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問答:型式試驗報告使用問題

2020-12-15 中國質量新聞網

有網友於6月13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眾留言系統諮詢型式試驗報告使用問題,6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給予了答覆。

問:電梯監督檢驗時,如果控制櫃是外購,製造資料中的控制櫃型式試驗報告的申請單位是否必須和電梯整機製造單位一致?

答:設備與其電梯整機型式試驗證書中產品配置表內容相符即可。

註: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擬訂特種設備目錄和安全技術規範;監督檢查特種設備的生產、經營、使用、檢驗檢測和進出口,以及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標準、鍋爐環境保護標準的執行情況;按規定權限組織調查處理特種設備事故並進行統計分析;查處相關重大違法行為;監督管理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作業人員;推動特種設備安全科技研究並推廣應用。

相關焦點

  • 監管問答:關於質檢辦特(2007)375號文取消原型式試驗報告作廢的問題
    有網友於8月12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眾留言系統諮詢關於質檢辦特(2007)375號文取消原型式試驗報告作廢的問題,8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給予了答覆。問:我是洛陽卡瑞起重設備有限公司員工,我公司於2008年申請了QDY通用橋式起重機製造許可,該產品通過型式試驗並取得了製造許可證(型式試驗報告編號為08-Z-1305)。
  • 監管問答:起重機型式試驗報告問題
    請問一家起重機製造單位的製造許可證2018發的,有效期到2022年.製造許可證裡電動葫蘆門式起重機無MHX型,現在提供了一份今年5月份的MHX型的電動葫蘆門式起重機的型式試驗報告,請問該公司可以生產MHX型電動葫蘆門式起重機嗎?
  • 型式試驗檢驗監管方式的實施有什麼要求?
    (1)對實施型式試驗監管的出口企業實行登記制度。   (2)對出口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進行書面審核和現場驗證,重點審查其是否具備必須的安全項目的檢測儀器和相應資格的人員。   (3)嚴格按照規定對相關出口產品進行型式試驗,在取得型式試驗報告前,原則實施批批檢驗。
  • 監管問答:起重機型式試驗合格證是否有效
    有網友於7月30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眾留言系統諮詢關於起重機型式試驗合格證是否有效的問題,8月5日,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給予了答覆。問:TSG Q7002-2007 橋式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與2007年頒布實施,請問在2005年時候依據電動單梁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試行)所取得的LD的型式試驗合格證是否還繼續有效,還是需要是按照TSG Q7002-2007
  • 最新型式試驗證書查詢方法
    後臺有人諮詢型式試驗證書如何查詢或者查詢不到,小編之前也遇到同樣的困惑,和型式試驗機構人員溝通後,才知道準確的查詢方法,現分享給大家。點擊左側信息查詢,信息輸入:1、選擇設備種類:電梯;2、輸入製造單位名稱;3、輸入型式試驗證書編號,注意TSX後的空格也要輸入;4、注意型式試驗報告編號不要輸入。
  • 接地電阻櫃型式試驗報告的主要項目
    電阻櫃要定期進行型式試驗報告,試驗報告要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配電系統中性點接地電阻器DL/T 780》。接地電阻櫃型式試驗項目: 1)櫃體外觀及一般檢查; 2)櫃體的防護等級驗證;3)電阻櫃的電阻的測量,在常溫下,用電橋測量阻值在額定值的5%之內;4)溫升試驗,常溫0-40℃,在額定電流和額定故障時間內,電阻溫度溫升低於760℃,2小時溫升小於385℃;5)絕緣試驗,耐壓1分鐘,電阻的耐壓試驗;6kv,10kv,35kv要符合相應的標準,無擊穿和閃絡出現。
  • 特種設備型式試驗機構核准規則
    第三條特種設備型式試驗機構經過核准,獲得《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核准證(型式試驗)》(以下簡稱《核准證》)方可從事核准項目範圍內的型式試驗工作。    特種設備型式試驗機構核准項目見附件A。    第四條特種設備型式試驗機構及其檢驗檢測人員、試驗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不得從事特種設備的生產、銷售,不得以其名義推薦或者監製、監銷特種設備。
  • 市場監管總局對特種設備相關法律法規問題的答覆
    本版歸納了市場監管總局留言系統開通以來,對特種設備相關法律法規問題的答覆,供各地學習交流。  1.特種設備告知登記問:中央空調系統內部有二類壓力容器,由廠家組裝成體,安裝單位需要取得特種設備安裝許可資質、辦理告知嗎?使用單位需要辦理使用登記嗎?  答覆:目前壓力容器安裝單位應具備相應資質。
  • 方大特鋼熱軋帶肋鋼筋產品通過型式試驗
    近日,方大特鋼熱軋帶肋鋼筋產品通過國家建築鋼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疲勞和焊接型式試驗。  本次熱軋帶肋鋼筋產品按照新版標準GB/T1499.2-2018《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要求進行疲勞和焊接型式試驗,所有送檢樣品的檢測結果均符合檢測依據規定。
  • 武橋重工桅杆式起重機通過型式試驗
    武橋重工桅杆式起重機通過型式試驗 導讀:近日,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院和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院珠海分院一行,在珠海牛頭島中交聯合體島隧工程專用碼頭對武橋重工自行研製的3臺30噸桅... 近日,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院和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院珠海分院一行,在珠海牛頭島中交聯合體島隧工程專用碼頭對武橋重工自行研製的3臺30噸桅杆吊進行了重載型式試驗。   該試驗檢查小組查看了3臺桅杆吊的相關資料,並在現場對整機結構及主要配套件進行了檢查。隨後分別做了額重1.0倍、1.1倍的動載和1.25倍的靜載試驗。
  •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壓力管道定期檢驗規則—工業管道》(TSG...
    設計文件修改轉化完成後,氣瓶製造單位應向取得相應資質的氣瓶型式試驗機構提出氣瓶設計文件鑑定申請。   2.氣瓶和氣瓶閥門型式試驗機構應對未超過4年的原型式試驗報告進行覆核。新標準存在新增試驗項目或相比原標準在試驗方法、判定依據存在差異時,原型式試驗機構應主動告知製造單位需要增補的試驗項目,在增補的型式試驗項目完成後由型式試驗機構完成型式試驗報告的轉化,否則,型式試驗機構應直接轉化原型式試驗報告。對於新標準僅對個別試驗項目的試驗氣瓶數量要求與原標準不一致的,轉化時不需要增加取樣進行該項目的試驗。超過4年的型式試驗應按新標準重新進行試驗。
  • 鋼筋機械連接接頭試驗報告填寫要求有哪些
    【學員問題】鋼筋機械連接接頭試驗報告填寫要求有哪些?  【解答】機械連接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工程中採用機械連接時,應由該技術提供單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檢驗報告。該報告可為複印件,但應有原件存放單位公章,保證原件的可追溯性。
  • 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常見問題
    12 境內企業600t履帶式起重機安裝和檢測問題?按照國質檢鍋[2003]174號文規定,起重量大於100t的履帶起重機首次使用前逐臺進行型式試驗,不需安裝單位具備相應資格。 1)國內已公布型式試驗機構的產品,應由外商送樣到國內做,不用派人抽樣;2)國內無型式試驗機構的產品,由審查組在國外監督,由國外有相應資格的獨立機構進行,並出具報告;3)已有中國標準的產品,按中國標準做。暫無中國標準的,可按國外標準執行。
  • 監管問答:老舊叉車辦理使用登記是否需要提供首次檢驗報告
    4月28日,有網友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眾留言系統諮詢老舊叉車辦理使用登記問題。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給予了答覆。問:針對一臺2004年出廠的老舊叉車辦理使用登記,已由監察部門出具監察指令書,申請定期檢驗並取得定期檢驗報告。
  • 權威報告:運用基於風險的監查 讓臨床試驗質量審核更高效
    在今年發布的《行業指南:基於風險的臨床研究監查問答》(草案)中,FDA重申:「基於風險的監查,是使申辦者能夠在臨床研究過程中識別確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近日,臨床研究組織協會(Associ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Organizations,ACRO)發布調研報告,詳細分析了ARCO成員在臨床試驗中運用RBM的情況。
  • 太美醫療科技:建立信息化溝通平臺,有效管理臨床試驗安全性報告
    為配合新版GCP的施行,2020年6月19日,CCHRPP與RDPAC聯合發布了《臨床試驗安全性報告管理工作指引(試行版)》(以下簡稱"指引"),旨在提供新政之下臨床試驗安全性信息管理的落地執行方法和行為標準。《指引》發布後,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和熱論。本文將從多個維度來解讀《指引》的主要思路和意圖,並針對近期遇到的行業共性問題給出相應解決方案。
  • 標準 I 再議型式檢驗
    Q:(20200702)標準 I 型式檢驗與「形式」檢驗 型式檢驗報告可以這樣出嗎常規指標是自檢的,有部分衛生指標是外檢的,我可以把外檢的結果寫到自己的報告中嗎,註明檢測結構的名稱和報告的編號,這樣做合不合規呢?
  • 化妝品型式檢驗應該檢測什麼?多久做一次?
    葉竹洪博客在瀏覽某食藥監官網時發現一型式檢驗報告問題的網上諮詢,回復是:未了解到相關硬性規定,企業可按需要向第三方檢測機構申請。
  • 2016監理工程師質量控制:鋼筋連接施工試驗與檢測
    1.鋼筋焊接接頭試驗方法  鋼筋焊接接頭外觀質量檢查合格後,方可進行力學性能試驗。鋼筋焊接接頭的基本力學性能試驗方法包括拉伸試驗、抗剪試驗和彎曲試驗三種。  鋼筋焊接接頭的各種試驗,一般應在常溫(10~35℃)下進行;如有特殊要求,亦可根據有關規定在其他溫度下進行。
  • 試驗數據管理系統TDM6.0產品功能介紹之——問答機器人
    面對行業變化與業務變化,業務人員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業務難題。大部分人員會依賴百度搜索去解決問題,但是卻因為網絡上的內容五花八門,時常無法找到滿意的答案;另一部分人員會在公司內部找同事協助解決,但是又不清楚哪一個同事能具體解決此問題,只能一個人一個人依次問詢,浪費大量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