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姜, 坐標北京,10歲男孩和6歲女娃媽,世界500強外企高管,為了孩子們而選擇回歸家庭。
姜姜曾諮詢過Didi 澳洲小學長期留學,因整個家庭需要全面考慮的因素太多,後決定先以微留學的形式來體驗。
2017年7月至8月,兩個孩子在墨爾本東區某公立小學微留學四周,分別就讀於四年級和0年級。哥哥還與學校老師同學一起,參加了澳洲教學大綱裡的三天兩夜野營(Camp)。
姜姜在教育方面的視角和理解,獨樹一幟,豁達又通透,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共鳴。徵得姜姜授權,把她的感悟發布到公眾號上來,以饗讀者。
——Didi
寫在墨爾本遊學結束之際
By :姜姜
曾經問過自己很多遍,考慮讓孩子出國的意義是什麼?
身邊太多已經或正準備移居國外的朋友,會聽到很多答案:
「國外有寬鬆的學習環境,不會像在國內那麼累」
「沒有霧霾」
「更安全的食品」
……
你們說的都對,但總是離我所想有點距離,通過這一個月的生活,讓我對國外生活尤其是孩子的成長有了更深的感觸(感謝Joy媽媽,我們不謀而合的理念和觀點讓我想把它記錄下來)。
關於學習
首先,學習是為了什麼?該學些什麼?
當我這樣問,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指文化學習,然而我想說,文化知識的學習只是你學習生涯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而從小形成的性格,思維模式,世界觀人生觀才是會貫穿你生命始終的最重要的部分。
懂得感恩,心地善良,熱愛自然,願意分享,不懼困難,這些品質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薰陶,培養,鍛鍊出來的。
姜姜分享:
參加每周一次的班會低年級組,妹妹得到一張歡迎獎狀。
這幾天的一點感受:
1,規矩規則的絕對遵守
外國教育並不是想像中的寬鬆自由絕對的放養,反而是格外注重守規矩的意識,只有遵守規則才有自由。
比如說進入,離開會場要安靜,盤腿坐在地上要坐好,不要交頭接耳,聽到好朋友的名字被表揚在心裡祝福不要發出聲音等等。
2,超強的環保意識從娃娃抓起
提倡「裸餐」,是指午餐或零食用餐盒帶來,不要用密封袋等包裝袋,一是減少垃圾,二是防止被吹到操場上破壞環境。
每周產生垃圾最少的班級會有獎勵。
3,各種鼓勵和激勵
保持微笑獎,讀書大王獎,識字大王獎,熱心獎,等等五花八門。
在平時的競技比賽中獲勝的隊伍或班級還可以贏得一天的不用穿校服的自由。
4,人人參與
每天都有值日生擺垃圾桶,收垃圾桶,送訂餐箱等等,今天堯寶也送了訂餐箱,訂餐是填寫訂單,把合適的零錢裝在袋子裡,統一送到小賣店。
5,力量型戶外運動高手
幾乎當地的孩子各個都是運動高手,妹妹在同齡孩子裡算是運動健將了,但是力量就欠缺多了,monkey bar只能吊一會兒,同學們真的像猴子一樣竄來竄去。
6,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做任何嘗試
妹妹經常和同學們爬樓梯和扶手欄,說老師就在旁邊站著也不管,哥哥和同學們經常把球踢到學校外面,跑出去撿球也是常有的事。
我們看見過一個中學生遞給一個老婦人紙巾,只因為老婦人不小心打翻了杯子,聽說過校門口車站上一個帶了傘的孩子不斷的為很多人遮雨的事情。
我們應該去鼓勵孩子去做那些對的事情,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許有一天你也會得到別人伸出的援手,而從不求回報。
姜姜:
堯寶剛到澳洲時,不是特別喜歡跟人打招呼,因為都不太熟悉。
可是這裡的孩子太熱情,不光是他們班的,連外班的孩子見到他不管是校園裡還是馬路上都會主動問好。慢慢的堯寶融入其中,並且有他們男孩獨有的問候方式,擊掌握手,肢體的接觸讓他們變得更親密了。
在這裡(澳洲學校內外),禮貌,謙讓,鼓勵,肯定,守規矩,就是一種常態。
這個周一,我們去遊泳的公交車上,一位推著助步器的老人上車,因為車上空間有限,車輪又不是很靈光,我們坐在老弱病殘孕座位旁邊,於是我幫他把助步器調整好方向,放在他旁邊,老人下車時,輪子又不聽使喚,堯寶(哥哥)在邊上,又幫他把助步器推了出來。老人頻頻道謝。
還有一次,也是前兩天,走著走著發現堯寶沒跟上,回頭一看堯寶正跑過來說,一個老人掉了錢,他幫著撿起來了,我望過去,是一位白頭髮的老人。
雖然這只是小事,但我依然欣慰,比他考了100分還要欣慰。學習可以學到老,然而成長只有這幾年,三觀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若在這時孩子們所見所感悟多些正能量,相信要比他們學會函數計算要收穫的多得多!
然而在老人摔了不敢扶的如今,我該如何讓這種善意繼續呢?
面對困難和挫折
其次,如何面對困難和失敗,又如何幫助正在面對困難的朋友。
任何困難和失敗都只是當下,當你回過頭去看他,會發現原來你已經走過來了,所以能不能正視困難,克服困難,迅速走出陰霾,取決於你的內心有多強大。這個時候如果有人非常正能量,一直鼓勵你,就會像一雙手拉著你走出困境。我也希望孩子們能成為帶給別人力量的人。
關於這點感觸,來自於堯寶在澳洲學校學踢球。在國內從沒玩過足球,身體又沒有外國孩子強健,跑步速度又慢,我很難想像他在球場會有多窘迫。
即便這樣,他還是愛上了足球,秘密就在於同學們耐心的示範諒解和真誠的肯定和鼓勵。堯寶對此銘記在身,經常會和我說起同伴的那些幫助。
姜姜在另一篇微信感悟中,感慨一個月的時間,竟然可以讓一個人有了如此巨大的改變,她指的是哥哥堯寶。
姜姜:
堯寶其實算是比較宅的男孩,而他喜歡的運動一定是不需要身體碰撞,不需要對抗的,比如騎馬,高爾夫,就連擊劍他也說喜歡之前的體能訓練,雙人對抗則不太喜歡了,所以當我希望他能選擇一個球類運動來練習,他都非常堅決的拒絕。
然而在來到墨爾本上課不到一周的時間,他就瘋狂迷上了足球,愛上了曲棍球,每天都聽他說和同學們踢球,雨中也踢,他覺得好開心。今晚做賀卡時他會給我講每一個同學對他的不同的幫助和他想要表達感激之情的原因,其中有很多是因為教會了他踢足球,玩曲棍球,而且是耐心的,不厭其煩的,鼓勵他,肯定他,把他踢偏的球再救回來,等等等等,所有這些,他都覺得很感激。
這次出發之前當我看到露營的各項運動,我想堯寶應該是抗拒的,尤其是那個mud run(在泥地裡跑),他是那種鞋子的白邊髒了也要想辦法趕快擦乾淨的,怎麼能忍受mud run,結果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對每一項活動都充滿了期待,再也不是那個害怕挑戰的孩子了。
終身學習
最後,到底該什麼時候學習?
現在國內孩子的學習現狀不說大家也都知道,壓力早已經轉移到幼兒園,各種學習班一應俱全,不上個七八個都對不起周圍朋友的碎碎念。
所有的壓力基本在高考結束那一瞬間化解,貌似學習任務完成了?
然而這不應該是剛剛開始嗎?
三觀已形成,興趣愛好也已明確,學習能力正強,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將來會作為職業的一種專業,然後為之刻苦鑽研,學有所成才能拿到畢業證,不該是這個順序嗎?
大學的寬進嚴出是我認為最合理的地方,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是你能不能真正的走出校園,就只能靠你的努力了。
所以我認為,作為小學乃至初中階段(快樂的童年期和敏感的青春期),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生存本領和堅持讀書是必須的,簡單的數學問題夠用就行了,培養一份興趣愛好是錦上添花,是純粹的愛好,不是考級考級考級。孩子應該參與到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去。
順便提一句,根據我這一個月來對澳洲課堂的觀察,這裡的小學上科學課也是從實踐中來的,比如到戶外去尋找「力」。
Didi1分鐘前
澳洲很多學校的教育理念裡都會提到,Education For Life,或者:Lifelong education。而學習,涵蓋方方面面,本來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總而言之
國情不同,我們不能強求。比如在墨爾本乘坐公交車,上車和司機打招呼,下車說謝謝,是自然而然的。
而在國內,我相信是行不通的,畢竟城市的節奏不同,人太多,時間太趕,人們忙忙碌碌,為了生活打拼,打拼到沒有節假日,放假不休息,打拼到沒有時間陪孩子,陪老人。
這是現實,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國情如此,人口眾多,壓力巨大,然而我真的希望我的孩子們不要去為了工作而放棄太多更重要的,比如家庭,比如好好享受生活。
其實,任何選擇都是有利有弊,沒有絕對完美。不管在哪裡,都會有讓你愛又讓你恨的地方。
馬上就要回國了。我一直都說,學英語不是我安排此行的目的,目的在於體驗不同的教學模式,體驗不同的文化氛圍下的人際百態,把學到的好的習慣保留下來,再把自身的不足慢慢補充。
能實現這樣,墨爾本遊學此行便是圓滿了。
上面這些話
想明白的人不多
能說明白的人就更少
感謝 姜姜的分享
猜您也感興趣:
北大秋陽家|墨爾本微留學,不改變原有求學軌跡的中英雙母語
【獨家分享】澳洲小學留學真實成功案例,附贈幾句真心話
為什麼第二次來墨爾本小學微留學?|乾貨
登上人民日報的Simon,和媽媽講述墨爾本微留學|乾貨
墨爾本小學微留學行前準備(夏季版)
中學生可以來墨爾本微留學嗎?最誠懇全面的親身體驗在這裡。。。
2016暑假| 看9歲北京男生的澳洲微留學日記
Clark媽媽聊微留學 | 墨爾本小學全程體驗(附澳洲六年級作業實錄)
為什麼澳大利亞鼓勵小留學生短期插班?
信息量MAX的微留學攻略 | 亦學亦遊,走進澳洲
六年級孩子自述實拍 | 澳洲小學留學記
在澳洲公立小學插班兩周,會收穫些什麼?
【群分享精華】上海美媽講述澳洲小學微留學,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群分享精華】鋼琴老師媽媽,治癒系講述澳洲微留學
【群分享精華】英國加拿大與澳洲 | 處女座美媽講述遊學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