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於:醫學界兒科頻道
為進一步落實我國政府對兒童早期發展的相關要求,實現從以治療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轉變,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中國兒童保健學術年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領導、國內外從事兒童保健的著名專家學者和各級婦幼保健專業人員,圍繞我國兒童保健領域新進展、新技術,開展主旨演講和專題發言,此次大會採取線下會議和線上直播相結合的形式,吸引了我國近2萬名兒童保健醫生參會。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專家組討論並制定的《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也在本次大會權威發布,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兒童早期發展關乎人的一生,營養健康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維生素A和維生素D作為兩種重要的脂溶性維生素,與兒童健康關係密切,充足的維生素A、D營養對兒童早期發展及疾病的防治具有積極的作用,缺乏和不足均會影響兒童健康。近二十年來,我國採取的維生素A、D預防性幹預措施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此次會議中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彭詠梅教授對共識的內容作了詳細的解讀,針對兒童保健醫生和兒童家長們最為關心的維生素AD營養現狀、缺乏原因及危害、防治措施及安全性等問題做了詳細的講解,也給出了明確的推薦建議。本文就對共識的內容做一梳理,方便有重點地閱讀。
1、我國兒童維生素A、D整體營養水平並沒有達標
共識明確了維生素A缺乏的判定指標和判定標準,強調血清視黃醇濃度≥1.05μmol/L(≥0.3mg/L)為正常。無論是維生素A缺乏(VAD)還是維生素A邊緣型缺乏(MVAD)都屬於應重點關注並採取預防幹預措施的範疇,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成為我國兒童最主要的缺乏形式。維生素A缺乏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和年齡差異,年齡越小缺乏率越高,農村地區缺乏率高於城市,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3-5歲兒童VAD和MVAD整體患病率為29.3%,其中農村達36.8%。調查還發現,維生素A營養水平除了與各地區經濟狀況有關,還與是否服用維生素A補充劑有關。城市服用維生素A補充劑的比例約為50%,而農村地區僅有不到20%,補充意識的差別也可能是導致城鄉維生素A營養水平差異的重要原因。
共識也明確了維生素D缺乏的判定指標和判定標準,強調血清25(OH)D濃度≥50nmol/L(20ng/mL)為正常。我國3-5歲兒童中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發生率約為51.9%,城市略高於農村。預防性補充維生素D製劑是目前最常見的預防維生素D缺乏的措施。
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仍是我國兒童突出的營養問題,服用維生素AD補充劑有助於改善我國兒童維生素A、D營養狀況,降低缺乏風險,促進兒童早期發展。
2、維生素A、D缺乏的原因易被忽視
共識指出,兒童維生素A、D缺乏的原因包括:
①圍生期儲存不足: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都很難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孕期母體維生素A、D水平不足,以及早產兒、雙胎兒、低出生體重兒等都容易導致維生素A、D缺乏。
②生長發育迅速:嬰幼兒生長發育較快,對維生素A、D需求量相對較大,追趕生長、超高、超重、肥胖兒童更易出現維生素A、D缺乏。
③營養供給不足:母乳中的維生素A、D含量不能滿足嬰兒體格日益增長的需要,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較少且紫外線照射皮膚合成維生素D會受到較多因素影響,蔬菜中的類胡蘿蔔素的吸收轉化率較低。純母乳餵養、輔食攝入不足更易導致維生素A、D缺乏。
④疾病的影響:感染性疾病會導致體內維生素A、D大量丟失,還會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⑤藥物的幹擾:長期服用考來烯胺、新黴素、抗驚厥藥、抗癲癇藥和糖皮質激素,會對人體維生素A、D的吸收和代謝造成影響。
3、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D不足影響兒童健康
維生素A、D缺乏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長期營養攝入不足會導致體內儲存的維生素A、D的消耗,進而出現血液循環中維生素A、D水平的下降,最終導致維生素A、D缺乏的發生。
研究發現,無論是處於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還是維生素D不足的階段,均會對兒童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會引起組織細胞增殖分化與代謝功能的改變,對生長發育、免疫功能和造血系統產生不良影響,臨床表現為生長緩慢、反覆感染、貧血等,群體兒童的患病率和死亡風險增加。兒童期維生素D不足會導致青春期骨量、骨峰值下降,並明顯增加成年骨質疏鬆的風險,還會增加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風險,以及增加過敏和哮喘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良影響並不是發展到維生素A、D缺乏階段才出現的,而是在維生素A、D水平低於正常值就開始對機體造成影響。因此,對於維生素A、D缺乏而言,預防觀念更為重要。
4、預防性補充維生素A、D的目的重在預防
營養素的預防性補充幹預是以預防營養素缺乏、降低疾病發生率、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為目的,其重點在預防,而不僅局限於對已發生營養素缺乏的矯正。為了預防兒童維生素A、D缺乏,共識提倡出生後應及時補充維生素A1500-2000IU/d,維生素D400-800IU/d,持續補充至3周歲。
針對特殊人群,補充維生素A、D能夠使兒童獲益,主要包括:
①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多胞胎等出生後每日應補充維生素A1500-2000IU,維生素D400-800IU,前3個月按上限補充,3個月後可調整為下限。
②存在缺鐵性貧血及鐵缺乏的兒童,每日應補充維生素A1500-2000IU,維生素D400-800IU,促進鐵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缺鐵性貧血的治療效果。
③反覆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罹患感染性疾病患兒每日應補充維生素A2000IU,維生素D400-800IU,以促進兒童感染性疾病的恢復,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感染發生風險。
④其他罹患營養不良、孤獨症譜系障礙(AS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等慢性病的兒童同樣存在著維生素A缺乏的風險且病情嚴重程度與維生素A缺乏程度呈正相關。建議每日補充維生素A1500-2000IU,維生素D400-800IU,有助於改善患病兒童的營養狀況,改善慢性病的預後。
5、維生素A、D同補具有協同作用
隨著維生素A幹預策略的開展,典型的維生素A缺乏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但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的問題在我國依然嚴峻,影響著兒童生長發育和健康。維生素A補充計劃仍然是具有顯著成本效益的合適的幹預方法。維生素D缺乏的防治依然是我國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是兒科醫療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基於我國兒童維生素A、D的缺乏現狀,維生素A、D兩種脂溶性維生素在缺乏人群上高度重疊,因此從可及性、經濟性、便捷性等綜合評價,提倡我國兒童採取維生素A、D同補的方式,能同時滿足兒童對兩種維生素的生理需求,而且維生素A能夠使維生素D更好地發揮作用。研究發現,維生素A可以促進維生素D受體-類視黃醇X受體的異二聚體與維生素D反應元件的結合,使維生素D更好的發揮生物學活性。醫學研究發現,維生素A、D在免疫功能、骨骼發育、預防貧血等多方面具有協同作用。
採取預防性補充措施不會引起維生素A、維生素D中毒的發生。目前國內報導維生素A中毒多因一次性誤食大量動物肝臟(狗肝、鱈魚肝)或一次性意外服用大劑量維生素A製劑(超過30萬IU)引起。維生素D中毒多因長期、大劑量使用導致,如需採取大劑量突擊治療,需監測血清25(OH)D水平。
維生素A、D對兒童早期發展至關重要,缺乏和不足將會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和健康,廣大兒童保健工作者和兒童家長應予以重視。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國兒童維生素A、D營養狀況已經有了顯著的改善,證實了採取預防性幹預措施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有效的預防手段,應持續推廣。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