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嫦娥甩袖》

2020-12-22 魯網

  作者:邱承彬 

  版本一:《中秋月·嫦娥甩袖》 

  嫦娥甩袖 輕舞翩躚 

  金蟾多子 繁星爍閃 

  玉兔搗藥 時隱時現 

  吳剛斫桂 亙古不變 

  廣寒諸仙 氣定神閒 

  娑婆有情 憧憬豔羨 

  丹桂氣足 馥地芳天 

  出世聞鬱 會仙亭邊 

  稼穡豐熟 瓜果漫山 

  情人望月 寄思祈圓 

                    0一八年九月二十四日 

  版本二:《中秋月·嫦娥甩袖兮》 

  嫦娥甩袖兮 輕舞翩躚 

  金蟾多子兮 繁星爍閃 

  玉兔搗藥兮 時隱時現 

  吳剛斫桂兮 亙古不變 

  廣寒諸仙兮 氣定神閒 

  娑婆有情兮 憧憬豔羨 

  丹桂氣足兮 馥地芳天 

  出世聞鬱兮 會仙亭邊 

  稼穡豐熟兮 瓜果漫山 

  情人望月兮 寄思祈圓 

                    0一八年九月二十四日 

  部分注釋: 

  1.翩躚(piān xiān):亦作「蹁躚」,形容輕快地旋轉舞動的樣子。 

  2.斫(zhuó)桂:用刀斧砍桂花樹。斫,用刀斧砍。 

  3.亙古:意思是自古以來;整個古代。 

  4.廣寒:即廣寒宮,又叫月宮、蟾宮等,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位於月球的宮殿。神話傳說中月宮是一個宮殿群,宮殿數和布局別具一格。廣寒宮宮殿群包括:一宮:即廣寒宮;二館:天籟館、百花館;三亭:望鄉亭、凌雲亭、會仙亭;四臺:青龍臺、朱雀臺、白虎臺、玄武臺;五殿:太和殿、文華殿、長生殿、觀音殿、清暑殿。傳說月宮中有仙樹丹桂,還有玉兔、吳剛、嫦娥、金蟾諸仙。借指月亮。 

  5.娑婆:佛教用語,即娑婆世界的簡稱,佛教把我們居住的世界稱為娑婆世界或大千世界,即凡塵俗世。娑婆漢譯「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貪慾、嗔恚、愚痴)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 

  6.有情:佛教用語,舊譯為眾生,即生存者之意。指人類、諸天、餓鬼、畜生、阿修羅等有情識的生物。其他如草木、金石、山河、大地等,佛教則稱無情。有情與無情合起來是佛教對世界的總概括。 

  7.憧憬:意思是對某種事物的期待與嚮往。 

  8.豔羨:羨慕的眼睛都紅了,形容非常羨慕。豔,十分。羨,喜愛;羨慕。  

  9.丹桂:又叫金桂,桂樹的一種,常綠灌木,雌雄異株,葉長橢圓形,開橘紅色花,香味很濃,是珍貴的觀賞植物。丹桂泛指桂樹。 

  10.氣足:本詩指香氣十足。 

  11.馥():指氣味芬芳、香氣很濃的意思。 

  12.芳:香氣,花草的香味。 

  13.出世:佛教用語,指出離凡塵俗世。出,出離;離去;離開。世,指凡塵俗世,即我們所居住的世界。 

  14.鬱:香氣濃烈。 

  15.會仙亭:月宮中的亭子,神仙相會的地方。借指月亮。 

  16.稼穡(jià sè):泛指農作物;莊稼。出自《詩經·大雅·桑柔》:「降此蟊賊,稼穡卒癢。」朱熹集傳:「又降此蟊賊,則我之稼穡又病,而不得以代食矣。」唐儲光羲《晚次東亭獻鄭州宋使君文》詩:「林晚鳥雀噪,田秋稼穡黃。」 

  17.豐熟:亦作「豐孰」,猶豐收。指莊稼成熟豐收。出自《史記·趙世家》:「年穀(gǔ)豐孰,民不疾疫。」 

  白話譯文: 

  嫦娥甩甩衣袖,輕輕地跳起了美麗的舞蹈。 

  金蟾身上長滿了疙瘩,象徵著多子多福,疙瘩閃閃發光就像宇宙中的星星在閃爍。 

  月宮中的玉兔在悠閒地搗藥,隨著月亮的明暗時隱時現。 

  吳剛在修仙時犯了錯誤,被玉帝責罰去砍桂花樹,每砍一次,樹會自動長出來,從古至今就這樣砍下去,長出來,不斷重複,從來沒有停止過。 

  廣寒宮中的諸位神仙,悠然自在鎮定。 

  大千世界中的有情眾生,對月宮中神仙的生活既期待嚮往,又非常羨慕。 

  丹桂開花香氣十足,香氣鋪滿了大地,也鋪滿了月宮天堂。 

  真想離開世間,去天上聞一聞月宮的桂花香氣,同時去月宮的會仙亭邊看看神仙相會或與神仙聚會。 

  大地上莊稼成熟豐收,瓜果桃李滿山遍野,一派豐收的景象。 

  有情的人兒仰望著明亮的中秋圓月,寄託著對親人、情人的思念,祈禱幸福與團圓。 

   

  中秋月2018924日(農曆815)晚攝於濟南嘉匯環球廣場四樓露臺(邱承彬攝影) 

   

  中秋月2018924日(農曆815)晚攝於濟南嘉匯環球廣場四樓露臺(邱承彬攝影) 

   

  中秋月2018924日(農曆815)晚攝於濟南嘉匯環球廣場四樓露臺(邱承彬攝影)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等,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七月孟秋、八月仲秋、九月季秋)之半,故名,也有個別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圓寓人團圓,有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想念情人、祈盼豐收、祈禱幸福之寓意,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神話傳說,嫦娥是羿的妻子,羿是遠古時一個力大無窮、善於射箭的英雄。當時天上共有十日,十日盡出,大地焦枯,人們很難生存,羿為民除害,射下九日。一位仙人為表彰其功績,送了一包長生不老之藥給他,羿將藥交給妻子嫦娥保存,卻被徒弟逢蒙得知,乘羿外出之際逢蒙逼著嫦娥交藥。嫦娥在萬分緊急之時將藥吞下,瞬間,她身輕如燕,逕直飛上了月宮,這一天正是八月十五。羿從此和嫦娥分居兩地,只能在每年八月十五中秋月圓之時,設桌祭供,與嫦娥相見。 

  中秋月圓,象徵著親人團圓,幸福平安!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號:六不居士,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旅遊專欄作家,旅遊文化學者,詩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國頌》、《黃河頌》、《雪山聖湖頌》、《高山流水頌》、《泰山頌》、《黃山頌》、《中秋月·嫦娥甩袖》等為邱承彬著名的頌詩)

相關焦點

  • 過中秋你只知道嫦娥,中秋節你可以知道嫦娥
    突然出現的聲音,把兩個仙娥嚇了一跳,她們聽出這是月宮元老蟾蜍的聲音,連忙求饒,「蟾蜍大人,我們再也不敢了……」月中蟾蜍:「這次原諒你們了,背後說別人壞話,終歸不是什麼好事!不過,你們也不用羨慕嫉妒恨,嫦娥和人間的中秋節並沒有半毛錢關係。」
  • 中秋懸案:吳剛與嫦娥 劉學
    中秋佳節,先祝各位闔家團圓每到中秋,賞花賞月賞秋香(木哈哈哈哈)心中一陣竊喜小時候過中秋嫦娥的故事根本聽不進去
  • 中秋恐怖故事:嫦娥竟是蛤蟆精?
    ——唐·許晝《中秋月》密恐預警的分割線以蟾代月是古文中常見的借代手法,如蟾月、蟾宮、蟾闕、蟾光等。不過說起來,民間但凡與蟾蜍扯上關係的俗語大多不是什麼好詞,如「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癩蛤蟆趴腳面——不咬人,膈應人」、「癩蛤蟆墊床腳——死撐活挨」等。
  • 中秋:原來嫦娥出現的這麼早,難怪嫦娥奔月會有這麼多的故事版本
    又到一年中秋節,又是闔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好日子,中秋夜晚,在月光的沐浴下,大人們又開始和孩童們講起「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據說與嫦娥有關的故事最早出現在遠古時代的文化典籍《歸藏》裡,其中有云:「昔常娥以不死之藥奔月」,後來傳到民間,就漸漸地衍生出許多不同的故事版本,這個故事在西漢的《淮南子》中也有簡介,東漢的高誘還對這個故事作了註解,云:「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
  • 中秋賞月舉國歡騰,天宮一號傳捷報「嫦娥驕傲」
    又到一年中秋舉國歡騰,同賞月。天宮一號傳喜報,嫦娥驕傲。真是鼓舞人心,又一個新紀元。千江有水千江月,此月天上僅一枚無不感嘆,歲月如歌。何曾遠遊如夢,多少年來,文人墨客,無不是對月敲詩 星空客,嫦娥寂寞。藉此來抒發對中秋賞月,感嘆時光流轉,歲月有情又無情。又何嘗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到佳節倍思親。多麼悽美豪邁,多麼真實的寫照,遊子思鄉之痛,杯杯酒喝離愁。
  • 中秋拜月和嫦娥有關,吃月餅竟然是因為劉伯溫和朱元璋
    中秋拜月和嫦娥有關,吃月餅竟然是因為劉伯溫和朱元璋中秋佳節臨近,中國對於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習俗也是在不斷的演變,現代人都知道中秋節吃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可是在元代以前竟然是沒有月餅的朱元璋劇照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而月神就是嫦娥。
  • 中秋節只跟嫦娥有關?唯美的中秋故事,看完才知道被騙了這麼多年
    「孟仲季」:一個季節分為三段,「孟」是初,「仲」是中,「季」是末,「仲秋」就是中秋月亮最圓的時候。宋代吳自牧在《夢粱錄》裡也解釋說:「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 。」天黑了之後,月亮升上天空,又詩意、又浪漫、又團圓的節日。
  • 中秋特刊 嫦娥與吳剛到底……?
    月宮嫦娥吳剛玉兔八月十五的傳說缺一不可女神與大粗人與小萌寵這樣的組合能引起我們多少遐想
  • 中秋佳節話「嫦娥」,「飛入月宮」悔難說
    可是,藥只有一顆,只能一個人吃,他捨不得拋下自己美麗絕倫的妻子嫦娥,就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嫦娥把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珍藏起來。后羿經常外出打獵,一走就是十天半月。嫦娥一個人在家無聊,就養了一隻小白兔當作解悶的寵物。小白兔十分可愛,而且越長越聰明,它看到嫦娥對自己美麗的容貌非常珍惜,就慫恿嫦娥說:「您不是有顆不死藥嗎?要是吃了它,您豈不就能永葆青春?」
  • 中秋互贈銅鏡習俗由來已久 多刻有玉兔嫦娥紋飾
    中秋互贈銅鏡習俗由來已久 多刻有玉兔嫦娥紋飾   在中秋題材的若干個銅鏡品類中,無論是雙鸞瑞獸花鳥鏡、雙鵲月宮盤龍鏡亦或是唐皇夜遊月宮鏡,都具有寓意深刻的人文歷史意味,凝結了時代的審美趣味和工藝智慧,而這些銅鏡,也將成為後代永遠追慕的珍品。
  • 古代中秋節起源,跟嫦娥完全無關,為什麼她還能一直做中秋代名詞
    一年一中秋,圓月圓相思。中秋節馬上就到了,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其實中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那個時候的先民就開始從月崇拜到每年的定期祭祀了。到今天,耳熟能詳的中秋神話傳說:吳剛折桂、玉兔搗藥、嫦娥奔月等故事從兒時就聽父母講過,極具特色的中秋習俗:吃月餅、猜燈謎、賞桂花等都已經融入我們當下的生活中了。但你知道嗎?
  • 中秋將至,除了「嫦娥奔月」,你還知道哪些中秋傳說
    傳說一:嫦娥奔月這是中秋最經典的神話傳說了,它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
  • 中秋丨最是人間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祭月」是上古的儀式,與對月亮神的崇拜相關,早在夏商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禮記祭法》中說「夜明,祭月也」。如果說「祭月」是一種國家的祭祀儀式,「拜月」則更民間化,這種風俗源於北宋京師。中秋夜,滿城人家都要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 除了嫦娥奔月,中秋還有這些故事,你一定沒聽過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年月色最明夜,千裡人心共賞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或月夕、仲秋節、八月節等。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眾說不一,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
  • 中秋節嫦娥為什麼要奔月,你造嗎?
    在周末中秋小長假到來前夕,小編要給各位開啟一期「小講堂」,幫助各位好好認識下我國的傳統節日~1、「中秋」的傳說提到中秋節那當然少不了嫦娥奔月的傳說: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
  •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嫦娥姐姐在月亮上是不是也在思念后羿?
    一年分成四季,而中秋節卻在秋季,又因為秋季的中間時期,所以古人叫它中秋也可以叫它為仲秋。網絡配圖從天文學角度來看中秋,那天的月亮會比平常的時候圓好多,所以人們把這一天叫做「八月節」。這天晚上睡不著,便會搬一個躺椅放在我家院中,仰望著天上的月亮。中秋節又稱為團圓節。
  • 中秋節嫦娥話月球
    我當年叫姮(讀如恆)娥,後來有了西漢,文帝叫劉恆,你們為避名諱,就叫我嫦娥了。   我是4000多年前來的月球。   具體哪一年,得等你們把夏商周斷完了代,再搞清我到底是哪個善射的羿的老婆才能定。其實我作為半神話人物,本來也不關心。我關心的是,這幾年,居然又有好幾位嫦娥飛過來,長得也不太像我,第三位還著了陸,還放出了一隻「玉兔」跑跑看看的,比我見過的兔子大多了。
  • 當非遺大師遇見中秋:月亮玉兔嫦娥齊活了 !
    2019年09月14日 16:44:34 | 作者:鄭麗麗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14 16:44:34 /a/20190914/3c8cf79bb3374f84a8f491663c4ae0d0.shtml   中秋小長假這幾天
  • 李商隱在中秋之夜寫下一首詩,看似寫嫦娥,其實是表達內心的無奈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也是人們團圓之時,然而這一時期很多人由於獨自漂泊在外,更是難以實現這一理想,也正是這個原因,古人的詩詞裡也有很多描寫中秋的詩作中,大部分都表達了這樣的一種遺憾,以及失落的心情。那麼古人的詩詞裡也是有很多這種描寫中秋的詩作,這些作品也都描寫得極為悽美,也無比的傷感,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整首詞意境悽美,描寫了自己在中秋之夜對於故鄉,以及弟弟的思念,從而也使得這首詞成為了描寫中秋的千古名篇。
  • 「月滿中秋 情滿沙河」—沙河幼兒園2020年中秋節主題活動
    值此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為培養孩子們愛國主義情懷,加深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幼兒在園的文化生活,2020年9月30日,周至縣沙河幼兒園開展了「月滿中秋,情滿沙河」系列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