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筱沐
定稿:筱沐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很常見的一種體徵,但因為會導致很多疾病,因此新手爸媽對此既擔心又困惑。
生活中經常聽聞新生兒在出生後有短期黃疸現象,由於是第一次帶孩子,很多新手爸媽會擔心黃疸對寶寶有沒有影響。
一般來說,黃疸在寶寶出生幾周後就會自動消失,但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就需要照射藍光或者換血了。
閨蜜小穎7月份剛生了寶寶,原本以為孕期對寶寶的照顧非常周到,可寶寶出生後,慢慢的出現了黃疸。
據醫生分析,小穎孩子的黃疸可能是母乳性黃疸導致的,一般斷奶後問題可能就會有所緩解,聽到這話,小穎才放心了下來。
新生兒黃疸問題,不僅與母乳有關,與孕期媽媽吃了什麼食物也存在一定關聯,為了寶寶的健康,孕媽最好還是管住嘴,儘量少吃這3類食物。
過量的酸性水果女性懷孕後,口味可能會有非常大的改變,最常見的就是喜歡吃酸,尤其對各種酸性水果更是喜歡。
按理說,多吃水果對身體會有一定好處,但對孕媽來說,吃錯水果很可能導致新生兒黃疸。
就比如柚子、橘子、橙子這類酸性水果,會導致體內酸性物質過多,孕婦的酸性體質也會影響胎兒膽汁的正常發育,是極易增加黃疸風險的。
醃製食物醃製食物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很多香料和調味料,這主要是為了讓食物的口感口味更豐富,普通人經常吃是沒有太大危害的。
但對於懷孕後的女性來說,身體會變得很敏感,如果此時再吃很多醃製食物,不僅對自己的肝臟有影響,對胎兒的肝臟發育也有一定影響,嚴重的就會出現黃疸問題。
辛辣食物儘管辛辣類的食物不會直接導致嬰幼兒黃疸,但孕期經常吃辛辣食物,會影響孕媽的內分泌,也會影響孕媽的口味。
要知道,胎兒在腹中是很容易發生意外的,孕媽媽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如果孕媽產生胎毒,胎兒就會出現黃疸問題。
所以,為了胎兒的正常發育,女性懷孕後,準媽媽們最好能忌口就忌口,上述3類食物儘量別吃了。
其實大部分新生兒出生後都有或多或少的黃疸現象,原因無非下面這3種:
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大部分新生兒都會有,算是天生帶來的,不過家長不必擔心,這種情況很快會自愈。
溶血性黃疸:簡單說,這是由於寶寶和媽媽血型不同導致的一種黃疸問題,不常見,但相對更危險,輕症採取光照即可,重症可能會比較麻煩。
感染性黃疸:新生兒黃疸很可能是由於孕期孕媽吃錯東西,或者孕媽體內毒素過多導致的,比如孕期亂吃藥也會導致胎兒發生感染,從而出現感染性黃疸。
那麼,為了胎兒健康,孕媽媽是否需要孕期排毒呢?
一般來說,我們每天攝入的食物中都會存在一些毒素,只不過對人體不會產生威脅,所以平時不用過於擔心。
但女性懷孕後身體會變得非常敏感,而且有些食物中的毒素對胎兒會產生一種威脅,所以當孕媽媽身體出現3種情況時,就說明你可能需要排毒了。
口腔異味孕期導致口腔異味的原因大多是積食、食物沒有完全消化導致的。
正常情況下,吃下去的食物需要完全被消化,但孕婦因為體內激素原因,導致有些食物不能被全完代謝分解,這時很容易出現口腔異味的問題,而這也提醒孕媽媽,身體需要排毒了。
便秘孕期便秘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尤其是孕晚期胎兒變大後,便秘的情況往往更嚴重。
而便秘就說明此時腸道多半有毒素堆積,一部分有害物質沒有被及時排出,如果不能及時排毒清理掉,這些毒素很可能又會被身體吸收。
沒有精神有些孕媽反應,在孕期經常沒精神、做什麼時都無精打採,而且經常會感覺非常累、疲憊,感冒的次數也明顯增加了。
若你經常出現上述感覺,多半說明你可能也需要排毒了,體內堆積的毒素已經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
孕期如何正確的「排毒」?
如果想給身體排毒,無論普通人還是孕婦,清晨的第一杯水非常重要,不僅能及時為身體補充水分,還能快速幫身體排出毒素。
如果孕媽有便秘的困擾,可以在第一杯水裡加點蜂蜜,蜂蜜有很好的潤腸道功效。另外,最好保證一天8杯水的飲水量,還可以加速身體代謝循環。
除此之外,孕婦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糧也可以幫助身體快速排毒,因為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以增加腸胃蠕動能力,既可以補充營養,又能加速排毒。
孕期適當運動也可以幫身體代謝到毒素,尤其是孕媽出汗的時候,汗液也可以攜帶毒素排出體外。
不過大家在選擇運動形式的時候,最好選擇安全平緩的運動,比如瑜伽、遊泳、散步等等,這些都能幫身體加速代謝循環,從而達到排毒的效果。
總之,新生兒出現黃疸問題都與媽媽有關,如果希望寶寶躲過黴運,媽媽在孕期還是要多多注意生活習慣,只有這樣,胎兒才能在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中平安長大。
今日話題:新生兒黃疸問題,各位寶媽是如何解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