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寶寶舌苔厚白是怎麼回事
兩歲寶寶眼屎多嗓子啞怎麼回事,多數是因平時喜食魚、蝦、肉等熱量高的食物,較少食用水果、蔬菜等引起,這時除了眼屎多外,還常伴有怕熱、易出汗、大便乾燥、舌苔厚等症狀。治療的最好辦法是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兩歲寶寶眼屎多嗓子啞怎麼回事
這種情況多見於咽喉炎引起,可以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平時多喝水,不要吃辣的食物,避免到空氣汙染的地方去。
寶寶眼屎多有的原因:
1、正常的孩子,2-3個月大時,早上醒來眼睛上可能有些眼屎,這是因為這個時期眼睫毛容易向內生長,眼球受到摩擦刺激就產生了眼屎。一般1歲左右,睫毛自然會向外生長,眼屎便漸漸少了,所以用不著治療,可以用溫毛巾擦乾淨,也可以用棉籤沾2%硼酸溶液,從內眼角向外眼角輕輕擦拭乾淨。
2、如果孩子一出生,眼睛上就有一層灰白色東西,可不是眼屎,這層灰白色的東西醫學上稱為「胎脂」,胎脂有保護皮膚和防止散熱的作用,可以自行吸收,所以不能隨便擦除。眼屎多的另一個原因是孩子體內有積熱,即通常所說的「上火」。
3、多數是因平時喜食魚、蝦、肉等熱量高的食物,較少食用水果、蔬菜等引起,這時除了眼屎多外,還常伴有怕熱、易出汗、大便乾燥、舌苔厚等症狀。治療的最好辦法是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喝水,必要時服一些清熱瀉火、消食導滯的中藥。
新生兒上火如何調理
1、母乳餵養:寶寶出生後最好給予母乳餵養並保證充足的母乳量,因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因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的濃度很高,達8-12g/升或更多,其種類多達130多種,尤其是低聚半乳糖含量最多,其次是低聚果糖,它們以短鏈糖的形式存在於腸道中,在腸道中可以快速提高有益菌的繁殖,不會讓寶寶上火。
2、日常飲食:平時我們對寶寶的飲食也要多注意一些,如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芹菜、萵筍、茄子、等。要忌辛辣、油膩、高熱量的食物,要注意給寶寶少吃大蔥、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肉類、巧克力以及油炸類等熱量高的食物。在做菜的時候我們可以注意一下營養搭配,對於寶寶來說更是一舉兩得。同時呢,還可以做一些去火湯之類的,比如說綠豆湯。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且能夠幫助消化,經常性的讓孩子多吃水果,特別是應季性的水果是有利於寶寶成長發育的。
3、起居作息:要培養寶寶喝白開水的習慣,補充寶寶體內所需的水分,同時也是在清理腸道,排除廢物等。如果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可以加一些白糖或者是果汁類的東西。在起居上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睡眠,因為睡眠不夠或是睡眠質量不好,引起上火。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的環境清新,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也要考慮勞逸結合,切不可讓孩子過度疲勞。
兩歲寶寶睡覺出汗多是怎麼回事
兩歲的寶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已經具備了成年人的絕大部分功能,兩歲的寶寶正是睡眠最好的時候,但是有的媽媽發現孩子睡覺出汗很多。這是怎麼回事呢?作為媽媽應該如何應對才好呢?
一、生理性出汗
嬰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的快速階段,身體的新陳代謝要比大人旺盛,又總是不停地活動著,加之皮膚中的水分含量多,微血管分布廣泛,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身體對冷熱的調節能力較差,一旦受到環境刺激或興奮時,通過皮膚散發出去的水分也就比較多,尤其是在氣候炎熱季節、室溫過高、衣著或被褥過厚、快速吃熱的飲食及活動後。
嬰幼兒的神經系統功能發育還沒有完善,交感神經的興奮性較高就會導致多汗。隨著寶寶神經系統逐漸發育完善,這種出汗的現象就會好轉。
二、病理性出汗
1、身體內存在內科疾病
好多疾病都可引起,如營養不良、活動性佝僂病、活動性結核、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但在出汗的同時,還會出現原發病的明顯症狀。
2、身體內存在神經系統疾病
如果是局部性出汗或半身性出汗,多是由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但同時還伴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多種表現。
3、身體發燒
身體發燒時,使用退熱藥物後引起全身出汗,以使體溫降下來。
三、媽咪居家處理對策
1、寶寶出汗大多為生理性出汗,尤其是環境溫度增高,媽咪沒有及時給寶寶減少衣服,或寶寶劇烈活動、奔跑、跳躍、玩耍時。因此,只要寶寶沒有其他不舒服,出汗比大人多是正常現象,媽咪不必驚慌失措,更不能擅自給寶寶使用藥物,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2、佝僂病是嬰兒的多發病,不少寶寶的出汗即是因它而致,所以在除外以上提到的原因後,寶寶多汗時應注意寶寶是否缺少戶外活動?有沒有添加維生素D製劑?尤其是人工餵養的寶寶。同時觀察是否伴有夜啼、夜驚、煩躁、腦後枕部頭髮脫落等症狀。若有以上情況應請醫生進行診察。
3、由於內分泌疾病引起的多汗較為少見,如果是糖尿病伴有多飲、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狀。如有可疑情況及早就醫,明確多汗的病因。
4、寶寶多汗時,應注意衣著或被褥薄厚要適宜,並隨環境溫度變化及時穿脫。當內衣被汗溼後,一定要及時更換,以免受涼感冒。
5、多汗的寶寶多喝溫熱白開水,補充身體失去的水分。為了避免寶寶出汗後易受涼,尤其是夜間,可請醫生開些既能止汗又能預防感冒的中藥。
兩歲的寶寶睡覺出汗比較多的情況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導致的,也可能是病理性原因造成的,具體到底是哪種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的出現需要媽媽們仔細觀察,必要的話需要積極就醫檢查確定,其實大部分寶寶可以通過本文所講的對策的調理獲得好轉,媽媽們沒有必要太過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