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掃地僧,蟄伏30年後,竟一舉顛覆數學界,他何時轉回中國籍?

2021-02-23 中國國家歷史

人生的寂寞嶺,

又有幾人,

願當守寺的掃地僧?

···

「北大掃地僧」

「庾信平生最蕭瑟,

暮年詩賦動江關。」

61歲的張益唐這樣形容自己。


三年前,

一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

被數學界最高期刊《數學年刊》

強烈推薦發表之後,

這個沉寂了三十年的人,

瞬時成為了數學界的傳奇。


他的證明,給孿生素數猜想證明開一個真正的「頭」。意思可以理解為,本來數學家在這個猜想裡大海撈針,而他把大海變成了湖泊,還提供給別人繼續縮小範圍的方法,這讓他獲獎無數。


《素數間的有界距離》手稿

不懂數學的人,

並不覺得有什麼厲害,

但就像運動員們,

會為了0.01秒的進步經年努力,

數學也需要不斷地突破瓶頸。


只是這一次,

在孿生素數猜想被提出100多年後,

它被張益唐證明,

從此數學家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開始攀登其他高峰。


《數學年刊》出了名的嚴格,

幾乎所有論文,

都要經過1到2年的審核,

而張益唐的論文在三個星期後,

就被雜誌採納了。


他的審稿人是數論界的頂級專家伊萬尼克,他罕見地公開了自己審稿人的身份,高調地表示:「這是一個有歷史性突破的重要工作,文章漂亮極了。」

伊萬尼克說:「他的論文將引發持續性的優化和雪崩式的改進。」

哈佛教授馬祖爾表示:「為他的堅韌、勇敢和獨立而感動」……


但誰能想到,

在被世界認可之前,

這位學術卓越的數學家,

竟半生漂泊在外,

一直默默無聞。


出生上海,

文革期間隨母親下鄉讀幹校,

9歲他開始研究勾股定理,

對所有的數學猜想充滿好奇。


那個特殊年代,

取消了大學制度,

迫不得已,

他只能去北京的鎖具廠當工人。


1978年高考恢復,

他匆匆地考了一次,

成績不太理想,

但第二年重新再考,

他卻敲開了北大的門。


數學系是他唯一的選擇,

那時候,他是北大數學系,

最出名的才子,

同班同學王小東說:

「在我心裡,他是唯一一個

數學天分比我高的。」


張益唐靠前第二排,左手邊第二個

以優異的成績本科畢業,

又順利在北大完成碩士學業,

甚至時任校長的丁石孫,

都極力推薦他去美國深造。


導師丁石孫

於是一個箱子,

一個挎包,一雙木頭筷子,

還有一本《古文觀止》,

他去了普渡大學。


普渡大學就讀博士,

導師是臺裔數學家莫宗堅,

兩年就寫好了博士論文,

但論文讓導師的理論被檢驗出錯誤,

這讓張益唐幾乎無法畢業。


導師莫宗堅

博士只能就讀七年,

終於在最後一年,

他交出了自己的博士論文,

導師莫宗堅通過了他的論文,

卻不肯為他寫推薦信。


這意味著,

走學術研究路線的他,

不會被任何研究機構錄用,

他又因為不滿意自己的博士論文,

不肯發表出去,

從而失去了在數學界立足的機會。


成名之後,

他閉口不談當年和導師的過往,

即使對最親密的朋友也緘口,

「這個事情就過去了,

我不想談。」


沒有成就,

他拒絕了丁石孫校長,

請他執教北大的邀請,

這個決定他沒有解釋過,

但是朋友們看得出來,

他在爭一口氣。


不搞學術了,還是要生存,

朋友在肯塔基州開了一家賽百味,

知道他的境況,

邀請他過去幫忙。


送快遞,端盤子,

在汽車旅館做小工,

賽百味做收銀員,

沒有固定收入,

他只能住在朋友房子的地下室裡。


好友說:「他的才華一直沒有被很多人認識到,甚至有些跟他很近的朋友說他到處漂流,甚至到處蹭飯,對他相當過分,甚至給他臉色看,都有過。」


到了新世紀,

校友唐樸祁在英爾特公司上班,

找他解決一個數學問題,

他花了一個星期完成,

唐樸祁驚覺,七年過去了,

他依舊是那個才華洋溢的北大才子。


唐樸祁和另一個校友葛力明看不過去,

幫他在新罕布夏大學謀了個職位,

臨時講師,工資一課一結,

過了好幾年,才轉成正式講師。


平時堪稱沉默寡言,

但講學極為幽默,

他的熱情都在數學上。


48歲他和一個華裔姑娘結了婚,

但是婚後不常在一起,

妻子海倫知道他需要孤獨,

她不理解他的研究,

但是理解他的為人,

她能做的就是不去妨礙他。


孤獨不是一種狀態,

而是一種選擇。

張益唐就是那個選擇了孤獨的人。


可與傳統意義上的天才狂人不同,

他並不是苦行僧,

有很多愛好,

甚至有過目不忘的能力。


極愛俄羅斯文學和古典音樂,

對武俠世界也頗有高論,

他對文學、歷史、政治的談論,

使朋友常常為他

驚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傾倒。


愛因斯坦說過:

「我不能容忍這樣的科學家,

他拿出一塊木板來,

尋找最薄的地方,

然後在容易鑽透的地方鑽許多孔。」


張益唐可能就是愛因斯坦,

最欣賞的那類科學家,

他本可以研究幾個小問題,

發表許多好文章,

為自己贏得名利。

但是他不願,不肯做小問題,

他只想和數學的靈魂直接對話。


只有完美的東西,

他才願意發表出來,

孿生素數猜想被研究了很久,

直覺告訴他,

自己應該可以解決。


那一天去看朋友音樂會的排練,

出發前二十分鐘,

他去朋友家後院散步,

後院經常有小鹿出沒,

他想看看鹿會不會來。


他坐在樹下,

沒有等到鹿,

卻等到了一絲頓悟的靈感,

仿佛就在那個瞬間,

他感覺自己跨越了擋在

孿生素數面前的那根髮絲。


後來他什麼也沒說,

還直接和朋友去了音樂會,

回去之後的幾個月裡,

《素數間的有界距離》問世了。


當《數學年刊》打電話給他的時候,

他絲毫沒有聲張,

只對妻子說,

「你這幾天注意一下新聞,

可能會有關於我的。」


妻子完全沒有領會意思,

不過可愛的是,

當網上鋪天蓋地張益唐的新聞時,

妻子海倫給他打電話,

告訴他既然出了名,

記得把頭髮梳好。


多年的好友,

在別人口中得知這個消息,

給他打電話,

他回了一句,

「哦,你也知道了啊。」

讓人哭笑不得。


論文發表之後,

張益唐受邀去哈佛演講,

座無虛席,

甚至走廊都坐滿了人,

搶不到位子的,

在網上守直播,

他們想看看這個牛人到底會說些什麼。


成名之後,

依舊低調淡定,

「我的心很平靜。

我不大關心金錢和榮譽,

我喜歡靜下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新罕布夏大學的教學依舊進行,

有人問他會不會覺得廟小,

他覺得無所謂,

以後也可能會發生變動,

因為遺憾這裡找不到好學生。


20年未歸國,

回國的時候,

領事館的人質問張益唐,

為什麼不回國。


極少生氣的他,

第一次拂袖而去,

他說如果回國,

絕對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


「世俗壓力太大了,你躲不開的,你要不出論文,你就會怎麼樣怎麼樣。我自己可以沉住氣,我不要這些東西,但你的家人、親朋好友不答應,在美國就沒有這個問題。我欣賞美國的地方是你在一個快餐店打工,在一個超級市場收錢,沒有人看不起你。在美國我還是我,但回了中國我就不是我了。」


蟄伏三十年,

無人理解,不受認可,

天賦可以承擔短暫的精彩,

但唯有堅持,

才能賦予永恆以改變。

轉自公眾號:藝非凡

★ 《趙氏孤兒》真相:一樁由亂倫通姦引發的血案

趙氏孤兒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然而這個流傳千年的《趙氏孤兒》其實有兩個版本,而我們所熟知的那一個,其實是假的。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 中國歷史上兄弟相殘的皇室爭鬥

封建皇權的延續和更替充斥著勾心鬥角,血腥風雨。集榮耀和權力於一身的皇帝並不輕鬆,既要防異族外戚,更要防身邊的兄弟手足。縱覽中國帝史,兄弟相殘的皇室爭鬥時常發生。君無二人,成王敗寇在皇位繼承上演繹地淋漓盡致。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投稿郵箱:zggjls@126.com

QQ群: 460382533

相關焦點

  • 北大才子蟄伏30年後,竟一舉顛覆數學界
    曾是北大的傳奇天才,為專門培養他,北大還把他送到美國深造。可這個天之驕子,卻在美國從此一蹶不振,淪落到四處蹭飯,送外賣、端盤子……而30年後的今天,他卻用一件事,就轟動震驚了整個世界!他,就是張益唐。「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61歲的張益唐,這樣形容自己。
  • 張益唐:他蟄伏30年,他58歲突破世紀難題,他是數學界「掃地僧」
    2013年,一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被數學界最高期刊《數學年刊》強烈推薦發表之後,這個沉寂了三十年的人,瞬時成為了數學界的傳奇。他只發了一篇論文便突破了世紀難題「孿生素數猜想」,一鳴驚人。此人就是張益唐,當時他已經58歲了。
  • 北大掃地僧登臺,兩任校長用他勉勵畢業生
    ,卻一度只能靠著送餐員等零工維持生計;他年過半百,生活艱辛,心中仍裝著數論的大問題……一鳴驚人後,權威雜誌讚美他為——「一個數學界的重大猜想被敲開了大門。」北大才子半生顛沛流離,年過半百竟轟動數學界,咱們來看看這個傳奇故事
  • 他是數學界的「凱撒大帝」、40年不拿中國薪水,卻為中國數學做太多!
    33歲獲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是該獎項的首位華人得主。                                               此後, 他幾乎拿遍了數學界所有的大獎。但他卻不為名聲所累,擔任國內4家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卻40年不拿中國薪水,一心只想幫中國做好數學。
  • 離世21年後,徒弟道出他真實人品,顛覆三觀
    1922年,華羅庚進入中學,在這裡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伯樂王維克老師,這位老師在發現華羅庚的數學才能後,竭盡全力地幫助他,也正是這樣才越發堅定了華羅庚往數學領域走的決心。 可惜的是,華羅庚的家境並不好,讀高中時家中無法再給予他金錢的支持,無奈之下,他只能退學回家幫父親做事,只不過他並不甘心於這樣的生活,在退學後的5年時間裡,他自學了高中和大學的數學課程。
  • 異地車輛轉籍怎麼轉回老家?來看看汽車內行人怎麼說!
    對於異地車輛轉籍,也就是車輛異地過戶,有兩種情況,第一,是你自己外地的車輛想轉回自己戶口所在地!第二,是你在外地購買的二手車,想轉回自己戶口的所在地!但是程序都是大同小異,給你講解一下!去車輛管理所直接跟他們說,我車輛要提檔要轉籍。
  • 蘇步青:中國數學界的「老壽星」
    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蘇步青是國際公認的幾何學家,也是中國微分幾何學派的創始人,被譽為「東方第一幾何學家」,他也是中國數學界最長壽的數學家。   有一次,蘇步青竟用20種不同的方法證明了一個幾何定理,震驚了全校師生,愛惜人才的校長洪彥遠勉勵蘇步青好好學習,將來送他去日本留學。   1919年7月,蘇步青中學畢業時,給已經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職的洪彥遠校長寫了一封信,提及出國留學的願望,洪彥遠很快回信並兌現當初的承諾,給蘇步青匯了200銀元資助他去日本留學。
  • 他是北大保送生,卻放棄麻省理工,選擇出家為僧,氣病母親
    這個消息傳到國內,讓全國人民上下沸騰,讓中國數學界對這位天才少年有了關注和好奇。柳智宇憑藉出色的成績被北大青睞,北大向柳智宇拋出橄欖枝,柳智宇保送到了北大並參加國家數學集訓隊。不僅僅是身邊的人,大到社會、國家和國際數學界,對柳智宇都充滿了期待——期待他可以超越自己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績。父母對柳智宇從小就引以為傲,對他充滿了呵護和關心,對他的數學天賦充滿了興奮;社會對柳智宇充滿了好奇和仰慕,覺得柳智宇與普通大眾不一樣,認為柳智宇是被上天眷戀的寵兒;老師們對他充滿了渴望,渴望他做出輝煌的成就。但是,柳智宇是什麼樣的想法?
  •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阿貝爾獎
    阿貝爾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是由挪威政府籌資,為紀念挪威數學家N.H.阿貝爾(1802-1829)而設立的國際數學大獎。2001年8月,挪威首相宣布設立阿貝爾獎,以紀念阿貝爾二百周年誕辰,每年頒發一次,由挪威文理科學院管理,任命5人的遴選委員會以及20~30人的科學顧問委員會負責提名。獎金數額為600萬挪威克朗(約合83萬美元),大致同諾貝爾獎相近。目的是擴大數學的影響,吸引更多年輕人從事數學研究。阿貝爾獎從2003年起逐年頒發。首屆獲獎者為法國數學家J.
  • 「數學界的掃地僧」張益唐受聘北大 稱被求知慾支配一生
    近日,著名華人數學家、被稱為「數學界掃地僧」的張益唐受聘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這位恢復高考後最早的北大數學系畢業生,輾轉半生,又回到了燕園。2013年4月17日,張益唐發表了一篇題為《素數間的有界間隔》的論文,為解決「孿生素數猜想」提供了一個新方向。
  • 達州千年古剎雲海寺火了30人學霸僧團引來無數慕名者
    這座位於四川達州境內海拔980米的仙女山山頂的千年古剎,近來被人發現:住在裡面的30名僧人中,平均年齡只有29.5歲,其中7名大專學歷,7名本科、兩名碩士、1名博士,成為名副其實的「學霸」僧團。這群年輕人出家之前的身份是:大學老師、銀行職員、醫務工作者……所有的人都有同樣的疑問:這樣一群高學歷的年輕人,他們為何如此選擇?
  • 盤點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
    數學家的資料:極客數學幫今天來給大家講講有關於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數學獎與他的獲獎者們。趕快來看看吧。傑西·道格拉斯(Jesse Douglas,1897年7月3日-1965年9月7日),美國數學家,生於紐約,1920年至1924年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他是1936年首屆菲爾茲獎兩位得主之一,以嘉許他在1930年解決了普拉託問題。
  • 大清最後的武士:僧格林沁,到底有多牛?
    從1851至1853年,太平軍僅僅花了兩年多時間,就從廣西金田一路打到了逼近北京的天津靜海,當時,從東北南下增援的滿族黑龍江騎兵馬隊,竟被北伐的太平軍打得丟盔棄甲,有的甚至在被打敗後沿路要飯回到了北京,以致1853年的北京城內,到處都是沿街乞討的所謂八旗精銳。
  • 北大畢業後,放棄麻省理工出家為僧,天才出走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2018年數學最高獎項、被視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茨獎由年輕的數學大師彼得·舒爾茨摘得桂冠。但認為對這位獲獎者的興趣並不大,反而將目光投向了位於北京的龍泉寺。因為這位獲獎者曾經多次敗給了龍泉寺的賢宇法師。
  • 丘成桐數學界的「凱撒大帝」!40年不拿中國薪水實現數學強國夢
    在世界上,當我們談論哈佛大學時,談論中國的清華大學是一個概念。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哈佛有多好。然而,根據美國學術界的說法,有一個人的價值超過了哈佛數學系的一半。我們很難想像他會有多好。我們為這個人是中國人而自豪,更為這個人在清華大學而自豪。2009年,他來到清華,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
  • 中國數學天才「剃髮為僧」,隱居深山10年,父母不願跟他見面
    2005年,我國一名高二學生以滿分的成績奪得「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循環賽」金牌;2006年,他再次以滿分奪得「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隨後被保送到北大數學系,畢業前又成功拿下世界名校麻省理工(MIT)的入學權,並且對方承諾為他提供每年7萬美元(約48.5萬人民幣)的全額獎學金
  • 黎曼猜想將揭謎底 千條數學定理是死是活在此一舉
    黎曼猜想將揭謎底 千條數學定理是死是活在此一舉時間:2018-09-24 19:20   來源:前瞻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黎曼猜想將揭謎底 千條數學定理是死是活在此一舉 黎曼猜想將揭謎底。
  • 大四學生聲稱解決世界數學難題 受到數學界質疑
    ,「90後」的他破解了》為題,刊發了韶關學院大四學生王驍威破解「世界數學難題」的報導。  王驍威本不願意接受採訪,他說,過多的採訪沒意義。但近來網絡上對他的質疑聲,讓他願意面對媒體並回復質疑。  這是一個原本被視為又一個劉路(22歲破解「西塔潘猜想」,現為中南大學學生)的年輕人。剛被媒體報導時,外界發現兩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生於1990年,同樣並非優等生,同樣據媒體稱破解了懸而未決的「世界數學難題」而引起轟動,同樣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 當代華人數學界未被翻越的三座高峰,除了丘成桐和陶哲軒,還有他
    解決Calabi猜想,證明單連通Kahler流形若有非正截面曲率時必雙全純等價於復歐氏空間, 並給Frankel猜想一個解析的證明 在1982年丘成桐獲得了數學界的最高榮譽獎章——獎-菲爾茲獎,菲爾茲獎被稱之為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 韋德兒子籍籍無名,布朗尼或衝擊選秀前三
    布朗尼展現選秀前三天賦:2018年,詹姆斯的大兒子,也就是布朗尼詹姆斯排名全美第25,雖然比不上當年的詹姆斯,但能在全美排名25位,已經是不錯的成績,未來也極有可能進入NBA。科比曾被問到:「如果女兒和布朗尼約會,你是個什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