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經濟參考報
近日,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中國兒童保健學術年會上,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專家組討論並制定的《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正式發布。
兒童保健專家表示,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仍是我國兒童突出的營養問題,影響兒童生長發育水平和健康。合理補充維生素AD有助於改善我國兒童維生素A、D營養水平,降低缺乏風險,促進兒童早期發展。
《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單行本
我國兒童維生素A、D缺乏現象仍然普遍
共識的專家組成員之一,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彭詠梅表示,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維生素A、D缺乏的營養水平已經得到明顯改善,夜盲症和佝僂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充分證實採用預防性幹預措施是符合我國國情最有效的幹預手段。但另一方面也需認識到,我國兒童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D不足仍然普遍。
從維生素A來看,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成為我國兒童最主要的缺乏形式,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3)結果顯示:我國3-5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和邊緣型缺乏整體患病率為29.3%,其中農村達36.8%,農村地區缺乏率高於城市,年齡越小缺乏率越高。另據《中國兒童維生素A、E缺乏與呼吸道感染》(人民衛生出版社)中全國大樣本調查數據顯示,全國6月齡-14歲兒童中有47.98%維生素A水平低於正常標準。
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彭詠梅解讀專家共識
調查還發現,維生素A營養水平除了與各地區經濟狀況有關,還與是否服用維生素A補充劑有關。城市服用維生素A補充劑的比例約為50%,而農村地區僅有不到20%,補充意識的差別可能是導致城鄉維生素A營養水平的重要原因。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監測顯示,我國3-5歲兒童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發生率約為51.9%,其中農村為47.4%,城市為56.9%,這可能與城市兒童更少的暴露於紫外線有關。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農村和貧困農村兒童維生素D不足率分別為45.5%、42.5%、30.6%和47.4%。
彭詠梅介紹,維生素A從5個方面維持生理功能,包括上皮細胞形態完整和功能健全、維持視覺功能促進眼健康、促進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和生長發育骨骼健康。維生素D的生理功能主要為促進鈣、磷的吸收和重吸收,促進舊骨脫鈣及新骨形成,還有骨骼外對免疫系統的調節功能,並與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有相關性。
「兒童早期發展中營養非常重要。」彭詠梅說,維生素A、D是參與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微量營養素,和兒童健康密切相關,在對兒童早期發展中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起到關鍵作用。
《共識》指出,無論是處於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還是維生素D不足的階段,均會對兒童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會引起組織細胞增殖分化與代謝功能的改變,對生長發育、免疫功能和造血系統產生不良影響,臨床表現為生長緩慢、反覆感染、貧血等,群體兒童的患病率和死亡風險增加。兒童期維生素D不足會導致青春期骨量、骨峰值下降,並明顯增加成年骨質疏鬆的風險,還會增加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風險,以及增加過敏和哮喘風險,缺乏嚴重,則會顯現鈣磷代謝紊亂和骨健康的損害,導致佝僂病、手足搐搦症的發生,嚴重者出現喉痙攣甚至發生窒息導致死亡。
補充維生素A、D重在預防 同補事半功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良影響並不是發展到維生素A、D缺乏階段才出現的,而是在維生素A、D水平低於正常值就開始對機體造成影響。因此,對於維生素A、D缺乏而言,預防更為重要。
對此,彭詠梅表示,我國醫療服務理念已從以治療為中心逐漸轉變到以健康為中心,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D補充劑,有助於改善我國兒童維生素A和維生素D營養水平,降低患病風險,促進兒童早期發展。預防性補充幹預是預防營養素缺乏、降低疾病發生率、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為目的,其重點在預防,而不僅局限於對已發生營養素缺乏疾病的孩子進行矯正。
那麼維生素A和維生素D補充的理想方式是什麼?彭詠梅表示,預防性補充幹預的推薦劑量,是基於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日生理需要量,所以採取預防性補充不會引起維生素A、維生素D中毒的發生。對於維生素A缺乏的預防,除提倡母乳餵養、按輔食添加原則儘早進食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外,新生兒出生後還應及早補充維生素A製劑,每日補充劑量應在1500-2000IU之間,多策並舉。維生素D缺乏的預防,應增加戶外活動,但注意6個月以下嬰兒避免日光直射,指導兒童多進食富含鈣的食物,新生兒出生後儘早開始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800IU,預防維生素D缺乏。
但彭詠梅同時表示,母體中的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很難通過胎盤屏障供給胎兒,新生兒臍血中維生素A水平普遍較低;而中國母乳維生素A含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天然食物中維生素A的吸收和轉化率都很低,維生素A的來源並不充足。通過曬太陽,人們可以由皮膚合成一定量維生素D,但這個量很不穩定。她指出,曬太陽受所處地區和季節日照亮影響很大,皮膚裸露面積、窗戶玻璃、衣著、防曬等措施均會阻擋紫外線穿透力。
「進行維生素A、D補充劑進行補充,是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彭詠梅說,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同樣都是脂溶性維生素,他們在受體的層面上是互相促進的,可以更好的發揮生物學的效應,研究發現,維生素A可以促進維生素D受體-類視黃醇X受體的異二聚體與維生素D反應元件的結合,使維生素D更好的發揮生物學活性。維生素A和維生素D在免疫功能、骨骼發育、預防貧血等很多方面都有協同的作用。
對此,《共識》也指出,隨著維生素A幹預策略的開展,典型的維生素A缺乏患病率已逐漸降低,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成為了目前我國兒童主要的維生素A缺乏形式,其對兒童健康的損害同樣不容忽視,在當前情況下,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和維生素A缺乏的預防更為關鍵,尤其在兒童早期階段更應引起重視,維生素A補充計劃仍然是具有顯著成本效益的合適的幹預方法。維生素D缺乏也是一項公共衛生問題,補充安全劑量的維生素D仍是有效預防兒童維生素D缺乏的主要方式。
因此,基於我國兒童維生素A、D的缺乏現狀,維生素A、D兩種脂溶性維生素在缺乏人群上高度重疊,從可及性、經濟性、便捷性等綜合評價,提倡我國兒童採取維生素A、D同補的方式,能同時滿足兒童對兩種維生素的生理需求,且維生素A、D在免疫功能、骨骼發育、預防貧血等諸多方面具有協同作用。因此,維生素A、維生素D同補的方式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