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出臺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硬措施 嚴肅查處一批科研不端行為

2021-02-08 高校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推進聯盟

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在2021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報告中指出,實施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專項行動,圍繞優化創新生態加強作風學風建設,出臺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硬措施,構建科技大監督格局,嚴肅查處一批科研不端行為並及時向社會公開。


1月5日,2021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總結2020年和「十三五」科技工作,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為「十四五」和中長期科技發展開好局、起好步。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作工作報告,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黃衛主持會議。

  

  王志剛在工作報告中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是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的衝刺之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謀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戰的應急科技攻堅之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決策部署。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科技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一是圍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在藥物、疫苗、檢測試劑等領域取得一批務實管用成果,有力支撐全國疫情防控。二是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實施重大科技任務,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建設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全面開展重大專項任務攻堅衝刺,一批前沿領域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實施。啟動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三是面向長遠發展加強科技創新系統謀劃,按照國家「十四五」總體部署,研究編制「十四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強重點任務凝練,完善科技規劃體系布局。四是聚焦復工復產和高質量發展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實施「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開展成果轉化「百城百園」行動。深入實施科技扶貧「百千萬」工程,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汙染防治攻堅戰。五是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力度,開展科技體制改革總結評估,修訂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開展基於信任的科學家負責制、「揭榜掛帥」、經費使用「包幹制」等科研項目管理改革試點,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專項行動,圍繞優化創新生態加強作風學風建設,出臺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硬措施,構建科技大監督格局,嚴肅查處一批科研不端行為並及時向社會公開。六是紮實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務實開展對美科技交流合作,聯合制定中歐科研創新合作路線圖,舉辦中俄科技創新年,召開第二屆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科技創新論壇。支持在腦科學等領域發起大科學計劃。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建設19家聯合實驗室,基本建成一體化技術轉移網絡。


  王志剛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加速發展,創新體系更加健全,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治理形成新格局,科技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在促進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進一步凸顯了支撐引領作用。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2015年1.42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2.21萬億元,2019年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23%。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2019年達到1336億元。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翻一番,2019年超過2.2萬億元。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第29位躍升至第14位。一是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顯著加強,數學等基礎科學穩定支持加大。自然科學基金改革全面推進,更加注重原創和人才培養。在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二是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嫦娥四號」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嫦娥五號」實現地外天體採樣,「奮鬥者」號完成萬米載人深潛,C919首飛成功,「雪龍二號」首航南極,「天鯤號」首次試航。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懸浮試驗樣車下線。悟空、墨子、碳衛星等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磁約束核聚變大科學裝置多項實驗取得突破,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建成使用。三是重大專項引領重點領域跨越發展,國產晶片、作業系統和計算機整機自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5G成功商用;一批高端工具機裝備研製成功;掌握第三代非能動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世界領先;自主研發235個新藥。四是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躋身世界前列,北鬥導航衛星全球組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快速應用。科技為港珠澳大橋、高速鐵路等重大工程提供保障。五是科技創新有力支撐民生改善,科技扶貧取得顯著成效,實現科技特派員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科技服務和創業帶動全覆蓋。建成50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牽頭、9700家醫療機構參與的新型協同創新網絡。重點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深入推進。六是區域創新水平快速提升,北京、上海、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東西部科技合作由「點對點支援」向「體系化布局」轉變。21家國家自創區、169家國家高新區成為地方創新發展「領頭雁」,2019年營業收入達38.6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52%。七是科技創新創業形成新生態,創新創業政策更加健全,科創板上市高新技術企業173家。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大學科技園等構成全鏈條創新創業孵化體系。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均突破20萬家。八是科技體制改革主體架構基本建立,資源統籌配置進一步加強,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不斷優化,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自主權進一步擴大,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九是科研誠信建設進一步加強,作風學風深層次問題逐步解決,形成覆蓋全面、導向明確、規範有序、統籌協調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十是科技人才發展形成新機制,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湧現,一批優秀科學家榮獲國際重要獎項,在世界科研舞臺上嶄露頭角。國家科技計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加大對青年人才、一線科技人才、企業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實施統一的外國人才來華工作許可和外國人才籤證制度,開展外國高端人才服務一卡通試點。十一是科技開放合作邁出主動布局新步伐,政府間科技合作穩步發展,與多個國家建立創新對話機制,深入實施科技合作夥伴計劃。圍繞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加強氣候變化、空間、健康、能源、農業等國際合作。深度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等大科學工程。「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成效明顯。


  王志剛強調,在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步之年,科技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準確把握新機遇新挑戰,系統謀劃新時代科技發展新思路新舉措。面向中長期,要加強科技創新的系統性布局。更加注重原始創新,全面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更加注重引領發展,以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高質量發展、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更加注重人才為本,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更加注重開放融合,共建開放包容的全球創新生態。面向「十四五」,緊緊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著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通過應用驅動倒逼基礎研究,真正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著力加強體系能力建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建成更加高效開放的新時代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科技計劃體系,改革評價激勵機制,加強作風學風建設。

 

  王志剛要求,2021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十一個方面工作:一是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強化科技創新基礎能力。二是健全新型舉國體制,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三是發布「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健全規劃實施和資源配置機制。四是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提高創新策源能力。五是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高新技術研發應用。六是大力發展農業和民生科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民生福祉。七是加快建設區域創新高地,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八是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創新體系效能。九是強化作風學風建設和科技監督,構建大監督格局,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十是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十一是堅持開放包容互惠共享,加快提升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


  王志剛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全國科技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敢於擔當,盡職盡責,不辱使命,狠抓落實,展現新作為、見到新氣象,把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國防科工局、中國科協負責同志,科技部領導班子成員,中組部、中宣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負責同志,科技部機關各廳、司、局,直屬機關黨委,各直屬事業單位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日報社有關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加會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廳(委、局)領導班子成員和相關處室負責同志,部分國家自創區、高新區主要負責同志,科技部系統全體幹部職工在視頻分會場參加會議。(來源:科技部)

 

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簡稱高校聯盟)是由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曲阜師範大學、太原科技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海豚大數據等全國54家高校、企業共同發起,於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正式成立。迄今為止,聯盟發展會員300多家, 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聯盟由一批積極投身於「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教育事業的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自願組成的公益性、全國性學術團體和服務平臺。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擔任聯盟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擔任聯盟理事長。聯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國家網信辦等政府部門行政管理和業務指導。聯盟主要工作是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區塊鏈專委會(簡稱:高校區塊鏈專委會),是由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鄭州大學、貴州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山西農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陝西師範大學、眾享比特、中國網安、海豚大數據等全國40多家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於2019年12月7日在廣東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發展高校及企業會員70多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陳純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名譽顧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蔡維德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區塊鏈中心主任陳鍾教授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主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區塊鏈教育,為高校區塊鏈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提供專家諮詢服務。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新商科專委會(簡稱:高校新商科專委會),是由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語言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廣西科技大學、河北金融學院、天津財經大學、北京物資學院、西藏民族大學、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海豚大數據、北京中雲國創等全國20多家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於2019年6月28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正式成立。目前發展高校及企業會員100多家。高校新商科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新商科教育、推動高校新商科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為新商科教育提供專家諮詢服務。


版權聲明:轉載文章和圖片均來自公開網絡,推送文章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如果出處有誤或侵犯到原作者權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授權事宜


相關焦點

  • 科技部:將改革院士制度,推動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導向
    10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在會上介紹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科技創新進展情況。會上,王志剛透露,在推動科技體制改革上,將進一步出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硬措施,並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行動。
  • 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
    為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效良好創新環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國科發監〔2020〕37號  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直屬機構,各有關單位:  為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
  • 立規明矩全流程加強科研誠信治理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5 月19 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方面通過改革,強化學風作風建設,形成好的環境土壤,並通過政策規定和文化引導,讓社會氛圍好起來;另一個方面加強制度約束,讓違規者必受到嚴懲。探索建立科學評價體系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2019 年11 月14 日,南開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人舉報40 餘篇學術論文涉嫌造假。
  • 科技部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 建立學術期刊「黑名單」
    原標題:中國官方多管齊下破除科技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記者 孫自法)「基礎研究類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技術研發類、社會公益性研究類機構,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不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和考核指標」「完善學術期刊預警機制
  • 破除「唯論文」導向重在建立正確科學評價體系
    2月17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要求全國高校以及相關科研單位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項目評審、機構評估和人才評價中「唯論文」的不良導向,強調對科研成果實施分類評價,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
  • 科技部部長: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複製比」超過50%甚至更高。期刊退稿後,作者轉頭就將問題論文投到別家期刊發表。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 嚴肅查處學術不端行為 嚴厲打擊學術造假——科技部、教育部、衛生...
    此次論文集中撤稿事件雖是個別案例,但影響十分惡劣,嚴重損害了我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尊嚴,同時也反映出我國學術環境和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體系和力度都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科技部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始終堅持眼睛向內,從自身查找原因,正在對撤稿論文逐一徹查,對查實存在問題的論文作者將按照統一尺度、甄別責任、嚴肅處理,向社會公開,形成「零容忍」的態勢,堅決遏制學術不端行為滋生蔓延的勢頭。
  • 科技部部長: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已有多位被「拿下」
    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 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複製比」超過50%甚至更高。
  • 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的這番話,把科研人員的那些事都說透了
    11月6日上午,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在中央宣傳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主辦的「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第二場論壇上進行主題宣講並回答網友提問。不過,在學術評價、經費使用、激勵機制等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請問,國家將會採取什麼措施,更好地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 教育部發文破除社科領域「唯論文」不良導向
    」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唯論文傾向開展治理。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切實扭轉當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存在的「唯論文」不良導向,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全面優化學術生態
  • 科技部部長回應政協委員關切——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複製比」超過50%甚至更高。期刊退稿後,作者轉頭就將問題論文投到別家期刊發表。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發文:破除「唯論文」、「SCI至上」不良...
    教育部辦公廳2020年2月20日印發2月23日,科技部也正式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
  • ...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
    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社科〔2020〕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部內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
  • 教育部發文,破除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科技部賀德方: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嚴肅處理學術不端行為
    人民網北京5月19日電(呂騫)5月19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在發布會上表示,優良的作風和學風是科技工作的生命線,事關科技事業的長遠發展。科技部將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嚴肅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營造導向鮮明、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 科技部部長:不唯論文,不是講不要論文
    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出席清華大學第18次科研工作討論會並作了題為《發揮世界一流大學重要作用 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報告。清華大學從1956年召開第一次討論會開始,迄今已成功舉辦了17次。本次科研工作討論會由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主持,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圍繞學校科研改革發展等工作作了專題報告、副校長尤政對本次科研工作討論會各項任務安排進行了部署。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以及科技部、教育部、自然科學基金委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議採取現場+線上形式舉行,清華大學920餘名師生在線上參會。
  •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科研人員要有道德操守和科研倫理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 張晨 柯進 禹躍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今天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科研人員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科學精神、道德操守和科研倫理。
  • 教育部答紅星新聞:破除唯論文、唯SCI論,對學術不端堅決零容忍
    針對我國高校的科研成果,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在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近8千億元,而高校科研經費支撐起了我國80萬碩士和30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現實裡,部分高校仍存在學術不端等現象,而唯論文、唯SCI論等風氣也同樣在高校中有跡可循,如何扭轉科研學風也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