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究竟什麼意思?你讀懂了嗎

2020-12-19 文史撰家

「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

一年下來,也就是中秋節後距離年就越來越近,恰好中秋節時候也正是農業繁忙的季節,繁忙什麼呢?秋收,這是普天下人衣食住行的總結,沒有秋節的收成,接下來的歲月,所有人都會收到生計的影響,但介於天氣和地域氣候的差異,有的地方豐收,必然就有地方欠收。那麼,誰家願意欠收呢。

年怕中秋月怕半

想必年怕中秋給人的印象會更深,這個意思是說一年來,對於農民最重要的時節來臨了,秋收預示著有無口糧、是否溫飽、能否富裕。作為靠天吃飯的農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將田地的糧食幾乎視為自己的孩子,經過悉心的呵護,莊稼一天天長大,終於到了有收成的時候,如果收成尚好,一家人都有吃的、孩子的學費能交上,不至於輟學,年邁的父母就可以吃到糧食,不至於老來吃不上飯,老來無錢看病。只要收成好,農民無憂,家人和諧。

就像學生上學,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到了考試時間能考出好成績是最好不過,如果成績差怎麼面對供養自己讀書的父母呢?同樣,到了中秋節前後,田裡的莊稼如果收成不好,那將是農民最害怕的事情,因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作為家庭的頂梁柱卻沒有良好的收成,一家人怎麼辦呢?所以年怕中秋,而月怕半,包括後面的人怕中年歲怕夕,都是在感嘆歲月無常,催人老的無奈。

月怕半。一個月到了十五號時,意味著這個月很快就過完了。古人言:「日中則昃,月滿則盈」。當月亮圓的時候,看上去很美,但誰知道接下來它就要缺了。大文豪蘇軾也說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而人到中年也是中年危機爆發最普遍的時刻,承當了上老下小和家庭、事業雙重壓力的中年人很難適應,甚至很多感情問題也都集中在這個時候爆發了,即便我國早已脫離單純靠農業的年代,但是離婚率卻逐年增加。

人怕中年歲怕夕

所以人到中年如果沒能把握好,自然就有「歲怕夕」。前半部分人生如果沒有混好,老來自然更加艱難,一些努力奔忙的人都不一定把自己的餘下歲月過好,更不用說投機取巧和不務正業的行為了,到老再買帳,估計就來不及了。所以人怕中年歲怕夕,當然「夕」也可以理解為末。

小孩最渴望過年,可是大人呢?在過往的歲月裡,我們以農業為主的時代,每當過年時也是他們最發愁的時候。小孩要壓歲錢,花衣服,來年上學的費用等等,壓不垮背,也會壓得肺喘不過來氣。不垮中年人的背,也會壓得肺喘不過來氣。

所以為了以後更好過,最好趁現在就努力,要不然真就應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圖片源於網絡,文章由網上資料整理原創,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啥意思?中秋有什麼害怕的?
    時光飛逝,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中秋時。古詩云: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樣本來一家人團聚的日子裡,很多人卻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繼續忍受了相思之苦。尤其是對於廣大的農民兄弟來說,他們不像其他的上班族,是沒有法定假日一說的。即便是放假了,有些也捨不得回家。
  • 老人言: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說的是什麼意思?
    文/隨風飄散老人言: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說的是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中秋節是舉家團圓的日子,所以在昨天中秋節的時候你們有沒有回家陪伴自己的親人呢?小編想應該很多人都沒有回家吧,就像小編一樣,因為小編的假期只有兩天,回家根本就不划算,而且小編家裡還沒有人,就算是回家了沒有意義,你們是什麼原因而導致自己沒有回家的呢?現在中秋節已經過去了,所以小編就為大家說一兩個關於中秋節的俗語吧,這個俗語就是「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古人講「年怕中秋,月怕半」,中秋節兩樣都佔了,有什麼講究?
    當時蘇軾便也是在中秋佳節時,獨自一人在遙遠的異鄉漂泊,對月飲酒,思念家人,便有了這樣的千古絕句。自2008年中秋節成為國家法定節日以來,這還是筆者度過的第一個雙節,即一起度過了「中秋節和國慶節」。因此在今年秋季的奶茶梗過去後,網絡上便又流行起了「雙節」梗,即國慶和中秋在一起啦,以此來以網際網路的方式慶祝雙節。
  • 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與中秋有關的4句農諺,每句都經典
    今年立秋是公曆的8月7號(農曆6月19),正好在中伏時期,是特別熱的時候,農俗裡說的「中秋熱死牛」的「熱」其實就是指的中伏。「早秋丟」,丟的是農作物是收成,而「晚秋收」,收的就是秋后豐收,「中秋熱死牛」則是中午立秋天氣炎熱,「秋老虎」天氣發生可能性很高。
  • 中秋節全民詩會,原創詩詞鬧中秋
    一年一度中秋夜,月到中秋分外明。邀三五知己,酌七八杯小酒,品著月餅,賞著月亮,吟詠幾句詩詞那就更圓滿了。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太平常了,李白的花間一壺酒太簡單了,要是能自己隨心寫那麼幾首,一定能火爆朋友圈。
  • 老話「人怕三長兩短」,究竟是啥意思?後半句同樣經典,長見識了
    前言:明代範文若《鴛鴦棒·恚(huì)剔(tī)》中曾言「「我還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兒,須一路尋上去,萬一有三長兩短,定要討個明白。」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成語文化更是蔚為大觀。而在我國俗語文化之中,也有這樣一句俗語「人怕三長兩短」,當成語文化和俗語文化相結合,裡面蘊含了無窮的智慧和學問。那麼有的朋友會問,「人怕三長兩短」這句老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究竟哪「三長」,哪「兩短」呢?下面筆者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奧秘。首先「三長兩短」有著幾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就是和棺木有關。
  • 老一輩的人常說「男人怕柿子,女人怕梨」,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老一輩的人常說「男人怕柿子,女人怕梨」,什麼意思,你知道嗎?現在我們身邊美食的種類也是非常多的,而現在有很多的人都是非常喜歡吃美食的,要不現在怎麼會有吃貨一說呢,很多人在追求美食的時候,都忽略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養生,其實這個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
  • 民間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闊步走」,究竟啥意思?
    俗語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歷代都被人廣泛地提及,俗語到如今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 俗語的能量不容小覷,讀懂俗語,可以讓我們避免走很多彎路。 有這樣一則俗語說的是「男怕三搖頭,女怕闊步走」,這句俗語聽起來就很有意思。我們從字面意思來理解,說的是男人害怕三搖頭,女人害怕闊步走,這樣理解使人摸不著頭腦。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到底是怎樣的呢? 「男怕三搖頭」其實說的是就怕男人三搖頭,這讓我們想起一句話「一問三不知」。
  • 「事怕合計,人怕客氣」,你知道什麼意思嗎?在職場中很實用
    比如這一句「事怕合計,人怕客氣」。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首先,我們來看上句,事怕合計。事怕合計是說大家一起商量著做事情,就能把事情做好。這放到現在的職場中非常有用的。現在的工作絕對不是一個人獨自就能完成的,必須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 農村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的很多老話俗語都是和人的一些習慣有關係的,通過這些習慣,會根據經驗總結出擁有這類習慣人的一些脾氣習性,雖然說不能是百分百的準確,但很多時候還真的是很管用很靈驗的,這也是多年的經驗累積所留下來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看看是什麼意思。
  • 農村老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歡迎關注煙雨濃,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老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老話其實是過去的一種說法,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對於漫長寒冷的冬季,早已經不像是過去那樣難捱,在過去不論生,仰或是死,對於寒冬臘月都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情,臘月也是一年之中氣溫最低的時候,數九歌的最寒冷的三九四九都是在臘月之中度過,而且還會盡力小寒大寒凍死老漢的節氣,可見沒有什麼季節比寒冬臘月在冷的了。
  • 中秋啥意思?農村有哪些風俗呢
    導讀:在中秋佳節即將來臨的時候,我們有必要普及一下中秋的有關知識,比如什麼時候是中秋節?是陽曆還是農曆?中秋節的農村一些風俗等,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時間真快,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半」,說明到中秋節的時候一年時間很快就要過去了,還有三個半月就到春節了。而一個月的的時間就怕每個月的15號,過了15號一個月也要過去了。2020年中秋節是哪一天呢?
  • 俗話說: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俗話說: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發現很多人在平時的生活中都會聽說過很多俗語,有的俗語,聽起來其實也是比較有意思的,而我們今天也是要說一句俗語的,而這句俗語就是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相信很多人也是聽說過這句話的
  • 對於孤獨的人,中秋的圓月,是思鄉的離愁!
    開篇導語:又是一年中秋到。每逢此時,遠在他鄉的遊子,總是難掩心中那鬱郁的思鄉之情。在這個闔家團圓的節日裡,一人在外總是感到分外的孤獨!自古以來,圓月便是鄉愁,而中秋則更是對思鄉的寄託。「今月曾經照古人」,明月照見了幾多悲歡離愁,不變的是月光裡那份對故鄉的牽掛,變了的是牽掛故鄉的人。記得小時候,家鄉的月亮是那麼的圓,月光是那麼的潔白。而那散發出仿似天香的金色桂花,也成為了獨有的故鄉味道。自從為了理想背起行囊遠赴他鄉,好像再也沒見過那樣的月亮。每次見到桂花,也總沒有故鄉那濃鬱的幽香。
  • 農村老話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具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有時候要結合很多因素去懂,特別是一些初看莫名其妙的話,比如這句「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話讓人冷不丁看見時就會感覺茫然,為啥男人怕八月,女人怕臘月?他們在害怕什麼?其實這句話是個半截話,因為每句話後面還有半句,但也不排除地方不同,所以講法不同,像是我們這邊,說的就是「男怕八月——忙斷腰;女怕臘月——不離刀」。這麼一看,意思就比較明白了,可是還是多少讓人不解。那麼這具體是啥意思呢?現在還有沒有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尋求很多機會,想要藉此改變自己的階級或者人生,可是城市雖大,但是容下一個我們卻那麼艱難,有時候我們會說那些北漂,滬漂,深漂究竟是為了什麼選擇,背井離鄉,獨自一個人品嘗這萬千的孤獨與寂寞。
  • 中年如秋至 _光明日報 _光明網
    前幾年體檢,在年齡一欄寫下「39」這個數字的時候,頓時意識到自己來到了中年的門檻,像是被命運的大手狠狠拍一掌,那滋味無以言表,一顆心如貝殼碎了一地,如履碎屑,針針在心。  所謂中年,再也不是望山月而抒懷的年齡了,唯有低頭急急趕路。  中年是什麼呢?中年是負重的年紀,上有行動遲緩日漸孱弱的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黃口小兒。
  • 農諺中「男人怕屬雞,女怕屬羊」到底是什麼意思
    而現在去農村仍然可以聽到一些人在談論農諺,今天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的諺語,那就是「男怕屬雞,女怕屬羊」,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句諺語的前半句,那就是男怕屬羊了,為什麼呢?所以在我們的嚴重如果屬雞的話那就太辛苦了,屬雞也就一輩子的勞碌命,不能夠富貴,所以農村就說男怕屬雞。並且我們在以前的認知中,雞跟鳳凰是有關係的,而且還認為雞就是鳳凰在人間的化身。而鳳凰一般都是形容女子的,要是男的屬雞的話總是給人不夠陽剛,而男人最應該有的就是男子漢氣概,一聽屬雞的話,陽剛氣就減少了一半吧。所以認為男人屬雞不太好。
  • 農村老話「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生活是多彩多樣的,特別是一些俗語,更是老人飯後的話題,雖然聽起來特別俗氣,但確有著它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也聽說過一些老話,那你肯定就會知道,這些老話都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
  • 古語說:「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到底是什麼意思?
    對於"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就怕西瓜皮「這一句俗語其實是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它又蘊藏著什麼含義?B、男性具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如果被人稱之為"軟柿子",那麼,這或許也就意味著這個人非常的弱勢,非常容易被人欺負。C、"柿子"與"死子"也是諧音,家庭一旦死了兒子之後,這不就是斷後了嗎?以後的家庭日子應該怎樣哪?家庭的財產誰來繼承?這其實就是對男怕柿子的一種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