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智慧:人生僵化的時候,記住這一點,避免故步自封

2020-12-15 汪默韓

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大病,只是一個「傲」字。

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這樣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氣壯大起來,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為指導,從而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

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每個人的身邊有這樣一種人。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當年怎麼怎麼樣,當年如何輝煌。其實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說明那是他當年輝煌過,如今落魄了,垂垂老矣,不勝唏噓。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年輕的時候特別的輝煌,到了晚年卻變得特別平庸。

年輕的時候做出過很多功勳卓越的事情,但是到了晚年,卻平淡而又平凡。這似乎也說明,他的人生在退步,他只有拿他當年的那一點事情作為談資來回憶過去。

很多人對過去念念不忘,就是因為他們的現狀和以前的歲月出現了落差,心理上特別失落,難以平衡,他需要拿以前的成就來讓自己心裏面有一個平衡的心態。

王陽明曾說:無欲之謂也,是謂集義者也。

王陽明一生都在做官,他並不是像平常人所形容的那樣,年輕的時候做官,老了年齡大一點就退休在家養老。

王陽明一生為官,在軍事這個行業也有一些很大的功勞,作為思想家,他開創了儒學的天地,他的一生都在為事業,為他的心學做出了不少的貢獻,一生特別的坎坷,無數次的波折。

最剛開始王陽明做官,被劉瑾地質,被貶到貴州龍場,劉瑾倒臺了,他重新啟用,但是後來又被任命為南京兵部尚書。

後來又回家養病為由,辭職回家教書育人,在後來的時候,兩廣地區爆發了一些叛亂,朝廷又想起他,又讓他去剿匪。王陽明那個時候,身體已經很差了,年齡已經很大了,又重新上路。

其實生活中有一些人,當他到了一定的年紀,或者是做成了一定的成就之後,他便止步不前,不願意再學習了,不願意再付出了。

嚮往著安逸的生活,一句話叫做平平淡淡才是真,很多人嚮往平淡的生活,覺得平平淡淡的過一生就好著,這固然是一個正確的想法,但是有的時候,人如果平庸,或許就沒有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有一些人,只是學習到20多歲,然後他的一生都在沿用他之前學習的方法去度過一生。

而有一些人,當他年邁老矣的時候,還是在不斷地學習新東西,適應新的社會。或許不能給整個社會做出太大的貢獻,但是足以讓自己的人生更有色彩。

蘇洵參加考試,落榜了後,然後他又把《論語》《孟子》這些文章,仔細品讀了幾年,才感覺古人的文章寫得確實不錯。

有一天,他一生氣,把自己之前所有的寫的文章全部燒了,來激發自己文學上的潛能。又攻讀了幾年,終於文筆大進,下筆有成。才有了蘇洵蘇軾,這些名垂千古的人。

蘇洵能夠燒了自己之前寫的所有文章,摒棄自己以前價值並不高的一些小成就。他以後的道路才能夠長久的發展。

有時候要學會清空自己的內心,要時刻都有重新上路的勇氣,這樣你才能擁有更大的成就。

靜時存養,動時省察

省察是有事時的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的省察。

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驕傲自滿。心中若裝滿了驕傲,便很難聽取忠告,吸取經驗教訓,長此以往只會故步自封、止步不前。

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飄飄然,擺不正位置、找不準人生支點,駕馭不好生命之舟。怎樣自明?就需要做好對自己的省察,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

王陽明說,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麼愚蠢也會變成聰明,柔弱也會變成剛強。人貴有自知之明。

有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這樣呢?比起自己以前小小的那些成就,不要總說我當年怎麼樣,怎麼樣輝煌。

你當年的輝煌早就已經是過眼雲煙,如果你能真正地把那些小的成就放下,慢慢的學習新的東西,慢慢的努力,無論是什麼樣的年紀,無論是到哪一個地步,不停止學習,你的人生才會更多更好。

有一句話說得好:智者默念昔日功,好漢不提當年勇。

對當初的輝煌,不要念念不忘的還掛在嘴邊,要懂得活在今時今日,才是真正人生的智者。

了解陽明心學,可以去掉你內心的濾鏡,讓你更真實的了解你的內心,更清楚的看這個世界,很多的事情你就有不一樣的看法,很多問題你也就有不一樣的解答。

了解陽明先生一直看的兩本書,推薦給大家看是《傳習錄》和《知行合一》。

尤其是《傳習錄》,這是陽明心學的精華部分,是他所有智慧的結晶。書裡面教會我們如何更加了解自己的內心,如何清除自己內心的雜質。如何讓自己的心靈實現跟世界的對話。了解王陽明,這本書是必讀的。

《知行合一》裡面則是記載了王陽明的生平。裡面有陽明先生一生故事的記載,有他的得意,有失意,有他遇見的苦難,也有他人生的高光時刻。想要更多的了解王陽明,了解一個不一樣的王陽明,那麼這本書是你的不二之選。

很多人可能會說王陽明是明朝的人,他的書肯定都是文言文,我們文化底蘊太低,怕是看不懂,大家不要擔心,我給大家推薦的是譯文版的。

書裡面不僅有陽明先生文言文的原文,還有精準的白話文的翻譯,即便是對文言文一竅不通也可以看得明白。

現代人都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想要更好的守住自己的初心,了解陽明心學是一個捷徑。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無論是學生還是職場中人,難免都會有迷茫的時候,學習陽明心學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方向,陽明心學就是一個燈塔,時刻給你指引方向。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心學:修煉強大的內心,讀懂人生慢慢順意
    他的學說簡潔有力,讀懂了王陽明,可以讓你受益無窮。王陽明心學:修煉強大的內心,世界都為你讓路!讀懂人生越來越順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王陽明的一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王陽明心學誕生後,影響了世界上很多人,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修身、立學、為文、武功方面均有大成的人,這一點似乎只有清代的曾國藩能與之相提並論。然而曾國藩在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卻「屢敗屢戰」,且兩次因為遭逢慘敗而急得想跳水自盡,其勝負之機、其為將風度又與王陽明四十二天內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相去甚遠。
  • 王陽明心學智慧:「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是在王陽明五十知天命之時,與弟子交流心德的時,有感而發。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
  • 王陽明心學智慧:人到五十,還在這幾件事上瞎忙的,註定勞碌命
    老友點點頭,就把自己人到五十還覺得自己沒啥作為的惆悵告訴給了王陽明。王陽明聽了,笑著說道:小弟啊,你要記住,人到五十,還在這幾件事上瞎忙的,註定勞碌命啊,希望你沒有。王陽明是誰?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那麼,54歲王陽明所說的這幾件事,究竟是指什麼呢?
  • 《王陽明心學》精選10句人生智慧,每天讀一遍,做個內心強大的人
    《王陽明心學》中的人生大智慧,字數不多,卻深有內涵。不妨收藏起來慢慢品讀學習。1、欲修身,先養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在他36歲時被貶到貴州龍場,就像是坐監獄一般,活著都是難事,但王陽明憑藉著強大的內心活了下來,還悟出了致良知王陽明的《傳習錄》記載了很多人生智慧,《王陽明傳》講述了他坎坷的一生,到最後成為一代大家的故事。
  • 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
    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中國五千年一共出了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剩下半個是曾國藩,今天就說和孔聖人齊名的王陽明。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抵制誘惑。
  • 《傳習錄》:讀懂王陽明,感悟心學大智慧
    王陽明將「心學」精華凝成這4句話28個字。他認為「良知」是心之本體,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慾遮蔽的心,這是「天理」,在「情感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而當人們產生意念活動的時候,把這種意念加在事物上,這種意念就有了善惡的差別。
  • 王陽明的心學精髓是什麼一起領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終極智慧
    很多人都是在明朝王陽明心學說裡顯淺的闡述,看似很專業其實很表層,雖你說過開悟的條件應是最佳時而不是挫敗低谷時期易跑偏悟錯。可不是天生就帶開竅人生的人不經歷惡錯敗永遠不會去想這些問題,所以想努力開竅的人必定正身陷逆境的,如何建議這些人在學習知行合一在開竅問題上有所成效。
  • 王陽明心學精髓:一生受益的終極智慧(必看)
    王陽明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人生感悟: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能體現人的心性修養。尋常人往往慌亂悲戚,唯有修養深厚者能做到泰然處之。文天祥說:時窮節乃現。如何才能擁有這種自覺和修養呢?
  • 王陽明心學:人生大智慧,素其位而行的秘密
    「素其位而行」的思想,以往很多時候被認為是思想保守,沒有進取精神。其實,王陽明所說的意思是有其深刻含義的,對今天的我們也不乏啟發意義。從某個角度來看,王陽明是反對那些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人,而不是要求人不思進取。而且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印證了這個道理。
  • 王陽明智慧:人生低谷時,不要垂頭喪氣,堅持這兩點會慢慢好起來
    王陽明智慧:人生低谷時,不要垂頭喪氣,堅持這兩點會慢慢好起來有人說,人生是一趟旅程,會有攀登高峰之時,也會有陷入低谷的境遇。人生低谷並不可怕,反而是蛻變重生的大好機會。比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對於如何面對人生低谷,一代心學大師王陽明也很有心得。
  • 王陽明心學智慧:能成大事的人,落魄時懂得這樣改變,內心更強大
    但是他堅持了下來,其實初到龍場的王陽明也曾經對自己的人生提出過質疑,也曾經失去過方向,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在不幸中慢慢成長。他開始跟自己的內心對話,他開始忽略自己身體上的苦,直面自己的內心,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他終於悟透了人生的真諦,開創了自己的心學智慧。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記住這2句話,成功不難
    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低谷中創造的,比如說著名的龍場悟道。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牢記王陽明下面的這2句話,註定是人上人,早晚飛黃騰達。在人生低谷中不要只會抱怨命運不公,而是修煉好內心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耐心等待,這是王陽明心學中一個很重要的處世理念。男人慾成大器,其過程正如做飯煲湯的過程,只有火候到了,做出的食物才會味道鮮美。
  • 《知行合一王陽明》,陽明心學精髓: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附:王陽明心學精髓名句及解讀)
    【解讀】 有位朋友問王陽明:「讀書而硬記不住,該怎麼辦呢?」王陽明回答說:「只要理解了,為什麼非要記住?要知道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本體光明。若僅求記住,就不能理解;若只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體光明。」王陽明說,讀書的目的在於發明我們的本心,就是「致良知」,而不在於記住一個詞,一句話。
  • 徹底讀懂王陽明心學,就靠這本2020最正能量日曆了!
    擁有這麼彪悍的人生,究其根本在於,他不僅是「知行合一」心學的提出者,也是罕見的「知行合一」踐行者!王陽明的心學是一種實用的學說,能夠讓我們的思維從混亂變清晰,性格從猶豫變果斷,內心從惶惑變安定。熊貓君以前給大家推薦過度陰山的《知行合一王陽明》系列。
  • 王陽明「心學」:福運弱的人,往往會敗在這四個人身上,要警醒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險些遺忘了對文史界非常重要的王陽明以及他的「心學」,好在近些年王陽明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大眾的視線中,被我們細細品味他的思想。王陽明:而福運弱的人,往往會敗在這四個人身上,一定要警醒啊。第一個人:德不配位的領導。
  • 王陽明的心學是什麼?是中國的救命稻草
    從古代來看,一個朝代進入鼎盛時期都會有思想出現來避免社會走向歧途,但是現在的中國沒有,人們為了一些利益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底線。三鹿奶粉、蘇丹紅、地溝油、有毒大米,我們90後這一代人都是從這些裡面長大的。以至於我們上學的時候,吃到奇怪的東西,害怕是什麼做的時候一般都是笑笑說句:吃不死人就行了,管他呢。雖然是句笑話,但是顯得有些可悲吧。
  • 王陽明心學9大經典語錄,「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王陽明是誰?王陽明有多厲害?最近幾年的「陽明熱」已經說得很多了,這裡不再贅筆。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令太多太多的人感到無奈、疲憊甚至痛苦,認為人生不順人意和充滿苦楚。如何化解,王陽明心學中早有答案:「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 王陽明的人生大智慧,就這2個詞5個字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要成就心學工夫,「事上磨」是主要,根本則在「誠意」。「誠意」和「事上磨」這兩個詞五個字體現了王陽明的人生大智慧。陽明心學的關鍵詞很多,諸如慎獨、立志、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根本上說的其實都是誠意。所以修習陽明心學,要抓住兩大關鍵詞——心能誠意,事上磨練。修心做事兩不誤,出世入世能兼得,這正是王陽明人生智慧的精髓所在。
  • 王陽明:年輕人焦慮急躁,記住這14字口訣,才能過得瀟灑自在
    王陽明:年輕人焦慮急躁,記住這14字口訣,才能過得瀟灑自在。明朝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曾與朋友交談,其內容說的是生活與思想意念雜亂無章,並深究其緣由,尋求解決的方法。《傳習錄》中有一段記載:「尋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無事亦忙,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