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李老伯發燒,家人給其用了退熱栓,結果他過度出汗,脫水性休克了。
「老年人發熱要慎用退熱栓,退熱栓屬於非甾體類抗炎藥,有消炎解熱鎮痛的作用。」河南省中醫院肺病科醫師趙潤楊說,非甾體類抗炎藥對於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能起到抑制體溫或是身體發熱的效果,從而起到解熱的作用。其優點是起效快,短時間內降溫,使用方便。缺點是短時間內大量出汗,加上有些發燒患者噁心嘔吐、腹瀉,短時間內丟失大量體液,易造成血容量不足,導致脫水性休克發生。對年老體弱的老人和兒童來說,不建議使用這種退熱栓。體質弱的,更需謹慎使用。即便因病情需要使用的話也要注意補液,補充血容量。同時需要監測電解質,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
趙潤楊說,如果老人發燒,體溫不高於38℃,可以服用柴胡口服液等中成藥退熱,或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拭。體溫較高的還可以用冰塊降溫,或者洗個熱水澡,通過皮膚散熱來達到降溫的目的。體溫在38℃以上,需要及時處理,以免出現併發症,必要時需在醫師指導下用藥,切勿自行用藥。建議這類患者儘量避免使用退熱栓退燒,如果因病情必須使用,可以減量使用,用半枚或2/3枚即可。
趙潤楊說,如果老年患者使用退燒藥物後,出汗較多,要及時補充液體,如果胃腸道補充液體困難,需要靜脈補液。出汗較多時避免受風,需及時擦乾汗液或更換汗溼的衣服,避免再次受涼,導致病情反覆。飲食要清淡,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常規物理退熱或藥物退熱效果不佳,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最重要的是進行詳細的檢查,查找發熱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 通訊員 戴秀娟)