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權威發布《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專家共識》

2020-12-15 紅網

紅網時刻9月1日訊(通訊員周瑾容 梁輝 申勇 劉玉君)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認為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對家庭和社會都負有健康責任。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需要積極參加逃生與急救培訓,學會基本逃生技能與急救技能;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發生創傷出血量較多時,立即止血、包紮;對懷疑骨折的傷員不要輕易搬動;遇到呼吸、心臟驟停的傷病員,會進行心肺復甦;搶救觸電者時,首先切斷電源,不能直接接觸觸電者;發生火災時,會撥打火警電話119,會隔離煙霧、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專家共識》發布恰逢其時。

【嚴峻現實】現場救護成為急診醫療服務體系關鍵而薄弱的一環

儘管現代醫學發展日新月異,診療技術和急診醫療服務體系(EMSS)不斷改善。但隨著社會變遷,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各種急慢性疾病、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以及社會安全事件日益增多,疾病譜在發生深刻變化。心腦血管疾病和意外傷害已經成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緊急、最嚴重的心臟驟停80%發生在醫院外,黃金急救時間僅有4~6分鐘,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然而當今,即使身處急救網絡健全的社區,專業急救人員也很難確保4~6分鐘內抵達現場施救。現場救護已經成為我國EMSS關鍵而薄弱的一環,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與「健康中國」和「全民小康」的國家戰略也不相適應。

【專家共識】指導「第一現場」「第一時間」「第一目擊者」有效施救

一方面是現場救護水平已經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和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體現標誌。在傷病突發的第一現場,第一目擊者在第一時間能否正確施救,事關生死;另一方面則是嚴峻的現實,在歐美發達國家,全民急救教育普及率高達30%~80%,而我國具備急救能力的第一目擊者僅有1%左右。為了提高我國第一目擊者急救教育普及率,構建全民參與的EMSS,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第一目擊者現場救護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制定了國內首個《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專家共識》。針對我國現場急救中的薄弱環節,指導公眾在突發傷病與事件中的「第一現場」「第一時間」「第一目擊者」如何有效施救。

《共識》指出:在不同突發事件的「第一現場」,應強化風險預控、環境管控、整體聯控;「第一時間」正確識別判斷病情、緊急呼救和實施初步急救;「第一目擊者」必須具備CPR、AED除顫、海姆立克法、創傷急救等知識與技能。提出進行全民普及急救知識與技能的最佳場地、最佳培訓方式、最佳傳播途徑,並倡導從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等社會各個層面共同推動第一目擊者行動計劃,以最大限度向全民普及急救知識與技能。

【權威發布】對促進全民急救能力水平提升具有裡程碑意義

《共識》主要執筆人、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第一目擊者現場救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祝益民教授強調: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政治、文化、科技等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建立第一目擊者行動指引,提升我國第一目擊者急救教育普及率,縮短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既是保障我國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需要,也是實現健康中國、全面小康的具體要求,希望社會各界都積極支持、廣泛參與、共同推進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計劃。

2019年8月31日,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2019年學術年會暨第六屆醫院宣傳與科普健康教育論壇、湖南醫學科普2019學術年會在湖南省人民醫院舉行。會上,由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第一目擊者現場救護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制定的國內首個《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專家共識》正式發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名譽會長,原國家衛生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王隴德;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李國勤;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姜永茂;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陳小春;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主任委員郭樹彬;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祝益民;湖南省人民醫院院長李小松上臺點亮電子屏,與400餘名參會代表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祝益民表示,《共識》在借鑑國外相關指南與科學依據的基礎上,由全國各地50餘名專家討論制定,結合我國國情,為第一目擊者行動及培訓提供指引,填補了我國相關領域的空白,對構建我國全民參與的EMSS,促進全民急救能力與水平的提升具有裡程碑意義。

【現場展示】醫學科普創新案例精彩紛呈

在8月30日下午舉行的醫學科普創新案例展示大賽上,共有來自國內17家醫院的19個案例參賽,經過選手精彩展現和評委綜合評分,最後評選出十佳案例、優秀案例及最佳網絡人氣案例獎。這些案例有的介紹急救操如何與廣場舞結合,將急救知識融入當地群眾業餘生活;有的闡釋健康科普傳播組織架構和立體化傳播途徑,多維度展現科普植根本土、拓展至各地的先進經驗……其中,湖南省人民醫院改編熱門電影臺詞,醫護人員變身消防員、銀行職員等不同職業身份,將節奏鮮明動感、歌詞朗朗上口的急救歌廣場舞跳得熱力十足,引發全場熱烈掌聲。

當天晚上,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舉行常委會、全委會會議和青委會換屆選舉。

【三會合一】醫學科普大咖媒體資深記者雲集

8月31日,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2019年學術年會、第六屆醫院宣傳與科普健康教育論壇、湖南醫學科普2019年學術年會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天心閣院區隆重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名譽會長王隴德教授,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李國勤、副秘書長姜永茂,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主任委員郭樹彬教授,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姜雯,《健康報》社副總編輯楊秋蘭,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副總編趙安平等專家教授,以及湖南省衛健委主任、黨組書記陳小春,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黨組成員祝益民,湖南省人民醫院院長李小松等領導出席開幕式。

本次會議除主會場外,還設有三個分會場。上午的主會場在王隴德院士的「科學、通俗、易操作,健康教育科普之要件」主題講座中拉開序幕。王院士「10個網球」、「四個一」的健康飲食要領引起與會人員極大的興趣,大家紛紛拍照轉發至微信朋友圈。下午的三個分會場分別圍繞醫學科普·頂層設計、健康教育·傳播路徑、醫院宣傳·「勢」在人為的主題展開,授課專家既有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媒體資深記者,又有做科普頗有心得的醫護人員,還有集醫院宣傳負責人、醫療自媒體聯盟發起人和傳媒大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於一身的跨界能人等。大咖們接地氣的講授,帶來視覺和聽覺的衝擊,開啟了聽者的思路。會場座無虛席,主辦方只得一再加座。

近年來,湖南省人民醫院在醫學科普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國內首次提出在傷病發生的「第一現場」「第一時間」由「第一目擊者」實施正確急救的「現場救護三個一核心理念」;出版首部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科普專著;首次倡導設立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節日(1月11日);成立首個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聯盟;首創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歌(舞),並已發布近二十個湖南方言版,還將急救歌舞唱(跳)到祖國大西北和非洲獅子山;開展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農村「五進」活動,以及醫帶醫、醫帶親、醫帶老、醫帶小、醫帶鄰的「醫帶五」活動,讓急救星火燎原湖湘大地,影響輻射國內外。

相關焦點

  • 「健康湖南『救'在身邊」——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挺進湘西
    2018年,這首由湖南省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首創,將急救要領融入歌詞,採用全新形式傳播的歌曲《「救」在身邊——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之歌》相繼發布普通話版和長沙、澧縣、新田、永州、瀏陽、新寧、醴陵、湘潭、祁東、石門、桑植、沅陵等湖南方言版;5月6日護士節前夕,全省27家醫院在長沙賀龍體育場上演千人齊跳急救操;7月12日,「『救'在身邊」——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來到大西北,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成為加入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聯盟的首家省外醫院
  • 「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挺進湘西 瀘溪方言版「急救歌」首發
    (2019年度首場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活動在有著「湘西南大門」之稱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舉行。)2018年,這首由湖南省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首創,將急救要領融入歌詞,採用全新形式傳播的歌曲《「救」在身邊——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之歌》相繼發布普通話版和長沙、澧縣、新田、永州、瀏陽、新寧、醴陵、湘潭、祁東、石門、桑植、沅陵等湖南方言版;5月6日護士節前夕,全省27家醫院在長沙賀龍體育場上演千人齊跳急救操;7月12日,「『救'在身邊」——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來到大西北,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成為加入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聯盟的首家省外醫院
  • 健康湖南「救」在身邊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走進新寧
    圖為省人民醫院為新寧縣人民醫院加入「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聯盟」進行授牌。(羅隆祥 攝)圖為《「救」在身邊》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之歌廣場舞表演。(羅隆祥 攝)圖為省人民醫院專家在新寧開展義診活動。(羅隆祥 攝)紅網時刻6月28日訊(新寧分站記者 羅隆祥 通訊員 歐陽歡歡 李瀟)6月27日,健康湖南「救」在身邊——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走進新寧啟動儀式在新寧縣老廣場舉行。
  • 「第一目擊者」如何救人? 醫護人員傳授急救技能
    為迎接「5.12」護士節,弘揚南丁格爾精神,根據中華護理學會推出的「健康中國 科普助力」主題精神,湖南省人民醫院於5月10日來到省人大開展「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健康宣講活動。活動中,專家系統講解了突發事故現場的急救知識,並現場演示了多種急救技能。省人大機關200位幹部職工和家屬參加此次活動,並一一在專業人員的一對一指導下進行了急救操作練習。
  • 首部《2018 中國心肺復甦培訓專家共識》發布
    來源:新華網近日,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學術年會暨四川大學華西緊急醫學救援國際高峰論壇召開,為推動中國心肺復甦的技術培訓和科學普及,在中國心肺復甦科學普及教育分論壇上發布了首部《2018中國心肺復甦培訓專家共識》。
  • 《中國肝癌多學科綜合治療專家共識》在廣州隆重發布!
    基於目前我國肝癌的發病形勢和診療現狀,《中國肝癌多學科綜合治療專家共識》的制定和發布恰逢其時!共識於2020年8月在陳敏山教授的牽頭下啟動編寫工作,疫情並未阻礙他們的交流和分享,專家們通過線上反覆的交流和討論,最終在今天發布,這是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的職責與擔當,在這裡向各位專家的參與和奉獻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謝意!
  • 乾貨收藏‖☞可以在第一時間救人的姿勢
    ·急救醫學專家祝益民呼籲急救立法·省醫天使以急救培訓迎接護士節·第一目擊者行動科普救命姿勢
  • 中國兒童維生素A、D專家共識權威發布,建議收藏!
    來自於:醫學界兒科頻道  為進一步落實我國政府對兒童早期發展的相關要求,實現從以治療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轉變,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中國兒童保健學術年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領導、國內外從事兒童保健的著名專家學者和各級婦幼保健專業人員,圍繞我國兒童保健領域新進展、新技術,開展主旨演講和專題發言,此次大會採取線下會議和線上直播相結合的形式
  • 醫院首次承辦「博愛普陀 『救』在周末」-普陀區第十九期應急救護...
    醫院首次承辦「博愛普陀 『救』在周末」-普陀區第十九期應急救護培訓班 2020-12-13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發起CSC在行動:COVID-19中國專家共識...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迅速發起「CSC在行動」的專題活動,旨在指導心血管醫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合理救治患者,做好自身防護,避免交叉感染。2020年2月初,由CSC牽頭,邀請來自CSC 8個學組(包括大血管學組、心血管急重症學組、介入心臟病學組、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冠狀動脈腔內影像及生理學學組、肺血管病學組、青年委員會及護理學組)的心血管病專家及部分感染病專家共125人(包括23位戰鬥在一線專家),結合一線防治經驗和體會,撰寫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臨床處理原則的專家共識》,並於2020年2月13日在《
  • 小葉酸也有大作用,國內首部《中國臨床合理補充葉酸多學科專家共識...
    基於此,國內首部《中國臨床合理補充葉酸多學科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於9月5日在北京發布,並擬於近期正式發表在相關核心期刊。該共識的發布,為規範、合理補充葉酸,探究葉酸的合理補充與相關疾病發生、發展關係,以及在臨床中的合理應用提供給了循證依據和參考。
  • 我專家發布一項中英文版共識:旨在推動動脈入徑診療規範和安全
    為推動此項技術健康、規範、安全地開展,由我國廣東省深圳市心血管病專家董少紅主任醫師等冠脈介入診療團隊聯合大拇指俱樂部共同撰寫和發布了國內首個《經遠端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診療的中國專家共識》。該《共識》分別以中英文兩個版本發表在剛剛出版的《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及《Cardiology plus》期刊上。
  • 濱州職業學院:讓更多「第一目擊者」成為合格「第一救護者」
    在職教領域,以濱州職業學院為代表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積極發揮醫護優質教育資源優勢,面向公眾普及急救知識,傳授救護技能,在踐行健康中國行動、助力社會治理創新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其「『職』為『救』人」應急救護培訓品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與健康專家共識》正式發布
    《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與健康專家共識》於今日正式發布。今天,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選擇在這樣一個世界性的重要日子發布,是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到益生菌對健康的重要作用,也是為了呼籲國家有關部門、企業、科研人員和消費者共同行動,規範益生菌的管理、研究開發和應用。
  • 我國專家發布一項中英文版共識:旨在推動動脈入徑診療規範和安全
    為推動此項技術健康、規範、安全地開展,由我國廣東省深圳市心血管病專家董少紅主任醫師等冠脈介入診療團隊聯合大拇指俱樂部共同撰寫和發布了國內首個《經遠端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診療的中國專家共識》。該《共識》分別以中英文兩個版本發表在最新一期《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及《Cardiology plus》上。
  • 《麝香保心丸治療冠心病中國專家共識》發布
    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等心血管病權威專家出席會議並圍繞冠心病的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做了主題報告。會上發布了《麝香保心丸治療冠心病中國專家共識》,研究顯示,麝香保心丸可顯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促進血管新生,長期使用可明顯促進冠脈狹窄患者側支循環建立,從而改善患者冠脈微循環障礙。
  • 國內權威鼻整形專家聚首美萊
    李戰強教授演講《面部平衡性》  長沙王勇院長現場講解案例  引進「達拉斯隆鼻」經10萬多案例完善鼻整形技術  會上,專家們通過案例研討、學術論壇等形式,從達拉斯鼻整形的美學設計、技術研發、專家們對美萊在達拉斯鼻整形方面的成就與貢獻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美萊鼻整形實力引領中國鼻整形發展潮流。  美萊率先將美國「拉達斯隆鼻」引進中國,數年來通過積澱10萬多例的隆鼻案例實操、探討,最終建立了完善系統的美萊達拉斯鼻整形體系,「美萊斯」也被收錄於中國鼻整形權威教材。
  • 速讀長三角:中國首個自動化腹膜透析專家共識發布
    (文匯報)國內首個完整的健康影響評估制度建設方案發布作為《健康上海行動》首批40個重點項目之一,「上海市健康影響評估制度建設研究」由市疾控中心組織開展研究,歷經一年多時間,從評估範圍、評估內容、指標體系、評估流程、組織管理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完成研究報告及上海市健康影響評估《管理辦法》《評估指南》《指標體系》三個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