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讀《高爾吉亞篇》學蘇格拉底的三段論(下)

2020-12-12 坤鵬論

常人不易成功,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這樣的精神力和行動力: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知而知之。——坤鵬論

一、兩種幸福觀

總的來說,《高爾吉亞篇》是兩種幸福觀的碰撞:

——蘇格拉底的靈魂幸福觀;

——波盧斯和克利克勒的世俗幸福觀。

其實,這兩種幸福觀從古至今一直碰撞不休。

而且,坤鵬論堅信,未來它們還會繼續這樣碰撞著。

因為人性不變!

蘇格拉底所指的幸福更多地指向內在的層面。

前面講過,柏拉圖認為靈魂是人的本質,只有讓靈魂好,人才能實現生活的最終目的——幸福。

而正義能夠給予靈魂健康和好,因此正義才是對靈魂真正的好。

那麼,掌握正義的知識,行正義之事,便會讓靈魂和諧、淨化和寧靜,變得好起來,這樣才能真正得到真正的幸福。

波盧斯和卡利克勒所言的幸福則主要指向外在的層面,即世俗意義上的富貴榮華和聲色犬馬。

這種理解上的天壤之別,使得雙方從一開始就站在了兩個不同的層面上,討論的問題貌似是同一個,殊不知,認知上不小的錯位和鴻溝註定他們無法達成共識。

儘管蘇格拉底在辯論中成功地引導對手走向靈魂的內在幸福。

但是,坤鵬論相信,後者一旦從辯證法的漩渦中擺脫出來,回到正常生活後,便會立刻恢復其原有的信念。

比如:卡利克勒儘管被蘇格拉底的論證駁倒,卻依然表示:「我不知道怎麼回事,你說的好像是正確的,蘇格拉底。但是我和許多人一樣,感到還沒有完全被你說服。」

而且,就像如今成功基本和財富畫著等號一樣,外在層面的幸福一直在世人心中根深蒂固。

即使通過論辯為內在幸福贏得口舌上的勝利,也難以讓所有人心悅誠服,特別是年輕人。

有位名人說過:最浪費時間的事就是給年輕人講經驗,該走的彎路其實一米也少不了。

人就是這樣,別人怎麼說都沒大用,講一萬句不如自己摔一跤,眼淚教你做人,後悔幫你成長,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兩千多年前的蘇格拉底或柏拉圖同樣也面臨著一樣的苦惱。

所以他最終也只能訴諸權威和信仰,甚至神話。

他先是說:「如果你聽我的,那麼你會跟著我來,生前死後都能獲得幸福。」

接著他又以一個關於死後審判的神話來完成自己的論證,告訴人們:「所有這些在你看來可能都像是無知老婦的荒誕故事,你會藐視它。如果我們的探索能夠在某個地方發現更好的、更真實的解釋,那麼藐視它可以說是不足為奇的。」

細想之下,這裡面透露著很多很多的無奈。

縱觀柏拉圖的著作,我們可以將《高爾吉亞篇》視為《理想國》前奏,因為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主題都與正義和幸福相關;論辯的對象都包括智者在內;波盧斯與格勞孔的觀點頗有相通之處;卡利克勒與色拉敘馬霍斯的觀點和表現極其神似……

而且在《理想國》中,柏拉圖開始試圖將靈魂幸福觀和世俗幸福觀融合起來。

在那篇對話錄中,他這樣講道:

正義者不僅可以獲得靈魂的和諧寧靜,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只要願意,就可以治理自己的國家,要跟誰結婚就可以跟誰結婚。」

而不正義者不僅靈魂混亂無序,而且還會遭受世俗的懲罰,「他們即使年輕時沒有被人看破,但大多數到了人生的最後會被捉住受到嘲弄,他們的老年將遭到鞭笞,受到一切你正確地稱之為野蠻的那些處罰,還有拷問、烙印。」

這簡直就是典型的威逼利誘,發誓賭咒。

這樣真的好嗎?!

不得不承認,哲學與宗教,往往只有一步之遙。

而且,宗教就喜歡柏拉圖這樣的調調兒,後面歐洲歷史和西方哲學史也充分證明了這點。

二、正視高爾吉亞

西方哲學史中,智者派是被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最無情批判的哲學學派。

他們被認為只關心說服的技巧,不關心正義,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具有虛無主義思想,毀人不倦,害人又害己。

除了《普羅泰戈拉篇》、《高爾吉亞篇》這兩部書名就指名道姓的著作外,智者派沒少在柏拉圖其他對話錄中充當反面角色。

另外,據記載,亞里斯多德也曾有作品批判過高爾吉亞的理論,可惜今已遺失。

不過,坤鵬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柏拉圖批判高爾吉亞以及智者派,但並沒有否定他們的主要工具——修辭學。

他只是認為修辭學應該用在探求關於事物本性和原因的知識,並將這種知識進行實踐的運用,追求真理,使正義在公民的靈魂中紮根,消除靈魂中的惡,致力於改善公民的靈魂。

所以,柏拉圖在後面的《斐德羅篇》再次談到了修辭學,將其與辯證法(即哲學)聯繫了起來。

其含義就是,哲學是尋找真理,修辭學也該如此,並且可以如此。

可以說,正是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造成了高爾吉亞是西方哲學史反派的印象。

我們看到的是,對他的意義評價幾乎都是消極的,比如:他蠱惑年輕人的心靈,影響了修辭學的發展,破壞了人們對真理的追求。

但是,誰都無法否認高爾吉亞的三個觀點的偉大:

——無物存在;

——即使有某物存在,它也無法被認識;

——即使它可以被認識,也不能被表達。

它們也是高爾吉亞在西方哲學史中的最大貢獻。

他運用巴門尼德極其繁瑣的邏輯論證方法,顛覆了巴門尼德借邏輯肯定的「存在」及其邏輯自身。

可以說,他是從巴門尼德的邏輯本身出發來否定巴門尼德哲學的第一人。

坤鵬論認為,如果沒有像高爾吉亞這樣敢於懷疑所謂真理的人,人類的哲學將會變得索然乏味,根本對不起它愛智慧的美名。

因此,高爾吉亞的哲學思想不僅僅在語言學上有意義,還應該在哲學史上獲得一個重要的位置。

並且,他對同時代的人確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追隨者幾乎可以成為一個學派。

可惜的是,後人卻因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對他的思想研究大為缺乏。

坤鵬論認為,高爾吉亞和中國一位古人很相似,他們對人類思想史最大的貢獻便是懷疑和批判精神。

這位中國古人就是莊子。

他們都處於外部環境激烈動蕩,各方勢力錯綜複雜,舊有制度被新制度不斷衝擊的時代。

他們都因「善辯」而著稱於世。

他們的辯論都是從相對主義立場出發,高度重視現象和感覺,質疑人的認識能力、語言的功用以及知識的可靠性,認為人的理性思維也具有相對性,否定檢驗真理的客觀標準。

最終兩個人都得出了「一切皆為虛妄」的結論,走向了不可知論。

他們將現象和感覺誇大為決定一切的東西,完全否定理性思維的觀念,也成為了相對主義、懷疑主義、個人主義、主觀主義、存在主義之源。

但是,誰也無法否認的是,他們思想中所蘊含的合理內核與可貴的懷疑和批判精神有力地驅動了兩千多年來東西方哲學的發展。

另外,莊子和高爾吉亞還有個很戲劇性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在否定了語言之後,卻依然在以語言的方式喋喋不休地言說。

而坤鵬論認為,兩個人最重要的共同點便是:都有各自的目的。

也正是目的的不同,導致了他們思想觀念的最大差別。

莊子對現實的一切都懷疑,對一切以感知為基礎的認識和知識都予以否定。

也就是說,凡是人感覺範圍內的東西都加以懷疑。

但是,他從來不懷疑「道」的存在,不懷疑得「道」的可能性。

從這點來看,莊子的懷疑論就像為了「道」而去剷除掃清其他所有的手段。

高爾吉亞的懷疑論則是以放棄哲學,學修辭學為目的的。

他不僅否定對存在的認識和語言的功用,而且對存在本身也予以否定,沒有存在就沒有真理,因此,愛智慧,尋找真理的哲學是沒有用處的。

既然世間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真理,那麼說服別人,讓他們相信自己所說的就成為了可能,也就是說,對錯全憑嘴,運用修辭學完全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沒有絕對真理,也就是沒有絕對的對錯,那麼,就不用操心使用修辭說服技藝的目的是好還是壞了。

所以,高爾吉亞雖然也否定了語言的功用,但是並沒有否定「辯」的作用,甚至認為,以說服為目的的修辭學才是人們唯一需要學習的專業知識領域。

到這裡,我們僅僅從莊子和高爾吉亞對語言的不同觀點就能看出中西方哲學差異的端倪。

高爾吉亞否定了存在、認知和語言的一致關係。

語言與存在不一致,也就不受存在的束縛。

那麼,語言就可以擺脫了一切感官而唯一地單憑它的邏各斯來傳達概念。

這就意味著,語言自身獲得了獨立地位而成為人們所專門研究的對象,比如:修辭學。

因此,我們可以說,高爾吉亞為西方語言學的發展拉開了序幕。

而莊子在否定了語言的功用後,直接排斥了語言分析、邏輯思維,輕視「辯」的理性與語言的認知功能和邏輯功能。

當然,事情都有兩面性,莊子的思想又破除了人們在理性認知層面的偏執,將人們引導到了心齋坐忘,唯道集虛的更高認知層面,這也可以說是語言之外的一次更高超越。

莊子和高爾吉亞的差異,其實就是中國與西方在哲學、語言、思想傳統、社會文化等差異的縮影,以及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坤鵬論:讀《高爾吉亞篇》學蘇格拉底的三段論(中)
    ——坤鵬論不少朋友很好奇蘇格拉底是如何在對話中擊敗對方的。坤鵬論認為,他最主要的武器有兩個:一個是定義法,另一個是三段論。今天,就借《高爾吉亞篇》中的實例介紹一下三段論。一、什麼是三段論?蘇格拉底時代希臘的邏輯都是演繹邏輯。何為演繹邏輯?簡單講,就是只要前提為真,結論就為真。
  • 坤鵬論:讀《高爾吉亞篇》學蘇格拉底的三段論(上)
    ——坤鵬論前面坤鵬論用了《柏拉圖更像是畢達哥拉斯的註腳(上)》、《柏拉圖更像是畢達哥拉斯的註腳(中)》、《柏拉圖更像是畢達哥拉斯的註腳(下)》全面介紹了畢達哥拉斯的思想觀念。今、明兩天,坤鵬論主要介紹一下《高爾吉亞篇》。一、高爾吉亞,何許人也?高爾吉亞也是智者派的代表人物,當時與普羅泰戈拉齊名。他尤以精妙的即席回答而受到歡迎。
  • 坤鵬論:什麼是修辭學?(上)
    在介紹高爾吉亞時,坤鵬論多次提到了修辭學,這到底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呢?相信大家和我一樣,對它比較陌生,也不認為它有多麼重要吧?其實真相併非我們想的那樣。如果你活在十九世紀以前的西方,想要在政治、社會上嶄露頭角,修辭學是躲不過的必學課程。本著不放過任何一個認知盲點,坤鵬論來為大家簡要、系統地介紹一下修辭學。
  • 坤鵬論:高爾吉亞如何反證巴門尼德?(上)
    ——坤鵬論在《關於巴門尼德 海德格爾和羅素怎麼看?》中,坤鵬論講過,智者派是傳承於愛利亞學派。有史料記載,高爾吉亞是芝諾的學生。坤鵬論在學習後認為,要想更好地理解高爾吉亞的反證,最起碼需要明白同一律、歸謬法和選言推理這三個邏輯學中的名詞,知道它們大致是怎麼回事。坤鵬論在前面也講過,巴門尼德在邏輯形式上,採用了選言推理、同一律等西方思辨哲學的主要方法,比他之前的古希臘思想家那種單純的直言判斷式陳述大大前進了一步。
  • 坤鵬論:蘇格拉底的探問(下)
    ——坤鵬論一、蘇格拉底的魅力從世代流傳的那尊半身雕像看,蘇格拉底挺醜。小知識據柏拉圖的《會飲篇》稱,亞西比德既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其情人。這裡坤鵬論要提一下古希臘的戀愛傳統。古希臘人認為男人之間的愛情是最高尚的,人們並不以此為恥。
  • 坤鵬論:為什麼哲學初學者最好讀柏拉圖的著作?
    ——坤鵬論坤鵬論本想浮光掠影地介紹一下柏拉圖的著作,但是,很快就發覺這違背了自己的寫作初心。而且,越是學習越是寫,越感受到柏拉圖的偉大,分享的衝動欲罷不能。一、為什麼哲學初學者最好讀柏拉圖的著作?在前面的文章中,坤鵬論曾說到過,最令西方哲學史無比遺憾和振奮的是,幾乎所有內容都或多或少會和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扯上關係。他們是自古代起始,經中古時期,近代,乃至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 坤鵬論:讀柏拉圖早期著作 理解蘇格拉底(上)
    ——坤鵬論從今天開始,坤鵬論對柏拉圖的主要著作一一進行分享。我們先來重點學習一下他早期時期的著作《申辯篇》。通過它可以讓我們更為客觀、集中地對蘇格拉底以及他的思想有個了解。一、蘇格拉底為什麼被審判?《申辯篇》記述了蘇格拉底在針對自己的法庭審判中所作的辯護演說。
  • 坤鵬論:蘇格拉底的探問(上)
    ——坤鵬論歷史小檔案古希臘哲學:蘇格拉底時期智者派的高爾吉亞則教授青年們:「正確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便存在,人也無法知道。」他認為,「修辭學是你唯一需要學習的專業知識領域。」正是基於以上觀點,智者派指出,雅典的法律和法則並非原本就存在於自然中,而是只符合雅典公民價值觀的正義。
  • 坤鵬論:為什麼哲學與修辭學如此對立不容?(上)
    ——坤鵬論坤鵬論寫到這裡,大家一路跟著讀到這裡,我們基本也了解了哲學與修辭學一直的關係。自古希臘時期起,它們便處於對立關係,時而緊張,時而緩和。直到現代,哲學界自己開始反思後,它們才慢慢走到了一起。修辭學與哲學為什麼火水不能相容呢?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柏拉圖對修辭學那麼深惡痛絕?
  • 坤鵬論:柏拉圖就是哲學
    ——坤鵬論 歷史小檔案:柏拉圖 所處時期:古希臘哲學——蘇格拉底時期 時期時間: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2 而且,柏拉圖的對話錄中作為許多論證基礎的「理型論」主要是柏拉圖而非蘇格拉底的學說。 正是在蘇格拉底的引導下,柏拉圖從以前只知單純粗淺辯駁、只求辯論勝利的毛頭小夥,變成了追求詳盡的分析與深刻的討論,不以勝利為目的,而以智慧是否增長為目標。
  • 坤鵬論:一無所知的無知之知 認知的最高境界
    ——坤鵬論曾經有人採訪賈伯斯,問他喜歡什麼樣的人交往。賈伯斯答: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交往,因為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採訪者問:聰明人沒有尊嚴嗎?本著消滅所有不懂以及模稜兩可知識,坤鵬論介紹一下德爾斐阿波羅神殿。德爾斐阿波羅神殿屬於德爾斐神廟,堪稱人類歷史最成功的預測機構。德爾菲神廟主要由阿波羅神殿、雅典女神殿、劇場、體育訓練場和運動場組成。阿波羅神殿最為著名。
  • 坤鵬論:一無所知的無知之知 認知的最高境界
    ——坤鵬論——蘇格拉底 《斐德羅篇》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70年,卒於公元前399年。坤鵬論建議大家看一看柏拉圖在《斐多篇》所做的感人至深的描述。簡單講,看文章時、看書時,甚至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會的、不懂的、不知的,就去查、去學、去實踐。只要你想學,處處皆學問。坤鵬論的很多文章都是在從不知到學習、實踐中寫成的。
  • 坤鵬論:柏拉圖更像是畢達哥拉斯的註腳(下)
    ——坤鵬論畢達哥拉斯是數學史極為重要的人物,從數學的英文單詞——mathesis就能看出端倪。換言之,柏拉圖是以數學為根據來尋找、認識和把握其理型論的。所以,他在柏拉圖學園的入口處寫著:「未學過幾何學者請勿入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據說哥白尼的地動說同樣來自畢達哥拉斯。
  • 坤鵬論:色諾芬尼大笑 那些神不是神,是笑話!
    ——坤鵬論最近,坤鵬論在學習和寫作中,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知識無止境,學海永無涯。柏拉圖之偉大就在於他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以及強大的融會貫通能力。這兩天,我們先來一起學習在《高爾吉亞篇》中提及到的色諾芬尼、巴門尼德、芝諾以及他們的愛利亞學派。一、哲學,愛的是論證的智慧柏拉圖從巴門尼德及愛利亞學派那裡汲取了永恆和萬物不變的思想。
  • 高爾吉亞《論不存在》中的存在問題
    注釋:①此文散佚,只被兩部作品轉述,一是收在恩披裡柯(S.Empiricus)《反數學家》7.65-87(簡稱S)中,稱此文為《論不存在或論自然》(Diels and Kranz,簡稱DK,B3);奧林匹奧多羅斯認為題目為《論自然》(Buchheim,p.38; Newiger,p.1);二是收在偽託亞里斯多德的《論麥裡梭、色諾芬尼和高爾吉亞》979a11-980b21
  • 坤鵬論:柏拉圖的著作原本只是為了普及哲學?
    ——坤鵬論一、對話坤鵬論之前曾講過,哲學家如果加持了文學天賦,那簡直是不想出名,不想留芳百世,都難。而且,坤鵬論越是對柏拉圖了解得多,越能感受到他那永不熄滅的、比恩師蘇格拉底更強烈的政治抱負。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柏拉圖研究哲學的最終目的是政治。
  • 坤鵬論:懸置,把一切先放進括號裡!
    ——坤鵬論在這幾天的寫作過程中,坤鵬論發現,自己對現象學的認知竟然默默地有了明顯提升。這就是輸出學習法的最好體現,也是寫作的最大快樂所在。今天這篇字數不到4000(懸置的具體方法明天講),知識點卻非常多,坤鵬論大致數了數,有十多個!慢慢讀!一、什麼是現象學還原?我們無法證明眼見之物如眼見一般真實存在,也就是無法證明眼見為實。
  • 坤鵬論:輸出才是真正意義的學習,輸入只是熱身
    因為,讀再多的書,上再多的班,如果不適時地輸出所學內容,所有努力終會付之東流。美國暢銷書作家史蒂芬·金在《關於寫作》中說了自己創作小說的方法:「如果想成為作家,就必須做到兩件事,即多讀多寫。所以,實踐的話題坤鵬論不講了,今天主要講講這個被稱為知識輸出法的學習法。
  • 坤鵬論:不瘋魔,不尼採
    ——坤鵬論很多人一提起尼採,估計都會說,那不是一個德國瘋子嗎?都不知他在說什麼。但是,西方有句諺語,當你感到迷茫,就應該讀一讀尼採。100多年過去了,人們驚訝地發現,他的思想依然符合這個時代!一、窮就算了,為什麼我們還越來越窮忙?還記得坤鵬論曾介紹過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