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啥意思?中秋有什麼害怕的?

2020-12-11 農夫也瘋狂

時光飛逝,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中秋時。古詩云: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樣本來一家人團聚的日子裡,很多人卻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繼續忍受了相思之苦。尤其是對於廣大的農民兄弟來說,他們不像其他的上班族,是沒有法定假日一說的。即便是放假了,有些也捨不得回家。因為到了中秋以後,小半年也已經過去了,更應該努力掙錢了!農村裡的老人們在中秋時節就常念叨著「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這樣一句老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

其實這句老話的原句是「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兒立志在少年」。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其下半句就演變成為了「星期怕過禮拜三」。而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一年中到了中秋節的時候,基本上過去一大半了;而一個月到了月半時也過去了一半;一個星期中過了星期三,那也就很快就這一周就結束了。

其背後的道理是在提醒我們,光陰似箭,我們已經流失了一大半的時光了,在剩下的時間裡要努力珍惜,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對於農民朋友來說,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而到了中秋節能收穫的基本已經收穫了,也不能再進行耕種了,一年的收成到底怎樣也心中大致有數了,所以也就有了「年怕中秋月怕半」的說法。

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太平。

我們都知道,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而八月十五是中秋節。而這句老話也是農民經驗的總結,其意思是說到了農曆七月十五之後,基本上再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旱災或者是水災了。而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之後,一年糧食收成如何,也基本上心中有數了。

因為在七月十五之前正是莊稼生長的關鍵時期,如果有大的雨水或者是旱災那對莊稼的影響比較大。而過了十五就不一樣了,因為這個時期基本上不在會有大的旱情或者是災情了,就算是有,對農作物的影響也不大。同樣的道理,農作物到了中秋節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是快要收穫的季節了,因此今年的收成如何,大家都心裡有數了,所以就有了八月十五定太平的說法。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這句民諺老一輩人都是深信不疑的,其字面的意思是說在八月十五的時候如果晚上看不到月亮,也就是陰雨天的話,那麼在五個月後的正月十五可能會有降雪天氣。聽村裡的老人說,這句話的準確率非常高,一般能達到80%以上。雖然古人也沒搞清楚其背後的原因,但是卻在長期的觀察過程中,發現了這兩者之間的聯繫。現代氣象學的研究結果是在這兩個節日天氣之間有著一種相互呼應的關係,這也是大氣韻律活動的一種表現。

今天就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在您的家鄉有哪些習俗呢?今晚你家鄉是否具備賞月條件呢?

相關焦點

  • 老人言: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說的是什麼意思?
    文/隨風飄散老人言: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說的是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中秋節是舉家團圓的日子,所以在昨天中秋節的時候你們有沒有回家陪伴自己的親人呢?小編想應該很多人都沒有回家吧,就像小編一樣,因為小編的假期只有兩天,回家根本就不划算,而且小編家裡還沒有人,就算是回家了沒有意義,你們是什麼原因而導致自己沒有回家的呢?現在中秋節已經過去了,所以小編就為大家說一兩個關於中秋節的俗語吧,這個俗語就是「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究竟什麼意思?你讀懂了嗎
    「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一年下來,也就是中秋節後距離年就越來越近,恰好中秋節時候也正是農業繁忙的季節,繁忙什麼呢?秋收,這是普天下人衣食住行的總結,沒有秋節的收成,接下來的歲月,所有人都會收到生計的影響,但介於天氣和地域氣候的差異,有的地方豐收,必然就有地方欠收。那麼,誰家願意欠收呢。年怕中秋月怕半想必年怕中秋給人的印象會更深,這個意思是說一年來,對於農民最重要的時節來臨了,秋收預示著有無口糧、是否溫飽、能否富裕。
  • 古人講「年怕中秋,月怕半」,中秋節兩樣都佔了,有什麼講究?
    當時蘇軾便也是在中秋佳節時,獨自一人在遙遠的異鄉漂泊,對月飲酒,思念家人,便有了這樣的千古絕句。自2008年中秋節成為國家法定節日以來,這還是筆者度過的第一個雙節,即一起度過了「中秋節和國慶節」。因此在今年秋季的奶茶梗過去後,網絡上便又流行起了「雙節」梗,即國慶和中秋在一起啦,以此來以網際網路的方式慶祝雙節。
  • 中秋啥意思?農村有哪些風俗呢
    導讀:在中秋佳節即將來臨的時候,我們有必要普及一下中秋的有關知識,比如什麼時候是中秋節?是陽曆還是農曆?中秋節的農村一些風俗等,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時間真快,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半」,說明到中秋節的時候一年時間很快就要過去了,還有三個半月就到春節了。而一個月的的時間就怕每個月的15號,過了15號一個月也要過去了。2020年中秋節是哪一天呢?
  • 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與中秋有關的4句農諺,每句都經典
    二、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中秋的一大習俗就是賞月,如果中秋這天下雨或陰雲密布,就會非常掃興。不過農村也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啥意思呢?農村覺得,八月裡月亮最圓時是八月十四晚上,也可能在八月十七日早上。三、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懼中年歲懼夕中秋是農曆的八月十五,意味著在農曆裡,這一年已經過了一大半,而八月也已經過了一半。為何人們會說「年怕中秋月怕半」呢?這其實和農事安排有關!
  • 中秋節全民詩會,原創詩詞鬧中秋
    一年一度中秋夜,月到中秋分外明。邀三五知己,酌七八杯小酒,品著月餅,賞著月亮,吟詠幾句詩詞那就更圓滿了。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太平常了,李白的花間一壺酒太簡單了,要是能自己隨心寫那麼幾首,一定能火爆朋友圈。
  • 佛教徒為何要在中秋之夜禮拜月光遍照菩薩?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由於中國人從天上的月圓,來象徵人間團圓美好的事物,因此,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而習俗上,出門在外的異鄉人,在這一天也都應該合家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 中秋雜想:過中秋應該過什麼?
    前兩天,公司組織了一場中秋普茶會,其中一個小小的環節是分享各自家鄉的習俗或者中秋趣事。突然發現好多人不願意分享了,大部分的人說他們也沒有過比較有趣中秋,所以沒啥好分享的。我私下想了下,是不是因為現在的中秋節失去了儀式感,所以就沒啥好分享了呢。
  • 對於孤獨的人,中秋的圓月,是思鄉的離愁!
    開篇導語:又是一年中秋到。每逢此時,遠在他鄉的遊子,總是難掩心中那鬱郁的思鄉之情。在這個闔家團圓的節日裡,一人在外總是感到分外的孤獨!自古以來,圓月便是鄉愁,而中秋則更是對思鄉的寄託。「今月曾經照古人」,明月照見了幾多悲歡離愁,不變的是月光裡那份對故鄉的牽掛,變了的是牽掛故鄉的人。記得小時候,家鄉的月亮是那麼的圓,月光是那麼的潔白。而那散發出仿似天香的金色桂花,也成為了獨有的故鄉味道。自從為了理想背起行囊遠赴他鄉,好像再也沒見過那樣的月亮。每次見到桂花,也總沒有故鄉那濃鬱的幽香。
  • 今年中秋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 19年中秋具體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在理? 時至九月,三秋來臨!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新學年也步入正軌。相比中小學來說,步入到了高中階段,父母陪讀現象也開始增多!
  • 「中秋月團圓」感受文字中的中秋文化
    中,甲骨文字形是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飄帶,旗杆正中豎立,本義為中間、中央。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四季,一季分孟仲季三個階段。農曆的八月,居於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居八月之中,故稱八月十五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半。
  • 佛弟子如何過中秋,你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南無月光菩薩摩訶薩(中秋節)中秋時節,民間除了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同樣的,中秋也是佛子團圓的盛會,眾多寺院都會在中秋之日舉辦品禪茶、聽古琴、賞桂花活動,共度中秋。那麼作為佛家弟子,我們該如何過中秋呢?
  • 中秋月
    中秋偶感春雨世語中秋月正圓,吾憂港臺國不全。撼樹蚍蜉欲霸地,緣槐螞蟻妄吞天。港治廾載暴又亂,臺獨三旬囂且癲。骨肉親情總歸心,江山一統是必然。春雨,原名劉春玉,陝西富縣人。中秋寄語豹子又是中秋望遠樓,臨風把酒向天酬。心聲並與清輝灑,從此家家無別愁。中秋前夜過銅川中秋前夜過銅川,如柱車燈照遠山。唐玉華宮遺址冷,大香山寺老僧閒。
  • 中秋月亮瘦了什麼梗 今年月亮都瘦了是什麼意思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網絡最新資訊 > 正文 中秋月亮瘦了什麼梗 今年月亮都瘦了是什麼意思
  • 日本人是怎麼過中秋的?
    其實中秋節的習俗不僅在中國有,日本人同樣也過中秋節,不過日本的中秋節這天不是法定節假日,日本人過中秋的習俗也跟我們不太相同。今天小編和你說說日本人是怎麼過中秋節的。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じゅうごや),也叫中秋明月、芋明月、慄明月。
  • 客家人是這樣過中秋的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節日過完一個又一個,走到「中秋」,不知不覺秋天都已經過了一半了。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亦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是我國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中秋佳節之如何過中秋,中秋要準備些什麼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馬上就到了,中秋節,出門在外打工的親戚家人們都回來了,除了飲食服務類的行業,基本上打工一族都會放假一天,多則幾天。那麼中秋佳節預言人月兩團圓,這麼有意義的節日怎麼度過,如何跟家人度過?月餅。中秋節月餅是缺一不可的,月餅圓圓的,象徵著月亮,團圓。所以才有月餅。
  • 佛教:中秋節是怎麼演變來的,為什麼叫中秋節,佛教怎麼歡度中秋
    中秋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中秋節。中秋節在古代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一說,意思就是祭拜月亮。春秋的《周禮》一書中就有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指的是祭拜月亮。這更加說明了「中秋節」很早的就在民間流傳,開展祭月的活動,這是中秋節的前身。而祭月這種活動一直延續到漢代,才逐漸的有了「中秋節」的說法。
  • 《中秋月·嫦娥甩袖》
    廣寒宮宮殿群包括:一宮:即廣寒宮;二館:天籟館、百花館;三亭:望鄉亭、凌雲亭、會仙亭;四臺:青龍臺、朱雀臺、白虎臺、玄武臺;五殿:太和殿、文華殿、長生殿、觀音殿、清暑殿。傳說月宮中有仙樹丹桂,還有玉兔、吳剛、嫦娥、金蟾諸仙。借指月亮。   5.
  • 一個人如何過中秋?這份攻略請收好!
    當然,一個人過中秋也不要怕,古人用詩詞告訴我們,在這個以「團圓」為主題的日子裡,即便不能與家人在一起,也能過一個有意義、有意思的中秋節。比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大家都覺得簡直堪稱真理;宋神宗還「自作多情」的覺得是寫給自己,讀到「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嘆一聲:蘇軾終是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