圈,漸漸小有成就。很多人看到後,也選擇學習故事中的例子,離開舒適圈。但最後的結果卻是摔了一個大跟頭,反倒不如呆在舒適區中。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跳出舒適圈亦是如此。可是說它是,人生最大的「陷阱」,願你別輕信。01現在有一個理論,就是如果你活的領域非常了解,十分舒適,說明那並不是一件好事。
  • 跳出舒適圈,除了你,你還有什麼
    在《我就是演員》中,對於佟大為挑戰夏洛的角色,姜思達的評價是「當我們在強調說脫離舒適圈時,脫離舒適圈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舒適。」有人說不舒適的只是自己,可就像佟大為的表演讓觀眾不舒適一樣,跳出舒適圈的職場人,也會讓他們的工作不舒適。工作也有它的舒適圈,且沒有人有能力讓它跳出來。
  • 心理學:跳出舒適圈——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這個圈子裡有我們熟悉的環境,和我們認識的人相處,做我們能做的事情,所以我們感到很放鬆和舒適。事實上,這種舒適的氛圍在我們的長期發展中,是非常不利的,我們要嘗試跳出我們生活的舒適圈。
  • 如何心安理得地在舒適圈呆很久?
    有個在體制內的朋友就曾吐槽:那些天天叫我跳出舒適圈的人,你自己跳了嗎?你覺得我在舒適圈過得挺慘的,殊不知,我在舒適圈活的真的挺好的,和熟悉的人做朋友,做得心應手的工作,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嗎?這屆年輕人,在經歷非典,金融危機,新冠肺炎……之後,已經越來越不信跳出舒適圈,才能改變人生這碗雞湯了。他們更堅信,跳出舒適圈是個坑,那意味著再也回不去。現在要想佛系青年們改頭換面,不如贈他一句,人生苦短,只願平凡。
  • 最好的成長就是跳出舒適圈!
    跳出當下安逸的空間,用一種積極努力地心態,突破傳統,成就自己,才能夠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才能夠獲得最大的成功。有時候,我們經常會被眼前的浮雲所遮住,看不見事實的真相,很難能夠以一種坦然自若瀟灑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未來。經常會由於偶爾取得的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成績來欺騙自己,讓自己活在虛榮和自我滿足之中。
  • 圓夢心儀大學,跳出"舒適圈"|只有奮鬥和拼搏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大學比較自由,但也要安排好時間,學校裡的資源要好好利用,找工作注重能力,所以業餘活動也需要參加。」從高中步入大學,我的生活也是跳出了自己原來的舒適圈。進入大學完全脫離了父母,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都要自己做好安排。在開學初我加入了社團和學生會,最開始對任務無從下手,事情處理也不知所措,但是慢慢到現在的遊刃有餘,在這一年中我成長了不少。對於性格內向的我來說,能擴大交際圈,開啟新的學習生活模式,就是邁出舒適圈勇敢的一步。待在舒適圈裡固然舒服,但是邁出舒適圈才能看到更廣闊的的天地,才能有所成長。
  • 都說要跳出舒適圈,跳出來為什麼更迷茫!想好這三個問題在跳!
    這是個很尷尬的問題,聽別人說,人不能一直活在舒適圈,自己就巴不得的跳出來,想證明自己離開舒適圈也可以活的挺好,結果,出來之後,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不但沒證明自己,還陷入了迷茫的境遇!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思考幾個問題;什麼是舒適圈?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如何跳出舒適圈?
  • 勇於跳出舒適圈,去做讓自己更好的事
    自此,李寧跨出了舒適圈,走上了一條嶄新而艱苦的道路。從最基本的商業知識到一磚一瓦蓋大樓,李寧一步步從頭學起,其中的艱辛不亞於運動場上的刻苦訓練。他勤奮、真誠,既沒有大明星的架子,也沒有大老闆的派頭。他毫不猶豫地跨出舒適圈,放棄安逸現狀,追尋更大成績,儘管會遇到艱辛,但想要更好的決心讓他勇往直前,遇到困難時他沒有止步不前,反而愈挫愈勇,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收穫了更好的成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 專升本學習中需要跳出舒適圈,看看下面是你嗎
    當今時代 信息瞬間萬變,需要無時不刻學習,必須要不斷跳出「舒適圈」,才能獲得更好的成長。但很多人都做不到,很多想考統招專升本的小夥伴,只嘴上跑火車,行動上卻不願跳出舒適圈。看看下面是不是你!
  • 跳出舒適圈會害了你
    02舒適圈內的主動長時間的練習與提升大部分是低效的。在看書的時候會挑自己喜歡的看,會看完就忘掉了,就算讓你重複一下書裡的內容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舒適圈內的努力只是原地踏步,我們只是從一個舒適圈跳到了另一個,除了感動自己,沒有任何意義。
  • 博偉之星 | 酒店管理本科學生唐慧萱:勇敢跳出舒適圈,步入未知的世界
    其實,出國留學有助於我們擴大人際交往圈,並且培養和鍛鍊我們的獨立能力。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新加坡的風土人情,還有其他國家別樣的民俗文化。這些有趣的生活氛圍為我在新加坡的留學生活添上了一抹濃厚的色彩。 我們終將跳出舒適圈,步入未知的世界。在留學期間,我的進步和成長將會是我以後的奠基石和跳板。
  • 總有人說要跳出「舒適圈」,仔細想想你覺得對嗎?
    總有人說跳出「舒適圈」,仔細想想你覺得對嗎?可是,都說走出舒適圈,誰又能為舒適圈外的生死艱險負責?沒有人安慰過一顆疲憊不堪卻依然自卑的心,告訴它即使走得慢一些,也不算差。何炅安慰失敗的冉高鳴:「你的努力讓所有人看到了,甚至看穿了,是時候學會舉重若輕了」。是時候學會舉重若輕了。
  • 跳出「舒適區」,看軒媽蛋黃酥如何圈粉年輕人
    (原標題:跳出「舒適區」,看軒媽蛋黃酥如何圈粉年輕人) 趙露思又有新劇在播啦
  • 「高效成長」擴大舒適圈,待在學習圈,遠離恐懼圈
    成長有三個圈,分別是:舒適圈、學習圈、恐懼圈為什麼說最外層是恐懼圈呢?因為這裡的東西是你認知之外的知識,你因為不懂,所以會更容易陷入焦慮中。第二層學習圈是你正在或者打算要學習的能力。最核心的圈層是你已經學會的技能,屬於非常熟練的範疇。
  • 福布斯中國專訪|金晨:跳出舒適圈,嘗試無限可能
    此後十年間,金晨每年保持著穩定的影視劇產出頻率,也成功塑造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出圈」角色。如今,跨過三十大關,她又以「姐姐」身份參與了一檔女團選秀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自舞臺而生的金晨,再度回歸舞臺,如魚得水。首秀選擇以唱跳形式表演《Hello》,脫掉高跟鞋的那刻,金晨彷佛也卸下了緊張與不安,整個表演一氣呵成,令所有人感到驚豔。
  • 「跳出舒適圈」,是成年人最大的騙局
    舒適圈是不等於能力圈的,它是比你的能力圈大的。但在舒適圈的範圍內呆久了,你的能力圈就會慢慢縮小,縮到和舒適圈一樣的大小。為什麼有的人說自己呆在一個圈子裡時間長了感覺人都廢掉了呢?因為他的能力圈縮水了,縮到他當下舒適圈的大小了。人要走出舒適圈,但是不要隨便走出能力圈。
  • 聽說你要「跳出」舒適圈?呵呵
    隨著各種勵志書籍的流行,「心理舒適圈」開始變為眾矢之的,似乎停留在舒適圈就意味著這個人不求上進、虛度年華。雖然沒有心理學意義上的嚴格定義,跳出「心理舒適圈」卻成為各種雞湯文中用來說服大家去經歷苦難、追求成功的必經之路;仿佛舒適圈就是一個失敗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