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
一年下來,也就是中秋節後距離年就越來越近,恰好中秋節時候也正是農業繁忙的季節,繁忙什麼呢?秋收,這是普天下人衣食住行的總結,沒有秋節的收成,接下來的歲月,所有人都會收到生計的影響,但介於天氣和地域氣候的差異,有的地方豐收,必然就有地方欠收。那麼,誰家願意欠收呢。
年怕中秋月怕半
想必年怕中秋給人的印象會更深,這個意思是說一年來,對於農民最重要的時節來臨了,秋收預示著有無口糧、是否溫飽、能否富裕。作為靠天吃飯的農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將田地的糧食幾乎視為自己的孩子,經過悉心的呵護,莊稼一天天長大,終於到了有收成的時候,如果收成尚好,一家人都有吃的、孩子的學費能交上,不至於輟學,年邁的父母就可以吃到糧食,不至於老來吃不上飯,老來無錢看病。只要收成好,農民無憂,家人和諧。
就像學生上學,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到了考試時間能考出好成績是最好不過,如果成績差怎麼面對供養自己讀書的父母呢?同樣,到了中秋節前後,田裡的莊稼如果收成不好,那將是農民最害怕的事情,因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作為家庭的頂梁柱卻沒有良好的收成,一家人怎麼辦呢?所以年怕中秋,而月怕半,包括後面的人怕中年歲怕夕,都是在感嘆歲月無常,催人老的無奈。
月怕半。一個月到了十五號時,意味著這個月很快就過完了。古人言:「日中則昃,月滿則盈」。當月亮圓的時候,看上去很美,但誰知道接下來它就要缺了。大文豪蘇軾也說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而人到中年也是中年危機爆發最普遍的時刻,承當了上老下小和家庭、事業雙重壓力的中年人很難適應,甚至很多感情問題也都集中在這個時候爆發了,即便我國早已脫離單純靠農業的年代,但是離婚率卻逐年增加。
人怕中年歲怕夕
所以人到中年如果沒能把握好,自然就有「歲怕夕」。前半部分人生如果沒有混好,老來自然更加艱難,一些努力奔忙的人都不一定把自己的餘下歲月過好,更不用說投機取巧和不務正業的行為了,到老再買帳,估計就來不及了。所以人怕中年歲怕夕,當然「夕」也可以理解為末。
小孩最渴望過年,可是大人呢?在過往的歲月裡,我們以農業為主的時代,每當過年時也是他們最發愁的時候。小孩要壓歲錢,花衣服,來年上學的費用等等,壓不垮背,也會壓得肺喘不過來氣。不垮中年人的背,也會壓得肺喘不過來氣。
所以為了以後更好過,最好趁現在就努力,要不然真就應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圖片源於網絡,文章由網上資料整理原創,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