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場論:意識與物理的統一

2020-12-11 環視天下mj

信息是創造智能的核心要素,能量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智能產生意識,意識和物質之間有什麼聯繫?一直以來,科學家不能用物理學解釋意識現象,科學被分為研究自然的物理學和研究人體的生理學。探尋意識與物質的關聯,實現科學的統一。

信息與能量的統一

人腦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物質構造的物理腦(物質腦結構——能量);另一部分是意識感知現象(意識與思想——信息)。故而,人腦是實現信息與物質(能量)轉化的系統。(相關閱讀——宇宙第一定律:信息(思想)與能量的轉化)

一方面,人腦將物質(能量)轉化成思想(信息)。比如,人腦的運作是通過消耗物質(能量)產生神經電流,並將神經電信號轉化為意識思想(信息)。人腦的工作原理,證明了物質(能量)可以轉化為思想(信息)。

另一方面,人腦也能將信息(構成意識場的元素)轉化為物質(神經電流)。比如,心靈感應現象中,「感應者」腦海裡憑空產生「感應電流」(神經元放電),在沒有信號刺激下,腦海出現另一個人的思想。人腦在意識場中憑空放電,說明意識場的信息被轉化成大腦神經電流(信息能轉化成電流)。(相關閱讀——科學揭秘:意識場真實存在!)

統一場論

近代物理學家結合《相對論》、《量子理論》提出了「量子場論」思想,該理論認為,宇宙是「能量場」的振動模式,一切皆由能量構成,「場」激發產生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形成宏觀宇宙。「場」在不同條件下形成不同振動模式,產生了「引力場」、「電磁場」、「量子場」等。至於「場」的本質是什麼,物理學家不能給出準確回答。

假設自然界存在意識場,意識場與其它物理場一樣是場的一種作用機制。那麼,信息與能量一樣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元素。

場具有兩種屬性:一個是信息屬性(在意識層面體現為思想;在物體層面體現為屬性),一個是能量屬性(在意識中體現為能量,在物體上體現為物質)。

場是宇宙的統一模式,它通過不同「振動」方式(每一種振動模式形成一種場的機制),分化出意識場、引力場、電磁場等作用機制。

比如,「意識場」、「引力場」、「電磁場」都是「信息-能量」組合狀態,場激發產生自然物體,宇宙中一切自然物體皆是「信息-能量」的體現。場激發產生物體過程中,能量轉變成構成物體的物質(能量轉化成物質),信息轉變成物體固有的屬性(信息轉變成屬性)。若將物體還原,物質返回能量狀態,屬性的本質是信息。

意識與物理的統一

物理場(如,電磁場、引力場、量子場等)創造了自然世界,意識場形成了意識智能。物理場與意識場歸根結論都是「場」的作用機制(場的不同振動模式)。

意識是宇宙「信息」屬性的體現,物質是宇宙「能量」屬性的體現。信息和能量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兩個基本元素。

從物質角度,大腦物質構造遵守物理規律,用物理學就能解釋大腦的構造原理;從信息角度,大腦智能系統遵守信息規律,用「意識場」才能解釋意識產生的原理(意識是物理腦與意識場作用產生的感應信息流現象)。

結語:意識場真實存在,人的思想分布在周圍空間,人的意識能夠像電腦信息一樣被儲存在宇宙信息場中。

相關焦點

  • 如果愛因斯坦沒有為統一場論浪費 30 年,21 世紀物理會成什麼樣
    比如外爾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對稱性得到啟發,意識到了電磁場的麥克斯韋方程也應當像愛因斯坦場方程一樣,對應於一種基本的對稱性,外爾建立了一種叫做「標度不變性」的對稱變換,以統一引力和電磁力為目標,從對稱觀點出發,立足於規範不變。雖然並沒有完成統一引力和電磁作用的宏大目標,但是催生了規範場論。
  • 相對論和統一場論中時空方程的相互推導
    統一場論【百度統一場論6版可以搜到】是在相對論基礎上建立的,統一場論沒有完全否定相對論,只是對相對論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和升級。相對論沒有給出時間的物理定義,而統一場論給出了時間的物理定義,並且揭開了時間、空間的本質,提出了矢量光速的概念,擴展了相對論的內容。
  • 統一場論(1)
    統一場論是個不怎麼規範的物理學概念。傳言,晚點的愛因斯考的一個思考點,就是希望把不同理論與公式,統一到一個說法,以及一個公式裡來。
  • 張祥前的統一場論(上)
    六十四,統一場論的主要應用。前言:統一場論最早是愛因斯坦提出的,他化了40多年時間,希望把電磁場和引力場統一起來,但沒有成功。統一場論的基本假設是物體周圍空間光速運動,然後以這個假設為基礎,展開了對牛頓力學、相對論、麥克斯韋方程的解釋、修改、擴展認識。一,宇宙的構成和統一場論基本原理。
  • 愛因斯坦統一場論"失落一頁"找到了,為什麼會引起全球震動?
    我不是很看好統一場理論。但是「統一」確實是理論物理的一個傳統。我們知道,物理學就是在一步步統一過程中。舉個例子,電磁學,本來電學和磁學是獨立的,通過法拉利和麥克斯韋的研究和實驗,就統一起來了,電磁現象同一個現象、不同的表現而已。接著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物理學家又把電磁學和弱相互作用統一起來,弱相互作用是一種亞原子的相互作用,原子核的。
  • 張祥前的統一場論(下)
    四十七、從統一場論導出磁場是電場相對論效應。統一場論認為,當以上的o點相對於我們觀察者以速度V運動時候,我們觀察者認為p處也有一個速度V 。p點在統一場論中被看成是幾何點,當o點相對於我們以加速度A運動時候,p點也具有一個加速度A。這個加速度在統一場論中是幾何點的加速度,而統一場論認為幾何點的加速度就是引力場,由此認定p點的加速度A就是引力場。
  • 漢易場數學的統一場
    漢易場數學的統一場   宇宙時空和萬事萬物的本質和基礎,都是簡單而有秩序的,所有的問題在本質上也都是簡單而有序的,簡潔的數學公式和數理模型是解決基本問題的金鑰匙
  • 科學百科46期丨「統一場論」是什麼?
    有些則是當代科學技術的前沿陣地,如黑洞、統一場論、夸克、快子、金屬氫等。作者對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它們目前處在什麼樣的狀態、有沒有希望得到解決等問題均作了回答。▼在十九世紀中期,人們就已經知道了四種能越過真空發生作用的現象。
  • 為什麼物理學追求四種基本力的統一?
    自從科學誕生之日起,科學家就一直走在統一的道路上,牛頓統一了天上地下的物體運動規律,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和磁,愛因斯坦統一了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楊振寧統一了電磁力與弱核力;統一場論是物理學的終極夢想,如果誰真的能統一四種基本力,那麼他的功績是絕對是前所未有的。
  • 張祥前的統一場論(中)
    三十二,統一場論動力學方程。前面的統一場論基本原理指出,一切物理現象都是質點在空間中運動【或者質點周圍的空間本身的運動】所形成的統一場論給出了力的義為:力是物體在空間中運動【或者物體周圍空間本身運動】的運動狀態在某一個空間範圍【或者某一個時間內】的改變量。
  • 量子物理史話——意識構建的世界
    今天我們繼續講量子物理史話,今天的題目是意識構建的世界。
  • 電弱統一理論:物理大一統理論的重要基石
    引言20世紀以來,包括愛因斯坦、外爾等一大批科學家開始追求物理的大一統,而格拉肖的電弱統一理論提出,則標誌著物理大一統理論走出了跨越性的一步,成為了物理大一統的重要基石,是粒子物理中的偉大成就。今天我們就從其提出背景、具體內容、實質意義三個方面帶你了解電弱統一理論。
  • 粒子物理的統一夢
    物含妙理總堪尋,物理學家希望能建立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最好可以囊括所有的基本現象,解釋自然界的本質規律。從古希臘的「原子說」、道爾頓的原子模型,到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再到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都是基於追求「統一」的願望。追求統一也就是追求完美,這種願望促使人們努力奮鬥,孜孜以求,推動科學革命,產生新理論,從而造福社會、造福人類。
  • 幻肢、癲癇與物理世界中的意識火焰
    幻肢、癲癇與物理世界中的意識火焰 2020-12-21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坤鵬論:一切皆物質,一切皆物理——心靈哲學的物理主義
    心靈哲學就是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意識、靈魂、心靈為何物,思考意識和身體或意識與大腦之間的關係。當然,心靈哲學依然還是基於還原論和活力論,所以也就分為了兩派。以斯賓諾莎的觀點(意識和身體是相同的,就像硬幣的正反面,一面是物理性質,另一面是心靈性質)為代表的性質二元論。而一元論下則分為:物理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今天,坤鵬論先將一元論的主要理論介紹給大家。
  • 外爾與楊振寧——物理的真與數學的美
    ,規範場論(Gauge Theory)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許多位大師級科學家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物理與數學、真與美的結合。  1687年,牛頓(Isaac Newton,1643-1727)在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首次發表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理論將地上的重量和天上星體間的作用力統一在了一起。從那時候開始,物理學家就做起了「統一夢」:企圖將萬事萬物統一在一個物理理論的框架中。那麼,所謂萬事萬物是指什麼呢?以還原論的觀點,最後都可以歸納為若干「基本粒子」以及這些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 X-Brain:大腦與意識之間的解釋鴻溝與物理難題
    物理、化學和生物可以解開大部分關於生命的謎題,但卻無法闡明大腦和「感覺」這種主觀感受之間的關係,哲學家通常將後者稱為感受質(qualia)。意識通常被理解為人自覺擁有的想法,記憶和認知。      專家們不知道人類意識是如何產生的。
  • 薩特的兩種認識論:自身意識和反思意識
    如果說胡塞爾的哲學由於更多關注的是如何建構一種關於意識的絕對科學,從而是對笛卡爾以來的認識論哲學傳統的一種堅持,而海德格爾則試圖顛覆這種認識論的哲學路徑,希望建構一種更為基礎的本體論哲學的話,那麼薩特本人又是如何來看待傳統的認識論和他要建構的本體論之間的關聯的?進一步來說,薩特在探索自己的現象學存在主義哲學的進程中是如何看待認識問題的?
  • 外爾與楊振寧——物理的真與數學的美 | 量子群英會
    圖1:規範場論的大師們  READING  導讀  和量子物理類似,規範場論(Gauge Theory)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許多位大師級科學家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物理與數學  1687年,牛頓(Isaac Newton,1643-1727)在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首次發表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理論將地上的重量和天上星體間的作用力統一在了一起。從那時候開始,物理學家就做起了「統一夢」:企圖將萬事萬物統一在一個物理理論的框架中。那麼,所謂萬事萬物是指什麼呢?以還原論的觀點,最後都可以歸納為若干「基本粒子」以及這些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