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周邊有小孩子在哭泣時,身邊的大人不是恐嚇孩子:「再哭,就把你丟垃圾箱去,不要你了」:,又或者是「不準哭,愛哭的孩子都是討厭鬼」等等之類的話語,經過大人的一番威逼,孩子嚇得眼淚直掉,卻不敢再發出任何哭泣的聲音。
哭不好嗎?哭鬧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那麼令人討厭?
不,哭很好。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在表達能力不夠的時候,哭泣可以健康地釋放情緒。有時候,順從並不是溺愛,貼心的教育應該是開放的,包容的。當孩子情緒得到了排解,才可以接受新的信息。
所以,當下次,孩子哭泣時,不妨試著這樣做:
第一步,不嚇唬,更不威脅或懲罰。
「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再哭,再哭我就要打了」「再哭,以後都不給你了」……。只講權威,太傷感情,後患無窮。建議說之前,深呼吸三次,先控制自己的情緒要緊,然後再心平氣和地跟孩子開始溝通。
第二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之前,最好先引導孩子學會正視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
這是幫助他們學會管理情感技巧的好機會,孩子了解到家長有能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也是安全感的一種。當然,引導孩子學會正視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也是幫助孩子體驗和成長的一次良機。
第三步,就事論事,解決當前問題,不用「誘惑」手段。
很多父母在孩子哭泣之後,會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誘惑其停止哭泣,「你不哭我就給你吃糖果」「你不哭我就給你買玩具」,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也會讓孩子養成一種用「哭」從父母手中換取東西的壞習慣。要知道,孩子的哭泣,從來都不是和父母談判的籌碼。
第四步, 不一味說教。
有的家長會說,我不是野蠻派,我不打孩子,我跟他講道理。小朋友生氣又難過,耳邊還傳來唐僧般的碎碎念,結果會怎樣?更生氣!平靜之後,才有心情講對錯、聽道理嘛。方法也很多,示範、遊戲、故事繪本等等,只要情緒好,不怕學不會。
面對孩子哭,我們怎麼辦?其實家長,也需要練習。練習自己先平復情緒,練習和孩子共情,練習輕輕擁抱,練習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