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一切皆物質,一切皆物理——心靈哲學的物理主義

2020-12-15 坤鵬論

正是形上學的哲學思想,使得西方哲學以及科學一直苦苦追求極限,追求從一到無窮大,永不滿足。——坤鵬論

笛卡爾在其《第一哲學沉思集》中寫道:

我是什麼?

一個思想的東西。

什麼是一個思想的東西?

它是一個能夠懷疑、理解、肯定、否定、意願、拒絕,同時還能想像、感覺的東西。

一、爭論不休的心靈哲學

在諸多人類的未解之謎中,「我」(意識)是誰?可算第一謎。

哲學為此專門發展出了以意識主題的心靈哲學,又稱精神哲學。

它被稱為第一哲學。

心靈哲學就是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意識、靈魂、心靈為何物,思考意識和身體或意識與大腦之間的關係。

當然,心靈哲學依然還是基於還原論和活力論,所以也就分為了兩派。

一派以還原論為基礎,堅持認為意識是物質;

另一派以活力論為基礎,堅持認為意識不是單純的物體。

不過,心靈哲學有它專門的分類:

二元論和一元論。

其中二元論下又分為:

以笛卡爾思想為代表的是實體二元論(身心二元論)。

以斯賓諾莎的觀點(意識和身體是相同的,就像硬幣的正反面,一面是物理性質,另一面是心靈性質)為代表的性質二元論。

而一元論下則分為:

物理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今天,坤鵬論先將一元論的主要理論介紹給大家。

二、物理主義

物理主義以還原論為基礎,認為:意識=物質,世界上一切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意識也是與大腦活動相關的物質。

物理主義,可以看作是唯物主義的最新優化版。

它認為這個世界就沒有非物理的對象,所有現象都可以並只能用物理規律來解釋。

而人類既然也存在於物理世界之中,那麼,人類也就是一個物理對象,其行為也可以用物理規律來解釋。

從現狀來看,物理主義是當代階層的世界觀,並且隨著知識下放,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間階層和底層人民的世界觀。

物理主義之下有幾個典型的理論,它們包括:

1.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認為,所謂意識,其實不過是哭泣、歡笑、溫柔、聰慧等身體行為,比如:流淚意味著悲傷。

喜怒哀樂等意識狀態並不發生在身體內部,而是向哭泣、歡笑等身體行為發出的信號。

所以,只要觀察人們的行為,就可以分析其心靈。

笛卡爾認為,名為心靈的幽靈作為機器 (物質)的身體,行為主義者則用「機器中的幽靈」對此觀點表達輕蔑。

20世紀上半葉,由行為主義誕生了行為主義心理學,通過觀察老鼠的行為或調查嬰兒的行為來探究心靈之謎。

比如:斯金納箱和約翰·沃特森的嬰兒恐懼實驗。

關於斯金納箱,坤鵬論曾在《史上最全賭徒心理 股市一樣跑不掉》介紹過,這裡再稍稍講講約翰·沃特森。

沃特森曾是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行為主義心理學家。

他曾在一所醫院挑選了一名叫艾爾伯特的9個月大嬰兒,通過實驗測試孩子對恐懼感的反應。

怎麼測試?

包括讓該嬰兒接觸小白鼠、猴子、兔子、狗、有頭髮和沒頭髮的面具、棉絮等物品,結果孩子對這些東西都不感到恐懼,甚至還喜歡用手觸摸小白鼠。

當嬰兒11個月大時,沃特森在他接觸小白鼠的同時,讓助手還在背後製造尖利刺耳的聲音,結果孩子恐懼地哭了。

多次重複後,即便沒有聲音,孩子只要看到小白鼠就會大哭。

沃特森還用兔子、狗、皮大衣、毛絨玩具等做重複試驗。

到最後,艾爾伯特連看到打扮成聖誕老人的助手都會大哭。

沃特森認為,試驗成功證明了人類的恐懼感並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後天習得,並斷言,任意給他12個孩子,他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任何類型的人。

但是,用人做實驗,人不是小白鼠,不能這樣直接粗暴地幹預,學術界對他頗多質疑,將其實驗視為殘忍,違反了學術道德。

眼看自己在學術界待不下去了,沃特森乾脆棄教授之職,跳槽到美國智威湯遜廣告公司,並改變了整個廣告業。

比如:他發現在廣告面前,人根本就不理性,而是原始衝動的動物;他還是名人代言的先行者……

也許沃特森只是將自己的實驗室換了地方,廣告業可以不受限制地隨便拿人實驗。

如今呢?

大數據的本質不就是拿人做實驗嗎?!

另外,自從沃特森的嬰兒實驗後,美國心理學會就建立了實驗的道德標準——禁止任何人進行道德實驗。

2.同一論

這個理論認為,心靈是某種物質,但並不等於行為,心靈和大腦是同一事物,所謂的意識狀態,就是大腦的狀態。

後來,同一論又發展出了類型同一論和殊型同一論。

類型同一論指,同一種類的意識狀態始終和同一種類型的大腦狀態一致。

殊型同一論則認為,如果人類的大腦構造不一樣,類型同一論就無法成立。

比如:喜悅這種大腦狀態,在類型同一論那裡,不管是不同時間點,還是不同人,都是相同的。

而在殊型同一論那裡,不同時刻、不同人,喜悅的大腦狀態是不一樣的。

類型,就像貓,它是一個動物類型,它是個一般概念,泛指所有貓;

而現實中的這隻貓,那隻貓,花貓,白貓,你的貓,我的貓,這些則是,是指具體的個體。

3.現代物理主義

現代物理主義都是從殊型同一論派生出來的。

行為主義者鄙視笛卡爾的「機器中的幽靈」,而現代物理主義者則認為,那個幽靈其實就是神經機器,人們該去研究這臺神經機器。

在還原論的信心下,現代物理主義認為,意識(心靈)也可以被還原為某個人類器官,它不是腎臟,不是心臟,而是大腦。

換句話說,笛卡爾的想法也不完全錯,人類確實有靈魂,但這個靈魂不是在松果體上的另一類存在物,而是整個大腦。

物理主義者認為,人類所有的心理活動,全都是大腦的神經活動,比如;

產生痛覺是大腦中的A神經激活;

看到大象是大腦中的B神經激活;

想起孩子是大腦中的C神經激活;

……

也就是將所有心理活動還原為神經活動。

4.功能主義

這個理論源於殊型同一論。

就像人們看到蛋糕(通過五感進行認知),會產生出很好吃的信念,進而變成想吃的欲望,這一欲望成為原因,引發實際去吃的行為。

也就是說,引起行為的功能(工作)就是意識,這被稱為功能主義。

就像胃的工作就是消化,意識的工作則專門負責產出行為,讓意識啟動的就是大腦。

意識和大腦的關係可以對應計算機的軟體和硬體的關係,意識=軟體,大腦=硬體。

坤鵬論在《機器能思考嗎?》介紹過的著名圖靈測試其實就是典型的功能主義。

人工智慧中的連接主義,也就是當下最紅火的人工智慧流派,則誕生於功能主義的分支——計算機功能主義。

在計算機功能主義那裡,看到蛋糕就是認知輸入,輸入到大腦這臺電腦(硬體)中,其中的意識軟體進行計算,最後輸出吃的行為。

5.取消主義

這個理論堅信,人類的自然語言中,那些表現意識狀態的信念、感情、感覺、欲望等語詞,最終都會被表現腦狀態的嚴謹的科學評語完全替代。

就像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那些失敗的科學理論一樣——以太、熱質、燃素、生命精氣等,事後發現都不存在。

隨著神經科學、心理學等的發展,取消主義者認為像信念、願望、快樂、癢、思考等所有詞彙,都會被完全拋棄。

三、唯心主義

在心靈哲學中,唯心主義比較形單影隻,它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在「我」心,世界只存在於意識之中,而且,誰都無法證明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需要讓「我」不存在,想想,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物理主義的同一論認為,心靈和大腦就是同一實體;

取消主義則直接給意識打了叉,認為實體是身體,意識根本就不存在。

唯心主義和取消主義恰恰相反,它認為實體是意識,身體是不存在的。

所以,留下心靈、意識,捨去身體,就是唯心主義。

好了,明天坤鵬論再繼續介紹性質二元論,它們中的每個理論也都相當精彩,關鍵是發人深省。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坤鵬論:瑪麗的房間和哲學殭屍 心靈哲學二元論派的詰問
    就像在哲學的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上帝、神等說法,按社會教育給我們塑造的非黑即白思維模式,這些說法就是荒謬、糟粕……但是,如果你持客觀之心深入了解它們,就會發現,自己是多麼狹隘、可笑。今天,坤鵬論繼續分享心靈哲學的另一派——二元論,看過後,相信你會對上面這段話更有感觸。心靈哲學的二元論包括實體二元論和性質二元論。
  • 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上)
    ——坤鵬論《希臘哲學史》曾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話說,色諾芬尼是「第一個說出『一』的,但他沒有作出清楚的說明」,他「只是凝視整個太空,他說『一』是存在的,『一』就是神。」,然後便將這個思想的後續留給了巴門尼德。
  • 笛卡爾心身二元論主導當代心靈哲學論域
    按照笛卡爾的實體理論,心靈實體的本質是思維,這是因為一切心靈現象都不過是思維的樣態和分殊。一切的心靈現象都要通過「思維」這一本質得到理解和解釋。例如,無論懷疑、推理,還是憤怒、意欲,作為心靈現象,都是思維的不同樣態。同樣地,物質實體的本質是廣延,因為一切物理現象都只不過是廣延的樣態和分殊。也就是說,一切物理現象都可以通過「廣延」來得到理解和解釋。
  • 什麼是物理主義?如何對其下定義?/哲普
    就現在來說,主要有兩種在哲學中定位物理主義的方式。一種是將其視為心靈哲學內部的一個論點。物理主義是心靈哲學的一個重要議題——心身問題(TheMind—Body Problem)的解決方案。心身問題探討的是心理的事物與物理的事物之間的關係,物理主義可以被理解為表述了這樣的觀點:心理(心靈)的是物理的,一切都是物理的。其他的解決方案有唯心主義、生物自然主義及各式各樣的二元論等。
  • 坤鵬論:懸置,把一切先放進括號裡!
    ——坤鵬論在這幾天的寫作過程中,坤鵬論發現,自己對現象學的認知竟然默默地有了明顯提升。這就是輸出學習法的最好體現,也是寫作的最大快樂所在。可見現象學非常符合哲學的初衷——追問理所當然之事,對所見刨根問底,什麼都不迷信,不管是權威,還是理論。坤鵬論認為,懸置最好的解釋是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的那句名言——「閉上嘴,算數去!」
  • 實踐轉向:唯物主義心靈哲學的出路
    ;心靈哲學;還原;神經;方法論;本體論;因果 內容摘要:實踐轉向:唯物主義心靈哲學的出路?筵張衛國唯物主義心靈哲學的主旨是為心靈祛魅,即祛除覆蓋在心靈之上的神秘性。自20世紀50年代以降,心腦同一論、功能主義、取消主義、異常一元論、解釋主義、構成物理主義等物理主義形態不斷湧現,並呈現出從還原的物理主義走向非還原的物理主義的態勢,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人們對心靈的實在性、本質特徵和心物關係的認識。
  • 坤鵬論:西方哲學第一人
    哲學始於閒聊。——坤鵬論上周六下雪了,群裡有人說,「節氣真神,明天就是小雪。」也就是說,包容一切、奠定一切、作為一切存在物來源的存在是什麼?1.哲學始於閒聊讓我們把歷史的指針撥回到公元前800年左右。那時的希臘已經形成了眾多的城邦。
  • 坤鵬論:柏拉圖就是哲學
    柏拉圖是一切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坤鵬論 歷史小檔案:柏拉圖 所處時期:古希臘哲學——蘇格拉底時期 時期時間: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2
  • 坤鵬論:色諾芬尼大笑 那些神不是神,是笑話!
    哲學是愛智慧,愛的其實是論證的智慧,而論證就是真正哲學的意味。——坤鵬論最近,坤鵬論在學習和寫作中,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知識無止境,學海永無涯。柏拉圖的著作引人入勝者,康德著作之難懂者,皆在於此。因為他們都是赤裸裸地記錄他們的論證過程的。有些人在沒真正接觸哲學時,很想看哲學書,可是等真看的時候卻又很快昏昏欲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他想要結果,而真正的哲學書卻是論證過程。
  • 坤鵬論:心齋坐忘 唯道集虛
    ——坤鵬論昨天在《概率讓真理成為真理,也讓真理不是真理》中,坤鵬論分享了主觀、客觀、概率對人類認知的紛擾,並提到了相當難懂的現象學以及它的重要方法——懸置。其實,現象學與莊子的思想以及禪宗很多都異曲同工,比如:莊子的唯道集虛與現象學的懸置。
  • 坤鵬論:柏拉圖更像是畢達哥拉斯的註腳(中)
    之前坤鵬論講過,米利都的哲學家們試圖在一種原始物質中找尋宇宙的秘密,與他們不同的是,畢達哥拉斯試圖在在一種原始法則中尋找宇宙的秘密,在他看來,這種原始法則就是存在於我們的宇宙組成成分之間那種恆定不變的數的關係——數是萬物的本原。
  • 坤鵬論:讀《高爾吉亞篇》學蘇格拉底的三段論(下)
    我們看到的是,對他的意義評價幾乎都是消極的,比如:他蠱惑年輕人的心靈,影響了修辭學的發展,破壞了人們對真理的追求。可以說,他是從巴門尼德的邏輯本身出發來否定巴門尼德哲學的第一人。坤鵬論認為,如果沒有像高爾吉亞這樣敢於懷疑所謂真理的人,人類的哲學將會變得索然乏味,根本對不起它愛智慧的美名。因此,高爾吉亞的哲學思想不僅僅在語言學上有意義,還應該在哲學史上獲得一個重要的位置。
  • 坤鵬論:為什麼哲學初學者最好讀柏拉圖的著作?
    ——坤鵬論坤鵬論本想浮光掠影地介紹一下柏拉圖的著作,但是,很快就發覺這違背了自己的寫作初心。而且,越是學習越是寫,越感受到柏拉圖的偉大,分享的衝動欲罷不能。一、為什麼哲學初學者最好讀柏拉圖的著作?在前面的文章中,坤鵬論曾說到過,最令西方哲學史無比遺憾和振奮的是,幾乎所有內容都或多或少會和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扯上關係。他們是自古代起始,經中古時期,近代,乃至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 坤鵬論:柏拉圖的著作原本只是為了普及哲學?
    ——坤鵬論一、對話坤鵬論之前曾講過,哲學家如果加持了文學天賦,那簡直是不想出名,不想留芳百世,都難。它是突然之間產生的,就像被一個跳躍著的火花點燃了,這是心靈的閃光,從此以後它就會自我保存。」所以,一些哲學史家認為,柏拉圖寫作對話只是為了「消遣」,是為了指導人們從事哲學研究的入門性著作,而柏拉圖思想的核心部分都是由他口頭傳授的。
  • 坤鵬論: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斯賓諾莎說全是神的安排
    ——坤鵬論一、我思故我在坤鵬論在《牛!他既是近代哲學之父 又是近代科學的始祖》講過的笛卡爾,正是他提出了偉大的「我思故我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五、笛卡爾回答不了的問題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將精神(思想)世界和物體世界(包括人的身體)徹底地割裂開來,它對後世西方哲學思想發展造成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之後誕生了只承認物質世界現實性的唯物主義,和與之相對的唯心主義。
  • 坤鵬論:你可以不懂物理 但不能不明白能量守恆定律
    ——坤鵬論不管是複雜性科學的混沌,還是《從自然界的未解之謎到流動裡面的人生哲理》所說的湍流等概念,它們背後都暗含著一個現象——從有序到無序、混亂。這個現象不得不讓人想起了——熵。「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這在坤鵬論前面講過的哲學界、科學界自古以來都是個普遍現象。就像人們總是追捧英雄,卻忘記了更偉大的應該是,那些不讓意外發生的默默無聞的守護者。熱力學同樣也有這樣一個人,他的名字叫薩迪·卡諾,法國工程師。
  • 坤鵬論:什麼是修辭學?(上)
    天下皆人事,人事皆相對,相對難分對錯。——坤鵬論我同哲學家坐在花園,他用手指著我們身邊的一棵樹,絮絮叨叨地說:「我知道,那是一棵樹。」旁人來到,聽聞此言,我對那人說:「這傢伙沒瘋,我們只是在搞哲學。」——維根斯坦,《論確實性》英國有句諺語:Much ado about nothing。
  • 坤鵬論:三位哲學大師 他們為人類指引了近代哲學的方向
    ——坤鵬論當思想的時代來臨之時,在世界各地,即使彼此相隔,甚至是隔絕的思想家也會說出相同的真理。正如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思想百花齊放,在遙遠的古希臘,基本也是在這個時期,哲學出現並迅速發展。在《不是政治家的文學家的科學家就不是好哲學家》中,坤鵬論講到,歐洲中世紀哲學向近代哲學的過渡時期,有四位最重要的人物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他們的作品相當於人類思想的催化劑。本來,坤鵬論寫完弗朗西斯·培根後,想直接跳過另外三位哲學大師,直奔笛卡爾而去。
  • 人生皆是過客,一切皆是天意
    人生皆是過客,一切皆是天意,得也好,失也好,聚也好,散也好,都無須有怨言,也無須責備自己。世間的一切都是相對的,有愛就有恨,有聚就有散,有對就有錯,一切都有天意,無須執著。為人一場,凡事別強求,是你的,兜兜轉轉都會來,一切由天由命再隨緣。遇見是緣,離別也是緣,一個是緣起,一個是緣滅。一生中,有些人就是你的過客,天命難違,只能是過客,別無選擇,也別去怨天意,也許你還有更好的安排。
  • 坤鵬論:高爾吉亞如何反證巴門尼德?(上)
    哲學最本質的部分就是批判性、反思性,它是人類不斷突破和推翻成見從而一步步趨近世界赤裸裸的真實的不可抑止的生命衝動。——坤鵬論在《關於巴門尼德 海德格爾和羅素怎麼看?》中,坤鵬論講過,智者派是傳承於愛利亞學派。有史料記載,高爾吉亞是芝諾的學生。而這位巴門尼德的徒孫用其道還治其身反證了師爺的論證,興懷疑主義之風,他自己也直接墜入虛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