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蟄伏30年後,竟一舉顛覆數學界

2021-02-13 楊超數學考研

今天給各位推薦一篇我自己比較喜歡的文章,介紹的是一位數學家。

之後也會給各位分享我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文章或者故事,作為學習之餘的一點放鬆。

天賦過人,記憶力超群。曾是北大的傳奇天才,為專門培養他,北大還把他送到美國深造。可這個天之驕子,卻在美國從此一蹶不振,淪落到四處蹭飯,送外賣、端盤子……

而30年後的今天,他卻用一件事,就轟動震驚了整個世界!他,就是張益唐。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61歲的張益唐,這樣形容自己。


三年前,一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被數學界最高期刊《數學年刊》強烈推薦發表之後,這個沉寂了三十年的人,瞬時成為了數學界的傳奇。

1955年他出生在上海,父親是電氣工程系教授,母親在機關工作。他從小就愛看書,有過目不忘的本事,4歲就能熟練背出100多個國家的首都,歷朝歷代的年號和皇帝;9歲他開始研究勾股定理,對所有的數學猜想充滿好奇。


然而由於身處那個年代,他的求學之路十分坎坷。文革期間隨母親下鄉讀幹校


那個特殊年代,取消了大學制度,迫不得已,他只能去北京的鎖具廠當工人。


1978年高考恢復,他匆匆地考了一次,成績不太理想,但第二年重新再考,他卻敲開了北大的門。


數學系是他唯一的選擇。那時候,他是北大數學系最出名的才子,同班同學王小東說:「在我心裡,他是唯一一個數學天分比我高的。」


張益唐靠前第二排,左手邊第二個

之後,他又跟隨著名數論專家潘承彪,在北大讀了3年碩士。而時任北大數學系主任的丁石孫,對他欣賞已久,1984年,第一時間就推薦他去美國留學。


丁石孫

然後他就帶著簡單的行李和雄心壯志,就踏上了去往美國的飛機。

短短兩年時間,他就完成了博士論文,成功的證明了著名難題「雅可比猜想」!可那時他的證明是建立在,導師莫宗堅的一個研究成果之上,當全世界的數學家們,蜂擁而上研究他的論文時,卻發現了他的導師莫宗堅的研究有誤。他雖是兩年就完成了博士論文,可這樣的得罪導師的結果,卻是讓他幾乎無法畢業。


普渡大學規定博士生學制最長到七年,他就苦等到第七年,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可事情還沒完,導師莫宗堅雖認可他「十分出色的論文答辯」,卻拒絕為他書寫工作推薦信。


而在美國博士畢業,得不到導師的推薦信,他根本就無法在學術界立足,更不可能有任何研究機構願意錄用他。

一個天才,僅僅因為導師的一封推薦信,才華無處施展,以至於漂泊半生!

之後為在美國活下去,他不得不另謀出路,之後他不僅在餐廳遞盤子、洗碗,還做過快遞小哥,在汽車旅館當過小工,沒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溫飽都是問題,常常窮到兜裡摸不出一分錢,只能借住在朋友家的地下室,過得極其落魄。

沒有成就,他拒絕了丁石孫校長,請他執教北大的邀請,朋友們都看得出來,他在爭一口氣。

儘管生活困頓,他卻始終,沒有放棄對數學的思考,1999年,當時在美國Intel實驗室,他北大的師弟唐樸祁找到他,向他請教一個一直被困擾的數學問題。而僅僅三個星期後,他就解決了。唐樸祁驚訝的說:天才果然還是天才!


唐樸祁,和另一位北大校友,合力為他在新罕布夏大學,謀得了一份臨時講師的工作。


平時沉默寡言的他,但講學極為幽默,他的熱情都奉獻給了數學。

他還常和學生們說:我不相信金錢是成功唯一的選擇標準。也許,我們可以掙很多錢,但賺錢賺多了並不一定就等於說,你的人生就確實有意義。所以,如果我們是有志於做學問的話,我建議你不要輕易放棄你的理想。

他是這樣去說,也是這樣去做的,他自己就從未放棄過理想,而為了理想,他也一直堅守著孤獨。

那段時間,他每次授課完畢,就一頭鑽進自己的數學世界遨遊,開始研究起了世紀難題:孿生素數猜想



孿生素數的問題,已有約200年歷史,和孿生素數猜想一起被提出的,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猜想」,可見孿生素數猜想的地位。儘管兩百多年來,有無數學者多次努力,可直到2011年,關於孿生素數猜想的研究,仍沒取得任何進展。

2012年7月3日,他前往科羅拉多州拜訪朋友齊雅格,順便為其兒子輔導數學功課。授課之餘,朋友讓他小憩一會,他就到住所後院散步,後院裡有兩株樹,不時會有小鹿來樹蔭下納涼,他就抽著煙等著,看能不能等到梅花鹿。

沒想到,鹿沒來,他醞釀半生的靈感卻來了!為他直接打開了孿生素數的大門。

之後,他用幾個月的時間,一口氣完成了《素數間的有界距離》。2013年4月17日,他把論文提交給了《數學年刊》,而他的文章直接到了,當今頂級的解析數論專家,亨裡克·伊萬尼茨那裡審核。他罕見地公開了自己審稿人的身份,高調地表示:「這是一個有歷史性突破的重要工作,文章漂亮極了。」


《素數間的有界距離》手稿

而他的這項研究,究竟有多逆天呢?

他研究成果就是成功把,大海撈針的力氣活,縮短到在水塘裡撈針,而他給出的方法還可以,把水塘撈針輕鬆變為,遊泳池裡撈針。光是給出了這一偉大框架就已經是,讓全世界數學家瞠目結舌的壯舉了!

令國際數學界更為震驚的是,當他們找到這篇論文的作者時,他居然是在一所不太知名的大學裡,擔任臨時講師,籍籍無名,而且他甚至幾乎沒發表過專業論文。

可就是這樣一個世界數學界,幾乎都沒人知道的中國人,他的證明,被認為可能超過,數學家陳景潤的「1+2」證明,短短數月間,他就幾乎拿遍了,數學領域的所有榮譽。《自然》、《科學美國人》等主流媒體,紛紛爭搶報導他的重大發現。


雖然他在數學領域的專業貢獻,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很遠距離,可他卻為中國在世界學術領域,插上了一面國旗,證明了中國數學家的能力與成就。

那時已年近60的他,在沉寂三十年後,終於名揚世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014年,他獲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皇家音樂學院,瑞典皇家藝術學院聯合設立的,Rolf Schock獎中的數學獎。同年8月,在韓國首爾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他獲邀請在閉幕式前作全會一小時邀請報告。

9月,又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並得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的邀請,被直接聘為正教授。

可功成名就後,他閉口不談當年和導師的過往,即使對最親密的朋友也三緘其口,每每有人提起,他就會說:這個事情都過去了,我不想談。


之後功成名就的他回國,這一晃已經20年過去了,回國的時候,領事館的人質問他:為什麼不回國?

極少生氣的他,拂袖而去,他直率的說:如果回國,可能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世俗壓力太大了,你躲不開的,你要不出論文,你就會怎麼樣怎麼樣,我自己可以沉住氣,我不要這些東西,但你的家人、親朋好友不答應,在美國就沒有這個問題,我欣賞美國的地方是,無論你在一個快餐店打工,還是在一個超級市場收錢,沒有人看不起你。他是很怕人際關係,儘量不去參與這些東西。數學這個東西,本來就是最純淨的。在美國我還是我,但回了中國我就不是我了

現在的他還遠沒有止步,又馬不停蹄地研究起其他世界難題來。可能幾十年才頓悟,也可能一生無解,但他不在乎,因為他向來把,「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他從不關心金錢和榮譽,只喜歡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一心一意,沉迷在自己的興趣裡,這,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張益唐,這樣的數學家,真是值得我們為他點讚!

---我是分割線--

相關焦點

  • 北大掃地僧,蟄伏30年後,竟一舉顛覆數學界,他何時轉回中國籍?
    三年前,一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被數學界最高期刊《數學年刊》強烈推薦發表之後,這個沉寂了三十年的人,瞬時成為了數學界的傳奇。《數學年刊》出了名的嚴格,幾乎所有論文,都要經過1到2年的審核,而張益唐的論文在三個星期後,就被雜誌採納了。
  • 張益唐:他蟄伏30年,他58歲突破世紀難題,他是數學界「掃地僧」
    2013年,一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被數學界最高期刊《數學年刊》強烈推薦發表之後,這個沉寂了三十年的人,瞬時成為了數學界的傳奇。他只發了一篇論文便突破了世紀難題「孿生素數猜想」,一鳴驚人。此人就是張益唐,當時他已經58歲了。
  • 北大數學系「兩大才子」,留學後留在美國,他們的話值得深思
    北大的才子才女們,很多都對國家的發展牽腸掛肚,但還有一些從北大出來的人,他們在學有所成之後並沒有選擇留在國內。接下去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他們是北大數學系的「兩大才子」,這兩個人在去美國留學後全部留在美國,他們很乾脆地被美國「挖走」。這兩個人曾經說過的話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NO1:數學界「掃地僧」張益唐。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赴美留學後全都留在美國,過得如何?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赴美留學後全都留在美國, 過得如何?北京數學系中有著這樣四個人,他們對數學有著誠摯的熱愛,並且在這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他們被人稱為北京大學的四大數學天才,他們也是最被老一代數學大師看好的數學界的接班人。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出國深造後都留在了美國,如今怎樣了?
    北大是世界一流大學,最令北大引以為傲的是數學系。數學在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在很早就存在,比如古時人們發明了算盤,中華民族從那個時候就與數學結下了不解之緣,生活中處處都能接觸數學,可以說是非常的實用。北大也培養出很多數學系天才,特別是在2000年前後,北大出現一批天賦異稟的年輕數學天才,比如當時有名的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分別是許晨陽,張偉,惲之瑋和朱歆文。遺憾的是,這四人出國深造後,都留在了美國,那他們如今怎麼樣了?第一位許晨陽,老家在重慶,他算得上是四大才子之首。在讀高中的時候就凸顯出他在數學方面的才華,還被校領導看中。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出國留學後全都留在美國,現在怎樣了?
    在北大數學系這樣熱情洋溢的年輕人中,有四位年輕人嶄露頭角。他們被譽為北京大學的四位數學天才,也是最被上一代大師們看好和器重的數學界的弄潮兒。他們分別是,許晨陽、惲之瑋、張偉和朱歆文。許晨陽這四位數學天才都獲得過奧林匹克競賽金獎,其中許晨陽與惲之瑋還獲得過SASTRA拉馬努金獎,這是數學界公認的大賽,就如同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甚至含金量更高,篩選條件也更為嚴苛。國內的數學界都期盼著他們能繼續成長,開創自己的新世界,帶領中國數學界在世界數學上奪得更多的榮耀。
  • 他是北大才子,畢業後放棄高薪賣豬肉,20年後成億萬富豪
    按照常理,能進北大深造的學子在畢業後應分配到不錯的工作,而擁有一個比較美好的人生才對,畢竟知識改變命運。然而曾有位北大高材生,後來竟下崗了,而且只能當1名屠夫,還遭受別人的白眼20年。1985年,19歲的西安文科狀元陸步軒考進了北大中文系。隨著4年的大學生涯,陸步軒使自己的文學水平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1989年,他從北大畢業。就算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他要找份稱心的工作估計手到擒來。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留學後卻都選擇留在美國,原因竟都高度一致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留學後卻都選擇留在美國,原因竟都高度統一有人評價說數學這個學科是一切研究科學領域的基礎,其中直接關聯的便有物理學、化學。而金融行業、計算機技術、製造工業甚至是農業生產等等行業領域更是依託於數學的進步才得以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為全球經濟的繁榮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 那年數學奧賽:北大才子戰勝德國天才,14年後他倆如何了?
    他比柳智宇幸運,因為他出生在德國,父母分別是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專家,他叫舒爾茨,曾4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取得三金一銀的傲人成績,有種數學界天選之子的感覺。然而舒爾茨在這4次參賽中的那一敗,就是在2006年敗給了那個出生在普通家庭的柳智宇。
  • 北大畢業的浙江才子,寧可在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
    一方面是國外的工作環境和先進的技術更好更多,而另一方面則是國外工作福利待遇好,這是毋庸置疑的,曾經有一個北大畢業的才子,他就非常想要去國外工作和生活,剛去國外的時候為了生活在餐廳裡面擦盤子,寧願這樣也不願意回國當教授,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北大才子怎麼樣了呢?
  • 北大才子張益唐,淪落美國刷碗,飽受欺凌,58歲破解世界性難題
    在數學界,有一個並不知名的人物,1978年的時候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但是誰能想到,就是這個北大才子,在旅美的時候淪落到刷碗,還送過外賣,飽受欺凌,但是如今大器晚成,在他58歲的時候破解了世界性的難題,那就是「孿生素數猜想」。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全部赴美留學卻一去不返,如今現狀怎樣?
    這些高端人才本應該像錢學森院士一樣回國為祖國做貢獻,可是前有顏寧赴美,後有北大四大才子留美任教。我國培養出的高端人才,為何頻頻上演&34;的戲碼?北大四大才子留學美國一去不復返,現在狀況如何呢?他們被稱為清華四大才子,他們分別是數學家張偉,朱之瑋,朱歆文和許晨陽。他們在北大創造了許多奇蹟,是北大的風雲人物。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北大數學系,絕對是北大最引以為傲的「超級學系」。自建校以來,北大培養了無數在國際數學舞臺上綻放光彩的數學家。特別是2000年前後,北大數學人才井噴,出現了一大批天賦異稟的青年數學天才。其中,許晨陽、張偉、惲之瑋、朱歆文四人,年少成名,屢獲國際數學大獎,被譽為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他們結束北大的學業後,均選擇赴美留學,如今現狀如何?又有幾人回國?一:許晨陽,1981年生於重慶。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出國深造後卻全都留在美國,現狀如何?
    北京大學的數學系一直以來都是王牌專業之一,這裡集中了來自全國的數學天才,廣大學子也以能考上北大數學係為榮。在21世紀伊始的時候,北京大學的數學人才更是呈井噴式浮現,一時間這裡甚至成為了全國的數學人才中心。
  • 寧在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北大才子,如今怎樣了?
    引入2013年4月,張益唐這個名字可謂是響徹了數學界。因為他破解了困擾數學界長達一個半世紀的難題,「孿生素數猜想」。為此,有諸多數學界的天才稱:沒想到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這個問題被解決。在張益唐畢業8年後,在另一位北大校友的幫助下,他去了新罕布夏大學授課。
  • 一個金點子,顛覆北大清華壟斷MBA優秀生源局面!
    產品策略「金點子」:顛覆北大清華長期壟斷MBA優秀生源局面我關掉批發部去北京讀MBA,同時在學校MBA中心打工,擔任中心主任助理。那些年生源不足,北大清華人大外經貿四所大學MBA生源100%來自第一志願,其他院校生源不足需要接收北大清華落榜生調劑。
  • 當初揚言寧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的北大才子,如今過得怎樣?
    北大作為我國最優秀的學府之一,是無數年輕學子的夢想所在,同樣,這裡也培養了無數的一流人才,每年的畢業生都是各個公司爭相競爭的人才。然而卻曾有一位才子,從北大畢業之後去了美國,在此之後更是揚言寧可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那麼這位才子,如今過的怎樣了?
  • 當年,那位說中國是「紙老虎」的北大才子,加入日籍結局如何
    有很多人努力地考上清華北大等重點學校,畢業後用行動報效了祖國,但也有一些人卻與祖國背道而馳。當年,曾經有一位說中國是「紙老虎」的北大才子,隨後他竟加入日本國籍,這位才子的結局如何?石平是一位四川人,他從小出生在普通家庭,由於家裡比較貧困,所以小時候的他便非常懂事,努力讀書,希望能有一個好前途。
  • 他是北大的數學天才,因一篇論文得罪導師被打壓,用30年走向巔峰
    他是北大的數學天才,因一篇論文得罪導師被打壓,用30年走向巔峰在國內從不缺乏天才般的學生,每年都會誕生那麼幾個天才學生,他們從小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能力,這些學生只要經過培養,都會成為社會的精英人才,清華北大又是主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和輸出基地,每年都會收入很多天才學生
  • 他是北大數學天才,因一篇論文得罪導師被打壓,用30年走向巔峰
    他是北大的數學天才,因一篇論文得罪導師被打壓,用30年走向巔峰在國內從不缺乏天才般的學生,每年都會誕生那麼幾個天才學生,他們從小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能力,這些學生只要經過培養,都會成為社會的精英人才,清華北大又是主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和輸出基地,每年都會收入很多天才學生,同時,也會送出很多天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